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本人211畢業,畢業後直接選擇了備考公務員,就這,還考了兩次才成功上岸,對於有一次失敗經歷的我來說,肯定是有不少的經驗去教授那些還未接觸此行的小學弟,小學妹們的。
首先就是幾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用不用報班?
筆試不用,面試看個人情況,筆試方面有行測和申論,對於這兩門課來說,除了申論的大作文,其他都需要大量的刷題,在這個情況下,老師其實並沒有多大的用處,還不如看各機構的視頻課呢,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地方,想看就能看,還方便,講的也不比機構裡的差,還省了一大筆錢,多好多瀟灑。
如果運氣好,通過了筆試進入了面試的話,那面試我是建議報個班的,因為你需要去鍛鍊你的膽量和說話能力,以及回答問題時語言的邏輯性,這些東西你是自己一個人在家對著鏡子是練不出來的。
為什麼?
因為你沒有可以對比的人,你不知道自己達到了哪種地步,不知道和別人還有哪些差距,面試的時候怎麼可能會通過,所以,報個面試班的主要意義不在於答題什麼的,而在於對比,和這些同要去面試的人對比,知道自己處在人群中的哪個階段,對自己的面試才會有幾分b數。
用不用買資料?
那資料肯定得買啊,你又不報班,還不想買資料,那還考個屁的公考啊,回家養豬去吧,資料畢竟是公考的必須品,買是肯定得買的,但是得有計劃的買,不能瞎買一通,是不是,首先行測方面的,各機構的資料買一套就行了,這一套包括,視頻提升課,模塊寶典,教材加上兩套真題,看起來挺多,但是也沒多貴,各平臺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我當時選的是中公的一套加上阿甘上岸說,如何打好基礎,刷題,解題技巧的提升都包括了,算是我認為最全,也是最便宜實惠的一套資料體系了。
行測裡有哪些坑
這個坑指的是行測中的,眾所周知,行測分為數量關係,言語理解表達,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常識判斷五大模塊。
以題量來分析的話,要數言語理解表達和判斷推理穩居前列,各佔40道題,所以說複習備考的時候,可以先搞定這兩位,然後再搞定數量關係和資料分析,常識判斷是沒有必要去專門複習它的,
為什麼?
因為你複習不過來,常識判斷重點測查對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等,內容一般涉及國情,社情,政治,經濟,法律,歷史,軍事,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給你八輩子你也複習不玩。
還有就是數量關係了,說是難度只有小學奧數水平,可小學奧數到底啥水平咱也不知道啊,咱又沒去過,如果不能掌握公式以及速算,那麼這10道題,或者15道題,給你半個小時你也不一定能完成,所以建議放到最後寫,沒時間的話直接CCCCC,各安天命,全憑運氣。
行測只刷題可以嗎?
那當然不行了,行測方面你只刷題,那刷到後面你就會出現我當時的問題,該不會的還是不會,好不容易做出來的,換個考法還是錯,這也正是我第一次考試失敗的原因,所以我第二次備考的時候,才會在備考資料裡加了阿甘上岸說,算是視頻課中,講解解題技巧方面最權威的了。
第二次備考的時候,我跟著阿甘看完老師的視頻課後,就找些相關的例題來做,用老師教授的方法慢慢磨,最讓人頭疼的數量題,用課中所給的各個公式代入,很容易就能算出答案,也算是一種速算技巧了,剩下的就是對這些繼續刷題來加深對這些公式的掌握了。
其他版塊也有講解的地方,圖推圖中的規律啊,資料分析中的公式和抓關鍵詞啊之類的,阿甘本來就是用來提升的,打好基礎後,再把阿甘中的解題技巧掌握了,考試時行測成績達到完美的79分,成功上岸。
申論有玄學嗎?
有是有,但是跟我們毫無關係,跟什麼有關的,哎,如果你大學學習的是文學類的專業的話,如果你工作是編輯類的職務的話,如果你時常保持著寫作的習慣的話,那你就有可能利用這些玄學了,轉換一下思維,收集些金詞金句,那寫一篇優美的申論對這些人來說,毫無難度,如果是像我們這種人,跟上述三種人都毫不沾邊的話,那就老老實實備考吧。
申論如何積累?
官方的題材還是得官方來,每天準時搬好小板凳,拿好筆記本,按時觀看每天日常的新聞聯播節目,看看最近又發生了哪些事,多注意兩位主持人的官方用語,以後可能就會運用到你的文章中了。
還有各種官方的新聞媒體,人民時評,新華社等等,不會寫的話,咱們可以先抄嘛,日常抄個一兩篇,然後再自己寫一篇,對比一下兩篇有何不同,就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裡了,然後就缺啥補啥,慢慢的補,就會跟官方越來越像。這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
7.申論的結構
申論的答案雖然是活的,但是它的結構是死的,前幾個材料題,主要找準,這個問題是什麼,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造成了什麼影響,我們該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找到這幾個點,材料的結構都不會太差,還要注意要聯合材料進行答題,不能脫出材料的範圍。
還要多注意字體方面,不要求你寫出多好的字,起碼字體要工整,整個卷面能給人一種乾淨的感覺,蒼蠅肉再小,那也是肉啊,是不是,我們該爭取的時候,還是要爭取的。
8.一個小總結
時能想到就是這麼多,希望能對有這方面想法的人起到一定的幫助,能少進些坑,最後希望你們都能如願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