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爆痘怎麼辦?
春暖花開,空氣中花粉增多,有些地區還飄著楊絮柳絮,許多人在這個時期本就需要戴口罩以減緩過敏的症狀。再加上疫情防控原因,口罩的使用率就更高了,甚至不少人因工作需要,一整天都戴著口罩。這時,你可能會發現一個惱人的問題:摘下戴了一天的口罩,在唇周、下巴上逐漸冒出了「青春痘」,戴口罩「爆痘」這是怎麼回事呢?
「悶」出的毛囊炎 了解下
其實簡單來說,這是局部環境溼潤加物理摩擦的結果。戴口罩的時候,口罩內的空氣經過口鼻呼吸,變得溫暖溼潤,更利於局部細菌的生長,特別是皮膚上本就存在的痤瘡丙酸桿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致病細菌,更是藉機大量繁殖。因此,長時間戴口罩更容易導致我們患上局部毛囊炎。
同時,戴口罩時的一些不良習慣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有人在接打電話或者在路邊喝水吃東西的時候,因為嫌麻煩,不把口罩完整地摘下來,而是皮筋繼續掛在耳朵上,只把面罩的部分往下一拉。這時,口罩層疊堆在下巴的位置上,會造成口罩和下巴部分的皮膚局部接觸壓力加大,增加局部物理摩擦,容易導致皮膚發炎。
此外,那些戴口罩也依然要做精緻女孩的姑娘們,粉底、口紅一個都不能少。但你有注意到嗎?化妝後摘下口罩,口罩內接觸面部的白色內裡部分會蹭上粉底和口紅。這種粘在口罩內側的殘留化妝品反覆和我們臉部的肌膚接觸,刺激毛孔,也是導致毛囊炎的元兇之一。
當然 你還可能是過敏了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局部皮膚炎症都是「毛囊炎」或者「青春痘」。有些人佩戴口罩一段時間後會出現局部皮膚紅腫、起紅色的小丘疹,並伴有發癢、刺痛和灼熱的感覺,且皮膚病變區域和口罩的形狀邊界高度一致,那麼,你有可能是對口罩過敏了。
這樣的「口罩皮炎」,醫學上認為是一種接觸性過敏性皮炎。遇到這種情況需要就醫處理,應用一些對症的外用藥物治療,比如地奈德乳膏、氫化可的松乳膏等。此外,還需要保持患處清潔、透氣,必要時可配合使用一些抗過敏口服藥,比如開瑞坦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患者需要儘量避免再次接觸過敏源。那麼,在疫情特殊時期,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必須佩戴口罩,怎麼辦呢?我們可以購買醫用紗布,並且將紗布疊成適合的大小,放在口罩裡,讓臉部的皮膚不要直接接觸口罩,就可以減少過敏的苦惱了。
五招助你擺脫「爆痘」困擾
那想要避免戴口罩「爆痘」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適時更換口罩:外科口罩最好4小時更換一次,以保證口罩的清潔度,特別是如果說話很多,口罩已經可以感覺到溼潤了,就應該及時更換。需要注意的是,口罩不能戴完正面繼續翻過來戴反面,更不能清洗晾乾後繼續重複使用。如果你有化妝,摘下口罩後看到口罩內側有明顯的殘留化妝品痕跡,就要及時更換口罩。在戴口罩前最好不要塗口紅,可在摘下口罩後的必要場合,臨時補塗口紅,需要重新戴口罩時,先用紙巾把嘴唇上殘留的口紅抹掉。
適時佩戴口罩:口罩是一個物理防護的物品,主要用來隔絕飛沫傳播病毒的風險。在空曠的室外,或者通風良好、沒有打開中央空調且人員不密切接觸的室內,都可以不用佩戴口罩。減少佩戴時長,適當地讓局部皮膚通氣、呼吸,有利於保持皮膚清潔,減少毛囊炎風險。
正確佩戴口罩:注意口罩的正反面和上下邊,不用手直接接觸口罩的內層、不把口罩堆在下巴上。臨時摘下口罩時,將口罩內側對摺,用手拿住口罩外側,都能保持口罩的清潔度。 及時卸妝:化妝或者塗防曬霜、比較厚重面霜的女生需要注意,粉底和霜類產品更容易粘在口罩內側,造成局部毛孔阻塞、發炎。戴口罩時最好用一些清爽的護膚產品,並及時徹底地卸妝清潔面部。根據每人膚質的不同,推薦每一至兩周應用一次溫和的去角質產品,幫助局部皮膚新陳代謝,去掉老化的外層角質細胞,有助於肌膚呼吸,減少毛孔垃圾。
清淡飲食: 減少辛辣刺激食物,儘量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注意補充足量的水分,同時保持作息規律,不熬夜,多補覺,也是維持肌膚健康狀態的重要因素。
特別推薦
來源:北京朝陽醫院西院
監製:朱希琳
編輯:於 璐
校對:徐驍驍
戳
關注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