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在媒體進行的一項口腔健康網絡調查顯示,雖然72%的參與者表示關注牙齒健康,但在約2萬名參與者中,能夠在半年或者1年潔1次牙的比例不足10%,約49.6%的受訪者「從來不洗牙」。
早在2005年發布的全國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35-44歲年齡組人群的牙周健康率僅為14.5%,牙石檢出率高達97.3%。
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王興指出,與牙痛、齲齒等牙周病相比,由於牙石不會產生即時的影響,最易受到忽視。事實上,牙石是導致牙周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牙石吸附了大量有害的致病菌,產生毒素,刺激牙齦發展為牙周疾病,引發牙齦紅腫、出血、牙槽骨吸收、最終導致牙齒鬆動和脫落。
牙病使早產低體重兒風險提高7.5倍 專家提醒「不要帶著牙病懷孕」
早產低體重兒, 是指妊娠時間不足37周, 體重不足2.5公斤的新生兒。調查顯示,超過98%的受訪者並不知道牙齒問題還與早產低體重兒、胎兒畸形等相關。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早產低體重兒的發生與孕婦牙周炎的關係密切。牙周炎通過影響血液循環中炎性因子的濃度, 通過血液循環到達宮腔而影響胎盤、子宮內膜等組織, 進一步激發局部的炎症、免疫反應, 可能導致早產。研究發現有重症牙周炎孕婦產生早產低體重兒的危險性約為正常人的7.5倍。
騰訊大渝網專注服務重慶本土網友口腔健康的大渝愛牙團(QQ群號646510845)專家建議:不要帶著牙病懷孕。準孕媽媽在懷孕前應到正規醫院口腔科進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檢查和口腔保健,徹底治療口腔疾病。
拒絕潔牙 你是不是被這些謠言欺騙了
洗牙專業稱齦上潔治,目的是為了去除牙齒上的牙結石、菌斑和色素,簡單來說就是去除牙齒上的髒東西。洗牙是對牙齒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清潔和護理。可是很多人卻對洗牙存在誤區,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大家對洗牙存在的幾大誤區。
謠言一:每天都刷牙兩次,就不用洗牙了
大渝愛牙團(QQ群號646510845)專家介紹,牙齒在清刷後,半小時內即會有新的菌斑形成,唾液中的鈣沉積在牙齒上的細菌上就會形成牙結石,即使你每天刷牙,也不能做到把牙齒上的髒東西完全刷掉,日積月累就形成了一塊塊牙石,這些細菌會引起牙齦炎、牙周炎、出血、口臭,最終引起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因此,一般建議16歲恆牙期以後每年洗一次。如果洗牙之後發現牙周病,則由醫生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制定相應複診計劃。如果已經患有牙周炎的病人,或者是牙周情況比較差的,建議半年洗牙一次。
另外,吸菸人群,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特別是更年期前後的女性),衛生習慣不好的人群,工作熬夜過多以致勞累程度較高的人群,都需要注意定期洗牙。
謠言二:洗牙後會把牙縫牙齒洗松
牙石的堆積、牙齦的炎症會導致牙齦的局部腫脹填塞牙縫,而洗牙後去除了牙石,牙齦腫脹逐漸消退,所以牙縫就變得明顯了,其實這是牙齒的真實面目,絕非洗牙所造成的。洗牙會把牙石去掉,這樣就終止了牙周炎的進展,讓牙齒不再繼續鬆動下去。
謠言三:本來好好的,洗完牙後反而會酸痛
洗完牙一段時間內有些人會有冷熱刺激敏感的情況,這是正常的。因為牙石阻擋了外界的刺激,去除後牙齒暴露在外界環境中,會產生敏感症狀。如果是健康的牙齒,這種敏感症狀通常在洗牙後一到兩周內會逐漸消失。
大渝愛牙團專家特別提醒,洗牙是口腔治療的基礎治療,這並不表示它可以很隨意實施。保證健康的前提下洗一次徹底的牙,最好前往正規的專業醫院。
即刻加入大渝愛牙團(QQ群號:646510845)解決你的口腔健康疑惑,尊享小編陪診、媒體監督、專屬折扣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