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速途網 吳佳馨
「單體酒店不會是共享單車,H連鎖酒店也絕不會是下一個ofo。」去年5月,在H連鎖酒店(現更名為你好酒店)品牌發布會上華住集團董事長兼CEO季琦曾滿懷信心的說。
同一天,在城市的另一端,被譽為酒店業「鯰魚」的OYO舉行戰略發布會,以全新的2.0模式及「與業主共擔風險、共享收益」開始自己的品質化探索,從而讓自己在單體連鎖酒店領域更具競爭力。
然而,從備受矚目的高光時刻到與爭議同行,單體連鎖酒店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曾經同臺對壘的OYO與你好酒店,如今各有各的隱憂。
OYO疑「大撤退」
3月5日,一場聲勢頗為浩大的討薪直播引起了不少人注意。
據悉,討薪主角系OYO各地市場拓展人員,多被拖欠了績效收入,萬般無奈下前往OYO中國總部討要薪水。而這幾名員工,僅是OYO「欠薪」爭議的一幕縮影,在直播間內還有多名有著同樣遭遇的前員工實時關注著進展。
媒體披露下,OYO的動蕩遠不止於此。其內部掀起的大裁員,裁員幅度高達80%,並且涉及高層等。目前,首席法務官伍小翠、營運長施振康等高管先後離職,面向四五六線下沉市場的EGM部門也被整體裁撤。
儘管裁員爭議,對於OYO來說並不新鮮。從進入中國以來,迅速擴張的OYO可以說是與裁員爭議同行,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便會上演一次。然而從沒有一次裁員爭議涉及到CXO,有離職員工甚至爆料,從3月2日到3月12日的十天內,OYO中國的裁員風暴從總部席捲到區域,OYO釘釘群的員工人數從7000人驟降到了2613人。鑑於離職過程過於匆忙,有人離職後也依然在釘釘群內,所以實際人數應該更少。
一時之間,OYO的裁員爭議被視為是其在中國市場的「大敗退」。這條來自印度的「鯰魚」,終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展露出自己在中國市場的「水土不服」。
從強勢入局到「水土不服」,眾人對OYO有諸多解讀。總體看來,沒有合適的業務模式卻盲目擴張為其身陷裁員爭議埋下了隱患。入華三年間,OYO先後推出單體酒店1.0輕資產加盟模式、2.0共擔風險、共享收益模式以及3.0共贏寶模式,然而每一種模式都存在著不同的爭議。
如1.0模式讓OYO在中國迅速發展,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5月底,OYO在全國擁有超過10000家酒店、50萬間客房。但亮眼數據背後,卻是OYO被指為擴張而對酒店不加審核,以至於酒店質量參差不齊。
同時,依靠「補貼+低佣金」形式,讓OYO在這一時期被視為是燒錢擴張,並被譽為酒店業ofo。更有甚者,因OYO欲形成自己的流量池模式,其酒店加盟商因此被攜程等OTA平臺於2018年10月前後「封殺」。
在2.0模式剛剛推出後,OYO便宣布與攜程達成戰略合作。有聲音稱,OYO因此而支付了大筆的費用,從而提升自己在相關平臺上的影響力。加上OYO描繪的保底模式非常美好,讓不少酒店業主都為之心動。去年7月,OYO酒店首席收益官朱磊宣布,2.0模式籤約酒店超過1500家,總房間數超過5萬。數據顯示,上線2.0模式的酒店平均入住率提升至80%,其中將近一半酒店入住率絕對值提升超過50%。
但在實際操作中,OYO擁有的定價權正不斷激化平臺與酒店業主的矛盾。有業主提出,在淡季之時OYO制定的價格過低,以至於算上諸多成本後,酒店虧損相當可觀。而OYO也在看到自己需支付的保底收入不斷擴大後,強行修改規則,並迅速推出無需保底的3.0模式。
OYO也曾對現有業務進行擴充。去年9月,咖啡市場備受關注,OYO基於酒店增值服務推出「芬然咖啡」,並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更為酒店業主增加營業收入。
今年1月,OYO對商旅服務進行探索,並以服務更加下沉、價格更具性價比作為自己的優勢,來吸引中小企業。
然而過去一年,在中國市場的擴張終究反映在了OYO的財報上,今年2月,OYO發布2019財年業績。財報顯示,在截至2019年3月的整個2019財年,OYO總營收為9.5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11億美元。OYO 2019財年淨虧損為3.35億美元,與2018財年5200萬美元的淨虧損相比擴大了5倍多。其中,OYO中國區虧損1.97億美元,佔全球虧損的64%。
正在探索的「芬然咖啡」自落地以來便少有消息傳出,而OYO新布局業務,受疫情影響也不斷受到衝擊。裁員,對於OYO來說,已經是一道不得不答的題。
你好酒店前路未卜
OYO身陷裁員風波的同時,你好酒店也同樣受到衝擊。
儘管在成立之初,你好酒店曾將品質作為自己與OYO的區別,言明只有月GMV在9萬元以上,平均客房價在120-400元的酒店才能為你好酒店的加盟商。並表示加碼酒店必須具有消防許可證,建立一鍵報警中心,在細節方面還需要使用統一布草洗滌,提供優惠價格等。
但在擴張前期,你好酒店也將降低加盟費作為自己的武器,你好酒店CEO夏青寧曾提出,H連鎖酒店並未對業主收取加盟費用,僅收取較低的管理費用,尤其在市場推廣階段,僅收取3%。
夏青寧同時提出,只有在帳上有一定的資金,才能夠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為此,你好酒店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從而構建自己的優勢。
然而沒想到的是,原計劃能夠撐一兩年的資金並沒有如計劃一般。去年11月,一篇名為《H連鎖酒店大撤退:業主解約、團隊解散、長江以北棄城》的文章提出你好酒店正在全面收縮,多個省市團隊解散,合作酒店出現大面積解約。
春節前夕,你好酒店同樣陷入裁員風波。鳳凰網科技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此次裁員涉及幾乎全部部門,公關,品牌,市場與政府關係部門全軍覆沒,運營,拓展和裝修改造這些業務部門也出現較大比例的裁員。總的裁員人數在1900人左右,佔公司全部人數接近80%。隨著裁員,業務也會進行收縮,專注於江浙滬粵四個省市,其他地區都不做了。
以至於3月9日,華住集團宣布旗下怡萊品牌與你好酒店合併,合併後,集團將進一步優化結構,發力中小酒店市場。一度被認為是不被看好的中小酒店加盟模式正在為華住所拋棄。
對於這一看法,華住集團相關負責人稱,目前集團內部有初步計劃,但是暫時還不能對外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華住後續將不再採取你好酒店的加盟模式,而是依託華住的運營管理模塊,縮減支出成本,提高加盟門檻。
「下一個ofo」或一語成讖
單體連鎖酒店被等同於共享單車,源於兩者皆有資本推動,從而成為一個新風口。但在發展過程中,二者都選擇通過燒錢換取規模,並希望在規模效應顯現後探索盈利,以至於問題不斷出現。
有消息人士透露,由於OYO、你好酒店在加盟上門檻較低,且不收取加盟費,因此在「跑馬圈地」期大量拓展,也讓虧損越演越烈。
同時,「OYO速度」背後,一定程度上也源於管理層面過於混亂。來自出行、快消等領域的明星高管各自為戰,更有來自印度的高層指點江山,反而出身酒店領域擁有專業管理經驗的高管成為少數群體,以至於速度裹挾業務,被賴以重任的大數據卻沒能幫助單體連鎖酒店跑通盈利模式。
對於重重爭議,OYO也曾做出回應。OYO合伙人、財務長李維曾給大家算了一筆帳,OYO目前所花的錢,90%用於人,但隨著酒店規模的擴大、技術的提升,人員的利用率也隨之提高,從而降低成本。同時,OYO已在酒店層面實現盈利,並不存在「燒錢」的說法。
為在2020年專注可持續發展,提升運營體系,OYO也將這場大規模裁員視為戰略調整。同時,對於因拖欠績效、酒店保底而引發的資金鍊壓力過大猜測,OYO則稱,目前OYO酒店財務狀況良好,將更著力專注於核心業務、聚焦核心城市。
但聯想到其創始人兼執行長瑞泰什·阿加瓦爾曾表示,2020年的首要目標是實現盈利增長。尚未在中國跑通盈利模式,並不斷加大與業主間衝突的OYO壓力可以說是不容忽視。
這樣一來,裁員固然可以幫助OYO、你好酒店緩解資金壓力,從而謀劃下一個故事,但想要為此而實現盈利,並不簡單。如果還以規模作為盈利模式探索的主要衡量因素,「下一個ofo」也將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