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過後,該反思的是誰

2020-08-27 大千世界裡的你我他

中國高考過後,志願填報成了輿論的中心。這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意外的事情,讓我們看到了很多高校的不作為,各個省的教育制度改革的不合理,諸多弊端都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最終食此惡果的卻是高考生,這種失敗是以搭上一個人一輩子的前途為代價的。那麼誰最應該反思?

江蘇文科第一名白湘菱,只因歷史成績為B+,無緣清華北大!俗話說「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不能被尿憋死!」然而清華北大等高等學校對這樣的人才無動於衷,讓我們不禁發出疑問:這是國內的頂尖大學嗎?難道清華北大想引進更多的外國留學生,每個月給他們發生活費,伺候他們衣食無憂的畢業嗎?我們的大學應該更多的培養我們土生土長的中國學生,教育是國之根本,教育的根本是強國,不是肆意的玩笑,難道各大高校不應該反思一下自身嗎?

周恩來少年時就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那時百廢待興,列強肆意的在我們的領土上作惡,沒有現成的教育周恩來就自己去爭取。而現在教育資源豐富,學生品行優秀,成績卓越,各大高校竟然隔岸觀火,無動於衷真是悲哀!最終白湘菱接受了香港大學的邀請決定去香港大學讀金融相關專業。

還有一些高考生在填報志願時竟發現自己沒有資格填報,質問學校當初3+2選課時,學校到底有沒有搞清楚這是怎麼回事。高中學校在推行教育改革時,你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了嗎?對於學生的未來,一丁點的責任都沒有盡到。這樣的高中不讀也罷!

湖南留守女孩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學專業,引發大眾的質疑她在將來是否「錢途」。大眾認為考古學專業是個冷門專業,對社會的發展用處不大,以後的「錢途」渺小無望。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這世間可從事的職業千千萬萬種,哪一行都有專家,大部分成為專家的人都是興趣的使然,絕不是因為那個所謂的「錢途」。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教育制度是根據社會國家所需而制定的,並不是一成不變,否則學生墨守陳規,變得迂腐,無進步可言。應該反思的是誰?

相關焦點

  • 高考超一本線79分,卻因為這件事只能上二本!惋惜過後該反思
    前日陝西多名高考生家長反映,高考志願填報最後一小時,志願填報系統崩潰,無法點提交,導致孩子志願填報失敗。其中一位學生家長介紹,孩子今年超一本線79分,但卻因此錯過了一本填報,沒辦法孩子只能選擇上二本或是復讀一年。7月30日,陝西省教育考試院回應說,最後一天填報人數有10萬之多,伺服器沒問題,是網絡傳輸的問題,期間志願填報一切正常。
  • 撕毀別人答題卡,將20粒避孕藥下在同學飯裡,高考之後,誰該反思
    撕毀別人答題卡,將20粒避孕藥下在同學飯裡,高考之後,誰該反思。 高考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高考決定了一個人的成長方向和歷程,這對找尋日後工作的崗位有多少重要相信不會有人不知道,而恰恰就是在高考這個重要的時間裡,就在今年,河南平頂山的考場上出現了令人驚恐的一幕,有一名女考生在理綜考試結束前十分鐘站起來,將身邊的兩位考生的答題卡撕毀。
  • 評高考加分退場:制度反思與補位不能止步
    17日,讀到兩則有關高考的消息。  將高考加分玩得「風生水起」的案例不少,稍加整理,即是一大籮筐:浙江600多名未經公示的二級運動員加分,報導過後,一直無人回應;浙江前些 年全省獲體育加分的高考考生為1002名;有的地方,連校足球隊坐板凳的候補隊員高考都加20分;在河北組織的一次運動員高考資格認定測試中,測試的 984人中竟有163人不合格……  而這次國家考試招生改革配套方案的出臺,首次提出要構建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機制
  • 用假錄取通知書欺騙家長,誰最該反思?
    曹某實際高考分數為235分,那張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是曹某花3000元找人做的。得知實情,曹父被氣昏。考生惡作劇,無獨有偶。2012年,有媒體報導,湖北省洪湖市考生蔡某當年高考各科零分,考生本人稱答題完整,家長疑為閱卷出現問題。新華社記者授權查閱這一考生試卷,各科實為白卷,沒有任何答題痕跡。明明連二本都沒考上,卻弄個假的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來糊弄家長,還要大張旗鼓地慶祝。
  • 高考過後,家長們該如何選擇讓孩子們釋放壓力?
    今年因為疫情,高考延期一個月。在這裡我祝福考生們都能考出好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 但不得不說,高考很快就過去了 高考結束後到成績公布前的這段時間,不少考生因為壓力過大或者過於放鬆而「崩潰」,出現抑鬱、自閉、等症狀。有的同學變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幹些什麼。這就需要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往年出現高考過後瘋狂上網導致失明、過度酗酒住院等。今年又是特殊的一年,因為疫情。 如何給考生釋放壓力也成了家長們關心的話題。但是有些孩子不喜歡家長幹預自己的事。
  • 「河北科大離騷」事件背後,到底誰該對此反思?
    其實並不是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一件事情,這個錯誤到底是誰犯的?小編可以告訴大家:高校的各類官媒一般都是由學生來運營的,老師只會掛個名並不負責具體事宜,這樣的做法在全國各類高校中都很普遍。因為這樣做也確實是好處多多,不僅可以節約學校成本,也可以起到鍛鍊學生的目的。
  • 「大學生快遞郵寄髒衣服回家洗」誰該反思
    「大學生快遞郵寄髒衣服回家洗」誰該反思 發表時間:2014-03-11   來源:是不是該反思一下。老子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孟子》中也有記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 作為一名大學生,自己的髒衣服都要靠快遞來解決,那麼還怎麼去指望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目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該好好反思的問題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怪孩子沒有擔當,成長緩慢,其實我們有沒有查查到底是什麼原因滯後了孩子成長?
  • 高考過後填報志願,該如何選擇理想專業?
    今年的高考因疫情推遲至今日,緊張的高考過後,考生和家長們最關心的莫過於填報志願時如何選擇一個理想的專業,專業選不好,往近了說直接影響就業,往遠講甚至會影響人的一生,選擇專業對每個有考生的家庭都是一次重大決擇,因此慎之又慎,但對於絕大多數的家長又都是第一次經歷,沒有任何經驗可參考,因此對於這個問題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特點,每個家庭不同的狀況來權衡,另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不同專業的前景也在發生著變化
  • 初中生被扇耳光後跳樓身亡,誰該反思?
    初中生被扇耳光後跳樓身亡,誰該反思?9月17日,武漢市江夏區一中初中部九年級一學生因被母親扇耳光跳樓,送醫後宣告不治身亡,令人痛心。 從網絡獲悉,當天下午,該校九年級學生張某銳(男,14歲)在教室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張某銳在學校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並質問,後張某銳乘人不備跳樓。當晚9時,傷勢嚴重的張某銳被宣告不治。
  • 暑假作業代寫火爆,誰該反思?—中國教育在線
    誰能想到,這樣的廣告語所指的竟然是近日盛行的暑假作業代寫業務。暑假即將結束,欠下一大堆作業的同學正在焦頭爛額,有人就此看到了「商機,在網上掛出了代寫暑假作業的廣告。「一頁作...[詳細] 2「代寫作業」誰該反思?    學校教育需要反思的,一是作業量科學與否?二是布置的作業是否單一化?
  • 高考過後,高中畢業生該怎樣申請韓國留學?
    12年的寒窗苦讀,又經歷了突如其來又折磨人心的新冠疫情,被譽為「史上最難一屆高考生」們也終於迎來了他們求學生涯中最為放鬆的一個假期。當然,高考結束並非終點,而是另一段新路程的起點,對於準備留學的同學們來說,更是如此。
  • 高考過後小長假 學生黨換機必備軟體推薦
    又是一年高考季,在這樣一個鯉魚躍龍門的日子,除了學生黨們們要接受煎熬,一群又上了7天班的家長也要跟著遭罪。所幸的是高考過後正逢端午節小長假,在感謝大文學家屈原用生命換來的假期同時,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不會錯過這個節假日來恢復元氣。
  • 有的畢業生年薪200萬搶不到,有的年薪20萬都難,誰該反思?
    是尊重人才還是應該反思差距?誰該反思?清華半英在姚班大家也不用猜了,這些年薪200萬搶不到的畢業生,就是姚班的畢業生。要說姚班究竟有多厲害,從教育界的這句口頭禪就能看出來:「半國英才聚清華,清華半英在姚班。」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 誰該多反思?
    一個又一個年輕美麗的生命,就這麼走了,留下的鮮血很快就會被衝刷乾淨,大學裡,人們該幹什麼還幹什麼。一個萬人以上的大學,死去個把學生,不過減去了萬分之一,但是對於這個學生的家庭,卻是百分之二百的毀滅,一個寄託著家族希望,考入重點大學的學生,一個作為全家重心的優秀的獨生子女,就這麼走了,真不知道這個學生的父母將怎麼打發今後的日子。
  • 高考失利偽造清華錄取書、跳樓自殺等事件,還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今日,廣東湛江雷州市一學生曹某在高考成績出來以後僅僅一個上午,該事件由一件家事迅速演變成全國都知道的笑料。前幾年的一個新聞還歷歷在目,廣東汕頭市一名高中生因為高考失敗跳樓自殺。但是,這樣的事件窮出不盡,血淋淋的慘案一件又一件。高考給了人們機會和希望,同時也帶給一部分家庭噩夢,但是,這並不是高考的罪,過錯的是這個對教育扭曲的社會價值觀。它摧毀一代又一代人。
  • 褚文靜:幼兒園「勸退七條」,誰該反思?
    但幼兒園是否該去反思,為什麼「一切為了孩子」的「告示」卻讓大多數人都持有反對意見?根源就在於,幼兒園錯誤的選擇了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以強硬的標準來要求家長,甚至以「勸退幼兒」作為「條件」,不免讓觀者,特別是幼兒家長有了「被威脅」之感,所以難以接受和不被支持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誠然,在家園共育過程中,一些家長的做法無異於也成了「勸退七條」產生的「催化劑」。
  • 留守女生選北大考古專業被質疑,該反思的是誰?
    今年高考,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好成績,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但她選擇的高考志願——北大考古專業,卻引發了輿論熱議,許多人對此表示不解。目前,此事在微博上的關注量已經破億。一個年輕女生的個人選擇,為何會上升至備受爭議的公共事件?這顯然與此事中的諸多關鍵元素有關。
  • 高考過後 準留學生該如何規劃?
    來源:羊城晚報文 羊城晚報記者 孫唯 實習生 盤淑儀高考結束後,國內高校錄取工作陸續開始,也有一部分考生將眼光瞄準境外院校,準備留學。那麼,準留學生們該怎樣進行留學規劃?記者採訪了業內人士,梳理了相關情況,供學生、家長參考。政策變動較大,需要注意風險全球範圍內持續了大半年的新冠疫情,令留學受到較大衝擊。
  • 高考過後,我們仍是少年!
    高考過後,我們或許會歡呼,會撕書,會與在一起奮鬥多年的兄弟,姐妹相擁而泣和揮手告別。然後在一個地方大聲吶喊:&34;可事實上,我們仍是少年。他為了高考經歷了太多太多。時間的流逝早已帶不走每個人心中那個少年的自己。
  • 湖南耒陽留守女生選北大考古專業被質疑,該反思的是誰?
    今年高考,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好成績,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但她選擇的高考志願——北大考古專業,卻引發了輿論熱議,許多人對此表示不解。目前,此事在微博上的關注量已經破億。一個年輕女生的個人選擇,為何會上升至備受爭議的公共事件?這顯然與此事中的諸多關鍵元素有關。「留守女生」「北大」「考古」等幾個概念堆在一起,難免刺激到輿論的敏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