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我們總會感嘆:他們的手怎麼那麼小,他們的身體那麼軟」,以至於我們抱寶寶的時候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實際上,不敢下手抱是一方面,錯誤的抱娃方法對寶寶的影響更加嚴重。特別是面對著1~3歲的寶寶,他們頭重腳輕、肌肉不發達,錯誤抱姿很容易給寶寶留下一生的遺憾。
可愛寶寶為啥會出現「歪脖子」?醫生揭曉真相:都怪父母的這個行為
前幾日,同事豆豆抱著寶寶前來公司取資料,大家直誇小寶貝可愛漂亮,可是一旁的李姐卻冒出來一句話:「這孩子脖子長的好像有些歪了」。聽李姐這麼一說,大家仔細一看發現寶寶頭的確重心朝右,脖子也有些許歪。
豆豆起初也沒有在意,自己對著孩子的脖子看了看,還真是如此,這下可急壞了豆豆,趕忙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身體。經過檢查判斷,醫生給出的結論是:孩子歪脖90%的可能就是抱姿錯誤。
豆豆在寶寶2個月的時候就回歸了工作崗位,孩子一直都是婆婆再帶,因為孩子經常哭鬧,只要趴在奶奶的肩膀上就會特別安靜,所以婆婆總會以這樣的姿勢來安慰寶寶。可是小月齡的寶寶頸部肌肉沒有力量支撐,這樣的抱姿很容易讓寶寶頭朝一邊倒,從而成了「歪脖嬰」。
好在發現得及時,通過後期糾正就能改變寶寶的情況,否則孩子成了歪脖,奶奶和媽媽將會後悔一輩子。
寶寶大動作發育中有這樣一句順口溜「三翻四坐七爬」。這其中的三翻就指孩子三個月學習翻身。學習翻身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寶寶能夠抬頭,抬頭也預示著寶寶的頸部和背部肌肉有了一定的力量支撐,但此時肌肉力量發育還未完善。
所以,寶寶出生時的前三個月對於頸部的保護就至關重要,因此在抱姿上面也有很多的講究,正確的抱姿關鍵所在就在於,如何保護寶寶的頭部、頸部和腰部。
這些錯誤的抱姿,很有可能成為「歪脖嬰」的兇手
1)一隻手來「單打獨鬥」
很多家長都喜歡用一隻手來抱孩子,這樣另一隻手就可以來幹家務、看手機等等。事實上這樣的姿勢很容易傷害到孩子,因為一隻手抱孩子,手的重心只會在孩子的腰上,頭部就很容易重心傾斜。
尤其對於較小的寶寶來說,他們的肌肉發育還不完善,這樣的動作久而久之就會讓寶寶變成歪脖,嚴重情況下還會傷害到寶寶的脊柱,影響身體的健康發育。
2)跟著大人一起「搖擺」
孩子哭鬧大人一貫用的殺手鐧是什麼?那就是搖晃寶寶,不論採用什麼樣的抱姿,都會讓孩子跟著大人的節奏一起搖擺,尤其老一輩的人更是如此,巴不得帶著寶寶跳一段廣場舞,這樣寶寶的焦躁情緒就會瞬間安定下來。
如果輕微短時間的搖晃確實可以起到安撫的作用,怕就怕搖晃寶寶的力度掌握不好,再對寶寶的頭部和眼睛造成損傷,可就是得不償失了。
3)隨心所欲的「操控」
有些毛手毛腳的新媽媽會一把拽過寶寶將寶寶抱起來,這種抱法很容易對寶寶的安全造成傷害。
說實話,也就是寶寶不具備反抗的能力,否則他絕對不允許讓你這麼操控。這種隨心所欲的抱娃方式,只要稍加不注意就可能給寶寶造成傷害,比如抱起的時候寶寶用力後仰損傷到脊柱,再或者動作粗暴造成肌肉拉傷,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抱嬰兒要注意哪些要點?和孩子的月齡有關係
1)1-2個月的寶寶
這個階段的抱姿重點是要託住寶寶的頭和腰,最好採取橫抱的姿勢。我們可以用手託住寶寶的頭、頸、背,然後用另一隻手託住他們的腰部和小屁股,這樣寶寶在媽媽雙手的臂彎裡面就會非常的安全。
採取這樣的抱姿不僅可以保護寶寶的背部的脊椎,還能讓臂彎充當一個小枕頭,時刻保護著寶寶。
2)3-4個月寶寶
3個月的時候寶寶的頭部已經有些許力量,但是由於頸部肌肉還不完善,所以不能長時間的支撐頭部。這時候我們最好採用45°斜抱的姿勢,這樣既能讓開拓寶寶的視線,還能託住寶寶的頭部,以防頭部發生重心不穩變歪。
3)5-6個月的寶寶
6個月左右的寶寶喜歡東張西望,頸部也擁有了足夠的力量支撐頭部,這時我們可以採用直立抱的姿勢,讓寶寶面朝外坐在媽媽的一隻胳膊上,媽媽的另一手摟住寶寶的胸部,讓寶寶的頭部和背貼在我們的前胸,這樣寶寶就可以自主看外面的花花世界。
在這裡推薦一款抱娃的神器,通過這個神器能很大程度上緩解寶媽的抱娃壓力,還能解放寶媽的雙手,讓寶媽從事更多自己想幹的事。感興趣的寶媽點擊購買吧。
你抱寶寶的姿勢對了嗎?可千萬不要因為錯誤的抱姿讓寶寶頭變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