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擀麵在我家是一種常吃的主食,我一般每次用2斤乾麵揉成麵團來擀麵條,做一次可以吃好幾頓。雖然 當時費了點時間,但是算下來,還是很省事的。擀好的手擀麵,可以搭配任何菜碼做成打滷面。也可以用新鮮的小蔥,熬一瓶蔥油,下好的麵條,倒一點蔥油拌幾下,瞬間就變成一碗香倒人的蔥油麵。還可以紅燒一鍋牛肉,澆到麵條上,那一剎那,估計口水都快滴到碗裡了。總之,只要你想得到,它可以變成任何模樣和口味,說是百搭之王,估計也不誇張。
我們家做手擀麵,一定不能少了兩種材料,就是鹽和鹼。老話說:鹼是骨頭鹽是筋,這句話就充分解釋了麵條裡面加這兩種材料的作用,加了鹽是為了增加筋性,讓麵條更筋道,鹼的作用則是增加了麵條的硬度,這樣做,讓我們的手擀麵吃起來更加爽滑筋道,既柔軟又充滿彈性。如果對鹼比較敏感或者不喜歡的可以省略。
手擀麵材料:麵粉1000g、常溫水510g,鹽8g,鹼10g。
做法如下:
一、先把放到水裡溶解以後,在加上鹼,鹼邊加邊攪拌到融化,這個過程容易結塊,鹼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鈉,在遇到自來水裡面的鈣類鹽分,會結合成不易溶解的碳酸鈣。方法就是用涼開水融化鹽、鹼,或者最後把結塊的顆粒丟掉就可以了。
鹽鹼水邊往麵粉裡面倒,邊攪拌,攪拌成絮狀,揉成一個粗糙的麵團,放保鮮袋密封好,室溫醒面20-30分鐘。
醒發好的面,取出來繼續搓揉,兩隻手交替揉,很快就揉光滑了。揉好以後,包好保鮮袋繼續醒面30分鐘。
如果是上班族或者時間比較緊,第二次醒面可以忽略。也可以第一次揉好放冰箱冷藏過夜,第二天拿出來簡單揉勻,直接擀制。總之麵團一定要揉勻,一個好的麵團是做麵食的基礎。
二、第二次醒好的麵團取出來,如果面板比較小,可以一分為二,或者家裡人少,可以根據情況,所有材料等比例減少。
先用擀麵杖按壓麵團,橫向壓完以後,把麵團轉90度,繼續按壓。壓到厚度大約1cm左右,用擀麵杖擀,擀幾下,把麵團旋轉90度,繼續擀壓。
三、一直擀到能卷到擀麵杖上的大小,把麵餅卷到擀麵杖上,用手邊壓邊向前推,同時兩隻手向兩邊和中心移動。擀的過程中,如果覺著有點沾,可以撒一些澱粉或者細玉米面,最好不要用麵粉做手粉。
四、擀好的麵餅兩面均勻的抹上澱粉,再用擀麵杖捲起來,然後藉助擀麵杖,邊轉動擀麵杖,讓麵餅落到面板上,一層一層疊加,像梯田一樣,層層遞減,每層都比下面的一層窄一點。這樣切的時候,不會切斷。
五、疊好的麵餅,左手輕輕壓住,右手用刀切,刀邊切左手邊往後移動,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是新手,還是慢點切。切的粗細均勻是最理想的。
六、每切十釐米左右的距離,用兩隻手的食指和從左右兩邊,在麵條第一層的下面,把它抄起來,一隻手拎住,另一隻手抓住麵條的中間部分,抖散,再撒少許澱粉。
如果是像我一樣,每次擀那麼多,要吃要幾天,建議還是多撒一點澱粉,做好直接吃的,少放一點就好了。
七、我喜歡用這種餃子盤,把麵條一縷一縷的放進去,然後蓋好盒蓋,放冰箱冷藏可以放三、四天左右,也可以直接冷凍保存,一兩個月都可以。
八、這樣一份手擀麵就做好了,想吃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做一份打滷,或者炒麵,拌麵等等,任意發揮。
這是之前做的芸豆海鮮打滷面,有菜有肉有蛋有海鮮,味道有多鮮美就不用說了,這份營養也是很全面多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