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喜歡帶孩子去超市購物。
對孩子來說,超市不僅環境好,還有很多零食、飲料和玩具,只要願意買,隨便拿,出門結帳就可以了。
可最近看到一個這樣的視頻:一個媽媽,帶自己4歲的孩子逛超市,可能是媽媽帶孩子出去玩,忘帶水了,孩子嚷著要喝水。
媽媽勸說著孩子,可孩子不管你怎麼說都聽不進去,媽媽拗不過他,拿了一瓶水放到購物車中,心裡琢磨著趕緊出去讓孩子喝水。
可還沒出超市,孩子趁媽媽不注意,自己拿起旁邊的飲料打開喝了起來。
等媽媽發現,孩子已經喝了大半瓶了,攔都攔不住,最後一瓶飲料已經空了。
一瓶飲料下了肚,總不能再要回來吧,無奈之下,媽媽拿著空的瓶子,去收銀臺結帳。
輪到這位媽媽結帳時,收銀臺的店員告訴這位媽媽,飲料打開過且沒付錢,算偷竊,要以10倍的方式賠償。
這位媽媽當場急了,嚷著自己沒偷東西,孩子不過是太渴了,不得已而為之。
店員說這是超市的制度,這位媽媽卻說這是啥規定,孩子小,不懂事,自己又不是不付錢,這也叫偷竊?說超市是在敲詐她,態度開始蠻橫了起來,不斷對店員指手畫腳。
周圍聚集了很多人,雙方僵持不下,場面十分尷尬。
這事引發了不少網友的熱議。
有人說,大人一句疏忽或孩子不懂事就可以把這事推得一乾二淨嗎?就因為孩子不懂事,才需要父母耐心教育,如果每次出了事,就說孩子不懂事,那平時父母是怎麼教育的?
也有人說,超市又不是街頭小吃店,吃完再給錢,再說,現在的品牌連鎖店,都是先買單,才有東西可吃的。
誠然,現在的超市,大多採用自主購物模式,這是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提升客戶體驗,而推出的一種需求策略。
每一樣都是商品,在沒有付款前,是不能擅自拆包、開蓋試吃或試用的,除非超市明確規定可以試吃。
雖然事發突然,但如果每個人都這樣,而且這種行為還形成了一種習慣,那後果可是不堪設想的。
我一開始也覺得,只要孩子不是故意的,在情急之下喝點水,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幹嘛非要鬧得那麼僵,大吵大鬧呢?
作為一個正常人,很少有人在超市沒付款就喝,但即便提前喝了,也會付款,只要不逃單,完全沒有必要把人想得那麼惡劣。
有些大人,到超市都可能提前打開水或飲料喝點,何況是一個孩子?
不要把一個孩子想得那麼糟糕,他並不是故意的,這不過是個特殊情況,何必那麼糾結呢?
顧客從進入自選超市的那一刻,就已經身處交易行為中,只要後面有結算的行為,就不應該算違規或違法,除非超市白紙黑字明確規定,而且顧客在超市停留時間長,可能他消費的東西會很多,從商家的角度,當然是求之不得的。
孩子的這種行為,可以理解,但並不鼓勵。
不過,看著那位媽媽對店員的態度,覺得她太不尊重人了,說服務員是天生為他人服務的,低等崗位什麼的,實在是太過分。
作為家長,自己對孩子缺乏必要的教育,不懂得遵守規矩,卻採用過激的言語說他人,你覺得給孩子做好榜樣了嗎?
做任何事,都是有規矩的,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都是受規則約束的,不管大人、小孩都是如此。
也許店員的處置有問題,至少不能說孩子是在偷竊,從某種方面來說,有點不近人情,
但超市有超市的規矩,雙方如果都保持冷靜,好好說話,人性化處理,也許這樣的事不會發生。
作為家長,平時應該以身作則,告訴孩子正確地逛超市,先付款後使用,只有你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才會形成這種習慣。
另外,如果在購物中發現問題,應該第一時間處理,而不是到最後,才拿個空瓶去付款,畢竟沒有人知道是孩子無意的,還是大人故意的。
但願這樣的事以後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