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穩定!」已知最重鈣原子及七種新稀有同位素被發現

2020-12-22 科技工作者之家

▲上圖為用於識別實驗中產生的不同原子核的圖解。Z是質子數,A/q是質子數和中子數除以電荷數的比值。紅線右側代表此次實驗中觀測到的所有原子核。

《物理評論快報》7月11日發表論文稱:來自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和日本仁科中心(RIKEN)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磷、硫、氯、氬、鉀、鈧,和鈣的八種新的稀有同位素,其中鈣同位素最為重要。這些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重的同位素。

同位素是自然界中不同形式的元素。每個元素的同位素包含相同數量的質子,但是中子數量不同。

元素中的中子越多,它就越「重」。元素中最重的同位素代表了原子核能容納多少中子的極限。同樣,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穩定」的同位素可以永遠存在,而一些重同位素可能只能存活幾秒鐘。有些同位素甚至可能只是理論上存在。最近在RIKEN放射性同位素光束實驗室(RIBF)合成的最短壽命同位素是鈣-59和鈣-60,它們現在是科學界所知的含中子最多的鈣同位素。鈣60的原子核有20個質子和40個中子。這比最穩定的鈣同位素,鈣-48,多了12個中子。鈣48需幾萬兆年才會分解,相當於宇宙年齡的40萬億倍。然而,鈣-60的壽命只有千分之一秒。

Oleg Tarasov是MSU國家超導回旋加速器實驗室(NSCL)的物理學家,也是這項實驗的發言人。他解釋說,證明一個元素是否存在某種同位素可以促進科學家對核力的理解。這也是長期以來科學家在核科學領域的探索方向。

「在原子的核心,質子和中子被核力結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核。科學家們致力於研究在自然界中可以存在什麼質子和中子的組合,即使它只是短暫的瞬間。」 Tarasov說道。

馬裡蘭大學物理學教授、NSCL首席科學家Alexandra Gade對核模型更感興趣。在某種程度上,核模型描繪了不同解析度下原子核的圖像。Gade 說:「一些模型預測20個質子和40個中子將不能結合在一起形成Ca-60。鈣60的發現將促使理論家們在他們的模型中找出缺失的部分。」

而許多模型並沒有預測到另外兩種硫和氯的新同位素,S-49和Cl-52。

創造和識別稀有的同位素是核物理版本的「大海撈針」。為了合成這些新的同位素,研究人員將一束強烈的鋅粒子加速到鈹塊上。在碰撞產生的碎片中,極有可能形成某一種罕見的同位素,如鈣60。發現鈣-59和鈣-60的強烈鋅束是由RIBF提供的。RIBF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加速器設施。

在未來,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稀有同位素束(FRIB)設施將使科學家能夠製造出更重的鈣同位素——鈣-68,甚至是鈣-70。

編譯:Coke 審稿:西莫

責編:南熙

相關焦點

  • 美發現鈣原子控制病菌行動能力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日前表示,他們發現鈣原子能夠控制病菌的行走能力,並證實通過阻斷病菌體內參與運動的蛋白上與鈣原子結合的特殊點,便能使病菌癱瘓。新成果揭示了病菌感染宿主過程中的重要步驟,有望在未來幫助人們開發新藥以防止病菌感染。 細菌藉助自己的鞭毛可以在液體中遊動,也可利用菌毛在固體物質上行走。
  • 發現納米材料轉化過程中穩定同位素分餾現象
    通過銀穩定同位素分餾揭示自然水體中納米銀的天然轉化過程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江桂斌研究組近期在納米材料轉化過程同位素分餾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 該工作採用了天然穩定同位素來研究環境中納米材料的過程和來源。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納米銀在自然轉化過程中的穩定同位素分餾現象,通過多接收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MC-ICP-MS)測定了納米銀在轉化過程中天然銀同位素組成的極細微變化。研究發現不同的環境過程能夠導致不同的銀同位素分餾效應,進而通過同位素變化揭示了納米銀在自然水體中的轉化途徑與機理。
  • 哪種病毒是已知七種能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中最早被發現者?
    自然界常見,已知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共有七種,會引起人類的呼吸道感染,可引發普通感冒,乃至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等較嚴重疾病。人類冠狀病毒229E是甲型冠狀病毒屬的一種病毒,於1966年被發現,是已知七種能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中第一個被發現者。
  • 我國穩定同位素化學的奠基人張青蓮院士的光輝一生
    著名化學家和教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穩定同位素化學的奠基人、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張青蓮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2006年12月14日19時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1931年考取清華大學研究生,在高崇熙教授指導下完成了稀有元素領域的研究論文3篇,分別為無機合成、分析鑑定和物理化學測量三個方面。爾後他以優異成績獲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公費出國留學。
  • 同位素動力學分餾(KIE)定義的「行規」
    來源:【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ID:HDStableIsotope)傳統的同位素比率的定義是稀有同位素和主量同位素的摩爾質量比率。
  • 基於LC-MS/MS分析體內外穩定同位素標記的中心碳代謝及相關途徑
    在過去的十年中,質譜技術(MS)的發展以及對多種疾病(包括癌症和糖尿病)中發生中心碳代謝重編程認識的提升,促進了代謝組學技術的應用迅速增長。靶向質譜技術可以在巨大的分子背景下提高目標化合物的檢測靈敏度,高解析度質譜可以追蹤中心碳代謝途徑中特定化合物及其13C的引入,是最常用的代謝流分析技術。
  • 教師資格證化學常考知識點:稀有氣體
    稀有氣體共有七種,它們是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氡(Rn,放射性)、氣奧(Og,放射性,人造元素)。為了幫助考生備考,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網對此知識點進行了整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氦:hài。
  • 研究發現氨氣分子擴散存在同位素分餾效應
    結果顯示,這3種被動採樣器得到的氨同位素組成具有一致性,但它們都顯著低於擴散管主動採樣系統(DELTA,參比標準),且差異穩定在15.4±3.5‰(圖2)。這一差異雖然超出了預期,卻意外地刻畫了氨氣同位素分子擴散引起的氮同位素分餾效應。
  • 最貴、最純、最多、最輕、最稀有、最穩定、最重的金屬都有啥?
    15、最重的金屬 銥:每立方米的銥重達22.65噸,它的密度約為鉛的2倍、鐵的3倍(密度僅次於銥的金屬鋨,每立方米重達22.5噸)。
  • 南海海洋所利用多重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解析沉積物
    南海海洋所利用多重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解析沉積物對海洋底棲魚類中重金屬鎘累積的貢獻 2018-12-10 南海海洋研究所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張黎團隊開發了一種多重穩定同位素示蹤方法,在實驗模擬體系中人為添加重金屬鎘同位素110Cd、111Cd和113Cd
  • PRL:科學家新發現超重元素的六種同位素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10月26日宣布,該實驗室的科研小組發現了部分超重元素的6種同位素。
  • 「非傳統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暑期學校舉行—新聞—科學網
    由中國地質學會同位素地質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發起,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和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三屆「非傳統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
  • 同位素運輸淺談
    同位素化學性質幾乎相同(但是1H、2H(D)和3H(T)的性質有些微差異),但放射性、質譜性質和物理性質(例如在氣態下的擴散本領、熔沸點)有所差異。如果該同位素是有放射性的話,會被稱為放射性同位素。每一種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有些放射性同位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有些則是用核粒子,如質子、a粒子或中子轟擊穩定的核而人為產生的。
  • 同位素分餾係數的定義
    來源:【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ID:HDStableIsotope)在瑞利蒸餾公式中,我們直接給了一個定義。
  • 稀有氣體化合物的發現
    ,達到最外層電子數的理論最大值,因此反應中不易丟失電子,化學結構穩定,化學性質不活潑。19世紀末以來,稀有氣體元素不能生成熱力學穩定化合物的結論給科學家人為地劃定了--個禁區,致使絕大多數化學家不願再涉獵這一被認為是荒涼貧瘠的不毛之地,關於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的研究被忽略了。
  • 世界十大稀有寶石-矽硼鋁鈣石,已知礦物寶石中克拉單價最高約6萬...
    是1951年在緬甸抹谷地區砂礦中發現的新的寶石礦物,1957年被國際上確認為新寶石礦種。它有以下一些性質特徵,它是一種鈣鋯的硼鋁酸鹽礦物。礦物呈透明的暗紅色晶體,硬度8,比重4.01,折射率1.787-1.816,重折率0.029。一軸晶負光性,具多色性,平行於光軸方向為鮮紅色,在垂直於光軸振動方向上呈微褐淡橙黃色。
  • 什麼是同位素?同位素的關鍵是中子變異
    不穩定一些原子組合比其他組合更強大。科學家將O-17和O-18歸類為穩定同位素。在穩定的同位素中,質子和中子施加的力相互保持在一起,永久保持原子核完好無損。另一方面,放射性同位素中的核是不穩定的,並且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減。長遠來看,這些同位素的質子與中子之比根本不可持續。
  • 地化所提出Clumped同位素的精確分餾參數
    Clumped同位素(中文譯名:二元同位素或團簇同位素)的研究對象是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稀有同位素的同位素體,例如CO2的18O13C16O。這種「稀-稀」同位素體在自然界的種類非常多,比如CO2就有8個「稀-稀」同位素體,但它們的濃度非常低,要求儀器的測試精度也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