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修正同位素分餾相關理論

2021-01-07 科學網

 

穩定同位素的比率(如18O/16O、13C/12C等)在不同礦物或分子中不一樣,之間的差別稱為同位素分餾。平衡態下的礦物或分子之間的同位素分餾,可以用來指示物質形成溫度和過程的一些信息,是地球化學最重要的基本研究工具之一。有關同位素平衡分餾的核心基礎理論,即所謂的「Bigeleisen-Mayer公式」或者「Urey模型」(Bigeleisen and Mayer, 1947; Urey, 1947),是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的基石。Urey(1947)一文開創了「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並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貢獻之一,因為它引發了至少幾萬項科學研究。目前歐洲地球化學學會最高獎項――地球化學終身成就獎,就被命名為「Urey獎章」。

 

隨著質譜儀等分析儀器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對穩定同位素分餾的測定越來越精確,基於簡諧振動和剛性轉動近似的Urey模型或Bigeleisen-Mayer公式已逐漸無法滿足新的需要,對該理論進行超越簡諧近似的修正,就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工作。在Bigeleisen、Wolfsberg和Richet等前人工作基礎上,中科院地球化學所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劉琪及其導師劉耘研究員,對這一核心基礎理論進行了四年多的詳細研究和修正,最近取得突破性進展,成果發表在地球化學權威雜誌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上(Liu et al. 2010, GCA, 6965–6983)。

 

劉琪等人重新推導了幾十個高級校正公式,他們首先在文章中明確指出了存在的幾種不恰當使用Urey模型的方式,發現其中一些具有重要貢獻的(如振動激發態的非諧校正項、內轉子校正項等)存在較大數值誤差,他們不僅推導出了更精確的公式,還提供了簡單的近似計算方式。他們將重新推導的大量公式編寫成一個計算軟體,並關聯到著名量子化學計算軟體中,通過使用量子化學方法獲取體系的一些高級光譜能量項,然後用於穩定同位素平衡分餾計算。這種計算比前人使用實驗光譜分析的計算更精確,而且可以應用於大分子體系(真實體系),為地學領域廣泛提高穩定同位素分餾理論計算精度提供了一個目前最精確的方式。

 

劉琪等人的工作發表後獲得很多讚賞,已收到來自美國、法國很多國際同行的祝賀電子郵件,被認為是為穩定同位素分餾計算樹立了一個新標杆。比如,計算地球化學權威專家、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地質系James Rustad教授,來信說道:「這會是一篇高引用的文章,…我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想寫一篇這樣的文章,但是一直沒能辦到,所以我必須承認我有一點失望,因為你們(在這個研究項目上)擊敗了我」(「….This will be a highly cited paper. …I have wanted to write such a paper for a long time, but never got around to it, so I have to admit I was a little disappointed that you guys beat me to it.」)(來源: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更多閱讀

 

《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學報》發表論文摘要(英文)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地化所提出Clumped同位素的精確分餾參數
    近年來,許多課題組利用clumped同位素方法在重建古環境和示蹤生物效應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其研究對象也日趨豐富。伴隨clumped同位素方法的發展,學界需要完善clumped同位素的理論根基,並需要高精度的同位素平衡分餾參數作為參考標準。一方面,不同課題組間採用的clumped同位素分餾表達式彼此不一致。另一方面,從理論層面預測同位素的分餾效應多基於簡諧近似。
  • 研究發現氨氣分子擴散存在同位素分餾效應
    近年來,被動採樣器開始用於氨同位素溯源研究。然而,被動採樣器表徵大氣氨同位素的可靠性一直懸而未決。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潘月鵬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對歐洲、美國和中國廣泛使用的被動採樣器(ALPHA、Analyst和Radiello,圖1)開展了適用性評估。
  • 同位素動力學分餾(KIE)定義的「行規」
    由於主量同位素通常是輕同位素,所以同位素的比率通常寫成重同位素相對於輕同位素的比率:R≡hC/lC。一個反應(R↔P)的同位素分餾的定義是產物和反應物之間的同位素摩爾質量比率之比:α≡RP/RR=(hCP/lCP)/(hCR/lCR)=(hCP/hCR)/(lCP/lCR),即產物和反應物之間,重、輕同位素富集程度之比。
  • 月球隕石中有氯同位素分餾效應,這種效應只能在高溫高能中形成!
    最新媒體報導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在三塊月球隕石當中找到了如今存在太陽系範圍內最大的氯同位素分餾效應,據研究人員介紹,對於氯同位素分餾效應只能通過劇烈的高溫高能過程才得以實現,而這些現象的發現將會再一次證明月球起源應該是來自於劇烈的碰撞事件。
  • 發現納米材料轉化過程中穩定同位素分餾現象
    通過銀穩定同位素分餾揭示自然水體中納米銀的天然轉化過程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江桂斌研究組近期在納米材料轉化過程同位素分餾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 該工作採用了天然穩定同位素來研究環境中納米材料的過程和來源。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納米銀在自然轉化過程中的穩定同位素分餾現象,通過多接收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MC-ICP-MS)測定了納米銀在轉化過程中天然銀同位素組成的極細微變化。研究發現不同的環境過程能夠導致不同的銀同位素分餾效應,進而通過同位素變化揭示了納米銀在自然水體中的轉化途徑與機理。
  • 風化過程中Mo同位素分餾機理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Mo同位素分餾機理。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學報》。 準確限定陸源輸入到海洋的Mo同位素組成是運用Mo同位素準確反演地質歷史時期全球海洋氧化和缺氧事件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關於Mo同位素在巖石化學風化過程中的具體分餾機制仍然不清楚,同時,風化產物中偏輕的δ98Mo的長期穩定儲庫仍未找到。
  • 地化所發現大氣降雨中異常的偶數汞同位素非質量分餾
    汞同位素為研究大氣汞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提供了新的手段。汞有七個穩定同位素,分別是196Hg、198Hg、199Hg、200Hg、201Hg、202Hg、204Hg。初步研究表明,自然界中不但存在著明顯的汞同位素的質量分餾,還存在著汞同位素的非質量分餾,並主要是奇數同位素非質量分餾,這是迄今為止唯一在自然環境中檢測出同位素非質量分餾的重金屬元素。
  • 頁巖氣運移過程中碳同位素分餾:機理、表徵及其意義
    同位素分餾法作為地球化學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工具之一,為解決上述關鍵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途徑。 在頁巖氣開採和現場解析過程中,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隨開採/解析時間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同位素分餾現象。近年來,這一現象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但不同學者對導致這種分餾效應的成因及其機理仍存在很大爭議。
  • 地化所稻田生態系統汞同位素分餾特徵研究獲進展
    ., 2017),選擇貴州萬山汞礦區的稻田生態系統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四個生長周期分別採集大氣、灌溉水、根系土和水稻植株樣品,系統研究稻田生態系統甲基汞和無機汞的汞同位素分餾特徵。稻田生態系統無機汞與甲基汞的汞同位素分餾特徵存在顯著差異。水稻植株各部位無機汞的δ202Hg及Δ199Hg值差異明顯,其無機汞的來源各不相同(圖1a,b)。
  • GCA:攀枝花層狀巖體中鈦鐵礦大尺度Mg-Fe同位素分餾及對層狀侵入體...
    田恆次等-GCA:攀枝花層狀巖體中鈦鐵礦大尺度Mg-Fe同位素分餾及對層狀侵入體成因的制約鈦鐵礦常以副礦物的形式存在於火成侵入巖中,是巖漿演化過程的記錄者。但是,在鎂鐵-超鎂鐵質侵入體中,鈦鐵礦和磁鐵礦是主要的組成礦物,甚至形成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釩鈦磁鐵礦礦床。
  • 廣州地化所在錫成礦作用中錫同位素分餾研究中取得進展
    錫擁有10個同位素,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位素最多的元素。近幾年,錫同位素測試技術取得突破,有學者對不同類型地質樣品的錫同位素組成進行了探索性研究,顯示高溫過程中錫同位素會發生分餾。然而,熱液錫成礦作用中錫同位素的分餾未見報導。
  • 頁巖氣碳同位素倒轉:機理與應用分析
    2.3擴散及吸附/解吸過程中的同位素分餾  前人對天然氣擴散和吸附/解吸過程中同位素的分餾研究較多,認為在穩定狀態下天然氣擴散造成的同位素分餾是有限的,而非穩定態下氣體擴散引起的同位素分餾很大。
  • 同位素效應
    來源:【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ID:HDStableIsotope)想要學習同位素應該從哪本書開始看起?
  • 同位素分餾係數的定義
    來源:【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ID:HDStableIsotope)在瑞利蒸餾公式中,我們直接給了一個定義。
  • 巖漿熱液成礦環境中的Cu同位素比值
    對過渡金屬同位素比值的變化可能是由非生物或生物過程。依賴質量的非生物分餾是由分子振動理論預測的,在分子振動理論中,較重的同位素優先分配到礦物和水物種中更緊密結合的位置。當微生物活動選擇性地使用輕同位素來最大化自由能時,就會產生生物分餾。過渡金屬同位素在地球系統中非生物和生物分餾的程度和相對重要性尚不清楚,它們的功能依賴關係也不清楚,如溫度或氧化還原態等其他參數。
  • 廣州地化所揭示電子電離源質譜上裂解反應的氯/溴同位素效應
    然而,一些影響分析精度和準確度的問題尚待揭示和解決,如發生在色譜分離過程中的氯/溴同位素分餾和協同二維碳-氯/溴同位素分餾。為此,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彭先芝和博士唐才明以及廣州質檢院博士譚建華預測顯著氯/溴同位素效應會類似地發生於EI-MS上的脫滷反應中,並由此開展相關實驗和理論研究。
  • PRL:科學家新發現超重元素的六種同位素
    據悉,科學家此次在獲得了還未命名的第114號元素的新同位素後,通過觀察阿爾法粒子連續性輻射,又發現了第112號元素(copernicium)、第110號元素(darmstadtium)、第108號元素(hassium)、第106號元素(seaborgium)和第104號元素(rutherfordium)的5種同位素。此項研究成果將發表在10月29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天津大學發表渤海食物鏈甲基汞來源的同位素解析研究成果
    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同位素前沿科學研究中心的孟梅、孫若愚和陳玖斌老師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系統分析了渤海生態系統中的全食物鏈(包括水生植物/大型藻類,軟體動物(雙殼類,螺類,頭足類),甲殼類(蝦類,蟹類)和近岸/遠海魚類)中汞的形態和同位素組成以及碳氮同位素組成等。
  • 鐘鼎生物技術——同位素測定案例分析
    本文是基於鐘鼎生物與客戶合作的同位素測定服務實例,介紹了穩定同位素質譜的實驗方法,包括實驗所需的實驗試劑與儀器,實驗具體步驟。穩定同位素檢測實驗概要本實驗以 IsoPrime100質譜儀,以Elemental microanalysis LTD四種標準物質尿素為標準,通過測定四種尿素的氮同位素值,與標準值進行對比,做出線性回歸。以此為準,進樣測定樣品中N的δ15NAIR值.
  • 科技日報:多國科學家聯手合成108號元素超長壽命同位素
    由來自德國、俄羅斯和中國等國24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德國達姆斯塔特加速器,成功合成了元素周期表上108號元素Hs的超長壽命同位素270(質子數108和中子數162),這標誌著人們向「穩定島」理論又邁出了重要一步。該科研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物理學評論快報》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