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針對中集集團空港業務交易背景和意義、集團貨櫃、能源、汽車、地產、金融、海工等各主要業務板塊最新運營進展,以及多元化戰略調整,公司董秘辦主任吳三強接受e公司記者專訪。
訪談背景:
作為全球貨櫃龍頭,中集集團直接受益於航運周期復甦,2016年秋季貨櫃缺貨,產品開始量價齊升,2017年中集集團A股累計上漲57%;天然氣市場價格走高,設備運輸巨頭港股中集安瑞科(03899.HK)全年漲幅超過80%,更是跑贏了恒生指數;近期石油價格反彈,也讓處於虧損的海工業務備受關注。
為了抵禦行業周期「寒冬」,中集集團採用了「多元化」發展策略,形成貨櫃、車輛運輸、能源、地產等9個板塊的業務格局。如今多元化戰略升級提速,加強與資本市場結合。
最新一例,便是推動集團空港設備重組上市。
方案顯示,中集集團擬將所持有的德利國際以及中集天達相應股權,分別作價約38億元和6億元注入到聯營公司中國消防(00445.HK )。交易完成後,中國消防將成為中集集團持股50%以上的港股獨立融資平臺,進一步強化登機橋、地勤支持設備、自動化物流等業務運營。2月9日,相關方案將提交董事會審議。
(中集集團深圳總部)
(中集集團董秘辦主任 吳三強在中集深圳總部辦公室接受e公司記者採訪)
交易方案詳情:
(來源:中泰證券研報)
交易前股權結構:
兩項重組完成後股權結構:
(來源:中集公告)
以下是訪談內容:
空港業務上市
1. 請問本次中集集團重組空港業務,背景是什麼?
答: 2013年中集就開始策劃將空港與資本市場結合,這邊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就是整個大集團面臨負債率比較高、產業板塊比較多、總部管理難度加大,集團CEO兼總裁麥伯良就提出讓業務更加獨立,讓分析師去看,讓資本市場去管,同時也讓業務自己擁有融資能力。之前在能源裝備業務上,注入了中集安瑞科這個上市平臺。
2. 為什麼選中國消防這個平臺來注入空港業務呢?
答:這個跟中集空港業務結構有關,從登機橋(PBB),後來延伸到機場行李輸送系統(機場BHS),以及機場擺渡車、平臺車、食品車、加油車等各種功能車輛(GSE)等。
(來源:中集集團)
期間經歷了一些列收購,中國消防形成了一定業務基礎。比如2013年底由中集集團出面收了德國消防車齊格勒,放入了空港業務,隨後將齊格勒部分股份就注入到中國消防,中集持有中國消防30%股份;2014年收購新加坡德利國際(Pteris),是為了擴大BHS業務。
(來源:中集集團)
定位上來看,中集空港業務要從機場的登機橋,擴散到整個機場的裝備以及物流系統自動化,打造成為 「工業4.0」的工業自動化的代表。
本次收購對於交易雙方互相利好。中國消防目前我們並不合併報表,集團很多資源享受不了,整合後將會提供很多融資、供應鏈便利,還能拓展整個機場領域的消防車業務。
反過來,中國消防的消防車出售給了全國各地的石化行業,因為石化行業就有很多貨物處理系統需求,這一塊能進一步拓展自動化市場。
(介紹中集空港業務結構)
3. 有分析師認為本次交易標的估值偏貴,您怎麼看?
答:中國消防這次是用發行股票和可換債券的方式,合計44億元收購中集空港業務。目前標的公司只披露到2016年的盈利, PE算下來大概40倍左右。2017年根據香港的監管條例,沒有經過審計不能披露,但結合行業的平均增長,中集空港又一直保持業內領先態勢,2017年的利潤也同樣保持快速增長。
跟美國登機橋公司JBT(約翰賓利技術)對比,他們的市盈率現在已經到40多倍;跟國內A股做物流系統自動化的公司相比,比如音飛存儲(603066),最新市盈率已經接近50倍了。
4. 季報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集集團空港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9.28 億元。請問中集空港業務運營有什麼特點?利潤如何?
答:空港的業務利潤非常好,毛利率可以高達30%多。相對於貨櫃業務,登機橋沒有任何周期性,全球一直很穩定增長,中集登機橋產品全球已佔有40%以上的份額,包攬國內所有新訂單,今年還考慮在美國投資建廠。登機橋也有技術門檻,並且在不斷創新。去年12月份,中集跟阿姆斯特丹機場管理當局合作,研發出全球首款無人駕駛智能登機橋。
5. 中集做物流自動化市場佔有率情況如何?有什麼競爭優勢?
答:現在中集空港做的MHS物流系統自動化,目前這塊市場中集是全中國第一。
在十多年前,全中國機場貨庫大部分都是中集做的,現在為順豐、菜鳥、京東、唯品會、比亞迪等提供自動物流分揀處理設備和系統,順豐在國內最大的上海青浦物流分撿中心,就由中集空港做總包的。行業一般每小時處理2萬件,中集高速分揀系統處理包裹最高達到7萬多件。
這一塊市場全球都是萬億級的,過去都是一些歐美的公司在做,但是因為他們定製化不強,性價比不高,維修保養麻煩,這兩年基本上慢慢被中集這種崛起的本土企業打敗了。反過來講,中集又是一個國際化能力非常強的,把中國市場做起來,可以再做海外市場。後續中集空港有很多發展計劃,包括收購兼併,越早有一個融資平臺,就越能籌資去發展。
6. 請問中集重組旗下業務上市,遵循一些什麼樣的標準和順序?
答:目前沒有特別明確或者有意的去規劃。總體來說,只要業務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組織結構、管理團隊相對調整到位,我們還是希望能早點上。宜早不宜遲,這是第一個。其次,上市的需要業務有一定的規模,在資本市場有一定的吸引力。空港因為運營了這麼多年,同時市場尤其是MHS開始處在起步騰飛的前夜,現在上市就比較有吸引力。
貨櫃
7. 貨櫃作為中集主業,2016年度營業收入曾被道路運輸車輛業務反超,今年貨櫃量價齊升,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1.3倍達到180億元,請問對今年航運周期走勢和貨櫃業務怎麼看?
(中集貨櫃模型)
答:未來車輛業務規模一定會超過貨櫃,這是毫無疑問,畢竟貨櫃是一個周期性行業,佔有率很難再進一步提升,更多是要提高自己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提升生產智能化水平。
去年行業大數300萬標箱,2018年可能沒有那麼多,因為去年漲得太快了,當然正常年景250、260萬標箱應該是可以的,2018年的數字我們還在預測。
從去年開始整個航運周期就復甦,這個趨勢比較明顯。當然也有分析師比我們還樂觀,他們認為2018年的行業會更好。2018年我覺得看點是安瑞科還有道路運輸車輛、空港,還會再增長。
8. 去年2月中集與珠海銀隆籤署了戰略協議,中集增資入股0.37%,請問雙方合作最新進展如何?
答:目前在跟珠海銀隆嘗試推合作設計純電動的重型卡車,後續還會有進一步深度合作。前段時間特斯拉推出純電動卡車以來,國內卡車對純電動化也是很關注,我們現在做的純電動卡車效果非常好,充電15分鐘充滿,另外一個國內知名品牌的則需要兩個半小時。銀隆的電動車特點就是充的速度特別快。負極材料一般都用石墨,珠海銀隆負極用鈦酸鋰電池,最大特點就是安全,充電速度快,儲能效果好,缺點就是容量密度比較低,比較重。預計卡車這個項目2018年會有正式的產品推出,現在有一些意向型訂單了。
液化天然氣
9. 去年9月份,液化天然氣(LNG)市場價格開始持續上漲,年末華北等地區甚至出現「氣荒」現象,請問這對這一波「氣荒」現象怎麼看?對公司能源業務板塊影響如何?我們注意到港股中集安瑞科去年股價漲幅超過80%。
答:「氣荒」產生很重要的原因是天然氣基礎設施不足,有了調峰和儲備能力,價格自然就會下來。這個行業,過去幾年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液化工廠,但是缺乏大型的儲罐,也就是「天然氣倉庫」, 運輸槽車也不夠,如果沒有這些氣荒一定年年有。所以現在中央包括中石油、中海油各路資本都在往裡進。再有環保的問題推動。
這一波中,中集是最大受益者。因為國內現在能做天然氣裝備的大型企業不多,中集安瑞科在槽車已經佔了一半以上市場,中小型儲罐國內第一,大型儲罐全球排名前三。這個行業是壓力容器行業,屬於危險品運輸,有一定的資質和門檻。
從產業布局上,中集是牢牢地部署在天然氣的中遊。我們不做上遊氣田,那個太大了,主要還是做中遊儲存和接收以及分銷設施。
未來水上天然氣將會有很大的增量。全球的水上天然氣實際上已經在發展,中國現在燒油,對沿海的汙染是很嚴重的。交通部現在積極在推水上天然氣,水上天然氣能力目前來講最強也是中集,因為我們收購了南通SOE(南通太平洋),是國內為數不多做水上天然氣相關儲罐船舶的大型企業。
10. 今年進口LNG比例提升,11月中集通過罐式貨櫃物流模式,讓加拿大首次出口液化天然氣到中國市場。請問這種運輸方式會對未來國內天然氣供應模式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答:這是一個顛覆性的革命性的創舉。現在天然氣只能就近銷售,液化天然氣過去是作為一個管道補充,只能是在接收站的周邊500公裡左右,應用的場景受限。天然氣罐將來一旦發展起來,天然氣可能變成一種遠距離投放,將改變天然氣應用的場景。
進口天然氣本身不是難事,但進口需要時間太久了。而且全球運輸模式來看,500公裡以上一定是走鐵路,運輸最經濟,掛車運輸成本高。如果將來有更多的調峰的倉庫,存在那裡調撥就很快,就可以走鐵路線,運輸靈活。
11. 中集最近跟深圳燃氣有合作,開拓海外市場,請問中集能源業務「走出去」具體規劃是怎樣的?
答:目前我們有一些設備的供應,沿著「一帶一路」,尤其是中亞一帶。但是還是有一定的投資風險,也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在看。但是目前大頭還是在國內,現在訂單都排到2018年很後了。整個天然氣市場火爆,就帶動了各種各樣的天然氣裝備。往年行業天然氣卡車滲透率只有5%、6%左右,最高峰也就7%左右,2017年達到10%左右,預計2018年可以達到20%。
12. 區域規劃方面, 2017年5月份,許勤市長說過歡迎中集參與雄安建設,請問後續進展如何?
答:我們還在積極參與,但是這是一個過程。不僅雄安,中國未來的很多地方建設都需要模塊化建築,推廣綠色建築,需要道路運輸裝備,還有天然氣裝備,這些都可以對接上。我們那邊工廠離雄安才100多公裡。
房地產業務
13. 大家對中集房地產業務很關注,最近中集產城在上海寶山拿地,具體是什麼情況?以後中集是否會主動拿地?
答:寶山土地是之前轉性土地。中集拿地應該會很謹慎,因為我們還是集中在高端裝備製造。地產這部分帶來的收益,將來也是要用於發展的主業。當然這個東西也要走著看,的確中集地產業務在變大,包括我們引入了碧桂園戰略入股。
14. 中集地產會跟招商系地產公司合作嗎?
答:看具體情況。因為涉及到關聯交易,審批比較麻煩。第二個,中集做的很多都是產業園區,招商主要是住宅類的,比如我們東莞開發的智慧園,房子都是限購房,只有入園企業才可以買。我們將來會很少做面對廣大市場純住宅業務。
15. 去年10月,中集跟深圳國土資源委員會、前海管理局就前海三宗地塊籤署了《土地整備框架協議書》,最新進展如何?估算現在價值有多少?
答:按照協議,程序上需要給中集一塊先期開發的,但是又沒有那麼快。以2015年1月1日為新舊土地評估點,之前收益歸南方中集,之後新規劃的土地價值給中集置換同等使用權的價值的土地,按四六分,我們對應的40%是給同等價值使用權的土地開發權,這個開發權要落實到另外的地塊。
前海這個地增值的收益,市場的算法多種多樣,100億到300億元都有。它唯一的好處就是增加公司營業外收入,對應增加淨資產,降低中集的負債率。但是現在公布只是一個框架協議,沒有落實到具體地塊,所以現在沒有任何前海的收益進帳。
16. 中集現在的土地儲備情況怎麼樣?能夠「工轉商」的轉性土地分布在哪裡?
答:國內所有土地加起來有30平方公裡,因為我們工廠多。能轉性並不是很多,目前主要還是集中在上海、深圳這些地方,當然這一塊未來是比較大的利潤來源。
我們並不是很希望大家過多地聚焦在地產上。地產對中集來講是一個業務,目前還不是一個核心戰略。的確這個業務將來發展起來肯定是有好處的,但是中集現階段核心還是裝備製造業,高端製造。作為上市公司地產佔比過大也容易影響融資能力。
(中集深圳總部附近地塊)
海洋工程
17. 中集要把全球最大貨櫃工廠遷到東莞,請問對深圳「實業外流」這個說法怎麼看?
答:結合到中集,第一個,中集的總部依然會在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這個沒有什麼大的變化,更多的變遷的是來自於生產基地的布局調整,不影響總部的功能,我們股東招商工業,在深圳也有投資;
第二,有一個產業會進一步的加強在深圳的投入,就是海工。深圳市政府把海洋經濟未來會提到很高的一個高度,我們在前海有國家實驗室,一期政府就投資了8千萬,後續還會有。深圳市會把海洋產業作為一個戰略性支柱產業,要把深圳打造中國的休斯頓,全球的海洋經濟的中心之一。以前深圳市政府不了解,後來是在中集不停的推動下,籌備產業規劃。比如深圳市政府去做500億元海洋產業併購基金,中集會考慮做一個GP,還有聯想弘毅資本參與,去發展海洋產業。
18. 除了中集牽頭外,在深圳發展海工業務還有什麼產業鏈企業麼?
答:配套企業並不是很多,因為現在國內海工在南方的就我們和招商重工。大量的部件來自於海外,在北方那些地方就是早期做陸上機械的企業做。我們希望能通過基金,通過政府的幫助去收購一些國外特別好的產品,一些技術。它是一個海洋產業基金,不是一個海工產業基金,整個大海洋。
這個產業很大,行業依然是蓬勃發展。海工只是很小的一塊,我們只是做了大海工的這一小塊,鑽井平臺,還有海洋漁業、導航、軍事、風電、核電等等。現在海上天然氣很火。比如天津就採用海上浮式LNG,通過真空泵把LNG注到上面,用完了再走,這也是一種模式。比陸地的固定接收站成本低,汙染小,以我們、招商重工、中遠船務為代表的中國海工企業在研發這一塊,也可以用到海上發電廠。中集收購的SOE就有這一塊技術儲備。
19. 去年來航運復甦,近期油價反彈,請問中集今年怎麼預判貨櫃、海工這些周期性產業走勢?
答:石油和貨櫃還是一個標準的周期性價格,因為很多因素,導致供給和需求不會同步,價格上就會出現一個波動。只有每年開採和存儲是有固定比率的,不停的開採油,同時需要不停的賣油和儲備,這樣每年的動態才能平衡。由於石油行業萎縮,新增的產能不開,導致了三四年以後的今天,油的供給不足,所以油價又上去了。
貨櫃也是,需求在走高的時候,供給端就我們幾家工廠,加上開工又不足,你說箱價能不漲嗎?一定漲。2016年秋季開始市場上就找不到箱子了,三季度的時候箱價就往上攀升。
大量的人對周期性行業不太理解,我們習慣了一路高歌,掉下來不知道該怎麼辦。歐美的那些大的石油公司面對這次價格下跌應對自如,因為他們過去100年已經經歷了四五回了。我在2014年的報告就看到他們預測在2017年-2018年油價會漲到70。一年以前我們自己內部研究,結論就是油價一定會漲到70,但是沒想到這麼快。最新都快70了。
無論是貨櫃價格,石油價格,作為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中集,我們不是很驚怕,包括石油價格下跌。反過來講,行業好的時候也不要太樂觀。我跟分析師講,我們一直希望中集走的比較平穩,科學發展,可持續。
金融業務
20. 這次60億元再融資重啟,是否有調整?募投項目中有20億元是投向融資租賃,請問金融業務中集是否會重點發力?
答:重啟方案沒有調整,主要是補充了一些反饋材料,我們也是等把SOE收購重組完成後決定重啟。
中集的融資租賃是百分之百做自己的產業,董事會有嚴格要求的。中集不會發展第三方的金融業,也不是我們的強項。中集的主業還是做裝備製造行業,很多產品需要靠融資租賃出去。很重要的一點,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產品一定是靠融資才能買。融資租賃2005年我們就成立了,在行業算是黃浦軍校,配合車輛業務。我們這次定增20億主要還是補充金融租賃的資本,因為作為金融行業,安全邊界很重要,資本充足率要提升。
戰略整合
21. 作為中集大股東,招商系整合動作不斷。去年以來外界一直盛傳中集海工會跟招商重工合併,請問中集有什麼最新回應?在招商體系中,中集是怎麼樣的角色?
答:這個事我們不作評論。
中集不屬於招商合併報表體系。招商實業板塊主要包括物流、交通和工業等,其中招商工業目前包括修船和潛水自升式平臺,以及持有中集股份。未來主要看商業上大家有沒有合作機會。相對來說,海工領域可能性是大一些,雙方都不足以撐得起未來的發展。因為海洋這一塊的產業太大了。
22. 這些年來,中集一直是多元化業務結構布局,發展到現在戰略會有些什麼調整?
答:在1996年的時候,中集貨櫃就做到第一了,盤子就這麼大。在機械行業,過100億都很困難,像我們這樣幹到700多億,相當不容易了。
中集多元化發展到現在,我們不會盲目擴張,會探尋考慮一些新興產業,比如新能源的電動車等,也會有收縮,比如出售中集電商。這塊我們再往下做的意義不大,順豐覺得有價值,就賣給他們。我們下一步再選擇行業會比較謹慎。因為從目前來看,多樣化的好處的確是平抑了我們的周期性波動,貨櫃有周期,另外一個產業周期可以來對衝。但是給管理帶來巨大的挑戰,影響效率。
(微信內容與原文略有改動。訪談原文連結點我)
戳這裡,下載e公司APP鎖定上市公司實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