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大意是孩子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他們沒有入學之前就已經存在,只是沒有引起家長們的足夠注意,眼看著他們做什麼事情顧頭不顧尾、丟三落四的窘態,常常拿來當笑話說。孩子上學之後,需要精準地寫作業、考試,毛病便凸現出來,才發覺不改改真就誤了大事。
孩子粗心大意的主要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
他們看似在專心學習,實則精神常常溜號,一有聲音幹擾,就會轉過頭去。寫會兒作業、看一會兒書就會停下來,東張西望,腦子裡想東想西。令家長們費解的是,大人幾乎每天都向孩子叮囑,要認真、要仔細,他們為什麼還是粗心大意?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學進去。有一位細心的媽媽發現,自己女兒特別愛看動畫片,打開電視之後眼睛就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她站在孩子身旁,開始叫孩子的名字,第一聲,孩子沒有理會她,第二聲還是沒有理她,叫到第三聲,她提高了聲調,女兒這才轉過臉,不高興地嗔怪媽媽:「我在看電視,叫我幹什麼?」可是,到了晚上,女兒在屋裡學習,媽媽躡手躡腳地走進她的房間,孩子立即轉過頭,看著她媽媽。媽媽連忙道歉說:「你繼續學習,我進來拿點東西。」媽媽拿起本雜誌立即出了屋,心裡嘆道:這孩子,要是拿出看動畫片的精神來學習該有多好。
2、缺乏責任感。
有些孩子非常聰明,老師一說就懂,一學就會,可是,作業、考試總是出錯,他們既不是不會,也不是太緊張,那是什麼原因呢?是他們沒有把作業和考試當回事,大大咧咧,滿不在乎。由於孩子缺乏責任感,心思沒有完全放在學習上,看見別的同學答完題就慌了神,也想快快做完題好去幹別的事情。在家裡也是這樣,快快寫完作業,然後去看電視。他們不能認真地對待每道題,常常是題目沒有看完就想當然地答起來,結果自己的理解和題目要求相差甚遠。
3、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樣的孩子不會學習,不懂得仔細審題,答完卷子之後不知如何複查糾錯。
4、心理素質差。
有的孩子把握不好自己的情緒,考試就緊張,即使平時很熟悉的題也出現錯誤。
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長應該針對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
一、鼓勵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活動時的心理狀態。良好的專注能力是孩子學習的有力保障。一般而言, 許多孩子並不是對所有事情都缺乏專注力,他們往只專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而對不感興趣的事情漠不關心。正如前面那位規心媽媽發現的那樣,她女兒對學習沒有對動畫片有興趣,因為女兒在看動畫片時,她連叫女兒三聲名字才得到回音,而女兒在學習時她悄悄溜進屋都有反應。所以,要想提高孩子學習的專注力,首先要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孩子對學習有像看動畫片那樣的興趣,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不受外界幹擾,喊他都不會動彈。
孩子們在看動畫片過程中感覺到快樂,所以他們愛看。那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從哪裡來?孩子們學習的快樂除學習的內容像動畫片那樣吸引他們外,主要來源於學習中獲得的成就感。他們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新知識、取得好成績,受到老師和爸爸媽媽的表揚和肯定,內心得到滿足,產生愉悅,才有繼續學習的渴望。因此,家長對孩子學習中的每一個進步給予恰當的肯定十分重要。爸爸媽媽和老師對孩子每一個讚美、鼓勵還有物質獎勵都是對孩子的鼓勵和鞭策,讓他們內心產生愉悅。當我們在批評孩子過失的時候,應該想一想, 是否可以換一個方式,把批評改為表揚孩子的進步。讓孩子嘗到通過自己努力帶來的成就感,這樣會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越學越想學,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二、給孩子提出具體要求
許多家長總是在不厭其煩地提醒自己的孩子:「考試、做作業定要認真, 寫完之後要仔細檢查!」這樣不停叮囑有用嗎?家長們搖頭,說效果不大。無論大人怎樣提醒,孩子做舊如故。這說明籠統地批評孩子不如提出具體要求效果好。孩子雖然也知道馬虎大意不好,可是他們做起來很茫然,不知如何去改正。找到孩子做題時最容易馬虎大意的幾個地方,一一提出具體可操作的要求,審題兩遍,放慢答題速度,答題後如何檢查,要求很詳細,孩子知道怎樣去做,家長也便於檢查,比打孩子一頓都管用。
三、對孩子進行必要責罰
家長對孩子有具體要求之後,接下來就要檢查、督促孩子按照要求去做。剛入學的孩子缺乏責任感,不把學習放在心上,並不完全清楚學習是為了什麼,與他們說太多大道理也聽不懂。家長要適當地對孩子進行必要的責罰。沒有懲罰他們不會吸取教訓,下次還犯同樣的錯誤。然,懲罰要講究藝術,適可而止,對那些性格內向、一考試就緊張的孩子不要採取這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