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是上天賜給父母的禮物,確實,每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成為了父母的心頭肉,,對孩子給予了萬般寵愛,盼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但總有一些人不僅沒有盡到做父母的義務,甚至對待孩子就如同對待仇人一樣,拳打腳踢,這種人就不配為人父母。
在海南萬寧的一家醫院裡的急診室裡,進來一位一位中年男子,他手上還抱著一個昏迷不醒的小女孩,女孩的身體十分瘦弱,身上遍布紫青色的傷痕,已經奄奄一息了,以醫生從業多年的經驗來看,這個小女孩基本已經回天乏術。
可是本著醫生的職業道德操守,依舊對小女孩展開搶救,半個小時後,小女孩被宣告死亡。當醫生問及男子小女孩身上的傷是怎麼來的時候,男子回答道:「孩子不聽話,我就打了了巴掌」。在聽說女孩身上的傷是由該男子造成的之後,醫生立馬報警。
警方隨即控制了該男子,據了解,該男子是女孩的親生父親,事發當天下午,女孩因在家和父親頂了幾句嘴,暴怒之下的父親拿起各種手邊的「工具」對女兒進行了一番毆打,一直打到他累了才住手,對躺在地上的女兒恨恨地說:「別裝了,快起來」。
這個躺在地上的可憐的小女孩用盡全身力氣說出了最後一句話:「爸爸,我起不來了」。直到此時該男子才覺得女兒不對勁,遂將女兒送往醫院。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但該男子的行為卻連動物都不如,看著滿身傷痕安靜的躺在搶救室裡的小女孩,誰能想到這是由他的親生父親一手造成的。
近年來,關於孩子被家暴的事件似乎越來越多,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視頻,視屏中的小女孩在短短的4分鐘之內,遭受到了從媽媽再到爸爸的瘋狂毆打,從扯頭髮到拳打腳踢。
涉事父母的「手段」層出不窮,簡直無所不用其極,而女孩卻始終一生為坑,似乎對於這樣的生活已經麻木,更令人氣憤的是,當父母結束了對小女孩的虐待之後,小女孩的弟弟竟然也去抓她的臉,扯她的頭髮......
為什麼最愛自己的人卻成為了揮刀向自己的人?教育孩子,父母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
一、控制情緒
人一旦被情緒控制,就會變得沒有理智可言,人們常說「衝動是魔鬼」,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對孩子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性的打擊。
這樣的人不適合做戀人,不適合做朋友,更不適合為人父母。
前段時間,一則「男子端火鍋潑妻子同學」的消息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原因是因為妻子的父親生病,委託同學多多照顧,未來表示感謝,便帶著同學出來一起吃個飯,這件事妻子的丈夫是知情的,可他依舊不顧後果的這麼做了,自己年幼的孩子坐在一旁,親眼目睹了驚悚的全過程。
因為情緒失控,毀了原本兩個幸福的家庭。可妻子的同學又做錯了什麼呢?
美國有一位情緒專家說過:「持續性的憤怒,往往不超過12秒」可這12秒內能發生的事件太多太多。和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的人相處,你會覺得上一秒是清空萬裡,下一秒就會雷聲大作。
二、別讓愛孩子成為打孩子的藉口
古話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有人說「孩子不打不成器」。奉行「棍棒教育」的父母在打孩子的時候就會心安理得的想到「我這是為他好」「讓他長長記性」「我打他總比出社會別人打他好,沒準他將來還會感謝我」。
不可否認,棍棒教育存在這麼多年沒有被淘汰有一定道理,但是,那些打死孩子的父母在動手打孩子之前,難道不是企圖通過棍棒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嗎?
可是當動手之後,一切都變了,父母會被憤怒衝昏頭腦,他們聽不見也看不著,不知不覺間下手越來越重,懲罰變成了虐待。
三、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
父母給了孩子生命不代表孩子就是父母的「私有物品」,父母有教育孩子的權力,但是沒有打孩子的權利,更加不能將孩子當作自己發洩情緒的「工具」說打就打。
做父母的要經常反思自己,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沒有偏差,不要總在孩子身上找問題,對孩子的教育培養不用心的人不配為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