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2020-12-22 騰訊網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你覺得呢?

古代之所以如此重視教育,一部分原因是為朝廷選拔有力人才,另一方面是因為讀書確實可以為自己謀一條不錯的生路,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

秀才

受一些戲劇和電視節目的影響,當談到秀才,很多人覺他們得沒有才能,甚至用窮酸秀才。

那麼,秀才真的這麼低等嗎?如果放在今天,秀才應該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因為秀才是每個省選拔出來的,所以有的人認為秀才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普通本科生,有的人認為是重點本科生。

另一種觀點認為,有些人認為現在的博士生相當於秀才。

雖然古代的科舉考試都是選拔人才的方式,但與現在的高考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如果在考中了秀才,通常會有一些政治權利。如秀才考上秀才後,他們仍然不能當做官。

科舉的最低一級考試就是童生試,考場一般在各地縣府,由各省學政負責。

考試一共三場,縣試、府試、院試,考過了前兩場就可以被稱作童生,如果又考過了第三場院試,那就是考中了秀才,有了最低級的功名。

成為了最低級的士大夫,秀才享有一些特權,比如見到官員你可以不用跪拜,犯了事也不能對你用刑,在一般鄉鎮裡秀才都是數得上的人物了。

在古代,考中秀才的人還會擁有一些政治權利。如秀才可以免役,不用交公糧,可以用奴婢等。

但是考中秀才後,還不能做官。秀才雖然大家感覺一樣,但是也是需要嚴格通過考取的。

舉人

舉人相當於現代的研究生,因為他們畢竟是從眾多的秀才中脫穎而出的。

秀才才能參加省一級考試通過的,這場考試叫做「鄉試」;一般在秋季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

童生試之上就是鄉試,鄉試可不是在鄉裡考,而是在各省的省會考試,考中秀才才有資格參加鄉試。

鄉試的考官是由皇帝委派,考中鄉試就被稱為舉人,鄉試的第一名叫做解元。

鄉試每三年一次,全國每次錄取的舉人也就一千多人,每個省根據指標分配名額。文化落後的省份,錄取50人左右。文化發達的地區,錄取100人左右。

舉人一般可以做縣令、縣丞之類的小官,相當於現在的副處級。

現在來看,古代舉人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很多人到退休才是處級幹部。

整個清朝舉人一共15萬,一個縣也難出一個舉人,中舉後省裡會派人到你家通知。在那個時代,全族人會跟著沾光。

舉人一般都在地方任職,一般都能在縣裡混個官職像縣丞、主薄運氣好點的退休之前能升到縣令,與現在縣委書記差不多。

進士

有人說,進士的學歷,相當於現在的博士生導師。確切地說,它是一種類似職稱的說法,應該相當於現在的教授,或者研究員。明清時候,全國進士也就是平均每年才錄取100人左右。

鄉試結束之後,全國各地的舉人,要去京城參加全國性的會試,一般在第二年的春天舉行,所以,又稱為「春闈」。考中的被稱為「貢士」,第一名成為會元。

會試結束之後,再由貢士參加殿試,由皇帝做主考官。殿試只用來排名次,能參加的貢士通常都能成為進士,不會再有落第的情況。

進士第一、二、三名,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連續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取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

雖然進士的第一個官位雖然不高,但由於他的出生進士身份,升官職相對容易。

特別是那些被選入翰林院的人,專門為皇帝服務的,進士被稱為天子門生。所以他們有更多的晉升機會。

有些進士,經過幾十年在官場的磨練,終於做得不錯,可以加入內閣朝拜,稍微差一點的,也可以成為朝廷的官員。

大多數人會留在京城獲得官職,這屬於中央政府的屬官。而外放的進士,到地方也能做縣令。

總之,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標現在的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真是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古代考上功名是改變命運、提升階級的大事。

以上所述有不同看法的,歡迎在評論區補充!

相關焦點

  •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答案很意外
    今天的問題,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
  •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大概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秀才、舉人和進士在古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我覺得分別應該對應著現在的專科、本科和博士。古代的」高考制度」,叫科舉考試,而現在叫高考。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考試都是為了給國家選拔人才。而一旦中舉人,中進士,古人也是非常興奮的,我們都學過《範進中舉》,就是說的範進中了舉人而樂極生悲的故事。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古代的科舉制度與我們現代的不同階段的教育情況做一下對比。我們現代教育也分四個等級,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而古代科舉考試為四個等級,分別是: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 古代的秀才、舉人、貢士和進士大概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秀才、舉人、貢士和進士在古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我覺得大概分別應該對應著現在的專科、本科、碩士和博士。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
    古代時期,無數莘莘學子為了一舉成名而不惜寒窗苦讀多年。縱觀古代學子成名之路,無非就是學子成為秀才,進而成為舉人,最後成為進士。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非常好奇,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放到今天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學歷? 至於古代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還要追溯到科舉制度的起源和發展。
  • 在古代,進士、舉人以及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你覺得呢? 古代之所以如此重視教育,一部分原因是為朝廷選拔有力人才,另一方面是因為讀書確實可以為自己謀一條不錯的生路,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
  • 童生、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進士是清北嗎
    雖然現代的高考依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高考依然是平民孩子實現階層流動的最佳階梯,考分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們古代也有考試,那就是著名的科舉考試,科舉考試歷史悠久,已經擁有了1300多年的歷史了,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來說說科舉考試分的等級跟現代高考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但是古代,是不需要政府審查的。私塾的老師一般由科舉落第的秀才或者童生擔任。 學生入學年齡一般都是六七歲,開學時,學生們首先要對著孔子畫像和老師磕頭,行拜師禮。天地君親師,老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入學先進行啟蒙教育,教材一般都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即所謂的「三百千」。
  • 我國古代的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現代人根據自己受教育的程度,準確來說就是自己上學的層級,可以分別出不同的學歷,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不等。 同樣,在我國的古代也有著一套類似的學歷體系,只不過他們的學歷不叫現在的名,獲取的方式也不一樣。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
    而秀才、舉人、進士等稱謂便是科舉考試中一系列階段性勝利的標誌性稱謂。 那麼,古代秀才、舉人以及進士等稱謂是如何來的呢? 通常來說,古代讀書人必須要參加一系列的科舉考試,通過之後才能得到相應級別的稱謂。
  • 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科舉不能與現代學歷來對標,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標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真是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古代考上功名是改變命運、提升階級的大事,而現在學生們,畢業以後拿著微薄的工資,還得為房子背上幾十年的貸款,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古代文盲率比如今高多了,以認識幾十個字就算過了識字的標準,建國初期統計的文盲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多,古代封建王朝的文盲率約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一個村也難出一個識字的人。這裡筆者以清朝為例對比古代科舉士子與現代社會。
  • 秀才、舉人、進士在古代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看完你就知道了
    古代科舉不能與現代學歷來對標,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標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真是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古代考上功名是改變命運、提升階級的大事,而現在學生們,畢業以後拿著微薄的工資,還得為房子背上幾十年的貸款,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 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古代科舉不能用現代的學歷來對標,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應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你就真的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
  • 古代的「秀才」、「舉人」如果在現代,算是什麼學歷的人?
    古代的「秀才」、「舉人」如果在現代,算是什麼學歷的人? 有很多的人說古代的人,大部分都是文盲,現在的人基本上都讀了書,所以不能夠相提並論,但是這既然都是與教育和地位有關,為何又不能做比較呢?秀才是古代最低的功名,很多人一看這最低的,就以為很容易獲得,甚至有的網友以為九年制義務教育就相當於以前的秀才,其實事實秀才遠比我們想像的有文化。以古代的科舉制度來看,秀才是經過了縣級考試再卻各個地方考試的,如果院試成功,才能夠獲取一個秀才的功名。這樣就大概相當於如今的985大學,也就是如今的大學研究生。舉人是比秀才高一級,必須先成為了秀才,才有機會成為舉人。
  • 古代進士舉人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層次的人呢?你知道嗎?
    科舉制度建立於隋朝,廢止於光緒年間,現在大部分人在古代是能拿到俸祿的哦,來看一下你到什麼級別了。秀才秀才由院試(童試)選拔而來,相當於現在的小學升初中,只是古代文盲較多,有些童生年紀比較大,甚至有五六十歲還在考秀才的。
  • 進士、舉人、秀才分別對應現在的什麼學歷?我這樣劃分對不對?
    大家都知道,進士、舉人這些在古代都是文化水準特別高的人,那麼古代的這些知識分子分別對應我們現在的什麼學歷呢?其實這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列舉出科舉制度和現代教育下的不同學位等級就能一目了然。它們分別為:進士、貢士、舉人、生員(秀才)以上順序由高到低排列。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文盲率比如今高多了,以認識幾十個字就算過了識字的標準,建國初期統計的文盲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多,古代封建王朝的文盲率約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一個村也難出一個識字的人。這裡筆者以清朝為例對比古代科舉士子與現代社會。
  • 古代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對應當今是什麼身份?
    古代科舉考試,就業目標非常明確,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試猶如打通關,就明清兩朝而言,首先通過考試取得府、州、縣學的生員資格,此考稱童子試,考取後取得生員身份,生員的俗稱即是秀才,明清時期秀才考試比現代高考難太多,需經縣試、府試、院試三層才能過關,當年洪秀全四次參加童子試均名落孫山,在最後一次廣州應試後,偶然發現一本宣傳基督教的小冊子,才開始建拜上帝會
  • 古代「秀才、舉人、進士」,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秀才比考大學難
    說起古代的秀才、進士、舉人等稱謂,我們不得不先來說一下古代的科舉制度,古代戰國時期,中國還沒有得到統一,各國是有各自的語言和文字的,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才實現了文字的統一,但是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文化差異比較明顯,文字、語言、風俗都各不相同,如果任由各種語言習慣各自發展,就無法形成文字真正的統一
  • 古時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職務?
    在古代成為秀才,就現已是國家認可的統治階級的一員了。具有免稅免徭役,見官不跪,過堂免刑等特權。每次查核的最高一級廩膳生員,還能夠享用國家補助,為當地上的童生作保。秀才就相當於現在的985院校碩士,人數不少,許多村都能有1-2個。大約和現在的底層一線公務員相當,等第不入流,考不上舉人、進士的話,能夠當私塾先生混個溫飽,官職沒有,而且永遠無法晉升。
  • 古代秀才、舉人、貢士、進士考中難度有多大,分別能當什麼官?
    我們習慣於把那些考的好的,學的好的學生說成小秀才,也有很多人說,我要是在古代如何如何,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道說道那些秀才,舉人等等我們熟悉又陌生的身份考中難度有多大。孔乙己花了一輩子連個秀才都沒撈到,範進中舉和中秀才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些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