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新良、於博
圖丨來源於網絡
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不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也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我們乖乖的呆在家裡面不敢出門,這難免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不便,但是我們的一切行為目的是為了早日結束疫情。
對於年輕的父母來說,最害怕的還是寶寶生病,特殊時期生病,難免會讓整個家庭陷入恐慌!去醫院?害怕!不去醫院?更害怕!怎麼辦?今天我們就說一說疫情期間,孩子發熱的家庭處理方案。
若孩子腋溫超過37.4℃,且日間體溫波動超過1℃以上,則可認為發熱;發熱時間超過2周則為長期發熱。
本質上三者的致病源是不一樣的。目前一般臨床判斷還是從流行病學史去區分。
新型冠狀病毒: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發病前14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聚集性發病。
沒有流行病史的家庭,還是要避免過度恐慌的。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兒童可使用的、比較安全的退燒藥成分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前者適合2個月以上的孩子,後者適合6個月以上的孩子。
一般情況下,退燒藥物的應用以38.5℃為退燒的界限。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退燒藥物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感覺舒服一點,而不是一定要把體溫降至正常。
一般的體溫不超過38度,沒有明顯氣短、咳嗽、喘憋的症狀,可以在家觀察休息1-2天。
1.當孩子發燒超過3天,或者3月齡以下的嬰兒發燒超過38℃就要來醫院就診。
2.任何年齡的寶寶發燒超過5天以上,哪怕每天發燒只持續幾個小時。
3.發燒伴有熱性驚厥發作。
4.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則提示病重,應趕快去醫院。
5.查看皮膚有無出疹,若有則提示傳染病或藥物過敏;查看皮膚是否發紫、變涼,若存在則提示循環衰竭。這兩種情況均需去醫院就診。
疫情期間,每個醫院都出臺了一些措施來保障患者安全。醫院設立了體溫監測點,所有進出醫院的人員均需測量,及時篩查發熱病人,從而保護來院的其他患者安全。
1.提前預約掛號,減少聚集:
如果孩子生病後不得已去醫院,就近就醫,提前在網上掛號,疫情期間多數醫院開通網上預約,可以減少聚集、減少傳播疾病的風險,非緊急情況下可以避開早高峰。
2.正確佩戴口罩:
佩戴兒童專用口罩,在醫療機構就診(除發熱門診外)的患者,一般屬於較低暴露風險人員,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家長應隨時關注兒童口罩佩戴情況,如兒童在佩戴口罩過程中感覺不適,應及時調整,需注意的是佩戴兩層口罩不能增加安全性。
3.注意手衛生:
加強手部衛生管理,對於孩子尤其重要。日常診療中,常見小孩在候診室或者是診室亂拿亂摸,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帶孩子就診完畢後要及時督促孩子洗手。
在此,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夠培養孩子良好作息、均衡飲食習慣,讓孩子自身的健康狀況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以更好的抵禦病毒。遇到孩子感冒發燒時,別著急,冷靜面對,最好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