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說出來別不信,原來我們被電影騙了

2020-09-17 歷史小霸王

古代有錢人會把年幼的孩子送去私立學校,也就是私塾上學,學生的年紀一般是5歲-20歲左右。私塾老師大多是落第秀才或者老童生擔任,教學生學習「方塊字」,等教會了1000個字再來教《三字經》這類淺顯易懂的啟蒙讀物,之後才正是步入學習階段,教「四書五經」,學生們要將5萬字左右的私塾全部背完。

有的老師還要求學生連書裡的註解都背會,並寫得一手好字。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學生需要經過科舉最低級一級的「童生試」,一共有縣試、府試、院試3場測試,考上了前兩場的不管年紀大小都是「童生」,如果最後一場院試也考上了就是「秀才」

秀才考不上的童生大有人在,清朝大約有1-4億人,童生最多有300萬,但考上秀才的才46萬人,有的人頭髮花白還是童生,《範進中舉》的主人翁範進都54歲了,可他就還是童生。

童生一般都是不長進的人,或者實在不是讀書的料,《笑林廣記》裡記載了一個嘲笑老童生的笑話:一隻飢餓的老虎出山吃人,遇見一個秀才,嫌他太酸沒吃,遇見一個頭髮花白的老童生,答曰:「怕咬傷了牙齒。」

提到秀才大家都會想到酸腐之氣,是一種貶義詞,但是在古代是對賢才的褒義詞,最先被稱為秀才的是西漢文學家賈誼,《史記》:「賈生,年十八,聞其秀才。」電影裡的秀才好像都是一些食古不化的書呆子,他們的學歷都很低嗎?

秀才相當於現在的本科生,最差也能當私塾老師,就像現在大學畢業做幼師的人。如果還想當官,就要再通過3場考試鄉試、會試、殿試。鄉試三年一次,秀才要到省會去考,考中的人叫「舉人」,考上第一名的叫「解元」

鄉試幾乎能刷掉一半的秀才,50個人裡能錄取到1個就很不錯了,每個州3年才出10個舉人也是很常見,這概率相當於清華北大的錄取率。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12歲考上秀才,13歲中舉,但因為主考官顧轔看他太年輕想要多磨練他,故意要他落榜。三年之後,張居正在50:1的概率下再次中舉,實屬能人。

舉人考會試要到京城參加會試,考上的人被叫做「貢士」,第一名叫「會元」。主考官將在貢士裡選擇成績優秀的人推薦給皇帝,皇帝每三年一次在皇宮裡對他們進行殿試,這些人就是「進士」清朝268年,進士也才2.6萬人。

進士經過皇帝親自主考,得出的前三甲,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狀元、榜眼、探花。鄉試、會試、殿試都考上第一名,這種現象稱之為「連中三元」,中國科舉歷史1300年,連中三元的才21個,文科17個,武科4個。

「兄弟早有名,甲科皆秀才」科舉是沒有背景的古人唯一的出路,因此國人把教育看得很重要,如蒲松齡70幾歲還在考科舉,現在卻有的人有書不讀,實在浪費教育資源,等他們走入社會才知道讀書不是通往成功唯一的道路,卻是一生中最容易的捷徑。

相關焦點

  • 「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說出來別不信,原來我們被電影騙了
    提到秀才大家都會想到酸腐之氣,是一種貶義詞,但是在古代是對賢才的褒義詞,最先被稱為秀才的是西漢文學家賈誼,《史記》:「賈生,年十八,聞其秀才。」電影裡的秀才好像都是一些食古不化的書呆子,他們的學歷都很低嗎?
  • 「秀才」放現在是啥學歷?說出來別不信,原來我們都被電影誤導了
    一說起「秀才」,就不免想起《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看起來平淡無奇,甚至可以說是窮困潦倒,怪不得別人在說「秀才」這個詞語的時候,會加上一個「窮」字,是為「窮秀才」。但是,「秀才」在古代,卻並非如此。「秀才」如果放到當代,也是有對應的學歷的,而且學歷還不低,只是,我們都被電視劇給誤導了而已。
  • 「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說出來別不信,我們都被古裝劇騙了
    後來書不夠看,他又去大戶人家做工,並且不要錢,當別人問什麼不要錢時,他說:「我不要工錢,希望你能把家裡的書借給我看一下。」後來這個少年憑藉自己用功考上了秀才,但秀才之路真的不容易。
  • 古代「秀才」換算到現在,算是什麼學歷?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可想想古人們也是講究求學的,不然怎麼會出現「聞雞起舞」「鑿壁借光」等刻苦讀書的成語呢,而考上秀才只是參加科舉考試的第一關罷了,放到現在就是沒有小學畢業證是不能上初中一樣,那這秀才放到現在來講到底是什麼學歷呢?古時人們雖然過得不富裕,人丁說來也算稀少的,但一個縣說來至少有幾萬到幾十萬的人口,可秀才指標只有十個左右。
  • 為什麼古代人們都想考秀才,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別不知道
    為什麼古代人們都想考秀才,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別不知道在電視劇《武林外傳》裡面,有著各色不同的人物,其中最經常聽到的口頭禪就是呂秀才的「子曰」。這個呂秀才講話做事都是文縐縐的一副讀書人死板的樣子,那麼以他秀才的學歷放到現代社會來看,會是現代學歷的那一個段呢?這個要先熟悉一下古代的科舉考試的制度,一個人想要獲取功名就必須要讀書和考試,到了年齡後那他首先就要參加縣試完後再參加府試,如果通過的話就是童生了。
  • 「秀才」放現在是啥學歷?別再被電視劇騙了,博士都不一定能考上
    」在古代真心不怎麼值錢,基本上都是被各種嘲諷,就連秀才面前還要加上「窮酸」兩個字,就像是星爺的電影《喜劇之王》中,那一個被人說是「死跑龍套」的群眾演員一樣,可憐巴巴。  也因此而讓人們認為「秀才」這個學歷並沒有多少含金量,就連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當著秀才的面說他「窮酸」,窮是因為古代讀書人得考中舉人才有資格當官,秀才雖然有了功名但是卻並沒有當官的資格;酸則是說這些秀才讀書讀得太久
  • 在古代,進士、舉人以及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你覺得呢? 古代之所以如此重視教育,一部分原因是為朝廷選拔有力人才,另一方面是因為讀書確實可以為自己謀一條不錯的生路,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
  •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他們的身份是民是官?
    俗語常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提起秀才,我們總會想到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讀書人,不過,秀才到底是什麼身份,他們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其實,秀才起初跟讀書人沒有多大關係,它是指「才之秀者」,即特別有才能的人。
  • 「秀才」相當於今天什麼學歷,研究生能考上嗎?別再被電視劇騙了
    一、什麼是秀才 秀才一詞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當時的秀才指的是一名叫賈生的人,十八歲詩書之才聞名於郡中,時任河南守的吳廷尉知其才名,招於門下,非常喜愛,因此當時的秀才是指人才,與學歷無關。
  • 古代所說的窮酸秀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學歷,放到現在絕對是精英
    三國曹魏時沿襲察舉,復改稱秀才。至南北朝時,舉薦秀才尤為重視。若是在古代,要想成為知識分子,走上仕途,為官一方,只有考科舉一條路可走。現在的學歷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古代也有學歷,分別是秀才、舉人、(貢士)、進士。
  • 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科舉不能與現代學歷來對標,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標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真是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整個清朝268年(清軍入關後開始算起),考中秀才的也不過46萬,而今天最高學歷的研究生,每年錄取人數都有60萬~70萬。 如今得益於社交軟體,我們能夠一窺上層社會的生活。但在古代社會,一個農民很可能一輩子沒有去過縣城,誇張點的連村子附近幾十裡外的地方也沒去過。
  • 我國古代的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的學歷等級從低到高大致有童生、秀才、舉人、貢士、進士幾個層級。 如果按照現在的學歷來看,童生大致相當於初中學歷。但是這並不是說童生的年紀一定很低,在封建時代,從少年考到垂垂老矣的考生可多如牛毛呢。
  • 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古代科舉不能用現代的學歷來對標,如果把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來對應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的話,那你就真的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
  • "秀才"相當於今天什麼學歷,研究生能考上嗎?別再被電視劇騙了
    但實際上,在古時候嚴格的科舉制度下,按從高到底的順序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即使最低的秀才,也是很多人傾盡一生追逐的目標,那麼最低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研究生能否考上?考取功名之路的第一步對於我們來說,現在大學一點不難上,只要參加高考,基本上都有學上,最差也能上個大專。而在古代受教育資源的限制,封建思想的影響,考取功名的路就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容易。
  •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看電視時,經常會出現一個鏡頭:一群人圍著告示,然後再由一人大聲的朗讀出來。因為很多人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更不要說去讀書了。 只有一些家境還不錯的,才會讓孩子去讀書。畢竟,科舉制經過長期發展,在人們頭腦中已經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概念。現代社會去學校念書,都是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級一級的讀下來。
  •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你覺得呢?
  • 古代考個「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看完真的漲知識了
    古代考個「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看完真的漲知識了在古代,讀書人的社會地位一般都相對較高,普通民眾都非常尊崇讀書人,就連打家劫舍的劫匪都不會輕易得罪讀書人,在唐朝時期人才選拔嚴格,每年當選秀才之人僅一二人,因此要想當上秀才尤其困難,「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 「舉人」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研究生能考上嗎?別再被電視劇騙了
    從電視上看秀才舉人經常一抓一大把,實際上別再被電視劇騙了。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科舉制度的等級,在明清時期,科舉逐漸明確了等級,讀書人在經過苦讀之後,首先要通過鄉間知縣主持的縣試或者知府主持的府試,在通過地方機構的承認之後,無論年紀大小,統一被稱之為童生,這也是讀書人最基礎的入門級別考試。只有跨過了這一道坎,才能夠算是一個知識分子。
  • 都說「窮秀才」,那放到現在什麼學歷?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都說「窮秀才」,那放到現在什麼學歷?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想起小時候經常會看的一部古裝喜劇《武林外傳》,其中有個滿口「子曾經曰過」這樣半古不古的迂腐窮書生角色叫呂秀才,他的存在可以說是笑料百出。也是他我們才知道秀不是姓名而一個稱呼,也常常用來形容身邊學識淵博的人。那麼古時候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秀才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朝。漢朝的選官制度有兩種,一種叫做舉孝廉,就是你孝順父母就能被朝廷徵辟做官。另外一種叫做察秀才,就是有專門的官員到地方來組織一些有學識的人進行考評,考評合格的人就有資格成為秀才,得到舉薦進入仕途。
  • 童生、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進士是清北嗎
    很多電視劇經常會出現的,府衙貼了告示,一群人圍著,然後再由一人大聲的朗讀出來。因為很多人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更不要說去讀書了。別以童生都很年輕。五六十歲,頭髮花白的童生,大有人在。所以童生相當於現代的小學到初中的階段,想想沒有學習天賦的人五六十歲還在讀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