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舉人、進士在古代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看完你就知道了

2020-12-17 騰訊網

古代科舉不能與現代學歷來對標,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標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真是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古代考上功名是改變命運、提升階級的大事,而現在學生們,畢業以後拿著微薄的工資,還得為房子背上幾十年的貸款,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古代文盲率比如今高多了,以認識幾十個字就算過了識字的標準,建國初期統計的文盲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多,古代封建王朝的文盲率約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一個村也難出一個識字的人。這裡筆者以清朝為例對比古代科舉士子與現代社會。整個清朝268年(清軍入關後開始算起),考中秀才的也不過46萬,而今天最高學歷的研究生,每年錄取人數都有60萬~70萬。

如今得益於社交軟體,我們能夠一窺上層社會的生活。但在古代社會,一個農民很可能一輩子沒有去過縣城,誇張點的連村子附近幾十裡外的地方也沒去過。他們對其他階層的生活沒有概念,認識最厲害的人物可能就是村裡的地主,所以經常會有「皇帝用金鋤頭耕地」這種滑稽的言論。這一類人在古代是最普遍的,我們現在大部分人,如果生活在古代大概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

科舉的最低一級考試就是童生試,雖然叫童生,但考到五六十歲也考不上的也大有人在。考場一般在各地縣府,由各省學政(相當於教育廳廳長)負責。考試一共三場,縣試、府試、院試,考過了前兩場就可以被稱作童生,整個清朝考上童生的人數也就200多萬人。如果又考過了第三場院試,那就是考中了秀才,有了最低級的功名。成為了最低級的士大夫,能夠進入縣學學習。秀才享有一些特權,比如可以免稅免徭役,見到官員你可以不用跪拜,犯了事也不能對你用刑,在一般鄉鎮裡秀才都是數得上的人物了。考上了秀才,就相當是現在鎮裡的實力人物了,《武林外傳》中呂秀才如果真的考上了秀才,結果還能混的那麼慘也算是不容易了。

童生試之上就是鄉試,鄉試可不是在鄉裡考,而是在各省的省會考試,考中秀才才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的考官是由皇帝委派,考中鄉試就被稱為舉人,鄉試的第一名叫做解元。舉人是可以做官的,一旦中舉可以說是徹底改變人生軌跡了。整個清朝舉人一共十五萬,一個縣也難出一個舉人,中舉後省裡會派人到你家通知。在《儒林外史》中,範進知道自己中舉之後直接高興瘋了,他的老丈人胡屠戶之前對範進百般侮辱。等範進中舉以後就稱範進是「文曲星下凡」,舉人的社會地位可見一斑。舉人一般都在地方任職,一般都能在縣裡混個官職像縣丞、主薄(縣局級)運氣好點的退休之前能升到縣令,與現在縣委書記差不多。

科舉最高的功名就是進士了,進士對普通百姓來說只存在於傳說裡。考中舉人後先要入京進行會試,會試通過的人被稱為貢士,貢士才有機會成為進士。現在電視劇裡面的借盤纏進京趕考的故事在古代基本不可能發生,因為進京趕考的士子要是缺錢的話,地方富豪會主動送上大把的銀子。成為貢士後參加皇帝親自主考的殿試,殿試每三年一次,整個清朝268年一共錄取26000多人,平均每年不到一百人。

進士上任最差的待遇就是去地方當縣令,而舉人必須努力幾十年才能混的到這個位置。進士即使混的再差,退休前在地方當知府(市委書記)也沒有任何問題,有點能力的混到布政使(省長)或是巡撫(省委書記)也不難,能力再強一點的還能進入中央當各部尚書、侍郎(副國級)甚至擔任首輔、軍機大臣(正國級)。

這樣一對比,我想大家應該都能看到古代科舉制度和現在的學歷有多大的區別了,古人說了幾千年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可不是瞎說的。

相關焦點

  • 在古代,進士、舉人以及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你覺得呢? 古代之所以如此重視教育,一部分原因是為朝廷選拔有力人才,另一方面是因為讀書確實可以為自己謀一條不錯的生路,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
  •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大概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秀才、舉人和進士在古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我覺得分別應該對應著現在的專科、本科和博士。古代的」高考制度」,叫科舉考試,而現在叫高考。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考試都是為了給國家選拔人才。而一旦中舉人,中進士,古人也是非常興奮的,我們都學過《範進中舉》,就是說的範進中了舉人而樂極生悲的故事。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古代的科舉制度與我們現代的不同階段的教育情況做一下對比。我們現代教育也分四個等級,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而古代科舉考試為四個等級,分別是: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 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科舉不能與現代學歷來對標,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標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真是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這一類人在古代是最普遍的,我們現在大部分人,如果生活在古代大概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 科舉的最低一級考試就是童生試,雖然叫童生,但考到五六十歲也考不上的也大有人在。考場一般在各地縣府,由各省學政(相當於教育廳廳長)負責。考試一共三場,縣試、府試、院試,考過了前兩場就可以被稱作童生,整個清朝考上童生的人數也就200多萬人。
  • 古代的秀才、舉人、貢士和進士大概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秀才、舉人、貢士和進士在古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我覺得大概分別應該對應著現在的專科、本科、碩士和博士。
  • 我國古代的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的學歷等級從低到高大致有童生、秀才、舉人、貢士、進士幾個層級。 如果按照現在的學歷來看,童生大致相當於初中學歷。但是這並不是說童生的年紀一定很低,在封建時代,從少年考到垂垂老矣的考生可多如牛毛呢。
  •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你覺得呢?
  • 古代進士舉人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層次的人呢?你知道嗎?
    科舉制度建立於隋朝,廢止於光緒年間,現在大部分人在古代是能拿到俸祿的哦,來看一下你到什麼級別了。秀才秀才由院試(童試)選拔而來,相當於現在的小學升初中,只是古代文盲較多,有些童生年紀比較大,甚至有五六十歲還在考秀才的。
  • 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古代科舉不能用現代的學歷來對標,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應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你就真的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文盲率比如今高多了,以認識幾十個字就算過了識字的標準,建國初期統計的文盲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多,古代封建王朝的文盲率約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一個村也難出一個識字的人。這裡筆者以清朝為例對比古代科舉士子與現代社會。
  •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答案很意外
    今天的問題,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
  •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我們知道現在私人辦學,政府管理比較嚴格,需要師資、教學面積等各種條件達標。但是古代,是不需要政府審查的。私塾的老師一般由科舉落第的秀才或者童生擔任。 學生入學年齡一般都是六七歲,開學時,學生們首先要對著孔子畫像和老師磕頭,行拜師禮。天地君親師,老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入學先進行啟蒙教育,教材一般都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即所謂的「三百千」。
  • 童生、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進士是清北嗎
    看過很多電視劇中,秀才這個角色在古裝電視劇中非常的多,我們對於秀才的概念大概是,說話文縐縐的,大多數因為讀書沒有生活來源,窮困潦倒。因為沒有考中功名,經常成為大家嘲笑的「窮秀才」。秀才真的有這麼不堪嗎?秀才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學歷?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
    古代時期,無數莘莘學子為了一舉成名而不惜寒窗苦讀多年。縱觀古代學子成名之路,無非就是學子成為秀才,進而成為舉人,最後成為進士。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非常好奇,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放到今天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學歷? 至於古代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還要追溯到科舉制度的起源和發展。
  • 古代「秀才、舉人、進士」,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秀才比考大學難
    這我們可以看我們的爺爺奶奶輩就知道了,如果你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能輔導了你的作業,那肯定是教授級別了。所以可以推斷出來,在古代社會,普通農民根本就不可能離開自己生活的村莊,連溫飽也解決不了,更不用說讀書了,文盲率肯定是90%以上了。所以綜合時代的不同,科舉取得的功名,就不簡簡單單是一個學歷的概念了,他是有關於一生的職業,說白了就是今後能不能吃飽飯的問題。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
    而秀才、舉人、進士等稱謂便是科舉考試中一系列階段性勝利的標誌性稱謂。 那麼,古代秀才、舉人以及進士等稱謂是如何來的呢? 通常來說,古代讀書人必須要參加一系列的科舉考試,通過之後才能得到相應級別的稱謂。
  • 進士、舉人、秀才分別對應現在的什麼學歷?我這樣劃分對不對?
    大家都知道,進士、舉人這些在古代都是文化水準特別高的人,那麼古代的這些知識分子分別對應我們現在的什麼學歷呢?其實這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列舉出科舉制度和現代教育下的不同學位等級就能一目了然。後來範進被錄了個第一,這就是俗稱的生員,即秀才了,也俗稱相公。但是這個秀才沒有什麼含金量,譬如《武林外傳》中的秀才一輩子都卡在這裡了。所以我把這個秀才對應在我們的高中學歷上,屬於那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位置。
  • 古代的「秀才」、「舉人」如果在現代,算是什麼學歷的人?
    古代的「秀才」、「舉人」如果在現代,算是什麼學歷的人? 有很多的人說古代的人,大部分都是文盲,現在的人基本上都讀了書,所以不能夠相提並論,但是這既然都是與教育和地位有關,為何又不能做比較呢?秀才是古代最低的功名,很多人一看這最低的,就以為很容易獲得,甚至有的網友以為九年制義務教育就相當於以前的秀才,其實事實秀才遠比我們想像的有文化。以古代的科舉制度來看,秀才是經過了縣級考試再卻各個地方考試的,如果院試成功,才能夠獲取一個秀才的功名。這樣就大概相當於如今的985大學,也就是如今的大學研究生。舉人是比秀才高一級,必須先成為了秀才,才有機會成為舉人。
  • 秀才、舉人、進士,等於現在啥學歷?網友:進入「中央機構」真難
    再加上劇中對這些秀才、舉人等的誇大,所以很多人在潛意識裡認為古代的科考是非常非常的難!那麼,今天咱們就這個問題來談談,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看完後網友感嘆:想要進入「中央機構」還真難啊!原來,在古代這些級別是這樣劃分的!
  • 古代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對應當今是什麼身份?
    古代科舉考試,就業目標非常明確,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試猶如打通關,就明清兩朝而言,首先通過考試取得府、州、縣學的生員資格,此考稱童子試,考取後取得生員身份,生員的俗稱即是秀才,明清時期秀才考試比現代高考難太多,需經縣試、府試、院試三層才能過關,當年洪秀全四次參加童子試均名落孫山,在最後一次廣州應試後,偶然發現一本宣傳基督教的小冊子,才開始建拜上帝會
  • 古代所說的窮酸秀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學歷,放到現在絕對是精英
    三國曹魏時沿襲察舉,復改稱秀才。至南北朝時,舉薦秀才尤為重視。若是在古代,要想成為知識分子,走上仕途,為官一方,只有考科舉一條路可走。現在的學歷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古代也有學歷,分別是秀才、舉人、(貢士)、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