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放現在是啥學歷?說出來別不信,原來我們都被電影誤導了

2020-12-22 騰訊網

一說起「秀才」,就不免想起《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看起來平淡無奇,甚至可以說是窮困潦倒,怪不得別人在說「秀才」這個詞語的時候,會加上一個「窮」字,是為「窮秀才」。但是,「秀才」在古代,卻並非如此。「秀才」如果放到當代,也是有對應的學歷的,而且學歷還不低,只是,我們都被電視劇給誤導了而已。

在古代,讀書人和現在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家裡特別貧困的孩子,在古代不一定能讀得起書;其次,古代的考試制度也和現在完全不同,一個讀書人想要有所成就,就要經歷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譬如,清朝的名人曾國藩,考了7次科舉才當上秀才。

公元605年,當時的隋王朝,為了讓國內的政權得到更好的鞏固,便將以往的九品中正制度廢除了,然後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讓整個選拔官吏的程序更加公平公正了,對當時的底層百姓而言,這無疑是一大喜訊。從此,天底下的讀書人便紛紛開始奮發讀書,只為有朝一日可以光宗耀祖。

在整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科舉制度也是隨之變化發展的。後來,整體上來說 ,科舉制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3輪,每試3年1次。最終,考上後,最開始,要由「童生」的身份進行鄉試,鄉試考上了便是秀才,秀才再去參加會試,考上之後就是「舉人」,舉人最終參加殿試,考上了就是「進士」,如果成績排在前三位,又由高到低分為:狀元、榜眼、探花。

而我們所說的「秀才」,則是在第一級,不別看它排在最低處,想考上還是挺難的。很多人說,「秀才」放到現在,頂多是個初中生,如果你也這麼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秀才,意為才之秀者,就是指有才華的人之中,更為優秀的人。所以,秀才,並不不是一般的優秀,而是有優中選優,而舉人、進士等,以此類推,意思就顯而易見了。

最開始,在《管子.小匡》中就有提到「秀才」一詞,那時指優秀的人;在漢武帝時期,「秀才」是屬於佼佼者,是被推舉的人;在元代,只是讀書人的一種普遍稱呼;到了明清時期,就是生員的統稱;現在,對於一些學習成績比較好的人,也可以用這個稱呼。

其實,在每個朝代,對「秀才」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因此,「秀才」並不能確切的說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學歷。

在宋朝的時候,秀才的地位算是很高的了,由於宋朝對讀書人的重視,加上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宋朝的文人可以說是空前之多的。在宋朝的時候,秀才地位很高,在知縣面前都可以不下跪,由此可見當時秀才的地位之高。如果非得說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那也是個「985」或者「211」的大學生了。

不過,每個時代的定義都不同,所以也只能根據具體的時代特徵去辨別了。不過,電視劇中的窮酸書生,就不要誤導自己了,畢竟,電視劇中的形象塑造是有目的性的,不宜放到生活中來,更不能覺得讀書無用。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活到老學到老的。

相關焦點

  • 「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說出來別不信,原來我們被電影騙了
    有的老師還要求學生連書裡的註解都背會,並寫得一手好字。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學生需要經過科舉最低級一級的「童生試」,一共有縣試、府試、院試3場測試,考上了前兩場的不管年紀大小都是「童生」,如果最後一場院試也考上了就是「秀才」。
  • 「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說出來別不信,原來我們被電影騙了
    秀才考不上的童生大有人在,清朝大約有1-4億人,童生最多有300萬,但考上秀才的才46萬人,有的人頭髮花白還是童生,《範進中舉》的主人翁範進都54歲了,可他就還是童生。提到秀才大家都會想到酸腐之氣,是一種貶義詞,但是在古代是對賢才的褒義詞,最先被稱為秀才的是西漢文學家賈誼,《史記》:「賈生,年十八,聞其秀才。」電影裡的秀才好像都是一些食古不化的書呆子,他們的學歷都很低嗎?
  • 「秀才」放現在是啥學歷?別再被電視劇騙了,博士都不一定能考上
    ,那就是「秀才」在古代真心不怎麼值錢,基本上都是被各種嘲諷,就連秀才面前還要加上「窮酸」兩個字,就像是星爺的電影《喜劇之王》中,那一個被人說是「死跑龍套」的群眾演員一樣,可憐巴巴。  也因此而讓人們認為「秀才」這個學歷並沒有多少含金量,就連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當著秀才的面說他「窮酸」,窮是因為古代讀書人得考中舉人才有資格當官,秀才雖然有了功名但是卻並沒有當官的資格;酸則是說這些秀才讀書讀得太久
  • 「秀才」放現在是啥學歷?別被古裝劇誤導了,博士都不一定能考上
    在現代社會,學歷似乎決定著未來,大部分人都在寒窗苦讀,為的就是搏一個前程。事實上,在中國古代,情況一模一樣,貧窮的人唯一能抓住的就是讀書的機會,才能實現鯉躍龍門,一朝成為人上人。在很多古裝劇中,秀才總是穿得衣衫襤褸,身上最珍貴的就是那幾本書,為此還誕生了「窮秀才」這樣的別稱,導致很多人對秀才產生了固定的印象,但是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秀才的學歷說出來真的很嚇人。封建社會的人才選拔最開始十分不公,周朝採用的是世卿世祿制,官職壟斷於貴族之手。
  • 「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說出來別不信,我們都被古裝劇騙了
    後來書不夠看,他又去大戶人家做工,並且不要錢,當別人問什麼不要錢時,他說:「我不要工錢,希望你能把家裡的書借給我看一下。」後來這個少年憑藉自己用功考上了秀才,但秀才之路真的不容易。
  • 古代「秀才」換算到現在,算是什麼學歷?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如今孩子們每年面臨考學,家長們也是再背後默默付出了不少代價,多多掙錢、陪讀、陪考等等這樣的新聞每天都有,要是自己孩子考上好的大學獲得博士等學位整個家族都是高興得,恨不得昭告天下孩子多有出息。可想想古人們也是講究求學的,不然怎麼會出現「聞雞起舞」「鑿壁借光」等刻苦讀書的成語呢,而考上秀才只是參加科舉考試的第一關罷了,放到現在就是沒有小學畢業證是不能上初中一樣,那這秀才放到現在來講到底是什麼學歷呢?古時人們雖然過得不富裕,人丁說來也算稀少的,但一個縣說來至少有幾萬到幾十萬的人口,可秀才指標只有十個左右。
  • 為什麼古代人們都想考秀才,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別不知道
    為什麼古代人們都想考秀才,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別不知道在電視劇《武林外傳》裡面,有著各色不同的人物,其中最經常聽到的口頭禪就是呂秀才的「子曰」。這個呂秀才講話做事都是文縐縐的一副讀書人死板的樣子,那麼以他秀才的學歷放到現代社會來看,會是現代學歷的那一個段呢?這個要先熟悉一下古代的科舉考試的制度,一個人想要獲取功名就必須要讀書和考試,到了年齡後那他首先就要參加縣試完後再參加府試,如果通過的話就是童生了。
  • 都說「窮秀才」,那放到現在什麼學歷?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都說「窮秀才」,那放到現在什麼學歷?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想起小時候經常會看的一部古裝喜劇《武林外傳》,其中有個滿口「子曾經曰過」這樣半古不古的迂腐窮書生角色叫呂秀才,他的存在可以說是笑料百出。也是他我們才知道秀不是姓名而一個稱呼,也常常用來形容身邊學識淵博的人。那麼古時候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秀才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朝。漢朝的選官制度有兩種,一種叫做舉孝廉,就是你孝順父母就能被朝廷徵辟做官。另外一種叫做察秀才,就是有專門的官員到地方來組織一些有學識的人進行考評,考評合格的人就有資格成為秀才,得到舉薦進入仕途。
  • 古代所說的窮酸秀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學歷,放到現在絕對是精英
    三國曹魏時沿襲察舉,復改稱秀才。至南北朝時,舉薦秀才尤為重視。若是在古代,要想成為知識分子,走上仕途,為官一方,只有考科舉一條路可走。現在的學歷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古代也有學歷,分別是秀才、舉人、(貢士)、進士。
  • 秀才、舉人、進士,等於現在啥學歷?網友:進入「中央機構」真難
    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大家都看到過「考試」這一場景,在劇中雖然有的人一舉就會中了進士,甚至狀元,但也有很多人苦讀十年連個秀才都考不中,此次落榜!從秀才到狀元,不管是考中哪個,這個人都揚眉吐氣,光宗耀祖,算是飛雲直上了,不但有皇帝派兵送回家鄉,家鄉的人也會敲鑼打鼓迎接,等待他的將是一片錦繡前程!考取功名往往在劇中體現出來的是非常「難!」而考中之後就可以進入朝廷做官,古代的朝廷可是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機構!對比一下現在的大學生,畢業後還得自己謀取職業,想要進入中央?
  • 在殯儀館上班的人,都是什麼學歷?什麼專業?說出來你別不信
    在殯儀館上班的人,都是什麼學歷?什麼專業?說出來你別不信   說到死亡,大家可能會心裡有很多顧忌甚至是忌諱。而殯儀館這樣需要天天跟死人打交道的地方,更是讓許多人避之不及。因為平時接觸得比較少,也許有人會好奇,殯儀館的人都是什麼學歷的?工資又是多少呢?
  • 為啥雷軍說不要給小米手機貼膜?有啥「貓膩」嗎?說出來你別不信
    為啥雷軍說不要給小米手機貼膜?有啥「貓膩」嗎?說出來你別不信在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管是點外賣還是購買商品,都能通過手機解決。也是在生活當中,各大手機廠商逐漸崛起,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華為、小米、OPPO和vivo等等。不過對於新手機,相信很多小夥伴會好奇,為啥雷軍說不要給小米手機貼膜呢?背後有啥貓膩嗎?說出來你別不信!我們知道,雷軍只要在發布會上被問到手機貼膜這件事情,就會很生氣,甚至還曾表示「請不要給小米手機貼膜,這是對我的侮辱」。
  • 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科舉不能與現代學歷來對標,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標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真是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整個清朝268年(清軍入關後開始算起),考中秀才的也不過46萬,而今天最高學歷的研究生,每年錄取人數都有60萬~70萬。 如今得益於社交軟體,我們能夠一窺上層社會的生活。但在古代社會,一個農民很可能一輩子沒有去過縣城,誇張點的連村子附近幾十裡外的地方也沒去過。
  • 在古代,進士、舉人以及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你覺得呢? 古代之所以如此重視教育,一部分原因是為朝廷選拔有力人才,另一方面是因為讀書確實可以為自己謀一條不錯的生路,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
  •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他們的身份是民是官?
    俗語常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提起秀才,我們總會想到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讀書人,不過,秀才到底是什麼身份,他們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其實,秀才起初跟讀書人沒有多大關係,它是指「才之秀者」,即特別有才能的人。
  • 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我們就以清朝為例,對比古代科舉士子與現代社會,整個清朝二百六十八年考中秀才的也不過四十六萬人,而今天的高學歷研究生,每年錄取人數都有六十到七十萬,如今得益於社交軟體,我們能夠一窺上層社會的生活。但是在古代,社會一個農民很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去過縣城,誇張點一輩子連村子附近幾十裡外的地方都沒去過。他們對其他階層的生活也沒有概念,認識最厲害的人物,可能就是村裡的地主吧。
  • 古代「秀才、舉人、進士」,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秀才比考大學難
    科舉制度前後延續了1300多年,通過一些考試來選拔人才,而我們熟悉的秀才、進士、舉人、狀元等都是參加科舉考試考出來的。我們在一些影視劇和戲文中,也了解了不少有關科舉的故事,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就是在等待考試回來丈夫,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耗盡一生,求取功名,最終落得瘋癲的下場,而更多的是無數貧寒學子苦學數年,只為得一個秀才的稱謂,那麼,到底古代的秀才,在現代社會,算是哪一個學歷呢?
  •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看電視時,經常會出現一個鏡頭:一群人圍著告示,然後再由一人大聲的朗讀出來。因為很多人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更不要說去讀書了。 只有一些家境還不錯的,才會讓孩子去讀書。畢竟,科舉制經過長期發展,在人們頭腦中已經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概念。現代社會去學校念書,都是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級一級的讀下來。
  • 我國古代的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現代人根據自己受教育的程度,準確來說就是自己上學的層級,可以分別出不同的學歷,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不等。 同樣,在我國的古代也有著一套類似的學歷體系,只不過他們的學歷不叫現在的名,獲取的方式也不一樣。
  • 古代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有人說是大學生,有人說是博士生
    與現在的九年義務教育相比,過去合格的學生很少,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的教育更加公平,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上學。剛開始學習的孩子通常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第子規等。他們跟著老師背誦。另外,有一項每天都要刻苦訓練的,就是書法,因為書法不單單是基礎,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