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月媽媽育兒記
生活中總是少不了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有的時候我們也就會叫做他們「熊孩子」,其實孩子的調皮可能是來自於天性,也會來自於家庭教育的影響,無論哪點,只要父母在後天的教育上好好的加強,那麼「熊孩子」也會慢慢的變成「好孩子」。
孩子從出生的時候開始並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通過孩子不斷的犯錯,改錯才會建立起孩子對是非的認知,所以父母的教育是極其的重要的,正確的引導孩子對於是非的分辨能力,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50歲的李奶奶帶著5歲的外孫去超市買東西,由於奶奶拉著購物車,所以就在前面走的快一點,正當李奶奶看見自己心心念念的蔬菜區時,就將自己的孫子拋在了腦後,孫子在路過零食區的時候簡直是流連忘返,尤其看見一排排的方便麵,各種顏色的包裝,讓小孫子忍不住伸出手去捏。
越捏越起勁,索性就將一排的方便麵都捏碎了,這時候店員看見了,當即大聲的讓小孫子停止,並且大聲的訓斥著小孫子:「你家大人呢?你這個熊孩子誰家的?」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李奶奶也對著人群圍了上來,一看見小孫子在店員的拉扯與訓斥下哭了起來,隨即將孫子拉到了自己的身邊。
詢問原因後,店員無理的要求李奶奶賠償10倍的價錢,李奶奶淡定的回應店員:「我為什麼要賠償10倍的價錢,我孫子捏碎了幾包方便麵,我就將他們都買下來,讓我賠10倍的價錢,讓你們店長來跟我說。」
店員自知理虧,羞愧的低下了頭並且給李奶奶道了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李奶奶買走了孫子捏碎的所有方便麵,針對這樣的情況,李奶奶並沒有在大家的面前追究小孫子的錯誤,也沒有在言語上責怪小孫子,先把事情解決了,然後再回家進行教育。
1. 冷靜情緒,分析原因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上來就不分青紅皂白的在責罵孩子,有的時候孩子的錯誤並不是故意的,也許是因為好奇或者無知,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查明原因,然後正確的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來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2. 不要隨意使用「棍棒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隨意的打罵孩子,孩子也會有自己的自尊心,家長總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進行打罵,不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還會讓孩子與父母更加的疏遠,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3. 別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而且「家醜不可外揚」,不要在外人面前大聲的訓斥孩子,可以將孩子領帶家裡,或者在沒有外人在場的時候在教育孩子,也會影響家長的形象。
一個成年人也會偶爾的犯錯誤,更何況一個還沒有走上社會的孩子,孩子的思想往往會很有天真,不計較任何的後果,所以在對一些事情上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作為父母的應該第一時間積極地引導孩子改正錯誤,而不是直接就進行指責,打罵。
父母都是孩子的溫馨港灣,孩子也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在家庭關係中,家長應該努力的營造和諧的氛圍,增進親子關係。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應該如何在學習上面下功夫?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