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大做工作室
每一小題都有大學問
熊孩子處處可見,很多孩子總愛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昨天逛街看到這樣一幕,讓我挺感慨的。
01
事情是這樣的:
熊孩子在街上打滾,威脅媽媽買玩具。
但媽媽隔著三米之外,無動於衷的看著孩子。
孩子繼續撒潑打滾,媽媽繼續插著雙手,誰也不服誰。
不管街頭多麼髒,孩子還是雙腿亂動,聲嘶力竭的哭喊。
一副「你不從我,我就不起來」的就架勢。
周圍的路人紛紛駐足觀看,但孩子和媽媽依舊僵持著。
媽媽也是一臉的冷漠。
絲毫沒有上前拉扯的意思,也沒有吼孩子。
仿佛在說:哭吧,累了自己起來。
買東西是不可能買東西的!
最後孩子哭累了,不動也不哭了。
就躺在地上也不起來,媽媽也不去拉。
大家都沉默了,只剩旁邊一條狗狗。
02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
「撒潑打滾」的行為?
孩子撒潑打滾的行為,相信大家都不少見了。
無論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別人家的孩子,比比皆是。
但是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行為?
大家可能沒有思考過。
吸引父母的注意
有些孩子會用這種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尤其出現在二胎家庭。
只能大聲吼叫,或者是哭泣、躺在地上打滾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希望父母能夠多關注自己。
威脅父母達到目的
還有一種就是最常見的:
通過哭泣打滾的方式,脅迫父母滿足自己的願望。
你不給我買玩具是吧?那我就大哭!
只要達到了一次目的,接下來就會更加變本加厲。
發洩情緒
還有一種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只能通過肢體語言來發洩情緒。
壞脾氣的寶寶通常是學會了父母的壞脾氣。
對事物沒有耐心,或者是無意中學到:
「原來哭和撒潑就能讓父母妥協」,所以不斷地用這招。
03
如何應對孩子的哭鬧行為?
分析了以上原因,家長可能就會想了,那如何面對孩子胡鬧行為呢?
將孩子帶到安全範圍
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沒有安全感。
像在路邊這種不安全的範圍,孩子更容易鬧情緒。
其實父母可以將孩子帶到安全的地方,公眾場所的衛生間或者是家裡的臥室。
讓孩子發洩情緒,父母不要妥協。
明確告訴孩子
不可能同意不合理要求
哭也不要怕,等孩子哭了一段時間以後,明確告訴孩子。
不可能同意你的要求,讓孩子冷靜一下,我們再來談談!
等孩子冷靜以後
再講道理
等孩子哭聲小了以後,給孩子擦擦臉,抱抱孩子,肢體上安慰一下。
再慢慢分析爸媽為什麼不同意?
我希望你以後要怎麼做?
再聽聽看孩子的想法,和孩子溝通好。
04
其實我知道,對於孩子哭鬧這回事。
很常見,也很讓人頭疼。
但我們作為家長,首先不要害怕孩子哭。
如果孩子一哭就能得到好處,孩子就會習慣這種方式,變得孤僻、不自立。
一哭就要求別人滿足自己,這樣對以後的社交也是不利的。
我們要記得,不要害怕孩子哭。
一步一步引導孩子,才能把孩子才能培養出優秀、獨立、有主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