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背後是設計師自主思考、應對世界的多元表達
我們不僅關注
材料、表皮、肌理等具體而微的元素
新刊福利請見文末~~
在1&2月新刊專題中,我們「自由界面」為題,呈現材料在設計領域的多維表達。而「自由」二字,也可作為整本新刊的基調:你將在資訊版塊「自由」穿梭於藝術跨界、設計趨勢、前沿議題、本地資訊;在建築&室內版塊「自由」參觀倫敦排屋、米蘭住所、臺灣藝術中心、威尼託閣樓;在家居&設計版塊「自由」感受模糊設計與藝術邊界的敘事維度、設計史中經典作品的重新再版、簡約與複雜相融一體的創作邏輯、古老智慧與現代技術的巧妙嫁接、原始與當代猶如量子力學般的凝聚遊走。
材料是物品傳達其自身物理、審美和情感功能的基本介質。天然材料、人工材料、複合材料、生物材料、超材料、高科技材料……材料是不斷進化的客體,人是操縱客體的主體。很多設計師兼有製造者和研究者的多重身份,他們對於材料的思考、想像、調研、實驗和運用,打破、拓展了我們對於材料和物品的認知方式;材料之於他們也不僅僅只是創作物品的基本因素,也是自由思考、應對世界的工具和方式。
● 人造採石場:以大理石包裹、填充、裝飾的Grupo Arca品牌展廳體現了天然與人造之間的平衡。
● 玻璃綺夢:玻璃,到底是液體還是固體? 對此,設計界給出的答案是:介於兩者之間,剛剛好。
● 鄉村實驗場:張雷、約瓦娜·張(Jovana Zhang)和克裡斯多夫·約翰(Christoph John)帶領設計團隊,與世界各地設計師共同合作,致力於對中國傳統手工藝及材料的解構與重塑。
● 新「巖漿」:這堆混合物裡已不存在單純的人造物或天然物兩種截然不同的物質,取而代之的是二者熔融而產生的新物質。
● 材料達人:用數學演算來設計紡織物,探索運用最尖端的材料科技,對36歲的英國設計師班傑明·休伯特(Benjamin Hubert)來說,「注重表面」是一種讚美。
● 原型現象學:設計師古列爾莫·博萊蒂(Guglielmo Poletti)通過精準定義張力和平衡,延續其在材料建築研究中的探索理念。
● 「宮」匠禮讚,自然演「藝」:於室內一方,見廣闊世界。義大利藝術塗料品牌Valpaint(瓦帕茵特)藝術塗料不僅僅是勾勒家庭背景的畫布,更是自然的縮影、藝術的交互、文化的載體和時光的積澱。
● 插畫,來自設計師Antonio Arico的手繪
建築&室內欄目是一場關於世界的巡遊,第一站是在中國臺灣高雄衛武營藝術中心傾聽一場餘音繞梁的音樂會,感受表演聲勢與建築空間的雄渾激蕩;然後到瑞士洛桑參觀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新辦公室,通透的幕牆將周邊優美的自然環境引入室內,內部動感、靈活的空間設計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具象呈現;之後抵達倫敦一座維多利亞時期的四層排屋,建築以樓梯和天井貫穿上下,打造出豐富的空間結構,讓光線成為主角;最後一站是義大利米蘭,與原時裝設計師、如今聚焦於室內設計的恩麗卡·馬塞伊(Enrica Massei)交談關於居住的心得:在她的家中,家具的選擇就像是一個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產品型錄,材料和色彩的搭配,以及處處考究的細節,無一不顯出主人的絕佳品味。● 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樹影搖曳的蔭蔽、微風徐徐的陰涼, 卻可通過設計,在城市中被無聲喚起。
令人眼花繚亂的消費主義情境披上了設計的外衣,你可以將其當作是營銷手段的噱頭,也可以將之視為商業美學的覺醒。如今商業環境加入了社交、藝術、運動等更加豐富多元的需求,對於環境功能和美學的要求日益提高,對於設計賦能的潛力和產出也更加期待。
如果說建築&室內是一場關於空間的地理巡遊,家居設計版塊則是一場關於時間的迴環往復。我們展示了近年來湧現出的那些、很難歸屬於設計物品或是藝術品的「異類」;同時挖掘了「塵封」歷史中的一些代表作品,這些作品的再版具有商業、消費和文化層面的價值;更是追溯人類祖先原始智慧如何在當代設計作品中「還魂再生」。
● 連接:元素和結構的結合兼具了功能的簡潔和風格的審美。
● 三位一體:身兼建築師、設計師和企業家的三重角色, 威廉·薩維亞展示了他的設計理念、 創作風格和對於整個設計行業的觀察與看法。
● 檔案新生:越來越多的許多公司重新再版已經停產的產品,以延續品牌歷史和補充品牌故事, 其背後是設計消費市場對於經典產品的渴望,以及一些具有獨立品味的消費者 逃離同質化消費環境的意圖。
● 致敬皮埃爾:對於昌迪加爾國會大廈座椅的再版 , 不僅是對於城市重要建設者皮埃爾·詹納雷的致敬, 也將我們帶入那段從無到有的歷史中去。● 簡約的複雜:為了夢想而放棄循規蹈矩的優越生活,設計師阿蘭·吉爾斯的經歷, 就像是現代版本的《月亮與六便士》。● 新原始主義:人類祖先原始的智慧在當代的設計作品中「還魂再生」, 以修補現代與過去之間的自然和文化斷裂。
散熱器、陶瓷、時尚眼鏡、花園辦公室、上音歌劇院、麗澤SOHO的空中扭轉、辦公空間進化論、國際視野與設計故事、意式融合……資訊版塊的選題機動自由不受限制,呈現行業趨勢、發掘設計新銳、傳遞藝術資訊、關注當下議題,衣食住行,皆可囊括。
● 陶瓷又回到了未來:在陶瓷設計領域,有一種自然的方式通向當代性:從原材料出發,沿襲材料 的原有特性,保留歷史印記,而不是順應當下的品味。
● 我們三個:大與小,義大利和斯堪地那維亞,20 世紀50年代和未來,這一切都體現在 BGR 三人組身上。
● 時間的贈禮:「時間」和「奉獻」是費德裡科·佩裡設計中的關鍵詞,同時「藝術」「記憶」和「工藝」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 平民化風格:融入時尚元素與設計感的預組裝閱讀眼鏡,同時也契合了大眾需求。
● 歌劇院魅影:上音歌劇院的建築整體在周圍環境中不是一躍而出, 而是與自然和城市相結合, 顯出內斂而謙虛的態度。
● 辦公室花園:把花草綠植搬進辦公室,holLA 辦公園區項目另闢蹊徑,把辦公室「搬進」了花園。
● 有機生長與空間流變:2019年12月11-13日,由《INTERNI 設計時代》舉辦 的兩場主題論壇「空間·時間·建築」和「流動嬗變與空間轉向」在上海國際地面牆面材料、鋪裝及設計展覽會 (SURFACES China 2019)期間圓滿落幕。
文字 / INTERNI設計時代
圖片/ 各事務所,各設計機構,INTERNI設計時代
美編 / Sarah
INTERNI設計時代新刊福利如期開啟:轉發本條微信到朋友圈,並截圖發送至後臺,留下您的姓名和手機號,或留言參與互動,就有機會獲得免費寄送新刊一本哦!活動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快快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