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化所提出Clumped同位素的精確分餾參數

2021-01-07 中國科學院

  Clumped同位素(中文譯名:二元同位素或團簇同位素)的研究對象是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稀有同位素的同位素體,例如CO2的18O13C16O。這種「稀-稀」同位素體在自然界的種類非常多,比如CO2就有8個「稀-稀」同位素體,但它們的濃度非常低,要求儀器的測試精度也非常高。

  近年來,許多課題組利用clumped同位素方法在重建古環境和示蹤生物效應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其研究對象也日趨豐富。伴隨clumped同位素方法的發展,學界需要完善clumped同位素的理論根基,並需要高精度的同位素平衡分餾參數作為參考標準。一方面,不同課題組間採用的clumped同位素分餾表達式彼此不一致。另一方面,從理論層面預測同位素的分餾效應多基於簡諧近似。但是,簡諧近似並不適用於所有體系的同位素分餾預測,尤其是含氫同位素交換的體系。為此,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琪和研究員劉耘定義了數學形式上更為嚴謹的clumped同位素分餾表達式(Δ)。他們的定義相對於加州理工學院Eiler課題組的定義,不但與傳統的地學同位素分餾定義相吻合,更通過與反應常數(K)建立聯繫,使其計算結果與實驗學的測量結果更為契合,同時也與Ono課題組的定義相呼應。其定義具有明確的物理化學意義,即clumped同位素分餾信號代表著多替換同位素體從單替換同位素體獲得稀有同位素的程度或能力。具體的定義表達式如下:

 

  同時,劉琪和劉耘針對clumped同位素目前的研究趨向,利用超越簡諧近似的量子化學方法為多個分子體系提供了精確的clumped同位素平衡分餾參數,並在理論層面上提出了clumped同位素平衡分餾的多個共性。其研究顯示,不同體系的clumped同位素平衡分餾信號可以與同位素替換的相對質量差以及所在原子位的鍵強建立關係。其分餾信號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並在溫度小於500K的溫度區間與1000/T成良好的線性關係。超越簡諧近似的高階能量項對於研究含氫氘交換的clumped同位素體系較為重要,其貢獻值是不含氫氘交換的clumped同位素體系的2至20倍。此外,他們還發現,clumped同位素體系的平衡分餾多與某些特定模式的分子振動有關(比如分子伸縮振動),所以不同分子體系可以出現相似的clumped同位素平衡分餾信號,例如CH4和CH3Cl的13C-D clumped同位素平衡分餾信號。此外,他們還提出了利用頻率校正因子修正clumped同位素分餾溫度依賴性的數學形式,為提高clumped同位素分餾的理論預測精度提供了便利的方法。

  相關論文發表在地球化學雜誌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Acta(2016, 175:252-270)上。

  論文連結

 

地化所提出Clumped同位素的精確分餾參數

  Clumped同位素(中文譯名:二元同位素或團簇同位素)的研究對象是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稀有同位素的同位素體,例如CO2的18O13C16O。這種「稀-稀」同位素體在自然界的種類非常多,比如CO2就有8個「稀-稀」同位素體,但它們的濃度非常低,要求儀器的測試精度也非常高。
  近年來,許多課題組利用clumped同位素方法在重建古環境和示蹤生物效應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其研究對象也日趨豐富。伴隨clumped同位素方法的發展,學界需要完善clumped同位素的理論根基,並需要高精度的同位素平衡分餾參數作為參考標準。一方面,不同課題組間採用的clumped同位素分餾表達式彼此不一致。另一方面,從理論層面預測同位素的分餾效應多基於簡諧近似。但是,簡諧近似並不適用於所有體系的同位素分餾預測,尤其是含氫同位素交換的體系。為此,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琪和研究員劉耘定義了數學形式上更為嚴謹的clumped同位素分餾表達式(Δ)。他們的定義相對於加州理工學院Eiler課題組的定義,不但與傳統的地學同位素分餾定義相吻合,更通過與反應常數(K)建立聯繫,使其計算結果與實驗學的測量結果更為契合,同時也與Ono課題組的定義相呼應。其定義具有明確的物理化學意義,即clumped同位素分餾信號代表著多替換同位素體從單替換同位素體獲得稀有同位素的程度或能力。具體的定義表達式如下:
 
  同時,劉琪和劉耘針對clumped同位素目前的研究趨向,利用超越簡諧近似的量子化學方法為多個分子體系提供了精確的clumped同位素平衡分餾參數,並在理論層面上提出了clumped同位素平衡分餾的多個共性。其研究顯示,不同體系的clumped同位素平衡分餾信號可以與同位素替換的相對質量差以及所在原子位的鍵強建立關係。其分餾信號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並在溫度小於500K的溫度區間與1000/T成良好的線性關係。超越簡諧近似的高階能量項對於研究含氫氘交換的clumped同位素體系較為重要,其貢獻值是不含氫氘交換的clumped同位素體系的2至20倍。此外,他們還發現,clumped同位素體系的平衡分餾多與某些特定模式的分子振動有關(比如分子伸縮振動),所以不同分子體系可以出現相似的clumped同位素平衡分餾信號,例如CH4和CH3Cl的13C-D clumped同位素平衡分餾信號。此外,他們還提出了利用頻率校正因子修正clumped同位素分餾溫度依賴性的數學形式,為提高clumped同位素分餾的理論預測精度提供了便利的方法。
  相關論文發表在地球化學雜誌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Acta(2016, 175:252-270)上。
  論文連結
 
地化所提出Clumped同位素的精確分餾參數

相關焦點

  • 地化所稻田生態系統汞同位素分餾特徵研究獲進展
    ., 2017),選擇貴州萬山汞礦區的稻田生態系統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四個生長周期分別採集大氣、灌溉水、根系土和水稻植株樣品,系統研究稻田生態系統甲基汞和無機汞的汞同位素分餾特徵。稻田生態系統無機汞與甲基汞的汞同位素分餾特徵存在顯著差異。水稻植株各部位無機汞的δ202Hg及Δ199Hg值差異明顯,其無機汞的來源各不相同(圖1a,b)。
  • 地化所發現大氣降雨中異常的偶數汞同位素非質量分餾
    汞同位素為研究大氣汞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提供了新的手段。汞有七個穩定同位素,分別是196Hg、198Hg、199Hg、200Hg、201Hg、202Hg、204Hg。初步研究表明,自然界中不但存在著明顯的汞同位素的質量分餾,還存在著汞同位素的非質量分餾,並主要是奇數同位素非質量分餾,這是迄今為止唯一在自然環境中檢測出同位素非質量分餾的重金屬元素。
  • 廣州地化所在錫成礦作用中錫同位素分餾研究中取得進展
    廣州地化所在錫成礦作用中錫同位素分餾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12-17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科學家修正同位素分餾相關理論
    穩定同位素的比率(如18O/16O、13C/12C等)在不同礦物或分子中不一樣,之間的差別稱為同位素分餾。
  • 頁巖氣運移過程中碳同位素分餾:機理、表徵及其意義
    前人業已提出並應用的評價方法(直接法、間接法)大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還沒有公認的有效解決方法。同位素分餾法作為地球化學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工具之一,為解決上述關鍵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途徑。 在頁巖氣開採和現場解析過程中,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隨開採/解析時間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同位素分餾現象。
  • 研究發現氨氣分子擴散存在同位素分餾效應
    結果顯示,這3種被動採樣器得到的氨同位素組成具有一致性,但它們都顯著低於擴散管主動採樣系統(DELTA,參比標準),且差異穩定在15.4±3.5‰(圖2)。這一差異雖然超出了預期,卻意外地刻畫了氨氣同位素分子擴散引起的氮同位素分餾效應。
  • 同位素動力學分餾(KIE)定義的「行規」
    由於主量同位素通常是輕同位素,所以同位素的比率通常寫成重同位素相對於輕同位素的比率:R≡hC/lC。一個反應(R↔P)的同位素分餾的定義是產物和反應物之間的同位素摩爾質量比率之比:α≡RP/RR=(hCP/lCP)/(hCR/lCR)=(hCP/hCR)/(lCP/lCR),即產物和反應物之間,重、輕同位素富集程度之比。
  • 廣州地化所揭示電子電離源質譜上裂解反應的氯/溴同位素效應
    然而,一些影響分析精度和準確度的問題尚待揭示和解決,如發生在色譜分離過程中的氯/溴同位素分餾和協同二維碳-氯/溴同位素分餾。該研究利用離子間和離子內同位素效應理論以及準平衡理論解釋了所觀測同位素效應的產生機理,並首次推導和證明了離子間(分子間)同位素效應公式(圖2),其中一個可以普適性地解釋脫滷反應
  • 發現納米材料轉化過程中穩定同位素分餾現象
    通過銀穩定同位素分餾揭示自然水體中納米銀的天然轉化過程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江桂斌研究組近期在納米材料轉化過程同位素分餾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 該工作採用了天然穩定同位素來研究環境中納米材料的過程和來源。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納米銀在自然轉化過程中的穩定同位素分餾現象,通過多接收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MC-ICP-MS)測定了納米銀在轉化過程中天然銀同位素組成的極細微變化。研究發現不同的環境過程能夠導致不同的銀同位素分餾效應,進而通過同位素變化揭示了納米銀在自然水體中的轉化途徑與機理。
  • 風化過程中Mo同位素分餾機理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學科組副研究員王志兵及合作者在國際上率先發現了地球表生系統中偏輕Mo同位素潛在的長期穩定儲庫,揭示了風化過程中
  • GCA:攀枝花層狀巖體中鈦鐵礦大尺度Mg-Fe同位素分餾及對層狀侵入體...
    田恆次等-GCA:攀枝花層狀巖體中鈦鐵礦大尺度Mg-Fe同位素分餾及對層狀侵入體成因的制約鈦鐵礦常以副礦物的形式存在於火成侵入巖中,是巖漿演化過程的記錄者。但是,在鎂鐵-超鎂鐵質侵入體中,鈦鐵礦和磁鐵礦是主要的組成礦物,甚至形成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釩鈦磁鐵礦礦床。
  • 巖漿熱液成礦環境中的Cu同位素比值
    對過渡金屬同位素比值的變化可能是由非生物或生物過程。依賴質量的非生物分餾是由分子振動理論預測的,在分子振動理論中,較重的同位素優先分配到礦物和水物種中更緊密結合的位置。當微生物活動選擇性地使用輕同位素來最大化自由能時,就會產生生物分餾。過渡金屬同位素在地球系統中非生物和生物分餾的程度和相對重要性尚不清楚,它們的功能依賴關係也不清楚,如溫度或氧化還原態等其他參數。
  • 頁巖氣碳同位素倒轉:機理與應用分析
    2.3擴散及吸附/解吸過程中的同位素分餾  前人對天然氣擴散和吸附/解吸過程中同位素的分餾研究較多,認為在穩定狀態下天然氣擴散造成的同位素分餾是有限的,而非穩定態下氣體擴散引起的同位素分餾很大。
  • 月球隕石中有氯同位素分餾效應,這種效應只能在高溫高能中形成!
    最新媒體報導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在三塊月球隕石當中找到了如今存在太陽系範圍內最大的氯同位素分餾效應,據研究人員介紹,對於氯同位素分餾效應只能通過劇烈的高溫高能過程才得以實現,而這些現象的發現將會再一次證明月球起源應該是來自於劇烈的碰撞事件。
  • 中國學者利用同位素揭示過程
    &nbsp&nbsp&nbsp&nbsp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黃方教授團隊建立了高精度的銅—鋅同位素分析方法,在此基礎上與國外同行合作,通過高溫高壓實驗巖石學,精確地測定了矽酸鹽熔體和金屬熔體之間的銅和鋅同位素平衡分餾係數,及其制約月核的成分和形成過程。
  • GCA:在揭示地殼深熔過程中B-Mo同位素分餾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來源:廣州地化所  花崗巖是大陸地殼的重要組成部分
  • 同位素效應
    來源:【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ID:HDStableIsotope)想要學習同位素應該從哪本書開始看起?
  • 同位素分餾係數的定義
    來源:【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ID:HDStableIsotope)在瑞利蒸餾公式中,我們直接給了一個定義。
  • Atomic Spectroscopy:國際首個磷灰石Cl同位素標樣及高精度微區...
    因此,磷灰石Cl同位素體系是為俯衝帶地質作用和礦床學研究量身打造的「特異性」示蹤工具。此外,磷灰石Cl同位素是研究月球等天體揮發分特徵、去氣過程以及與地球親緣性等特徵的重要參數。因此,Cl的重要性對地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不言而喻,發展磷灰石Cl同位素分析技術並開展相關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學者訪問廣州地化所
    訪問期間,Ayoko教授代表QUT與廣州地化所所長徐義剛就雙方在地球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等領域的合作研究、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廣泛、深入地交流了意見,並達成有關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