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跡象,表明你有未癒合的心理創傷

2020-09-09 天下為工

前段時間,上海一個成人用品展驚現以「房思琪」為元素的情趣桌遊卡牌,涉事企業不僅不道歉,還一副有恃無恐的語氣回覆:「我們根本就不怕,姓名沒有誰的專屬權。」

這一行為激起網友眾怒:「用性侵受害者做成人情趣主題,簡直就是吃人血饅頭!」

最終,上海國際成人展組委會在微博回應「涉事企業永久禁展」。



可能有人對「房思琪」這個名字不太熟悉,它出自於當代作家林奕含創作的長篇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講述了一位熱愛文學的少女,被自己崇拜的老師以愛之名誘姦、強暴的故事。

這部書出版不久,林奕含就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就是被侵害的「房思琪」的原型,故事寫的也是她的真實感受。於是,人們終於發現,林奕含所受的傷,根本沒有被治癒,多年來一直在困擾她,直至最終精神崩潰選擇自殺。



人們常常覺得,時間是治癒一切的良藥,受了傷只要過去足夠久,人就會好。

而實際上,身體的傷害也許可以隨著時間逐漸好起來,但心裡的痛苦卻並不都會減輕,甚至有些情況下,你越是「關心」受害者,他們的傷越難好起來。


創傷應激反應(PTSD)

有一個名叫KIM的二十六歲女孩子,小時候因為父母酗酒疏於照顧她,被當時的一個男性鄰居利用這點,在KIM步入青春期之前一直騷擾她。

外出讀書遠離家鄉的KIM似乎已經忘記了那段慘痛的經歷,某一次又無意遇見那個鄰居,腦海裡不斷閃回的過往片段記憶。

即使之後KIM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不斷的噩夢困擾以及負面情緒的影響仍舊使得KIM一日比一日遭受心理上的折磨。

甚至於到了後來,路上無意中遇到的一個陌生男人的注視,都會讓KIM心慌意亂,呼吸困難,回憶起童年時候難堪的那一幕幕。

其實KIM就是典型的創傷後應激障礙,心理學上叫做「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創傷後應激障礙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者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人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



戰爭、大型自然災害、意外交通事故、性侵、暴力傷害等事件,都可能導致創傷應激障礙的發生。

引起廣泛討論的「為母報仇滅門案」的罪犯張扣扣,就是因為在1996年親眼目睹母親被鄰居王某的第三個兒子王正軍殺害,才在多年之後殺了王正軍兄弟兩人。

成長過程中一直沒忘記王正軍打他母親那一棒,以及母親在他懷裡斷氣的感覺,可以說,創傷後應激障礙使張扣扣一直沒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導致了後面的王家滅門慘案。

創傷後應激反應的不同心理階段如何應對

人在遇到重大打擊或者事故,心理都會自然產生防禦機制,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就會當場崩潰,而更多的則像慢刀子割肉,隨著時間的流逝,深入骨髓成為一個陳舊性創傷,某一天遇到一個觸發媒介,壓抑的情緒就會爆炸開來。

在經歷創傷之後的每一個心理歷程階段,都有其對應的心理狀態,如果不懂如何應對,一腔熱心和關懷往往反而幫倒忙,給人帶來二次創傷。

前幾天山西臨汾一老人做壽遇上飯店倒塌,死傷都是其親朋好友,這個時候媒體頻繁採訪老人,這是在其血淋淋的心理傷口上不停地翻找自己感興趣的爆料。

看到老人顫巍巍下跪道歉,真的想吼一句,請給剛受到身心創傷的人們,一個舔舐自己傷口的時間。



在這種應激狀態下繼續讓他們回憶當時的場景,即使是好心的探詢,也會讓他們本來就快崩潰的心理經受不住。

要知道,身體生理上的傷口都要消毒包紮,一段時間不能接觸防止發炎。

心理上的傷口,也是如此。

1、 憤怒、否認——陪伴

受到打擊傷害的人們,總會在最初應激階段處在憤怒甚至否認狀態:為什麼會是我?這世上這麼多人都好好的,為什麼偏偏是我?

拒絕相信事實,甚至會否認事情的發生。

請包容這個階段受到傷害的人的情緒狀態,無聲的陪伴和起居飲食細心照顧,比蒼白的語言隔靴搔癢的安慰更有效。



2、閃回、傾訴——暫停

等過了這段被打擊整懵的時期,人們會傷心反覆閃回,不停地傾訴自己難過的心態,反覆體驗體驗創傷性事件,總是希望一切都沒有發生就好了。

除了聽他傾訴之外,最好能帶受傷者跳出循環反覆的狀態,換一個環境換一個地方甚至換一種生活方式,全新的人和事能讓人暫停對創傷性事件的不間斷反芻。

復盤創傷性事件,可以讓人們得到相關成長經驗,避免再一次跌倒,但不是這個時候。

3、迴避、內化——手術式技能

如果前兩個階段沒有被好好對待,創傷會沉入人的內心成為陳舊性瘢痕,卻不會真正治癒。


為了讓自己不至於流血而竭,人都有一個自我保護機制,會迴避與當初創傷事件有關的刺激。將自己的情緒心境都包裹起來,防禦機制過於嚴密,在外人看來就如同情感麻木冷漠的狀態。



不願提及,不願談論,任何有關的隻言片語都會成為打開潘多拉魔盒的不良刺激。

這樣狀態,就必須求助於專業心理從事人員,用過硬的技術技能就像外科醫生那樣直接把外皮切開,讓傷口再度爆發打開,挖掉裡面的腐肉,重新長出新芽。

4、心境變化——專業性治療

不幸前期都沒有認真對待,或者這些方式方法都沒有到位,到了後期嚴重化,創傷者的心境會發生變化。

就像張扣扣那樣,將自己人生所有的不幸就轉化為對當初害了自己母親性命的參與者身上,整個認知系統都出現問題,就不是簡單的療治方式可以解決的了。

出現反社會人格的苗頭,將自己所受到的傷害,無差別地怪罪到社會任何人頭上,這就是一種精神性的本質變化,必須求助於精神科專業醫生。

自我療愈

當我們自己不幸遭遇打擊,個人受到的傷害,或者親朋好友的不幸離世重病受傷,該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態。

1、暫時的社交隔離

前幾天開庭的「譚松韻母親被撞身亡」案,在母親離開了一年八個月的譚松韻,在法庭上仍舊因為悲傷使得發言斷斷續續,哽咽難言。

就算她說自己每天都在療愈自己,安慰自己,可是失去至親的傷痛,親身經歷的人都知道那是怎麼的悲傷深淵。

在母親遭遇車禍之後二十八天,譚松韻停更微博沒有與外界聯繫。

喪失的巨大悲痛會使人思維短暫停頓,除了這件事情想不到其他,崩潰會看起來很糟糕,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可以隔離自我暫時處在一種非常狀態。

讓自己強迫堅強去面對,反而很有可能會使自己的心理機制罷工,真正陷入情感隔離的黑洞,這種隔離黑洞會使人喪失正常的感知機能,不太容易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工作中去。


所以,要允許自己悲傷。


2、評估心理承受能力

給夠自己時間,直到能夠接受這個事實之後,開始喚醒自我的認知意識,對過往事件進行復盤,進行理性分析和歸因。

不要輕易將自己放進類似場景中,考驗自我的心理承受程度。

這個階段有困難,請一定要向身邊的人求助,如果親朋好友都沒有能理解的人,或者沒有能力進行幫助,一定要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3、與外界恢復聯結

如果想回歸正常狀態,不想因為類似的事件,總是迴避或者害怕,反覆的噩夢閃回,就需要進行脫敏治療。

向外人坦誠自己的經歷和心理創傷,是正面的一種自我療愈方式,但一定要注意選擇對的人。

如果對方本性不良,只是為了獵奇,甚至捕捉別人的短處,信任崩潰會陷入到更深的心理黑洞中。

真心想幫助你的人,不會追問過多的細節,只會在你談及當時情景的時候,關注你的情緒變化。

海明威曾說過:「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沒有誰的人生可以一直順到頭,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朝著自己嚮往的地方奔跑,即使受傷,也能在顛簸流離中期待陽光。


但如果心裡的痛苦一直被忽略,或從未被治癒,我們就很難帶著輕快的心走向光明的未來,療愈創傷,需要給自己一個機會,更需要專業的老師。

相關焦點

  • 9個跡象表明你有未癒合的創傷|這可能使壽命縮短20年
    創傷也是需要識別和發現的這裡有9個跡象,也許能幫你看到自己內心未癒合的創傷:1、你排斥積極的改變?當好事降臨到你的生活中,你的第一反應是懷疑嗎?這表明,你對自己和世界抱有很深的懷疑。3、你非常害怕失敗?害怕失敗是正常的人類本性,但是,倘若恐懼失敗超過你對成功的動力,那這種恐懼就是不健康的。你不僅會錯失很多機會,扼殺你的創造力和雄心,還會導致完美主義和不安全感。它們會通過未愈創傷注入你的身體,導致你對自己產生消極信仰,將你的弱點內在化。4、你非常害怕成功?
  • 這些跡象,表明你有未癒合的心理創傷
    >人在遇到重大打擊或者事故,心理都會自然產生防禦機制,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就會當場崩潰,而更多的則像慢刀子割肉,隨著時間的流逝,深入骨髓成為一個陳舊性創傷,某一天遇到一個觸發媒介,壓抑的情緒就會爆炸開來。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4種跡象,表明你有未癒合心理創傷
    02創傷後應激反應的不同心理階段如何應對人在遇到重大打擊或者事故,心理都會自然產生防禦機制,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就會當場崩潰,而更多的則像慢刀子割肉,隨著時間的流逝,深入骨髓成為一個陳舊性創傷,某一天遇到一個觸發媒介,壓抑的情緒就會爆炸開來。
  • 心理學:如果你擁有這6個特徵,說明你心理上的創傷仍然沒有癒合
    心理學:如果你擁有這6個特徵,說明你心理上的創傷仍然沒有癒合每個人都可能都經歷過創傷,而創傷事件的強度因人而異有些傷害會在心理上留下無法癒合的傷口。雖然很多時候我們隱藏了它們,但它們沒有真正的消失。從心理學角度上說,下面這6個行為特徵,可能是你的心理創傷未曾癒合所導致的。(1)經常性的恐慌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焦慮的情況卻沒有好轉。因為創傷的緣故,你的內心深處,把整個世界看成是威脅,對任何人都沒有信任感。
  • 9個跡象,表明你可能患有焦慮症
    下面的這9個跡象,可能表明你患有焦慮症或陷入了中重度焦慮狀態:你的焦慮感弊大於利生活中一定程度的焦慮情緒可以促使人們完成工作任務並保持生活規律,但過度的擔憂可能是焦慮症的症狀之一,衡量一下你的焦慮感是在幫助還是傷害自己。
  • 鯊魚皮膚創傷為何能癒合那麼快?神奇細菌在"搞怪"
    最新研究表明,鯊魚的皮膚上存在神奇的細菌群落,可以保持傷口清潔,不受病菌汙染。這些抗感染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但其抗感染的功效取決於鯊魚的生存海域,該研究是由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研究員發現的,首先他們從塞席爾群島附近野生捕獲黑鰭礁鯊的北部和鰓部收集粘液樣本。
  • 心理創傷究竟是誰造成的?阿德勒給了我答案
    一,看不見的傷口,才最為致命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潛在心理創傷」,指成長過程中,那些看似平常、甚至毫不起眼的事情,卻在無形中帶給你的傷害。通常是超出個人所能處理的巨大壓力導致的,比如親人逝世、一段有意義的關係結束,或是被愛慕之人拒絕。
  • 養寵小知識:12種跡象表明貓需要看獸醫,細微變化可能隱藏大麻煩
    寵物主人應該注意貓的細微變化,這些細微變化可以表明一個潛在的問題。 3、呼吸困難 有幾種與呼吸困難不同類型的呼吸異常相關的症狀,包括快速呼吸,緩慢呼吸,嘈雜的呼吸,呼吸急促,張口呼吸和淺呼吸。 呼吸困難的原因包括哮喘、胸腔積液、肺水腫、低血鈣、膿胸、支氣管炎、氣道阻塞,心臟病、腹部或胸部積液、感染、腫瘤和血液中低氧水平。
  • 8個表明你的心理年齡比真實年齡更大的跡象
    針對於此,咚咚準備了8個跡象,它們可以表明一個人在心理上比其他人的年齡更成熟。這些規則適用於不同年齡段的人。如果你至少認識到自己的一半,那麼你身邊的人真的有很多東西要向你學習。1、相比較於說話,你有更多地傾聽憑藉經驗,我們知道,一個無休止的空談,通常不會使我們或我們周圍的人受益。
  • 心理健康丨走出心理創傷的6種方法
    提到心理創傷,我們就會想到戰爭,洪水,地震、火災及空難等等,其實心理創傷遠遠不只是這些重大的事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長期經歷的忽視、情緒虐待、軀體虐待或者暴力……都會促進心理創傷的形成,尤其是現代人浮躁的心理,更容易造成心理創傷的發生。心理創傷發生以後我們要怎麼辦呢?如何療愈與清理自己?如何在創傷中蛻變?活出真正幸福的人生?
  • 13種跡象表明他在對你情感虐待
    總有一種男人,想要控制你、監視你、幹涉你的行動自由,要遠離這種施虐者,你首先需要學會辨別情感遭受虐待的跡象。   13種跡象表明他在對你情感虐待   1、他要和你24小時都不分開  這聽起來很棒,但事實絕不是這樣!
  • 心理科普:走出心理創傷的6種方法,建議收藏
    幫你認識並走出心理創傷。提到心理創傷,我們就會想到戰爭,洪水,地震、火災及空難等等,其實心理創傷遠遠不只是這些強大的事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長期經驗到的忽視、情緒虐待、軀體虐待或者暴力……都會促進心理創傷的形成,尤其是現代人浮躁的心理,更容易造成心理創傷的發生。
  • 如何走出心理創傷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有一部分創傷,無論時間過多久,它還是會在那個地方,成為怪獸,慢慢吞噬你的能量,形成心理陰影,影響我們的人格,甚至命運。心理障礙中有一種,叫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創傷後,如何自我修復?心理學有研究統計,全世界大約有80%的人,會在一生中遭遇至少1次重大的創傷事件。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基礎知識:創傷癒合過程及分類
    創傷不僅僅發生在戰場上,生活中也是常常能見到,比如說摔跤導致皮膚的擦傷,手術產生的切口,嚴重車禍時造成的骨折等等。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身體有著強大的自我修復的能力,在遭受創傷之後便會啟動癒合程序。那麼創傷癒合的定義是怎麼的呢?其實說來也非常簡單,創傷癒合是指機體遭受外力作用,皮膚等組織出現離斷或缺損後的愈復過程。
  • 《哈利波特》中多個角色有心理問題?哈利波特患有創傷後遺症?
    其實《哈利波特》中有多個角色的種種行為,都暗示著他們自身的心理情況,甚至也在霍格沃茲——今天就來八一八,《哈利波特》中的10條心理學分析!一:伏地魔,年幼時就展現連環殺手特質哈利系列,完整地建立了伏地魔的心理檔案。
  • 鯊魚皮膚創傷為何能癒合那麼快?皮膚究竟分泌了什麼物質?
    鯊魚皮膚創傷為何能癒合那麼快?皮膚究竟分泌了什麼物質?2019-12-05 15:53:06 來源:知否 科學家發現即使鯊魚身體上出現傷口,但很少會感染,不久就能癒合
  • 可能表明你的家中存在臭蟲的5個跡象
    昆蟲則是讓不少人感到害怕的東西,而且,昆蟲的種類非常多樣,它們當中有一些是很危險的,有一些則是完全無害,但同時也依然讓人敬而遠之,例如臭蟲。儘管臭蟲實際上不會傳播任何傳染病,但它們仍然會令人討厭,甚至會導致一些健康問題。身體上的反應,如皮疹或過敏;心理效應,如焦慮、壓力和失眠,這足夠讓一個人感到恐懼。事實上,通過一些跡象,我們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家中是否存在擁有這種昆蟲的可能。
  •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黏膜未癒合?優選這個治療方案!
    而且經標準治療後,綜合評估RE患者症狀緩解和黏膜癒合情況,發現75.8%患者的症狀得到緩解,其中僅有46%患者在8周時黏膜癒合;而症狀未緩解者的8周時黏膜癒合率為56%,兩組間無顯著差異(P=0.57)[6]。 與之相對應的是,另一項研究表明,經治療後達到黏膜癒合的RE患者,症狀緩解率>80%[7]。
  • 這十大跡象表明,你正在培養一個高智商的孩子
    有哪些跡象表明你正在培養一個高智商的孩子呢?一、智商與智力智商,即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是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的指數,也即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一個標準 。
  • 疫情之下,我們該如何應對心理創傷
    近日,有心理諮詢專家表示:「隨著危險的解除,真正的創傷,會浮出水面。」學會調整心態,正視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災難、病痛、事故等重大事件面前,人類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樣的?忽略心理創傷會有怎樣的弊端?身處危機之中,人類真的會自我修復嗎?我們該如何自救與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