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運動嗎?這樣運動,讓孩子的心智得到全面的發展

2020-09-04 紅豆媽媽育兒日記

文/紅豆媽媽育兒日記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我們總是不惜花費所有的時間讓孩子好好學習。事實上,我們在關注孩子學業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心智方面的成長,兩者要和諧成長,偏向任何一方,都會給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

鄰居家的孩子馬上就要上六年級了,不知孩子著不著急,反正是鄰居把自己著急的夠嗆,沒日沒夜的焦慮,就擔心孩子上不了一個好的中學。孩子是個男孩,個子很高很喜歡打籃球, 鄰居看到孩子都火燒眉毛了,還一點都不擔心自己學業的樣子,一怒之下直接就取消了孩子每天僅有的一段運動時間,剝奪了孩子打籃球才會有的樂趣。

前一段時間,學校舉行期中考試,鄰居滿心歡喜的等著孩子的好成績,認為給孩子已經留足了學習時間。沒成想,孩子的這次考試成績竟然比之前的下降了好多個名次。而鄰居竟然把這次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竟然歸結於孩子前一段時間打籃球的緣故。

在我們很多家長的心中,分數大於一切高於一切,任何影響孩子學習的東西都應該停止,更何況是運動這麼耗費體力還有時間的事情。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總是有意無意的忽視運動的重要性。其實運動不僅不會影響孩子的學業,還對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一、為什麼要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

1. 孩子的身體成長和心智成長都很重要。

為了適應當下的應試教育,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教育下,把一個個學生都培養成了「考試機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學習所佔據。再加上我們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孩子的生活中不是學習就是手機。很少會有戶外運動,但是經過研究表明,孩子每天都要有固定的運動時間,適當的運動反而可以增加孩子的注意力。

2. 孩子是生命體不是機器。

學習是一個過程,需要大腦和身體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孩子獲得成功。對於孩子來講,孩子的生長本能需要運動,也需要不斷的補充能量才能維持生命機能。如果我們一味的要求孩子去學習,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疲倦感。

3. 運動可以提高大腦的執行能力。

根據國外研究發現,當孩子運動過後,身體的這方面機能被激發出來以後,大腦中的聯繫也會同樣增強,記憶力普遍提高。每次運動過後,對於學習的興趣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大大提高。這就說明,運動可以讓大腦變得更加聰明。

我們中國式家長,總是被應試教育牢牢束縛,從而只關心孩子的學業以及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身體健康,有多少孩子竟然連短短的八百米都堅持不下來。每天除了學校必須的作業任務還有家庭作業,好像永遠都有做不完的作業,緊張的學習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極大的傷害。

二、家長擔心這些運動影響孩子的學業,是錯誤的想法

1. 晨練會影響孩子對知識的吸收。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的時間是重要的,因為人在早上這個時間段,頭腦是最清醒的。因此我們很多家長都很反對孩子早上運動,認為孩子這樣一運動,上課就會沒有精力去學習了。其實晨練會讓孩子的頭腦更加清晰,聽課效果更好。

2. 運動不只是強身健體,還會鍛鍊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

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們總是覺得鍛鍊身體就是為了強身健體這一目的,其他的再也沒有什麼作用。其實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講,運動不只可以擁有好的身體素質,還會鍛鍊孩子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這些都是孩子未來進入社會的必備技能。

3. 增進親子關係。

孩子和家長的生活中,不應該只有分數和學業。如果我們一味的在孩子面前強調學業、分數的重要性,只會把孩子推的更遠,孩子更不願意和家長親近。因為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取得效果。而當孩子和家長一起運動鍛鍊的時候,關係反而會更加親近。

根據調查發現,我們國內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一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達到標準要求。那麼為了改善我們目前的現狀,家長應該行動起來,比起讓學習佔據孩子的所有時間孩子的大腦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休息,還不如給孩子安排合理的運動讓孩子鍛鍊體能。

三、怎麼樣平衡學習和運動,家長可以這樣做

1. 合理安排運動時間。

首先我們要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和孩子一同商量每天的運動時間。學習、吃飯、運動這些事情都有著固定的時間,並且之後能夠嚴格的按照計劃來執行,千萬不要中途隨意添加或者刪減,或者心疼孩子而終止執行計劃。運動只有堅持,才會出現效果。

2. 家長的陪伴不能少。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運動,孩子可能會更有興趣去進行運動。除了必要的陪伴之外,家長還可以選擇和孩子一起學習新的運動,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更能增加與孩子之間的親密程度。

3. 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運動方式。

孩子的愛好不一樣,因此相對的選擇運動的方式也就不一樣。我們應該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去選擇孩子相對應的運動,而不是根據家長自己的愛好去給孩子選擇。這樣即使這項運動非常好,孩子也沒有興趣去運動。只有讓孩子喜歡上運動,孩子才會更願意長期的堅持下去。

總而言之,教育應該在孩子厭倦之前結束。家長如果強行的把孩子按在書桌上學習,孩子只會對學習更加牴觸。而適當的運動會調節孩子的壞情緒,幫助孩子取得好的學習成績的同時,還能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而不是我們傳統認知的那樣,運動會阻礙孩子的學習。

你家孩子喜歡運動嗎?你都是怎麼平衡學習和運動的?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足球是讓幼兒全面發展的第一運動
    研究結果顯示,在3至6歲的幼兒階段和6至12歲的小學階段,運動課與綜合文化課之間有互補關係,我總結的一個體能公式如下:70%(文化課)+30%(運動)>100%(文化課)。這裡所說的文化課是指非運動之外的所有知識和遊戲的學習。這個公式的科學含義是:孩子把有效時間的70%用於文化課學習,30%用於運動,最終的綜合學習效能超過他把100%的有效時間用於文化課學習。
  • 如何讓孩子了解運動,愛上運動,這裡有絕招
    我立刻給她推薦了我最近入手的這本《運動,真美妙》,這本書是著名童書作家奧樂肯內克寫的,它裡面介紹了近50項運動,科普了運動規則,將乏味的遊戲規則用有趣的卡通動物和生動的語言表現出來,孩子不喜歡都難。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運動美國的運動生理學家將孩子的運動能力分為四個階段,運動能力的發育促進神經系統的發展,在兒童發育過程中我們很難把運動和心理、心智完全區分來對待。
  • 運動為什麼能讓孩子更聰明?
    體育鍛鍊能夠促進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尤其對於青少年來說更是如此。良好的體育鍛鍊習慣能讓青少年終身受益,因為體育鍛鍊不僅僅是促進生長發育、身體健康,而且顯著提高學習能力。可以說,「運動讓孩子更聰明」有著非常充分的科學依據和實踐證明,而合理安排體育鍛鍊與學習的時間,完全可以做到既學習好又身體好。
  • 運動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家長不要錯過孩子的「運動敏感期」
    電腦等電子設備,喜歡宅在家裡,遠離了室外運動。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孩子,要遠比只學習文化課的孩子要健康得多。勞逸結合對於長期學習的孩子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體育運動更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角色。柏拉圖曾說過,知識與身體的教育需要達到一個平衡,這樣才可以讓人更健康地成長與學習。通過運動,孩子不僅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從中學習團隊精神、鍛鍊自己的毅力。
  • 《運動很重要》孩子不愛運動?別抓狂,也別著急,要這樣引導
    為什麼百分之七十的孩子在十三歲時選擇放棄有組織的運動?此外,有太多不同形式的運動,幾乎每一種類型的兒童都能參加。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似乎永遠找不到他們喜歡的運動呢?找一個籃球圈,教他們運球和投籃的基本知識,如果你喜歡去健身房,帶上你的孩子,找些有趣的活動讓他們參加。介紹你的孩子們最喜歡的運動是最正常的,不過,要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樂趣。完全有可能你最喜歡的運動根本不會引起他們的興趣,這是完全可以的,只要準備好接受它,並轉到另一個選擇。試著給他們介紹許多不同的運動項目,看看他們是否天生就傾向於一種運動。
  • 孩子運動消散多餘能量,發展多元能力,但三類運動不宜過早,注意
    現在是多元發展的社會,很多父母會選擇給孩子多元發展,運動就是其中一類。從心理學角度看,發展中的孩子,會有一些多餘能量,或者某些事件帶來的能量,需要被及時消散更利於成長。運動,也的確是一條首選之路。,會導致孩子的身體發育等各方面都有所損害,那麼我們該怎麼給孩子去篩選好的運動,讓孩子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 孩子運動消散多餘能量,發展多元能力,但三類運動不宜過早,注意
    現在是多元發展的社會,很多父母會選擇給孩子多元發展,運動就是其中一類。 從心理學角度看,發展中的孩子,會有一些多餘能量,或者某些事件帶來的能量,需要被及時消散更利於成長。運動,也的確是一條首選之路。
  • 運動對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許多爸媽發現孩子走一小段路或爬個樓梯就喊累,勞動一下就說沒力氣,甚至上課時坐不住、學習不專心。這一代的孩子看起來長高也長壯,但活力、耐力卻不足,難道孩子的體能變差了嗎?爸媽不愛運動,帶著孩子一起運動或重視孩子參與體能活動的可能性自然也就降低。
  • 運動有助長高,你的孩子運動得科學嗎?
    運動有助長高,你的孩子運動得科學嗎?目前據國內權威機構對少年兒童健康指數的調查統計,約有75%的少年兒童處於身體亞健康狀況,現實生活中身體體能下降是少年兒童普遍存在的問題,簡單地說這跟孩子缺少運動有直接的關係。衛生部發表的一項調查指出,14%的小學生有肥胖問題。
  • 怎樣為孩子製作「心智營養餐」?
    這段內容為父母提供了一條新的教養指南,那就是:要儘量保證孩子的日常安排裡,一定要包括「健康心智餐盤」中的7種成分,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心智發展變得更加全面。那麼具體要怎麼做呢?一起來聽聽看吧。運動時間。當我們運動時,尤其是進行有氧運動時,大腦的很多方面會得到強化。內省時間。當我們靜靜地內省,聚焦於自己的感覺、想法、情感時,大腦會得到更好的整合。放鬆時間。當我們沒有明確的目標,思緒漫無目的地遊蕩,或者只是放鬆時,我們在幫助大腦充電。睡眠時間。
  •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放棄了運動?
    所有的爸媽都知道,運動帶給孩子的好處數不勝數——運動能讓孩子身體更健康;運動能讓孩子心智更健全,孩子在運動中體驗成功,品嘗失敗,學會爬起來,接受風險,培養出團隊協作能力;運動甚至還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提升孩子在未來獲得成功的可能性!
  • 喜歡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大,不僅是身體上的
    只學習不運動的孩子,體質差,抵抗力弱,容易生病。就像有些孩子,沒跑兩步就開始氣喘籲籲,絲毫沒有青少年該有的朝氣。反而像五六十歲的老人,走兩步就開始喘。這樣的孩子,也許小時候還沒什麼,但長大後多半不能適應社會。因為每天至少八個小時的工作,考驗的不只是腦子,還有體力。▶抗壓能力差。
  • 你家娃平時運動嗎?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差距很大,別不在意
    對於很多人來說,運動是引發廣泛變化的核心習慣,它有能力深遠地改變人們的一切。但是運動作為這樣一種重要的核心習慣,卻不被很多父母和孩子重視起來。也有的家長不是不讓孩子運動,而是孩子不願意運動。孩子的成績很好,但是就是喜歡宅在家裡玩,一天到晚都不想出門走一步路,回學校上課的時候也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座位,久而久之就出現脊椎問題。
  • 孩子的世界,是運動的世界
    適宜的運動不但能強身健體,而且可以提高身體活動的準確性、靈活性和協調性。運動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大腦成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嬰幼兒期的健身運動鍛鍊了孩子的膽量、毅力、自信和自控能力,對未來良好個性的形成會起到積極作用。 二.孩子的世界是運動的世界「動」是孩子的本能,孩子發自內心的天性,是後面一切成長的種子。
  • 如果孩子迷上了運動,聰明的家長會這樣做
    01 著迷不等於沉迷生活中有很多例子,比如孩子喜歡打籃球,在學校只要下課鈴一響,衝出教室直奔球場;放學後,也會約上三五夥伴,打到精疲力盡才會回家;在家看直播、玩籃球手遊、買喜歡的球鞋……家長們不願意了,這不是「玩物喪志」嗎?上癮入迷了,怎麼行?
  • 那些運動孩子做了有害無益?為孩子學點常識:運動受傷了怎麼處理
    此項運動主要針對大肌肉群,可使心臟跳動頻率持續加,時間可長達數分鐘。如果堅持做此項運動,保證身體氧氣供給,心臟會變得越來越強壯,孩子精神狀態變好,做事效率也會提高,不會輕易感到勞累。(2)增強肌肉:肌肉起到支持關節的作用,經常鍛鍊能使孩子們的肌肉變得強健,使關節得到更好的支持,這樣孩子就不會輕易受傷。
  • 3—6歲是幼兒運動素質發展關鍵期
    記者:幼兒時期開展足球教學,孩子能接受嗎? 殷紅博:30多年來,我們研究了32項適合幼兒的運動項目及其對3至6歲幼兒各方面素質協同發展的價值。結果顯示,足球是讓幼兒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智能素質全面發展的第一運動。
  • 運動好處這麼多,從小養成運動習慣,讓孩子的體魄贏在「起跑線」
    可見,在古代,貴族就要求每個人都要有強健的體魄,其實跟現在我們經常說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運動過後,孩子們通常會更有胃口,這個時候給孩子補充營養,也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從而促進腦細胞的發育,對智力發展非常有利。
  • 讓孩子動起來吧!你知道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 長大後的差距有多大嗎?
    4、如何讓孩子培養運動的習慣培養興趣愛好,讓孩子喜歡運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動鍛鍊也是如此。1.掌握知識技能,讓孩子擅長運動一般來說,兒童在參與擅長的運動時,更容易產生快樂的體驗和愉悅的感受。所以,在培養孩子良好運動習慣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發展孩子的身體能力和最基礎的運動能力。讓孩子擁有參與運動鍛鍊過程中所需要的平衡性、協調性、穩定性,速度等運動能力。
  • 如何為孩子準備大運動能力發展的環境?這5點環境設計原則就夠了
    ,這一階段的孩子具有吸收性心智,會通過環境來建構自己,所以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豐富的環境,並從環境進行吸收,使其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功能性原則大運動的環境主要是發展0-3歲嬰幼兒大運動能力的環境,所以,室內一定要有專門供孩子訓練這些大運動的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