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或爆發水危機?美冷戰衛星被解密,喜馬拉雅地區現狀令人害怕

2020-12-25 騰訊網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半個世紀前,美蘇冷戰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美國一支代號為Hexagon(海克斯康)的衛星系統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環繞拍攝,獲得了全球各地大量的動態高解析度景觀照片。隨著蘇聯解體、世界進入一超多強的格局,越來越多關於冷戰時期的機密文件被解密。2002年,Hexagon衛星系統的數據被公之於眾,其中一些令人驚嘆的畫面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新的視角。

氣候危機對人類的影響不言而喻。曾有研究稱,到2100年喜馬拉雅地區的冰川將有1/2消融。而在Hexagon被解密的數據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猶他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1975-2000年喜馬拉雅山區冰川厚度的變化數據,與2000-2016年已有的數據差異巨大。

該團隊將Keyhole-9'Hexagon'偵察衛星拍攝的喜馬拉雅山脈圖像拼接在一起,對珠峰附近的約650個冰川進行了分析比較,並將3D地圖轉換為包含海拔信息的表格。隨後,研究人員將結果與美國宇航局先進星載熱輻射和反射輻射計(ASTER)計劃資料庫中的現代衛星3D圖像進行比較,進而計算出數十年來冰川覆蓋率的變化。哥倫比亞大學Lamont-Doherty地球觀測站的Joshua Maurer表示,「結果令人害怕…」

結果顯示,自千禧年(2000年)之後,冰川厚度每年都會減少0.46米,而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喜馬拉雅地區已有近半的冰川消失!而這只是整個喜馬拉雅地區的平均值,在相對低海拔地帶的冰川消融速度甚至達到5米/年。鑑於喜馬拉雅所處的位置和影響,這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當然,除了全球變暖這個主要因素之外,科學家還推測出了其它導致冰川消融的原因。例如,喜馬拉雅地區降水量普遍減少,且汙染顆粒物附著在冰川表面導致冰川顏色變暗,吸熱增加,融化加速。但決定性的因素依舊是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

喜馬拉雅地區的冰川融水為低海拔地帶的主要河流系統貢獻了大量的水資源,其中印度河對其依賴尤為嚴重,下遊數以億計的人口靠著冰川融水生存,飲用水、農業用水和水力發電都是重中之重。短期的冰川融水增加貌似是一個福音,但暴漲的河流引發的災難性洪水對下遊地區危害極大,且從長遠來看,數千萬人將面臨日益增加的水危機風險。

作者/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Maurer, J. M., Schaefer, J. M., Rupper, S., & Corley, A. (2019). Acceleration of ice loss across the Himalaya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Science Advances, 5(6), eaav7266. doi:10.1126/sciadv.aav7266

相關焦點

  • 美國衛星圖像被解密!中國海岸線現狀令人害怕,潮間帶已萎縮37%
    過去幾十年,NASA衛星對我國海岸線進行了長期拍攝,隨著衛星圖像被解密,越來越多信息受到科學家的關注。在中國,科學家意外發現過去40多年裡中國18000多公里海岸線上的潮間帶急劇萎縮,消失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
  • 美冷戰時期間諜衛星無意收集到了重要的環境數據
    據外媒報導, 美國間諜衛星在冷戰高峰時期無意中收集了至關重要的環境數據。 《紐約時報》本周最新發布的兩篇報導就提到了來自CIA的照片和數據--這對於研究地球環境變化至關重要。據悉,其中一篇報導詳細講述了一位多年來一直在分析它們的科學家的生活,另一個則講述了提供它們的間諜衛星的歷史。
  • 美政府提前30年解密「印太戰略」文件
    除了中國,這份文件還提出要「加速印度的崛起」,使其成為「主要防務夥伴」。美方認為,印度是「印太戰略」的「基石」(cornerstone)。文件稱,在中印核心衝突,例如喜馬拉雅山脈的邊境爭議中,美國要加大對印度的幫助和情報共享。
  • 印度媒體稱,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在印度爆發
    自一、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類就步入了冷戰時代,當時冷戰陰雲密布,美蘇兩方勢力劍拔弩張,並為了爭奪地區控制權先後在世界各地發起了多起局部戰爭。當此時,世界各國最為擔心的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毫無疑問,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爆發,無疑會比前兩次世界大戰更為血腥和暴力,因為一旦再次爆發世界大戰,人類很可能進入核戰爭階段,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陰雲消散,第三次世界大戰也逐漸被人淡忘。世界局勢從軍事衝突,轉而走向了商業利益和佔領科技制高點的爭奪戰。
  • 美印籤防衛協議共享衛星數據後,蓬佩奧叫囂「共同應對『中國威脅』」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0月27日,路透社報導稱,美國和印度當天籤署了一項共享敏感衛星和地圖數據的協議,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叫囂中國「構成威脅」。 一天前,蓬佩奧周一與美國防部長埃斯珀一起抵達新德裡,蓬佩奧在與印度官員會談後宣稱,兩國必須共同努力,以應對「中國對安全與自由構成的威脅」。
  • 中國將水變成「對付印度的武器」?美媒又在挑撥離間
    作者:王德華美聯社21日刊發塔拉.約翰(Tara John)的文章《中國如何將水變成武器》,極盡挑撥離間,目的是讓中印兩國反目成仇。譯文如下:自今年5月以來,中國拒絕與印度分享雅魯藏布江上水文數據。雅魯藏布江 起源於西藏,流經印度和孟加拉國。這是重要的原因。水源在水源稀少的地區,雅魯藏布江是至關重要的資產。
  • 印度地處熱帶地區,為什麼會大面積種植溫帶糧食作物「小麥」?
    印度是位於南亞地區的一個沿海國家,國土主要位於印度半島上,南臨印度洋,北靠喜馬拉雅山脈。印度的國土面積約為298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七位,2019年印度的人口總數約為13.24億人,是世界上僅次於我國的人口第二大國。我們發現印度的國土面積大約為我國的三分之一,而人口數量與我國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可以說人口基本相當,那麼印度的糧食能否自給自足呢?
  • 英女王演講稿曝光冷戰核計劃:用核彈報復甦聯
    英女王演講稿曝光冷戰核計劃:用核彈報復甦聯 這是英國政府於1983年為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準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情況下對全國人民講話稿」中的一句話。8月1日,英國國家檔案館對外界公開一批被解密的30年前的政府文件。這些文件讓外界了解到上世紀80年代,受冷戰思維影響,英國對核戰爆發其實已悄然做好準備。  英國《泰晤士報》8月1日報導稱,這份講稿由政府工作人員為女王準備,計劃在戰爭爆發時向全國人民發表。
  • 作為世界第一大洋蔥生產國的印度,居然也會經常爆發「洋蔥危機」
    60倍印度孟買洋蔥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原產於亞洲西部地區,在我們的感覺中,洋蔥更多的是一種配菜,起到調味的作用,如果洋蔥價格暴漲,我們完全可以不買洋蔥,或者用其他蔬菜替代。難道在印度,洋蔥的地位很不一樣嗎?確實如此,洋蔥對於印度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蔬菜,洋蔥可以說是印度飲食的根源。首先是由於氣候原因,因為印度地處南亞熱帶地區,終年高溫,氣候炎熱,在這種環境下人們很難有良好的食慾,而辛辣的洋蔥可以刺激人們的味蕾,增加食慾,在印度人的咖喱當中,洋蔥是最重要的意味原料。
  • 印度可怕危機爆發難以避免,中方或也無能為力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魔魔】 前言:近段時間,印度為在邊境地區與中國進行長期對峙,可謂是煞費苦心,增派諸多兵力,還部署了大量能在極端天氣正常運行的戰車以及坦克。
  • 美解密「印太戰略」要與印度等國合作制衡中國?外交部:十分荒謬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司坤】美國政府日前解密的「印太戰略」文件提到,要阻止中國在「印太」地區建立勢力範圍和分化美國盟友夥伴,要降低地區國家對華經濟依賴,替代「一帶一路」,還要與印度等國合作制衡中國,抵制中國損害其他國家主權安全的行為。
  • 危機幕後的東亞地區秩序分析
    關 鍵 詞:東亞 危機 地區秩序 現實要素  冷戰結束後,東亞危機事件和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接連不斷。僅在2010年,先有中美在對臺軍售、會見達賴、南海主權等問題上出現糾葛;後有韓國「天安」號事件引發半島局勢緊張,乃至朝韓之間劍拔弩張;又有中日在釣魚島主權歸屬上爭端加劇,以及日俄在北方四島問題上糾紛不斷等。
  • 冷戰史權威專家、哈佛大學學者文安立:中美「冷戰2.0」是無稽之談
    現在的美中關係和冷戰時的美蘇關係存在兩個非常大的區別。首先是當今世界的多極化程度,其次是意識形態競爭烈度已大大下降。美中有很多不同,但兩國都在同一個全球經濟體系中發揮作用。當年蘇聯和美國並非如此,蘇聯被排除在當時的全球經濟體系之外。如果現在發生的不是「新冷戰」,那是什麼呢?
  • 南京學者行走喜馬拉雅文化圈
    南京工業大學教授汪永平帶著歷屆博士和碩士近100人,花了19年時間,遊歷西藏、印度、尼泊爾、斯裡蘭卡、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雲南等地區,沿喜馬拉雅文化圈「轉山」,把建築當作文化的載體,把中國的藏學視野擴大到「喜馬拉雅學」,這套15本叢書今年5月正式出版,而早在去年,該書就獲得了省文化產業引導資金文化藝術精品項目和省「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 11月精彩地球衛星照片:亞馬遜流域大暴雨-地球,衛星,照片 ——快...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英國媒體報導,在11月,美國宇航局的觀地衛星捕捉到大量地球衛星照片,包括赤潮爆發、南美洲的冰川和亞馬遜流域上空的積雨雲等等。以下是美國宇航局11月精彩地球衛星照片。1.莫皮蒂群島
  • 美國CIA在官網公布近1300萬頁解密文件,含UFO及目擊外星人等解密文件
    美國中情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CIA)在網路上公布這批簡稱為「CREST」(中情局紀錄搜尋工具)的解密文件,約80萬份、近1300萬頁。裡面橫跨20世紀,有冷戰時期、納粹戰犯、韓戰、越戰、美蘇兩國間諜情報甚至還有令人好奇的UFO及目擊外星人等解密文件。另外,還能在其中搜尋到中共曾備60萬大軍準備攻臺的資料。  ▲「CREST」(中情局紀錄搜尋工具)。
  • 重力衛星揭露華北地下水虧損曲線
    它們將接替2017年10月退役的兩顆GRACE衛星,繼續探測地球重力場變化。  地球重力場及其變化,反映了地球內部密度結構和質量的變化。依據GRACE提供的數據,科學家觀測到了南北極冰蓋融化、喜馬拉雅地區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以及全球範圍地下水儲量的變化。  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援引的一項國外研究結果表明,全球大型的地下水存儲區域中,有三分之一正在被超採。
  • 宣布解密電報系作秀 違反聯合公報遭批駁 美操弄對臺「六項保證」
    這些解密讓外界看到,美國不僅當年大玩兩面派手段,現在又想將攪動臺海安寧的責任推到所謂大陸「威脅」上。「美方應該遵守的是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而不是什麼『與臺灣關係法』或『六項保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9月1日敦促美方停止在錯誤和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島內,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不顧民意強烈反對,開放進口含有瘦肉精的美豬、美牛討好美國。
  • 西藏亞東地區邊界歷史演變與地緣戰略分析
    這些成果為本文深入研究該地區的邊界與地緣政治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總體上,當時著述者的史料利用環境及技術手段較之現今存在較多不足,導致相關研究均存在一些遺憾。近年來我國傳統漢藏史料的挖掘不斷深入,全球多語種資料的數位化共享也日益豐富。地緣政治的理論也由冷戰時期的遏制政策等經典學說發展到後冷戰時代的地緣環境系統學說。
  • 衛星地圖看加勒萬河谷屬於我國境內,為何印度要越界挑釁?
    根據新聞報導,中國和印度軍人在加勒萬河谷爆發嚴重肢體衝突,印度軍方稱印軍有3人死亡,根據知情人士,中方也有人傷亡。根據衛星地圖看到加勒萬河谷屬於中印邊界西段新疆阿克賽欽西部,在喀喇崑崙山和岡底斯山山區,是中國領土,當地管控情況十分清楚,這次印度為何要越界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