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中集集團:未來車輛業務規模一定會超過貨櫃,中集是「氣...

2020-12-16 e公司

今日,針對中集集團空港業務交易背景和意義、集團貨櫃、能源、汽車、地產、金融、海工等各主要業務板塊最新運營進展,以及多元化戰略調整,公司董秘辦主任吳三強接受e公司記者專訪。

訪談背景:

作為全球貨櫃龍頭,中集集團直接受益於航運周期復甦,2016年秋季貨櫃缺貨,產品開始量價齊升,2017年中集集團A股累計上漲57%;天然氣市場價格走高,設備運輸巨頭港股中集安瑞科(03899.HK)全年漲幅超過80%,更是跑贏了恒生指數;近期石油價格反彈,也讓處於虧損的海工業務備受關注。

為了抵禦行業周期「寒冬」,中集集團採用了「多元化」發展策略,形成貨櫃、車輛運輸、能源、地產等9個板塊的業務格局。如今多元化戰略升級提速,加強與資本市場結合。

最新一例,便是推動集團空港設備重組上市。

方案顯示,中集集團擬將所持有的德利國際以及中集天達相應股權,分別作價約38億元和6億元注入到聯營公司中國消防(00445.HK )。交易完成後,中國消防將成為中集集團持股50%以上的港股獨立融資平臺,進一步強化登機橋、地勤支持設備、自動化物流等業務運營。2月9日,相關方案將提交董事會審議。

(中集集團深圳總部)

(中集集團董秘辦主任 吳三強在中集深圳總部辦公室接受e公司記者採訪)

交易方案詳情:

(來源:中泰證券研報)

交易前股權結構:

兩項重組完成後股權結構:

(來源:中集公告)

以下是訪談內容:

空港業務上市

1. 請問本次中集集團重組空港業務,背景是什麼?

答: 2013年中集就開始策劃將空港與資本市場結合,這邊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就是整個大集團面臨負債率比較高、產業板塊比較多、總部管理難度加大,集團CEO兼總裁麥伯良就提出讓業務更加獨立,讓分析師去看,讓資本市場去管,同時也讓業務自己擁有融資能力。之前在能源裝備業務上,注入了中集安瑞科這個上市平臺。

2. 為什麼選中國消防這個平臺來注入空港業務呢?

答:這個跟中集空港業務結構有關,從登機橋(PBB),後來延伸到機場行李輸送系統(機場BHS),以及機場擺渡車、平臺車、食品車、加油車等各種功能車輛(GSE)等。

(來源:中集集團)

期間經歷了一些列收購,中國消防形成了一定業務基礎。比如2013年底由中集集團出面收了德國消防車齊格勒,放入了空港業務,隨後將齊格勒部分股份就注入到中國消防,中集持有中國消防30%股份;2014年收購新加坡德利國際(Pteris),是為了擴大BHS業務。

(來源:中集集團)

定位上來看,中集空港業務要從機場的登機橋,擴散到整個機場的裝備以及物流系統自動化,打造成為 「工業4.0」的工業自動化的代表。

本次收購對於交易雙方互相利好。中國消防目前我們並不合併報表,集團很多資源享受不了,整合後將會提供很多融資、供應鏈便利,還能拓展整個機場領域的消防車業務。

反過來,中國消防的消防車出售給了全國各地的石化行業,因為石化行業就有很多貨物處理系統需求,這一塊能進一步拓展自動化市場。

(介紹中集空港業務結構)

3. 有分析師認為本次交易標的估值偏貴,您怎麼看?

答:中國消防這次是用發行股票和可換債券的方式,合計44億元收購中集空港業務。目前標的公司只披露到2016年的盈利, PE算下來大概40倍左右。2017年根據香港的監管條例,沒有經過審計不能披露,但結合行業的平均增長,中集空港又一直保持業內領先態勢,2017年的利潤也同樣保持快速增長。

跟美國登機橋公司JBT(約翰賓利技術)對比,他們的市盈率現在已經到40多倍;跟國內A股做物流系統自動化的公司相比,比如音飛存儲(603066),最新市盈率已經接近50倍了。

4. 季報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集集團空港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9.28 億元。請問中集空港業務運營有什麼特點?利潤如何?

答:空港的業務利潤非常好,毛利率可以高達30%多。相對於貨櫃業務,登機橋沒有任何周期性,全球一直很穩定增長,中集登機橋產品全球已佔有40%以上的份額,包攬國內所有新訂單,今年還考慮在美國投資建廠。登機橋也有技術門檻,並且在不斷創新。去年12月份,中集跟阿姆斯特丹機場管理當局合作,研發出全球首款無人駕駛智能登機橋。

5. 中集做物流自動化市場佔有率情況如何?有什麼競爭優勢?

答:現在中集空港做的MHS物流系統自動化,目前這塊市場中集是全中國第一。

在十多年前,全中國機場貨庫大部分都是中集做的,現在為順豐、菜鳥、京東、唯品會、比亞迪等提供自動物流分揀處理設備和系統,順豐在國內最大的上海青浦物流分撿中心,就由中集空港做總包的。行業一般每小時處理2萬件,中集高速分揀系統處理包裹最高達到7萬多件。

這一塊市場全球都是萬億級的,過去都是一些歐美的公司在做,但是因為他們定製化不強,性價比不高,維修保養麻煩,這兩年基本上慢慢被中集這種崛起的本土企業打敗了。反過來講,中集又是一個國際化能力非常強的,把中國市場做起來,可以再做海外市場。後續中集空港有很多發展計劃,包括收購兼併,越早有一個融資平臺,就越能籌資去發展。

6. 請問中集重組旗下業務上市,遵循一些什麼樣的標準和順序?

答:目前沒有特別明確或者有意的去規劃。總體來說,只要業務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組織結構、管理團隊相對調整到位,我們還是希望能早點上。宜早不宜遲,這是第一個。其次,上市的需要業務有一定的規模,在資本市場有一定的吸引力。空港因為運營了這麼多年,同時市場尤其是MHS開始處在起步騰飛的前夜,現在上市就比較有吸引力。

貨櫃

7. 貨櫃作為中集主業,2016年度營業收入曾被道路運輸車輛業務反超,今年貨櫃量價齊升,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1.3倍達到180億元,請問對今年航運周期走勢和貨櫃業務怎麼看?

(中集貨櫃模型)

答:未來車輛業務規模一定會超過貨櫃,這是毫無疑問,畢竟貨櫃是一個周期性行業,佔有率很難再進一步提升,更多是要提高自己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提升生產智能化水平。

去年行業大數300萬標箱,2018年可能沒有那麼多,因為去年漲得太快了,當然正常年景250、260萬標箱應該是可以的,2018年的數字我們還在預測。

從去年開始整個航運周期就復甦,這個趨勢比較明顯。當然也有分析師比我們還樂觀,他們認為2018年的行業會更好。2018年我覺得看點是安瑞科還有道路運輸車輛、空港,還會再增長。

8. 去年2月中集與珠海銀隆籤署了戰略協議,中集增資入股0.37%,請問雙方合作最新進展如何?

答:目前在跟珠海銀隆嘗試推合作設計純電動的重型卡車,後續還會有進一步深度合作。前段時間特斯拉推出純電動卡車以來,國內卡車對純電動化也是很關注,我們現在做的純電動卡車效果非常好,充電15分鐘充滿,另外一個國內知名品牌的則需要兩個半小時。銀隆的電動車特點就是充的速度特別快。負極材料一般都用石墨,珠海銀隆負極用鈦酸鋰電池,最大特點就是安全,充電速度快,儲能效果好,缺點就是容量密度比較低,比較重。預計卡車這個項目2018年會有正式的產品推出,現在有一些意向型訂單了。

液化天然氣

9. 去年9月份,液化天然氣(LNG)市場價格開始持續上漲,年末華北等地區甚至出現「氣荒」現象,請問這對這一波「氣荒」現象怎麼看?對公司能源業務板塊影響如何?我們注意到港股中集安瑞科去年股價漲幅超過80%。

答:「氣荒」產生很重要的原因是天然氣基礎設施不足,有了調峰和儲備能力,價格自然就會下來。這個行業,過去幾年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液化工廠,但是缺乏大型的儲罐,也就是「天然氣倉庫」, 運輸槽車也不夠,如果沒有這些氣荒一定年年有。所以現在中央包括中石油、中海油各路資本都在往裡進。再有環保的問題推動。

這一波中,中集是最大受益者。因為國內現在能做天然氣裝備的大型企業不多,中集安瑞科在槽車已經佔了一半以上市場,中小型儲罐國內第一,大型儲罐全球排名前三。這個行業是壓力容器行業,屬於危險品運輸,有一定的資質和門檻。

從產業布局上,中集是牢牢地部署在天然氣的中遊。我們不做上遊氣田,那個太大了,主要還是做中遊儲存和接收以及分銷設施。

未來水上天然氣將會有很大的增量。全球的水上天然氣實際上已經在發展,中國現在燒油,對沿海的汙染是很嚴重的。交通部現在積極在推水上天然氣,水上天然氣能力目前來講最強也是中集,因為我們收購了南通SOE(南通太平洋),是國內為數不多做水上天然氣相關儲罐船舶的大型企業。

10. 今年進口LNG比例提升,11月中集通過罐式貨櫃物流模式,讓加拿大首次出口液化天然氣到中國市場。請問這種運輸方式會對未來國內天然氣供應模式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答:這是一個顛覆性的革命性的創舉。現在天然氣只能就近銷售,液化天然氣過去是作為一個管道補充,只能是在接收站的周邊500公裡左右,應用的場景受限。天然氣罐將來一旦發展起來,天然氣可能變成一種遠距離投放,將改變天然氣應用的場景。

進口天然氣本身不是難事,但進口需要時間太久了。而且全球運輸模式來看,500公裡以上一定是走鐵路,運輸最經濟,掛車運輸成本高。如果將來有更多的調峰的倉庫,存在那裡調撥就很快,就可以走鐵路線,運輸靈活。

11. 中集最近跟深圳燃氣有合作,開拓海外市場,請問中集能源業務「走出去」具體規劃是怎樣的?

答:目前我們有一些設備的供應,沿著「一帶一路」,尤其是中亞一帶。但是還是有一定的投資風險,也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在看。但是目前大頭還是在國內,現在訂單都排到2018年很後了。整個天然氣市場火爆,就帶動了各種各樣的天然氣裝備。往年行業天然氣卡車滲透率只有5%、6%左右,最高峰也就7%左右,2017年達到10%左右,預計2018年可以達到20%。

12. 區域規劃方面, 2017年5月份,許勤市長說過歡迎中集參與雄安建設,請問後續進展如何?

答:我們還在積極參與,但是這是一個過程。不僅雄安,中國未來的很多地方建設都需要模塊化建築,推廣綠色建築,需要道路運輸裝備,還有天然氣裝備,這些都可以對接上。我們那邊工廠離雄安才100多公裡。

房地產業務

13. 大家對中集房地產業務很關注,最近中集產城在上海寶山拿地,具體是什麼情況?以後中集是否會主動拿地?

答:寶山土地是之前轉性土地。中集拿地應該會很謹慎,因為我們還是集中在高端裝備製造。地產這部分帶來的收益,將來也是要用於發展的主業。當然這個東西也要走著看,的確中集地產業務在變大,包括我們引入了碧桂園戰略入股。

14. 中集地產會跟招商系地產公司合作嗎?

答:看具體情況。因為涉及到關聯交易,審批比較麻煩。第二個,中集做的很多都是產業園區,招商主要是住宅類的,比如我們東莞開發的智慧園,房子都是限購房,只有入園企業才可以買。我們將來會很少做面對廣大市場純住宅業務。

15. 去年10月,中集跟深圳國土資源委員會、前海管理局就前海三宗地塊籤署了《土地整備框架協議書》,最新進展如何?估算現在價值有多少?

答:按照協議,程序上需要給中集一塊先期開發的,但是又沒有那麼快。以2015年1月1日為新舊土地評估點,之前收益歸南方中集,之後新規劃的土地價值給中集置換同等使用權的價值的土地,按四六分,我們對應的40%是給同等價值使用權的土地開發權,這個開發權要落實到另外的地塊。

前海這個地增值的收益,市場的算法多種多樣,100億到300億元都有。它唯一的好處就是增加公司營業外收入,對應增加淨資產,降低中集的負債率。但是現在公布只是一個框架協議,沒有落實到具體地塊,所以現在沒有任何前海的收益進帳。

16. 中集現在的土地儲備情況怎麼樣?能夠「工轉商」的轉性土地分布在哪裡?

答:國內所有土地加起來有30平方公裡,因為我們工廠多。能轉性並不是很多,目前主要還是集中在上海、深圳這些地方,當然這一塊未來是比較大的利潤來源。

我們並不是很希望大家過多地聚焦在地產上。地產對中集來講是一個業務,目前還不是一個核心戰略。的確這個業務將來發展起來肯定是有好處的,但是中集現階段核心還是裝備製造業,高端製造。作為上市公司地產佔比過大也容易影響融資能力。

(中集深圳總部附近地塊)

海洋工程

17. 中集要把全球最大貨櫃工廠遷到東莞,請問對深圳「實業外流」這個說法怎麼看?

答:結合到中集,第一個,中集的總部依然會在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這個沒有什麼大的變化,更多的變遷的是來自於生產基地的布局調整,不影響總部的功能,我們股東招商工業,在深圳也有投資;

第二,有一個產業會進一步的加強在深圳的投入,就是海工。深圳市政府把海洋經濟未來會提到很高的一個高度,我們在前海有國家實驗室,一期政府就投資了8千萬,後續還會有。深圳市會把海洋產業作為一個戰略性支柱產業,要把深圳打造中國的休斯頓,全球的海洋經濟的中心之一。以前深圳市政府不了解,後來是在中集不停的推動下,籌備產業規劃。比如深圳市政府去做500億元海洋產業併購基金,中集會考慮做一個GP,還有聯想弘毅資本參與,去發展海洋產業。

18. 除了中集牽頭外,在深圳發展海工業務還有什麼產業鏈企業麼?

答:配套企業並不是很多,因為現在國內海工在南方的就我們和招商重工。大量的部件來自於海外,在北方那些地方就是早期做陸上機械的企業做。我們希望能通過基金,通過政府的幫助去收購一些國外特別好的產品,一些技術。它是一個海洋產業基金,不是一個海工產業基金,整個大海洋。

這個產業很大,行業依然是蓬勃發展。海工只是很小的一塊,我們只是做了大海工的這一小塊,鑽井平臺,還有海洋漁業、導航、軍事、風電、核電等等。現在海上天然氣很火。比如天津就採用海上浮式LNG,通過真空泵把LNG注到上面,用完了再走,這也是一種模式。比陸地的固定接收站成本低,汙染小,以我們、招商重工、中遠船務為代表的中國海工企業在研發這一塊,也可以用到海上發電廠。中集收購的SOE就有這一塊技術儲備。

19. 去年來航運復甦,近期油價反彈,請問中集今年怎麼預判貨櫃、海工這些周期性產業走勢?

答:石油和貨櫃還是一個標準的周期性價格,因為很多因素,導致供給和需求不會同步,價格上就會出現一個波動。只有每年開採和存儲是有固定比率的,不停的開採油,同時需要不停的賣油和儲備,這樣每年的動態才能平衡。由於石油行業萎縮,新增的產能不開,導致了三四年以後的今天,油的供給不足,所以油價又上去了。

貨櫃也是,需求在走高的時候,供給端就我們幾家工廠,加上開工又不足,你說箱價能不漲嗎?一定漲。2016年秋季開始市場上就找不到箱子了,三季度的時候箱價就往上攀升。

大量的人對周期性行業不太理解,我們習慣了一路高歌,掉下來不知道該怎麼辦。歐美的那些大的石油公司面對這次價格下跌應對自如,因為他們過去100年已經經歷了四五回了。我在2014年的報告就看到他們預測在2017年-2018年油價會漲到70。一年以前我們自己內部研究,結論就是油價一定會漲到70,但是沒想到這麼快。最新都快70了。

無論是貨櫃價格,石油價格,作為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中集,我們不是很驚怕,包括石油價格下跌。反過來講,行業好的時候也不要太樂觀。我跟分析師講,我們一直希望中集走的比較平穩,科學發展,可持續。

金融業務

20. 這次60億元再融資重啟,是否有調整?募投項目中有20億元是投向融資租賃,請問金融業務中集是否會重點發力?

答:重啟方案沒有調整,主要是補充了一些反饋材料,我們也是等把SOE收購重組完成後決定重啟。

中集的融資租賃是百分之百做自己的產業,董事會有嚴格要求的。中集不會發展第三方的金融業,也不是我們的強項。中集的主業還是做裝備製造行業,很多產品需要靠融資租賃出去。很重要的一點,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產品一定是靠融資才能買。融資租賃2005年我們就成立了,在行業算是黃浦軍校,配合車輛業務。我們這次定增20億主要還是補充金融租賃的資本,因為作為金融行業,安全邊界很重要,資本充足率要提升。

戰略整合

21. 作為中集大股東,招商系整合動作不斷。去年以來外界一直盛傳中集海工會跟招商重工合併,請問中集有什麼最新回應?在招商體系中,中集是怎麼樣的角色?

答:這個事我們不作評論。

中集不屬於招商合併報表體系。招商實業板塊主要包括物流、交通和工業等,其中招商工業目前包括修船和潛水自升式平臺,以及持有中集股份。未來主要看商業上大家有沒有合作機會。相對來說,海工領域可能性是大一些,雙方都不足以撐得起未來的發展。因為海洋這一塊的產業太大了。

22. 這些年來,中集一直是多元化業務結構布局,發展到現在戰略會有些什麼調整?

答:在1996年的時候,中集貨櫃就做到第一了,盤子就這麼大。在機械行業,過100億都很困難,像我們這樣幹到700多億,相當不容易了。

中集多元化發展到現在,我們不會盲目擴張,會探尋考慮一些新興產業,比如新能源的電動車等,也會有收縮,比如出售中集電商。這塊我們再往下做的意義不大,順豐覺得有價值,就賣給他們。我們下一步再選擇行業會比較謹慎。因為從目前來看,多樣化的好處的確是平抑了我們的周期性波動,貨櫃有周期,另外一個產業周期可以來對衝。但是給管理帶來巨大的挑戰,影響效率。

(微信內容與原文略有改動。訪談原文連結點我)

戳這裡,下載e公司APP鎖定上市公司實時資訊!

相關焦點

  • 缺箱潮持續,貨櫃龍頭中集集團(02039)蹲下起跳的時機來了?
    別看中集集團是靠貨櫃起家,公司的業務可真不少。在貨櫃業務之外,公司還有道路運輸車輛、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海洋工程、空港設備、物流服務、產城發展等多個業務,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多元化集團。怎麼做到的呢?一個很重要的途徑是買買買。
  • [公告]中集集團:中國國際海運貨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
    >務,是中集集團產業板塊中規模最大的業務板塊。2、道路運輸車輛業務 中集車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車輛」)成立於2002年, 是中集集團立足於專用車行業的集團化企業。中國市場的半掛車業務和建築車輛業務,其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了20%和14.8%,均名列榜首。中集車輛的綜合規模及實力已躋身全球專用車行業前茅。
  • 【LEAD】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成為第一之後可以做什麼
    在成為絕對的貨櫃行業領導者之後的十幾年間,中集集團陸續進入了車輛裝備、能化食品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自己相對熟悉且有比較優勢的相關裝備製造業,既進行相關多元化發展,與此同時還涉足看起來與其擅長的製造業關係不大的物流和金融業。目前,中集已經形成了「四大四小」八個業務板塊:「四大」即貨櫃、車輛、能化和海工,「四小」即空港、物流、金融和地產。
  • 中集集團:董事長王宏辭職,加大國內新基建布局
    8月27日晚間,中集集團在發布2020年半年報的同時,也宣布王宏辭任中集集團董事長、非執行董事及在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的全部職務,麥伯良辭任中集集團總裁。附麥伯良簡歷:麥伯良於1982年加盟本公司,1994年3月起擔任本公司總裁,2015年8月起至2020年8月擔任本公司CEO兼總裁,由1994年3月8日起兼任本公司執行董事,現任本公司CEO,同時亦是中集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非執行董事。
  • 中集半掛車在美設六家工廠
    而一家深企中集集團卻提早遠赴北美收購車輛製造企業,歷經13年成為該行業的全球翹楚。近日,中集集團旗下的道路運輸車輛板塊在美國的第六家工廠順利建成投產,再次加大了面向未來美國市場的布局。 記者了解到,中集集團車輛板塊業務2003年進入美國,從收購第一家美國公司整合設立半掛車企業以來,13年間已在美國通過併購及自建成立3家子公司、6家工廠,產銷量在北美半掛車行業躋身前五名,同時憑藉在全球歐洲、澳洲、中東、亞洲等其他市場的業績,2016年有望再次以產銷量超過10萬臺的成績,佔據全球10%以上的市場份額,連續三年蟬聯該行業的全球第一。
  • 中集車輛(01839.HK):中集與象山華金購買8449.3萬股公司內資股
    格隆匯7月22日丨中集車輛(01839.HK)公告,於2020年7月22日,中國國際海運貨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買方I)及象山華金實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作為買方II)與上海太富祥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作為賣方)籤訂股份轉讓協議,同日,中集與象山華金籤訂有關股份購買比例的確認函
  • 中遠海運集團擬38億收購勝獅貨櫃資產 與中集同業競爭問題擺上臺前
    5月7日,勝獅貨櫃(00716,HK)和中遠海發(601866,SH)雙雙發布公告,前者擬將旗下5家貨櫃公司的100%股權以38億元人民幣(約5.65億美元)的價格轉讓給中遠海運集團旗下的中遠海運金控,後者稱資產收購交割後,相關標的資產將委託給下屬專業子公司上海寰宇進行管理,同時間接控股股東中遠海運集團承諾未來3年內將標的公司股權以公平合理的市場價格轉讓予中遠海發。
  • 中集聯手臺灣夥伴 打造未來智能託盤新業態
    中集集團與臺灣鷹谷集團近日合資成立新公司 -- 「中集鷹谷」,新公司將結合雙方的優勢,致力於批量化、標準化、智能化、環保化託盤的研發生產,以全新的產品設計和生產流程、商業模式改變目前國內託盤市場低端、零散的業務形態,助力全面提升中國的物流效率。與此同時,中集集團、鷹谷集團還與臺灣至上集團等企業合作,探索建立「智能託盤共享系統」,希望通過搭建智能物流共享平臺,進一步推動全行業的智能化布局。
  • 歷史新高 中集2014業績發布會亮相港島
    新舉措:東莞鳳崗項目投資協議籤署;太倉冷箱和青島冷鏈產業園等新項目投產;模塊化建築業務先後與希爾頓酒店、洲際酒店集團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關鍵詞:調整布局,全產業升級,多式聯運,模塊化建築話外音:小編多半工資都他們掙得……道路運輸車輛業務:業務多元化的開路先鋒
  • 中集與住友商事 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深圳商報訊】(記者 劉雙)昨日,中集集團正式與日本三大經濟集團之一的住友集團旗下企業住友商事株式會社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中集車輛、空港設備、模塊化建築以及中集金融等領域廣泛合作。此舉被認為有利於中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洲等新興市場的業務拓展。
  • 中集收購義大利著名廠家
    深圳商報記者 陳發清 記者昨日從中集集團了解到,中集旗下德國齊格勒消防及救援車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籤署協議,收購義大利著名舉高平臺生產廠家思藍公司(CELA Srl)25%的股份,成為思藍公司戰略性股東。
  • 中遠海發或買下勝獅資產 中集、中遠30年後重回競爭賽道
    3月28日,麥伯良——這位中集集團掌門人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公司一直在關注勝獅貨櫃資產出售事項,但由於中集目前貨櫃業務市場份額約45%,再收購資產會觸及中國反壟斷法,公司無意繼續拉升貨櫃業務的市場份額。有意思的是,中遠海集團為中集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 中遠海運收購勝獅貨櫃造箱資產,僅次中集排全球第二
    未來隨著這一收購的完成,全球貨櫃製造行業版圖將被改寫,上海寰宇的排名將升到行業第二。上海寰宇成立於2008年,是中遠海運集團旗下的貨櫃製造平臺,專業從事物流裝備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等業務,主營國際標準乾貨箱、特種貨櫃及房屋箱製造。公司總部設在上海,目前年產能為55萬TEU。
  • 中遠海發或買勝獅貨櫃資產 中集集團:「這不是好事」
    同業競爭疑雲  中集集團與中遠海發頗有淵源,不僅因為兩者在貨櫃領域的直接競爭,同時也因為兩者之間的股權關係。中集集團2018年報顯示,其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目前第一大間接股東是招商局集團,間接持股24.58%;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以下簡稱中遠海)通過旗下中遠海發等公司間接持股22.72%,為第二大股東。
  • 東傑智能(300486.SZ)擬為中集智能引資5000萬元 持股降至35.36%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東傑智能(300486.SZ)公告,公司控股孫公司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為取得進一步發展,擴大規模,增強業務能力,擬增資5000萬元。公告顯示,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隸屬於中集集團,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雙軟認證企業。中集集團於2002年成立智能貨櫃研究項目小組,於2006年發展成立智能安全研究中心,於2008年正式組建成立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集智能自成立以來致力於打造圍繞「智能貨櫃」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型企業。
  • 中集集團和勝獅貨櫃專利拉鋸戰再燃戰火,這次還拉上了中遠海運
    另外中集集團發起了對中遠海運貨櫃運輸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訴訟。對此,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也從中集集團相關人士處獲得了所提及的包括案件受理通知書、民事起訴狀在內的多份文件,該人士表示,兩起訴訟已經立案。
  • 中集車輛:全球專用車高端製造龍頭
    中集車輛是中集集團旗下優質上市公司,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半掛車、專用車上裝及整車、冷藏廂式車廂體及整車、半掛車及專用車零部件等。 中集車輛從 2014 年起開始探索建設「高端製造體系」,目前在境內外已建成12家半掛車生產燈塔工廠、6家專用車上裝生產燈塔工廠、2家冷藏廂式車廂體生產燈塔工廠,並搭建了多個系列半掛車產品的「產品模塊」,公司將繼續致力於全面搭建和完善「高端製造體系」,保持公司的持續競爭優勢。
  • 深圳前海逾50萬平米土地「公轉商」 中集集團拿下40%股權
    2017年7月17日,中集集團發布公告稱,同意碧桂園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人民幣持有中集產城25%股權元成為旗下產城業務板塊中集產城的戰略投資者,增資完成後,碧桂園持有中集產城25%股權。  經過十年「拉鋸戰」,位於深圳前海一幅52.4萬平方米的土地終於完成確權。
  • 中國國際海運貨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公司章程》等有關規定,作為中國國際海運貨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獨立董事,通過審閱公司第六屆董事會2013年度第三次會議「關於中集車輛(集團)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為所屬經銷商及客戶提供信用擔保的議案」,我們發表獨立意見如下:  鑑於中集車輛(集團)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是為銷售業務提供汽車金融支持及車輛園房產銷售金融支持,
  • 中集出資參與中鐵總旗下中鐵特貨混改
    據悉,東風汽車、北京汽車、中車資本、京東物流、普洛斯、中集投資等6家企業取得中鐵特貨15%的股權,成交金額為23.65億元。   中鐵總將其下屬的中鐵特貨作為股份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代表企業。2018年12月17日,中鐵特貨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擬轉讓部分股權,股權轉讓價格不低於經評估備案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