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說的窮酸秀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學歷,放到現在絕對是精英

2020-12-17 歷史生活百態

雖然古代的不少文學作品裡常常嘲諷"窮秀才",但是秀才實際上無論是考取難度,社會地位都不可低估。要成為一名秀才,需要通過縣試、府試、省試三場考試,難度相當於現代考取博士。

元封四年(前107年),命公卿、諸州每年各舉薦秀才一名,意為優秀人才。東漢因避光武帝名諱,遂改稱茂才。三國曹魏時沿襲察舉,復改稱秀才。至南北朝時,舉薦秀才尤為重視。

若是在古代,要想成為知識分子,走上仕途,為官一方,只有考科舉一條路可走。

現在的學歷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古代也有學歷,分別是秀才、舉人、(貢士)、進士。

秀才一般可以擔任從七品以下的官職,政治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科級官員。普通的秀才通常能在各級學校,私塾擔任教師,協助縣衙管理治安、稅務等鄉村事務(等於鄉鎮長),甚至可在縣衙任教諭(縣教育局長)等正式官職。

成為秀才以後,還會擁有免稅、免徭役、見官不跪等特權,有些秀才還享受國家補貼。

那麼秀才相當於,今天我們一個什麼水平呢?很多人覺得應該是小學到中學的水平,其實這樣理解是誤區的,古人基本上很多都是在十多歲就考中秀才,按照我們現在的年齡水平,這個年齡應該還在上中學,其實這樣理解是不正確的,古人十多歲就結婚了,我們現在20多歲,30多歲都還沒結婚都有,而且在古代,考中秀才,都會被記錄家族族譜,還需要寫個人傳記。這是一項榮譽,從社會地位來說,相當於重點大學的畢業生。

「舉人」階段的考試叫「鄉試」。秀才中舉的概率遠小於十分之一。中舉之後,首先在省城進行「複試」,複試合格者才有進京趕考的入場券。

進士牛逼自不必說,全國每三年考一次錄取大概200名,平均每年67人,加上恩科平均每年估計也就100人,也就是說進士相當於全國高考排名前100的人了,這個難度真的是太大了,清華北大橫著進,估計相當於北大清華博士研究生的學歷。

再看下進士的待遇。成績最好的比較年輕些的,一般去翰林院做庶吉士,繼續培養三年,這個前途也最大,熬個多少年正常都能熬到封疆大吏督撫級別,最差的也是知府級別,最好可以升到帝國最高領導層的大學士。 成績中等的一般會放京官,成績最差的和年紀很大的一般會外放知縣,熬到老估計能混到知府級別。古代科舉可以一直考,年紀大很正常。

每三年京城會組織一次會試,通過這個考試,你就可以成為進士,但前提條件也是一樣,不可以跳級考試必須一步一步來。按照如今的社會地位來說,進士相當於正處級幹部,會試過後就是皇帝親自評選的殿試,也是最後一個等級。這場考試是不淘汰人的,只是做出排行

進士那都是中央省部級領導幹部培訓晉升了。

「狀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進入翰林院擔任修撰,前途十分光明,一般可以坐到侍郎,巡撫,御史等較高的官位,這就是古人所謂的「無災無難到公卿」;明代二甲進士,清代庭試成績優秀者,可進入翰林院擔任庶吉士,三年後再進行考試,依據成績依次可以留在翰林院擔任修撰,進入六部學習或擔任地方官。三甲進士一般可以進入翰林院學習或直接放外任,但需要從知縣做起。

其實,考上了秀才,就是個知識分子了,雖然沒有國家給的「」鐵飯碗「,但當地的各種文化活動,都少不了秀才的身影,比如主持婚禮葬禮,開張開業,文藝演出等,收入肯定不會少。就算不愛交際,性格內向的,撈一個校長乾乾,那叫易如反掌。

所以秀才的含金量還是非常高的,考中了秀才,雖然不能直接做官,當時也能保證你這一輩子吃喝不愁,不用務農為生了。今天的考試級別和古代不同,不是升級制的,而是根據年齡和學歷的增長而進行的考試,沒有可比性。

古時候,老百姓主要靠地方的紳士、宗族制度來維持秩序,人民內部的矛盾由這些有德望的人出面往往就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調解。在這種士紳自治的體制中,秀才們自然成了紳士們的主力,有著超然的待遇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不也正是古代政府和人民尊重知識的體現嗎?

相關焦點

  • 在古代,進士、舉人以及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你覺得呢? 古代之所以如此重視教育,一部分原因是為朝廷選拔有力人才,另一方面是因為讀書確實可以為自己謀一條不錯的生路,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
  •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他們的身份是民是官?
    俗語常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提起秀才,我們總會想到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讀書人,不過,秀才到底是什麼身份,他們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其實,秀才起初跟讀書人沒有多大關係,它是指「才之秀者」,即特別有才能的人。
  •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你覺得呢?
  •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答案很意外
    今天的問題,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
  • 為什麼古代人們都想考秀才,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別不知道
    為什麼古代人們都想考秀才,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別不知道在電視劇《武林外傳》裡面,有著各色不同的人物,其中最經常聽到的口頭禪就是呂秀才的「子曰」。這個呂秀才講話做事都是文縐縐的一副讀書人死板的樣子,那麼以他秀才的學歷放到現代社會來看,會是現代學歷的那一個段呢?這個要先熟悉一下古代的科舉考試的制度,一個人想要獲取功名就必須要讀書和考試,到了年齡後那他首先就要參加縣試完後再參加府試,如果通過的話就是童生了。
  • 都說「窮秀才」,那放到現在什麼學歷?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都說「窮秀才」,那放到現在什麼學歷?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想起小時候經常會看的一部古裝喜劇《武林外傳》,其中有個滿口「子曾經曰過」這樣半古不古的迂腐窮書生角色叫呂秀才,他的存在可以說是笑料百出。那麼古時候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秀才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朝。漢朝的選官制度有兩種,一種叫做舉孝廉,就是你孝順父母就能被朝廷徵辟做官。另外一種叫做察秀才,就是有專門的官員到地方來組織一些有學識的人進行考評,考評合格的人就有資格成為秀才,得到舉薦進入仕途。秀才這一稱呼出現在很多朝代,所代表的含義總體一致但在程度上也有些差異。
  • 古代「秀才、舉人、進士」,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秀才比考大學難
    我們在一些影視劇和戲文中,也了解了不少有關科舉的故事,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就是在等待考試回來丈夫,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耗盡一生,求取功名,最終落得瘋癲的下場,而更多的是無數貧寒學子苦學數年,只為得一個秀才的稱謂,那麼,到底古代的秀才,在現代社會,算是哪一個學歷呢?
  • 古代的「秀才」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本科生能考上嗎?
    科舉制度的好處如此之多,自然有許多人參加,但同時,想要通過科舉入仕也是非常困難的,考生想要入仕,要通過鄉試、會試和最後的殿試,參加科舉的人很多,但是最終成功的卻只是極少數,有許多人一生可能都停留在秀才這個階段,想要再往上考非常困難。古代的科舉與今天的高考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你知道「秀才」放在我們現在是什麼學歷嗎?
  • 我國古代的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現代人根據自己受教育的程度,準確來說就是自己上學的層級,可以分別出不同的學歷,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不等。 同樣,在我國的古代也有著一套類似的學歷體系,只不過他們的學歷不叫現在的名,獲取的方式也不一樣。
  • 「秀才」放現在是啥學歷?說出來別不信,原來我們都被電影誤導了
    一說起「秀才」,就不免想起《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看起來平淡無奇,甚至可以說是窮困潦倒,怪不得別人在說「秀才」這個詞語的時候,會加上一個「窮」字,是為「窮秀才」。但是,「秀才」在古代,卻並非如此。「秀才」如果放到當代,也是有對應的學歷的,而且學歷還不低,只是,我們都被電視劇給誤導了而已。
  • 古代考個「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看完真的漲知識了
    古代考個「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看完真的漲知識了在古代,讀書人的社會地位一般都相對較高,普通民眾都非常尊崇讀書人,就連打家劫舍的劫匪都不會輕易得罪讀書人,在唐朝時期人才選拔嚴格,每年當選秀才之人僅一二人,因此要想當上秀才尤其困難,「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 「秀才」放現在是啥學歷?別再被電視劇騙了,博士都不一定能考上
    ,都給人們傳遞出一個非常直白無誤的信息,那就是「秀才」在古代真心不怎麼值錢,基本上都是被各種嘲諷,就連秀才面前還要加上「窮酸」兩個字,就像是星爺的電影《喜劇之王》中,那一個被人說是「死跑龍套」的群眾演員一樣,可憐巴巴。
  • 窮酸的秀才?古代秀才究竟是怎樣一個尷尬的存在
    現如今大家對古代的理解都來源於影視劇,而秀才絕對是被影視劇黑得最慘的,窮酸、無能、落魄、迂腐是秀才的標準人設。其實不光是現代影視劇,黑秀才在各類古代文學作品中早就出現了,比如我們蒲公,《聊齋》裡充滿了種種懦弱愚蠢的讀書人。
  • 古代「秀才」換算到現在,算是什麼學歷?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可想想古人們也是講究求學的,不然怎麼會出現「聞雞起舞」「鑿壁借光」等刻苦讀書的成語呢,而考上秀才只是參加科舉考試的第一關罷了,放到現在就是沒有小學畢業證是不能上初中一樣,那這秀才放到現在來講到底是什麼學歷呢?古時人們雖然過得不富裕,人丁說來也算稀少的,但一個縣說來至少有幾萬到幾十萬的人口,可秀才指標只有十個左右。
  • 秀才、舉人、進士地位多高?放到如今,相當於什麼學歷?
    科舉考試 科舉制度,可以說是我們古代中國的一大創舉,這項制度從隋唐時候開始確立,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給各級官僚機構選拔人才。這一制度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得到完善,等到了明朝,它便達到了鼎盛。而這項制度歷經數個朝代,直到1905年,清朝才宣布廢除科舉制。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
    古代時期,無數莘莘學子為了一舉成名而不惜寒窗苦讀多年。縱觀古代學子成名之路,無非就是學子成為秀才,進而成為舉人,最後成為進士。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非常好奇,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放到今天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學歷? 至於古代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還要追溯到科舉制度的起源和發展。
  • 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科舉不能與現代學歷來對標,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標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真是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整個清朝268年(清軍入關後開始算起),考中秀才的也不過46萬,而今天最高學歷的研究生,每年錄取人數都有60萬~70萬。 如今得益於社交軟體,我們能夠一窺上層社會的生活。但在古代社會,一個農民很可能一輩子沒有去過縣城,誇張點的連村子附近幾十裡外的地方也沒去過。
  • 秀才、舉人、進士在古代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看完你就知道了
    古代科舉不能與現代學歷來對標,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標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真是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古代考上功名是改變命運、提升階級的大事,而現在學生們,畢業以後拿著微薄的工資,還得為房子背上幾十年的貸款,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那麼,秀才真的有那麼不堪嗎?如果放到今天,秀才大概是個什麼學歷呢? 因為秀才是由每個省選出,所以就有人認為,秀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普通本科生,也有人認為是重點本科生。還有種觀點認為,清朝後期每年約錄取2萬名秀才,而全國約有40-50萬秀才。每年錄取的秀才約佔人口的1/15000。目前,我國每年錄取博士7.5萬人約佔人口的1/20000。因此,有人認為,秀才相當於現在的博士。
  • 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古代科舉不能用現代的學歷來對標,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應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你就真的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