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本書會教我們如何成為一名好父親、好母親,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出於人性的本能。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所有家長心中的頭等大事,當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家長就一直在為孩子做打算。
後來,當寶寶出生之後,家長們就會踏上「茫茫無期」的教育之路,很多新手寶媽寶爸一時之間都無法適應,甚至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
以前的父母喜歡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孩子要無條件的聽從父母的話,要對父母懷有感恩的心,要孝順父母,如果有哪一點沒有做到的話,小的時候會被父母打,長大後就會被掛上「不孝」的頭銜。
但是,以前的人們都非常樸實,教育孩子都是用最樸實的方法,對孩子的要求只是懂禮貌、善良樸實、做一個好人,對其他的方面並沒有什麼要求。
而現在的父母,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注重的東西會更多,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等等,父母都會對孩子進行約束。
如今,現在人均素質水平都逐漸升高,家長們也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對孩子也是各種各樣的約束,不過,家長這種自以為正確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是好還是不好呢?
相信大家在逛超市的時候,應該都會出現過這種情況,有的時候逛超市突然比較渴,就會很自然的拿起貨架上的水,喝完之後就會拿著空瓶子去結帳。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表示理解,畢竟,有的時候逛超市確實需要一段時間,口渴的時候還真的忍不住,到時候結帳就好了,大家都可以理解。
但是,之前逛超市的時候卻遇到了這樣一個情況,一個寶媽帶著一個3歲左右的寶寶逛超市,寶寶逛著逛著口渴,媽媽順手拿了一瓶礦泉水給寶寶。
但是,到了結帳的時候,媽媽將半瓶礦泉水放到收銀臺上,收銀員看到僅剩半瓶的水便對寶媽說:在超市內使用未結帳的用品,需要賠償10倍價格。
原本十多塊錢並不是大事,但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規定的寶媽非常不理解,問是哪條規定,收銀員也支支吾吾的回答不上來。
而旁邊一些顧客聽到爭吵也都圍了上來,紛紛表示:我們偶爾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拿來給你結帳不就行了,誰也不能差你這幾塊錢啊。
而經理趕過來之後也表示道歉,員工剛上崗不幾天,並不知道超市的情況,而寶媽也擲地有聲的回答:超市裡如果明確規定不可以,那我們一定會遵守,孩子還在這看著,你們鬧得這麼大,會給他留下不好的印象,你們超市我以後再也不會來了。
這件事情一出,家長們也是眾說紛紜,有的家長表示,寶媽這樣做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果孩子口渴,家長們第一時間就是給寶寶找水喝,要不孩子也會因為不舒服而哭鬧,家長也不能好好逛超市買東西。
但也有家長覺得,家長這樣做很不好,這位家長是拿了空瓶子結帳,但如果孩子發現漏洞之後,很容易投機取巧,家長這樣做就是在培養孩子的盜竊能力。
·沒規矩的孩子不受歡迎
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最在乎的就是第一印象,只有第一印象好了才能讓人有相處下去的理由。
但沒有規矩的孩子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肯定不好,甚至還會讓人產生厭煩,家長一定要清楚之間的利害關係。
·沒規矩的孩子容易犯錯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國之所以發展的井然有序,就是因為人性的束縛,以及法律的約束,保證了我們的安全,也讓社會治安越來越好。
而那些法律管理不好,極度倡導民主自由的國家,他們的青少年犯罪機率幾乎一直都呈現增加的狀態,只有我國是呈現下降的狀態。
所以,法律更像是一個規矩,只有遵守規矩內心才能有底線,違法犯罪的事情不做,如果做了,那你的人生就會因此改寫。
其實,教育孩子真的不是口頭教育,家長也要身體力行的進入到教育過程中,不讓孩子怎麼做自己也不要做,不讓孩子吃飯的時候看電視,那家長也不要玩手機。
只有家長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覺得在超市內先喝飲料再結帳可以嗎?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