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一級市場的普遍共識是寒冬已至。
在寒冬之中,投資人在想什麼:什麼樣的項目是投資方所看好的,資本是企業發展的血液還是毒液,處於西部的重慶在創投環境上還有哪些改善的空間……36氪重慶帶著這幾個問題對投資人盧宇翔進行了一次專訪。
盧宇翔是原力創投創始合伙人、NEXT創業空間創始人、四川省創業導師,有10年以上創業孵化工作經驗,主導參與多個明星項目的孵化和投資工作,並長期關注成渝等地的創業環境變化。
在採訪中,盧宇翔不僅分享了對資本與創業企業發展關係的看法,還從投資方視角為重慶創投環境的優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深耕垂直細分領域是創業企業的機會
Q:盧總您好,根據您多年在西部地區的創投經驗,您認為重慶的創業項目有哪些特點?
A:在我的觀察裡面,重慶的創業項目與西安、成都等城市的創業項目在特點上比較相似,這也是西部地區創業項目的共同特點。我認為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個是好項目都不太願意出來曝光,它們大多都分散在各個角落;
第二個特點是重慶等西部城市的創業項目都偏研發、產品和創意。從全國來看,深圳的項目偏高端技術;上海的項目偏商務,比如金融、營銷和出海;北京的項目類型會綜合一點,啥都有;
第三個特點是西部城市的創業項目的方向都比較垂直,它們善於做垂直領域的精細化運營。
Q:在您看來,成都與重慶的創業企業在整體上有什麼區別?
A:重慶和成都的創業企業的第一個區別是重慶的網際網路企業在地域上比較分散。我覺得網際網路公司應該聚集在一起,大家相互要有交流。成都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絕大多數都集中在高新區天府軟體園周圍,大家交流比較方便,有些信息可以共享,也能碰撞出一些合作。當然,這也與重慶的地理特徵有一定關係。
第二個是在規劃上的專注度不同。據我觀察,成都的創業企業一直偏研發。成都早些年就把很多大型公司的外包研發基地聚集起來,打造「外包之城」。這有個好處,即使當地的整體創業方向在變,但是人才的結構沒發生太大變化,他們一直都偏研發,所以後來成都做產品、做遊戲的公司興起,也很少有研發人才緊缺的情況。
第三個是在氛圍上,成都也開始向北上廣靠。比如近一年左右成都的創業公司也逐漸站在了966的起跑線上面,重慶比成都的情況要差一些,這背後的原因有幾點。一是很多網際網路公司有強烈的危機感,自己便加快了步伐。二是從北京過來的企業在帶動成都本地的企業,例如在我們成都空間裡的一家北京來的企業,它們採取的是996的上班方式,其他公司一看,我們也得奮勇直追,於是現在很多空間內的公司都也開始採取996了。對於投資方來講,是很喜歡看到這種情況的,因為一般情況下,996的公司一定比不996的公司靠譜,理論上花的時間越多,越努力,創業的成功率就越高,這是概率事件。
當然,我覺得996有點絕對,我還是希望員工周末休息。只是說,996背後折射出的是創業公司迸發出的那種韌勁,所以我的建議是重慶可以再努力一些,畢竟多努力一些,成功機率會高一些,這個是概率事件,也是一種氛圍的打造。
Q:作為投資方,除了您剛說的996背後所折射的創業公司的韌勁,您們還願意看到創業項目的哪些特點?
A:我們(基金)有一個投資習慣,就是不會主動去投路演秀上的項目。我們喜歡去找在垂直領域深耕的創業項目。這類企業很少出來露面,我們會自己去找到他們,然後告訴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做的確實不錯,我們這邊有什麼資源,要不要大家一起合作。為什麼會採取這樣的方式?有兩個原因。
第一,我們屬於中小基金,錢一定花在刀刃上。第二,我們判斷下一個五到十年的創業紅利會分散在各個垂直細分領域。
我們在看創業企業的時候,第一個它要屬於垂直細分領域,並有想法成為該領域的頭部。我們絕對不投大而全的項目,比如說什麼生態鏈,什麼一站式服務平臺。原因是中間環節太多,成長周期太長,風險比較大。
我們有幾個指標判斷企業的發展前景,第一個是這個企業的項目是不是趨勢性的項目,趨勢代表著未來。你現在不可能再做一個別人已經做了五年的項目。第二個是團隊要靠譜,要完整,一個創業公司,團隊一定要完整,有市場,有產品,有研發。我們看到有些項目CEO或CTO還在兼職做,這就不靠譜。
第三個是一定要有一些數據。不可以嘴上說很賺錢,實際拿不出任何數據出來。所以一定要有一些數據,因為數據實際上可以做一些推演,能讓投資方知道這個公司未來有沒有可能性。
成渝兩地的企業要多走動
Q:在您看來,重慶的創業環境有哪些優勢?
A:重慶的優勢有四個。
第一個是政治高度,除了重慶屬於直轄市外,也是「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
第二個是具有大企業引領效益。騰訊的西南總部和阿里的西南總部都落地重慶,這意味著相關產業鏈和資源都將帶給重慶;
第三個是創業成本上有優勢。目前重慶與成都的人力成本相差不大,但房價還不算高。成都目前房價在2萬一平左右,重慶目前在1—2萬一平。對於創業團隊來講,在重慶的生活壓力會小一些;
第四個是重慶的文創產業在慢慢起來了,這也將為重慶招商、吸引人才帶來優勢。
Q:從創投的角度,您對重慶的發展有什麼建議?
A:從創投的角度講,重慶很缺資本。
我認為重慶一是可以多引進一些資本進來。二是重慶本地的項目可以去外面走一走,多接觸一些好的資本。三是政府能有一些配資,或者去幫助一些基金快速備案,我覺得這會大大促進本地的創投環境。
Q:您最近有在成都、重慶兩地跑,對於兩地的發展,您有什麼想法?
A:成渝兩地的企業走動比較少,我認為需要多走動。
比如上海到杭州,也是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走動是很頻繁的。我們看到,有很多上海公司到杭州,杭州公司到上海,其實未來成都重慶也可以這樣,以及公司之間也可以互相在當地設立一些分公司,多進行業務往來、人才合作等。
利益一致,天使與魔鬼也可以合作
Q:你怎麼看待企業與投資方的關係?
A:在整個資本市場上,大家認為投資方與企業之間是一種天使和魔鬼的關係,我覺得很正常,第一基金不是公益機構,它有壓力,就像我也有壓力,我們募資一個多億了,現在手裡拿了這些錢,天天睡不著覺,投出去的錢萬一收不回來了怎麼辦?我的職業生涯就葬送了。所以要相互理解,我給你什麼幫助,你給我什麼回報。因此投資的時候怎麼去協商約定就很重要。對賭協議是需要雙方公平協商的,我覺得這個很正常的,大家都可以理解。
對於投資方來講,第一要的是回報,第二是安全感,一個真正想做企業的人,他會理解這個事情,如果他是騙錢的,他就不會理解。
我們要確信,天使和魔鬼也能成為朋友,當大家的利益一致的時候還能成為很好的朋友,不能說天使和魔鬼就不能成為朋友。當一個投資方和創業企業合作的時候,投資方最希望看到的是企業變好,數據越來越好看,企業最希望看到的是投資方不停地在幫他,當雙方都能夠傾盡全力在這個事情上面的時候,利益一致,大家關係融洽,自然就沒有問題了。
Q:除了資本以外,您們對企業還會採取哪些幫助?
A:在天使輪這個階段,企業因為飛速發展,除了資金外,還需要後續的服務。我們的做法是投資以後,還會真真切切從合伙人的角度去幫助它們樹立公司,因為當企業剛好經歷高速發展,它內部還會有一些不規範的地方,我們也會去幫們重新做梳理。因為內部如果不規範,下一輪沒人會投你。
以我們投資的企業DreambigCareer職夢(DBC)為例,在盡調的時候,我們對企業的整體情況進行了評估,針對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了梳理,並在投資完成後開始著手DBC項目的投後工作。
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梳理。一是團隊,因為早期團隊想要發展壯大,必須要有合伙人一起分擔,因此在後期DBC也是加入了很多優秀的小夥伴進來,這也是為什麼DBC在短短幾年時間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規範業務和商業模式,DBC早期時候業務大部分在海外,且分布在多個國家,如何搭建支付通道,讓境內、境外兩個資金池之間建立雙向通道,實施境內外資金一體化調配等,我們也做了非常細緻的工作;三是風險防範,我們對DBC的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的法律風險進行了規避;四是幫助DBC進行下一輪融資,並進行BP梳理等。
正是在這一系列的陪伴與幫助下,DBC於去年成功的以數億元估值被博實樂教育集團收購75%股份。
Q:現在一級市場的普遍共識是寒冬已至,您對重慶的創業企業有什麼建議?
A:我認為企業要注重商業模式及企業盈利,我覺得這個是在資本寒冬的大背景下對企業最好的建議。以我們基金的一個信條舉例,我們不做雪中送炭的事,只幫企業錦上添花。
如果一個企業沒錢了,我們肯定不會投它,說明它發展不健康。我對細分市場很樂觀,我覺得在垂直細分市場賺錢一點都不難,所以創業企業要好好專注自己的業務,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先讓自己的企業賺錢,融不融到資現在沒有那麼重要,自己能賺錢更重要,你活下去了,資本還是會找你的。
重慶的潛力很大,因此重慶的創業企業的未來想像空間也很大。所以重慶的創業企業要看準趨勢,多關注行業情況,並專注自身業務的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