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4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39健康網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和口罩親密相處了幾個月的時間,天氣一天天變熱,溼疹、皮炎、瘙癢等問題也紛紛找上門來了。又到一年過敏季,如何拯救口罩下敏感的皮膚?
口罩戴久,皮膚過敏是怎麼回事?
戴口罩戴久了容易引發一系列皮膚問題,如皮炎、過敏等,這並非皮膚敏感人群的專屬,臉上局部皮膚長時間處於高溫、溼熱的環境,改變了正常的皮膚微生態、破壞了皮膚屏障,所以發生皮炎、瘙癢等皮膚炎症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同樣戴口罩,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過敏?
皮膚過敏,中醫認為是因為先天稟賦不耐,與人的體質有關,這是內因,而外因又包括了衣食住行等方面。一般情況下過敏物質可分為兩大類,吸入性和食入性。吸入性過敏原指暴露在外界空氣中的物質,通過口鼻吸入到身體導致過敏反應,而食入性過敏原指的則是各類食物,通過消化道進入體內,可激發過敏反應。
春季是過敏高發季節,一方面萬物生發,各種花粉、塵蟎增多,另一方面春天風邪盛行,帶來各種各樣的過敏物質,大大增加了人體暴露在過敏原環境的機會。對於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在這個季節需做好防範,避免進入花草樹木繁盛的地方,減少接觸含有花粉、過敏物質的環境。對塵蟎過敏的人群,在空氣品質差、大風的天氣應儘量減少外出,居家清掃房間時也要注意防範粉塵的危害。
所以,從另一角度看,這時戴口罩是反而具有防護作用,可以隔絕來自外界的吸入性過敏原,減少光敏傷害。
溼疹也是過敏嗎?
溼疹是一種皮膚科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
溼疹是由脾虛導致的麼?
中醫認為脾虛是溼疹發病的根本原因。脾虛時人體氣血生化乏源,運化功能失常則容易生溼,而溼疹慢性、反覆、溼性滲出等特點與中醫溼邪的特徵相吻合,脾虛生溼的狀態貫穿溼疹發病從始到終,兩者關係密不可分。
為什麼有些人祛溼效果不明顯?
溼性纏綿、反覆、黏膩,容易與其他邪氣夾雜,它的治療是非常複雜的,在祛溼的過程中,最基本的原則是要區分寒溼與溼熱。
溼熱:典型表現有舌質紅、舌苔厚膩、偏黃,口苦、大便黏膩、不爽、肛門灼熱等;可用木棉花、布渣葉、土茯苓等清熱祛溼。
寒溼:典型表現有舌質偏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厚膩、口乾不思飲水、大便軟爛、次數多等,吃生冷食物容易出現腹瀉,脾虛溼氣較重時可有全身困重乏力、胃口差等表現。可用薏米、淮山、蒼朮、太子參等健脾祛溼。
如何解決戴口罩出現的過敏?
首先選擇材質安全、正規廠家生產的口罩品牌;
避免選擇已知的過敏材質口罩,不能避免時可在口罩內層以乾淨的棉紗布隔離;
需長時間佩戴口罩時,要注意保持口罩內環境乾爽,注意定期更換,適時摘掉口罩,讓面部通風,或可在口罩內墊上定期更換的紗布;
佩戴口罩前後,要對面部皮膚做一些基本的護理,在進行面部清潔後,適當塗抹潤膚產品,減少口罩帶來的摩擦和刺激;
如果情況嚴重則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控制感染,防止皮膚問題惡化。
醫生介紹
莫秀梅
莫秀梅,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
師從國醫大師禤國維教授、省名中醫陳達燦教授,廣東省第二批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現任廣東省中醫皮膚病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中醫美容分會炎症性皮膚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委員。
2001年本科畢業於湖北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04年碩士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外科皮膚病學專業,2012年博士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外科皮膚病專業。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皮膚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擅長治療特應性皮炎、溼疹、蕁麻疹、脫髮、痤瘡等常見、難治性疾病。
通訊員:李馨妮
【奇妙的中醫】簡介
《奇妙的中醫》系39健康網與廣東省中醫院聯袂打造的一檔高品質中醫視音頻欄目,這裡有精彩絕倫的醫案、有神奇精妙的本草、也有簡單實用的養生藥膳,多位中醫大師親臨坐鎮,妙語連珠,趣解5000年的「中醫奇妙之處「。
(本欄目由廣東省中醫院與39健康網共同製作)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過敏,口罩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