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碳同位素倒轉:機理與應用分析

2021-01-07 OFweek環保網

  2.3擴散及吸附/解吸過程中的同位素分餾

  前人對天然氣擴散和吸附/解吸過程中同位素的分餾研究較多,認為在穩定狀態下天然氣擴散造成的同位素分餾是有限的,而非穩定態下氣體擴散引起的同位素分餾很大。根據動能定理,12CH4與13CH4的質量差使得在擴散過程中12CH4的損失要比13CH4快,因此會造成甲烷同位素值變重,這可能是非穩定態或有限的開放體系下同位素值變化最主要的物理過程。

  Xia等指出井口甲烷氣同位素的瞬時值要高於其累積值,類似於甲烷生成動力學過程。Zumberge等發現鑽井過程中,巖屑氣與來自頁巖層氣體甲烷的同位素值不同,這主要是由於氣體的擴散造成。

  戴金星等認為,正碳同位素系列的烷烴氣,13C擴散分餾率隨碳分子數增加而變低,從而導致正碳同位素系列改變為負碳同位素系列。同時發現,四川盆地中壩氣田19井氣層氣屬正碳序列分布,而水溶氣卻屬於負碳同位素系列。這可能是氣層氣和水溶氣相態不同,產生不同的碳同位素分餾所致。富有機質頁巖乾酪根的微孔貫穿整個頁巖,Xia等指出頁巖中即使是很低的擴散率,空間上的差別也可使同位素分餾達到2‰,並認為在頁巖氣開採過程中,可引起3‰的甲烷同位素分餾,而乙烷和丙烷同位素的分餾相對較小。

  Xia等詳細研究了吸附/解吸過程中同位素的分餾效應,認為吸附/解吸過程導致了一個完整的同位素分餾。並且指出,強的吸附能力導致了游離氣的同位素更輕。由於烷烴氣隨著碳數的增加受黏土礦物或有機質的吸附更明顯,因此乙烷、丙烷同位素值變輕更明顯,將有可能引起倒轉。同時,吸附能力越強,倒轉出現的越早,且倒轉程度越大,尤其是當剩餘氣量按比例縮小時,同位素的變化更明顯。通過實驗,Xia等指出脫氣過程中,在低溫、低壓和較大的脫氣程度時會引起較明顯的分餾。外推到地質過程中的脫氣,包括低滲透性氣藏和後生氣體的運移,乙烷、丙烷同位素的分餾造成的變輕可能會達到5‰,因此有可能引起倒轉。

  綜上所述,乾酪根熱降解氣與殘餘原油裂解氣的混合會造成乙烷、丙烷碳同位素值明顯變輕,而甲烷碳同位素值變化較小;深部高溫環境下有機質同其他物質的反應主要引起甲烷同位素值變重;限定體系下的擴散作用隨碳數增加同位素分餾效應減小,使甲烷同位素變重而對乙烷和丙烷影響較小;吸附/解吸過程隨碳數增加分餾效應變大,使得乙烷、丙烷同位素變輕而對甲烷影響較小。這些因素的作用都有可能導致碳同位素部分倒轉,甚至完全倒轉。

  3、碳同位素倒轉在頁巖氣勘探開發中的應用

  同位素地球化學目前已經作為頁巖氣勘探的有力工具。乙烷和丙烷的碳同位素組成可以指示熱成熟度,並可精確的換算成尺。這種換算用於不同深度泥漿氣時特別有用,可以作為熱成熟度的記錄。

  目前來看,碳同位素發生倒轉總是在較高的成熟度範圍,當氣體溼度減小到一定程度時,即可能發生倒轉。在乙烷倒轉的同時,異丁烷/正丁烷比值往往也發生了倒轉,由於異丁烷不如正丁烷穩定,進一步表明倒轉發生時溼氣已經開始裂解。同時,Burruss等認為,甲烷、乙烷、丙烷序列的完全倒轉說明油氣系統內高碳數的烴類物質已經消耗殆盡。

  由於頁巖氣相對為密封體系,原油的大量裂解導致小分子氣體濃度增加,使得頁巖形成高壓,在頁巖氣壓裂開採中易於產生微裂縫,氣體得以釋放出來,使頁巖氣井穩定增產。從實例來看,Fayetteville頁巖氣的累積產氣量與乙烷同位素倒轉及組成有一定的相關性;Barnett頁巖核心產區(大部分氣井同位素發生倒轉)的一個獨特之處是其超過正常壓力梯度。同樣,如果頁巖的演化程度已經經歷了油裂解階段,達到溼氣開始裂解的成熟度,頁巖隨著孔隙度和滲透率的增加會變得更加容易破裂。這表明氣體同位素可以用來指示頁巖的孔隙度和滲透率,往往泥漿氣和井口罐裝巖屑氣同位素差別較大時說明孔隙度大、滲透率高,這些數據可以用來指示頁巖孔隙的連通性及選取水平井壓裂的位置和壓裂區間。頁巖中氣體通過微孔擴散對於氣藏來說非常重要。Xia等指出頁巖氣開採中擴散分餾會引起甲烷輕微的同位素分餾(小於3‰),因此同位素的規律變化還可以指示頁巖中剩餘氣量的變化。

  4、展望

  國內目前缺乏對頁巖氣成分及碳同位素特徵的相關研究,有必要結合我國富有機質泥頁巖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如:中國南方古生界頁巖成熟度普遍很高,主體已經達到生氣下限階段,對於這套頁巖中的頁巖氣是否被介質氧化與消耗,值得商榷;除四川盆地外,南方古生界地層總體構造背景處在活動性較強的區域,斷裂發育,大部分頁巖都經歷了後期多次改造導致頁巖氣擴散,其保存情況如何,缺乏研究。這些過程都會引起頁巖氣碳同位素的分餾。因此,今後的工作應當加強碳同位素倒轉機理的研究,明確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有機質、油和氣與水/巖體系的相關反應,定性及定量分析各種化學過程對氣體同位素值的影響,建立碳同位素特徵與頁巖氣產量以及其剩餘氣量的關係。這些研究對於南方古生界頁巖氣勘探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相關焦點

  • 動力學同位素效應—有機反應機理系列13
    動力學同位素效應(kinetic isotope effects, KIE)被認為是最直接和有效的研究有機反應機理的方法之一,如應用動力學同位素效應我們可以知道某一特定鍵的形成或者斷裂是否包含在反應的決速步
  • 頁巖氣運移過程中碳同位素分餾:機理、表徵及其意義
    前人業已提出並應用的評價方法(直接法、間接法)大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還沒有公認的有效解決方法。同位素分餾法作為地球化學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工具之一,為解決上述關鍵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途徑。 在頁巖氣開採和現場解析過程中,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隨開採/解析時間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同位素分餾現象。
  • 同位素分離技術與同位素示蹤法
    生物分離技術是指從生物有機體及其代謝產物中提取、分離、純化有用物質的技術,對於具體實驗要進行具體分析。同位素標記法的應用分析同位素用於追蹤物質運行和變化過程時,叫做示蹤元素。用示蹤元素標記的化合物,化學性質不變。人們可以根據這種化合物的放射性,有關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進行追蹤。這種科學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標記法。
  • 同位素效應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 1: 用氧化鈰把CO2還原成CO
    來源:【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ID:HDStableIsotope)同位素效應的應用無疆無界,但我們這個公眾號還從來沒有發過一篇有關同位素效應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
  • Atomic Spectroscopy:國際首個磷灰石Cl同位素標樣及高精度微區...
    -沉澱機理的潛力。因此,磷灰石Cl同位素體系是為俯衝帶地質作用和礦床學研究量身打造的「特異性」示蹤工具。此外,磷灰石Cl同位素是研究月球等天體揮發分特徵、去氣過程以及與地球親緣性等特徵的重要參數。因此,Cl的重要性對地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不言而喻,發展磷灰石Cl同位素分析技術並開展相關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風化過程中Mo同位素分餾機理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學科組副研究員王志兵及合作者在國際上率先發現了地球表生系統中偏輕Mo同位素潛在的長期穩定儲庫,揭示了風化過程中
  • 果殼中的動力學同位素效應(Kinetic Isotope Effect in a Nutshell)
    且讓我先分析一下題目的來源吧!「in a nutshell」是一個短語,英英釋義為「summed up briefly」,21世紀大英漢詞典中的解釋是「簡括地(說),簡介」。科普暢銷書《果殼中的宇宙》大家肯定都有所耳聞,從字面的意思上看,我難以理解,宇宙怎麼會在果殼中?
  • 地化所發現大氣降雨中異常的偶數汞同位素非質量分餾
    汞同位素為研究大氣汞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提供了新的手段。汞有七個穩定同位素,分別是196Hg、198Hg、199Hg、200Hg、201Hg、202Hg、204Hg。初步研究表明,自然界中不但存在著明顯的汞同位素的質量分餾,還存在著汞同位素的非質量分餾,並主要是奇數同位素非質量分餾,這是迄今為止唯一在自然環境中檢測出同位素非質量分餾的重金屬元素。
  • 廣州地化所揭示電子電離源質譜上裂解反應的氯/溴同位素效應
    單體氯/溴同位素分析(CSIA-Cl/Br)是當前環境分析化學研究中的熱點和難點。然而,一些影響分析精度和準確度的問題尚待揭示和解決,如發生在色譜分離過程中的氯/溴同位素分餾和協同二維碳-氯/溴同位素分餾。
  • 鋅同位素分析,重建化石脊椎動物的飲食
    可以在中央牙齒的圓錐上看到用於鋅同位素分析的採樣區域,即一個長的垂直凹槽。圖片來源:Nicolas Bourgon 缺乏可靠和明確的示蹤劑阻礙了對化石記錄的古生物學研究。來自馬克斯·普朗克(MPI)進化人類學、化學和約翰內斯·古騰堡大學(JGU)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測試了一種新方法,即對哺乳動物化石牙齒琺瑯質中的鋅同位素進行同位素分析,發現它非常適合擴展我們對化石人類和其他更新世哺乳動物飲食的知識。 關於人類祖先吃什麼的信息主要基於骨骼和牙本質中結構膠原蛋白的碳和氮同位素分析。
  • 質譜分析在化學分析中的應用
    現今,質譜分析技術已經大量應用到化學分析測試中。二 質譜分析技術基礎理論(一) 質譜分析法原理 質譜分析法是通過應用質譜儀將被測物質離子化,按離子的質荷比分離,測量各種離子譜峰的強度而實現分析目的的一種分析方法。
  • 主級動力學同位素效應—有機反應機理系列14
    根據同位素取代位置的不同,動力學同位素效應可分為以下兩類:主級動力學同位素效應(primary kinetic isotope effects
  • 地化所活火山熱液鋅同位素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島弧區,高溫高壓下形成的深源物質上升到地表後會在低溫低壓條件下發生複雜的生物地球化學變化,因此,處於此類地區的活火山熱液系統是全面了解巖漿活動、流體運移機理、巖石與熱液相互作用、火山系統水循環以及進行火山活動監測的一個重要窗口。過渡族重金屬元素鋅在高溫下具有揮發性,其同位素可能為這些相關研究提供新的科學依據。
  • 同位素效應
    來源:【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ID:HDStableIsotope)想要學習同位素應該從哪本書開始看起?
  • 鐘鼎生物技術——同位素測定案例分析
    本文是基於鐘鼎生物與客戶合作的同位素測定服務實例,介紹了穩定同位素質譜的實驗方法,包括實驗所需的實驗試劑與儀器,實驗具體步驟。1.實驗原理及設計穩定同位素的比率(如18O/16O、13C/12C等)在不同礦物或分子中不一樣,之間的差別稱為同位素分餾。平衡態下的礦物或分子之間的同位素分餾,可以用來指示物質形成溫度和過程的一些信息,是地球化學最重要的基本研究工具之一。
  • 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啟動建設 致力應用高端醫用等多領域
    崔琳 攝中新網蘭州1月20日電 (記者 崔琳)1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蘭州大學、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蘭州理工大學共同建設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在蘭州揭牌,正式啟動建設。該實驗室旨在推動具有高附加值的同位素在工業、醫藥以及科研領域的應用,帶動高端裝備研發產業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 發現納米材料轉化過程中穩定同位素分餾現象
    通過銀穩定同位素分餾揭示自然水體中納米銀的天然轉化過程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江桂斌研究組近期在納米材料轉化過程同位素分餾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 該工作採用了天然穩定同位素來研究環境中納米材料的過程和來源。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納米銀在自然轉化過程中的穩定同位素分餾現象,通過多接收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MC-ICP-MS)測定了納米銀在轉化過程中天然銀同位素組成的極細微變化。研究發現不同的環境過程能夠導致不同的銀同位素分餾效應,進而通過同位素變化揭示了納米銀在自然水體中的轉化途徑與機理。
  • 同位素運輸淺談
    同位素化學性質幾乎相同(但是1H、2H(D)和3H(T)的性質有些微差異),但放射性、質譜性質和物理性質(例如在氣態下的擴散本領、熔沸點)有所差異。如果該同位素是有放射性的話,會被稱為放射性同位素。每一種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有些放射性同位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有些則是用核粒子,如質子、a粒子或中子轟擊穩定的核而人為產生的。
  • 2006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CAIA獎」評出
    4.合成高分子的現代質譜分析方法何美玉  陳輝  何江濤  宛新華  裴堅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利用MALDI-TOF MS和FT-ICR MS對多種類型、十多個系列高分子進行表徵、結構分析和機理研究,建立了相應的質譜分析方法。
  • 同位素DIY
    本展項讓觀眾了解同位素的概念,了解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中子數決定同位素,並了解碳的同位素14C在檢測年份方面的重要應用。①什麼是同位素?而所謂「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但中子數卻不同。例如:氫的三種原子氕、氘和氚,它們原子核中都有1個質子,卻分別有0個中子、1個中子及2個中子,所以它們互為同位素。②同位素性質有何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