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政溫度託起明天的希望 ——近年來兒童福利事業發展成就綜述

2020-12-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本報記者 翟 倩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兒童工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民政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切實維護和保障兒童的基本權益,兒童福利制度向適度普惠型發展;加大對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力度,形成了「家庭、社會、政府」三位一體的社會保護工作格局;規範了收養登記辦理,不斷推進完善管理政策,使收養成為孤棄兒童養育安置的重要途徑。

  農村留守兒童:真情陪伴讓你不再孤獨

  沒有孩子不依戀父母,也沒有父母捨得離開孩子。正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千千萬萬年輕的父母告別年幼兒女,離開家園進城打工,由此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民政部2016年到2017年會同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開發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管理系統,全面建立信息數據臺帳。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

  民政部會同7部門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幫助落實家庭監護、強制報告、落戶登記、控輟保學等責任,共幫助78萬名無人監護農村留守兒童得到有效監護,幫助1.8萬名農村留守兒童返校復學,批評教育失職父母9.1萬人,基本杜絕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現象。目前專項行動已納入經常性、常態化關愛保護內容。

  每年春節過後的火車站臺上,父母又將離家遠走,「小候鳥」們也要離城返鄉。多少孩子拉著父母不肯撒手,多少父母哭出了聲音,這些情景總讓路人也溼透了眼眶。有誰能代替父母看顧和陪伴這些留守的孩子?5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明確了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的主要任務、介入方式和服務方式。督促鄉鎮(街道)設立兒童督導員4.5萬餘名,村(居)設立兒童主任61.5萬餘名,並實行實名制管理,加強了基層工作力量。隨著四川、貴州等地留守兒童關愛項目——童伴計劃的實行,「童伴媽媽」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監護、解決兒童需求、家訪陪伴,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猶如媽媽般的陪伴,彌補了心靈的孤單。

  困境未成年人:多層次監護讓你不再無助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未成年人權益受侵害事件頻頻見諸網絡報端,引發社會強烈關注。中央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為切實維護未成年人權益,民政部先後兩次在全國推動開展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保護網絡,探索建立「以家庭監護為基礎,以社會監督為保障,以國家監護為補充」的監護制度,聯合出臺《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建立了未成年人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銜接機制。通過全國近300個市、縣的試點,主動發現報告遭受家庭暴力等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或無人監護的困境未成年人信息,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2015年,由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民政部門提起的撤銷監護人資格訴訟案件成為全國首例,該案「是對沉睡的撤銷監護權法律條款的一種喚醒,具有極大的示範價值與標杆意義」。2016年3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吸收了試點工作實踐成果,建立了針對家庭暴力行為的強制報告制度,明確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主動報告責任,確定了撤銷監護人資格的申請主體,為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全面推動建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制度提供了法律支撐。

  福利院裡的孩子:兜底保障讓你不再憂慮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美好的童年不再僅限於吃、穿、用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享受同等的教育水平、得到有效的醫療康復、回歸家庭溫暖,大齡孤兒面臨融入社會,對兒童福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六一前看望「明天計劃」手術康復孤殘兒童時提出,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支持『明天計劃』拓展規模、提高水平,使更多患兒特別是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孩子受益」。此後,「明天計劃」項目的手術對象從最初福利機構收養的殘疾兒童擴展至社會散居孤兒。2018年制定的《「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項目實施辦法》,又拓展了項目報銷和受益群體範圍,優化了項目實施的工作流程,全面規範了項目資金的使用。民政部累計投入福彩公益金13.3億元,共有12.5萬名殘疾孤兒得到了手術治療和康復訓練。

  「教育很重要,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近年來,民政部開始實施「孤兒高等教育助學工程」,共支出部級福利彩票公益金1億元,資助了2300餘名孤兒就讀,並從今年起對全國所有考入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高等專科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的孤兒進行補助。

  能有一個「家」,是生長在兒童福利機構的孩子們共同的夢想。家庭寄養、小家庭養育、類家庭養育等實踐,給生長在兒童福利機構的孤兒們營造了家庭氛圍,把家庭的親情化與機構的康復資源結合起來,使孩子們既能在家庭環境中成長,又能及時得到機構的專業康復和特教。

  收養工作同樣也是兒童「回家」的過程。為了最大限度地維護收養關係當事人特別是被收養兒童的合法權益,民政部通過建立健全法制、規範收養登記、加強業務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推進隊伍建設等,幫助更多的孤棄兒童回歸家庭。2012年至2018年底,共辦理內地及港澳臺居民收養登記12.9萬例,外國人在我國內地收養子女登記1.9萬例,幫助近15萬名兒童通過收養回歸家庭,有效保障了我國被收養兒童的權益。

  兒童福利是一項自帶溫度的事業,飽含著民政人的深情,更飽含著黨中央、國務院的殷切希望。「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我們最大的心願」,習近平總書記的寄語為兒童福利事業指明了方向。堅持兒童福利優先保障,擴大福利覆蓋面,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加大對孤兒、病殘、流浪、留守等困難兒童的關愛和救助,未來的兒童福利之路任重道遠,更待策馬揚鞭。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4.2)

相關焦點

  • 曹忠平:堅持精細化,讓兒童福利工作更有溫度
    12月17日上午,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曹忠平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全省兒童福利工作匯報,強調要用心用情用力關愛保護兒童,讓孩子們擁有更加幸福的童年、更加美好的明天。近年來,全省民政系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兒童工作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積極關愛兒童基本生活、關愛兒童健康安全、關愛兒童成長成才,在規劃引領、政策創製、福利保障、關愛保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服務了現代化新湖南建設。
  • 為特殊困難兒童撐起一片藍天——海南省兒童福利事業發展綜述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民政部的有力指導下,我省切實維護和保障兒童的基本權益,堅持「兒童優先」原則,加大對特殊困難兒童的救助保障力度,先後出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困境兒童保障、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孤兒助學助醫等兒童福利政策制度,不斷拓展服務對象範圍,兒童福利制度向適度普惠型發展,兒童福利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 ——海南兒童福利事業發展綜述
    特約通訊員 劉小勇  近年來,海南省民政廳切實維護和保障兒童的基本權益,加大對特殊困難兒童的救助保障力度,先後出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困境兒童保障、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孤兒助學助醫等兒童福利政策制度,不斷拓展服務對象範圍,兒童福利制度向適度普惠型發展,兒童福利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 李紀恆充分肯定了近年來浙江省民政工作取得的成績並提出希望
    一直以來,浙江省各級幹部群眾堅守初心、牢記使命,敢為人先、實幹奉獻,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的「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前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民政工作始終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民政深化改革創新,完善制度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國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示範引領,夯實了實踐基礎。
  • 以首善標準構建新時代兒童福利事業新格局
    為民哥在會上獲悉,未來,本市將以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為重點,堅持適度普惠原則,努力構建與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不斷滿足兒童身心健康成長需求、具有首都特色的兒童福利保護發展新格局,讓本市更多兒童群體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 上遊讀書丨為殘疾人群體託起希望的明天 - 於詩琦
    為殘疾人群體託起希望的明天於詩琦根據最新數據統計,重慶市有各類殘疾人169.4萬人,佔重慶市總人口的6.5%。對於這樣一個人數不少的群體,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開展調研、調查,切實掌握他們的具體情況,並多措並舉、統籌推進,力求全方位提高殘疾人群體的生活品質,推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
  • 全力推進新時代兒童福利事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兒童福利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按照國家和省部署要求,突出組織領導、制度機制、服務保障等關鍵環節,全力構建兒童福利體系。目前,全市8817名留守兒童已基本納入有效監護範圍,1472名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450名困境兒童全部納入基本保障,通過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引導社會組織、吸引專業人才,從生活、醫療、就學、就業、心理健康等全方面構建兒童福利服務體系。
  • 【民政特刊】公益為天 福彩大愛潤澧州 ——澧縣福利彩票事業發展...
    /圖 易宗明 盧其富 穿越時光流轉,走過街頭巷尾,澧縣福利彩票事業發展不知不覺已經走過三十多個年頭。澧縣福彩人恪盡職守,竭誠奉獻,以「專精細實」為標準,揮灑辛勤汗水,堅守職業道德,傳遞福彩能量,不斷促進澧縣福彩事業高質量發展。澧縣民政局局長譚斌在接受採訪時說,福利彩票事業意義重大,其發行銷售是國家賦予民政部門的一項特殊職能,是為政府為社會募集公益金,發展社會公益事業,開展社會救助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弘揚中華民族「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傳統美德的重要形式。
  • ...興「為民之政」——雲南省麗江市民政事業「十三五」快速健康發展
    麗江市民政局局長和茂卓介紹,「十三五」以來,麗江市切實履行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的基本職責,以增強民生保障能力、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為著力點,大力擴大社會服務覆蓋面,不斷優化民政公共服務體系,真正做到了「心為民所想,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全市民政事業得到了快速健康發展。
  • 用思政課託起明天的希望
    用思政課託起明天的希望作者: 鄧偉「備課時,我陷入沉思。每年都能出十幾個清華北大高材生的教育強縣,卻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教育改變了學子的命運,為何改變不了家鄉的風貌?」2018年7月,杭州市景成實驗學校教研組組長朱曉嵐來到巴東縣支教,掛職巴東縣實驗小學副校長。這段話,來自她的支教日記。
  • 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丨助學育人 託起明天的太陽
    30年來,希望工程用愛心點亮了千萬雙這樣的大眼睛。 上世紀80年代末,希望工程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建立,成為我國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的基金。30年來,全國希望工程已累計接受捐款150多億元,援建小學2萬餘所,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90多萬名——這項以「希望」命名、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為使命的社會公益事業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 讓民政工作有高度、有寬度、有深度、有溫度
    深入研究把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對民政工作的機遇和挑戰,站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黨的宗旨性質的高度,對民政改革發展進行戰略性思考,在全市的大格局中找準自己的發展定位,深入研究把握新時代民政工作面臨的重大任務和發展目標。
  • 廣州深圳加強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合作助力「雙區」建設、「雙城」聯動
    ,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對接、協同發展,共享優勢資源信息,搭建拓展合作平臺,努力打造兩地民政事業重點領域改革創新發展的新亮點,探索完善兩地民政事業協同發展的新機制,共同搭建兩地民政部門交流合作的新平臺,形成協同推動兩地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不斷促進兩地民政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爭當全國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的排頭兵,為廣州與深圳強化「雙城聯動、比翼雙飛」,助力廣州出新出彩、深圳先行示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總定位總目標作出民政貢獻
  • 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12月17日,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柳望春來仙桃,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調研民政工作。他強調,要將民政事業放到新發展階段的全過程中謀劃,切實發揮民政工作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市長餘珂陪同調研。
  • 西藏山南市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綜述:為特殊人群撐起一片天_西藏新聞...
    孤寡老人們晚年的幸福生活,反映了山南市社會福利事業蓬勃發展的一面。今年以來,山南市結合民政工作職能,加快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圍繞「三聚焦」「三基本」,紮實開展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會服務工作,確保將符合集中供養條件人員全部納入保障範圍,讓特困人員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
  • 民政事業統計臺帳制度
    關於印發《民政事業統計臺帳制度》的通知 民發〔2005〕13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計劃單列市民政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為了適應新時期民政統計工作發展的需要,進一步規範民政統計工作秩序,完善民政事業統計臺帳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國家有關統計工作的規定,我部對2002年發布的《民政事業統計臺帳制度》進行了修訂。
  • 用紅色文化託起「明天的太陽」
    近年來,陝西延安將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融入立德樹人實踐,提出「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紅色教育理念,創新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8月7日中國文明網)未成年人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西方文化、現代文化等多元文化快速興起的社會大背景下,如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使之成為廣大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滋養呢?毋庸置疑,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共產黨人用鮮血和生命錘鍊凝結而成的紅色精神、紅色文化,是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特殊養分」。
  • 民政部新聞發布會介紹《兒童福利機構管理辦法》和孤兒醫療康復...
    會同駐部紀檢監察組印發《全國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方案》,從2018年起,用三年時間集中查處整治農村低保工作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部署開展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組織35個試點縣(市、區)先行先試,推動社會救助改革創新。繼續開展社會救助基層創新實踐活動,鼓勵地方開展政策創新、機制創新、實踐創新。二是養老服務和福利慈善事業加快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
  • 扶貧先扶志,用心託起明天的希望
    扶貧先扶志,用心託起明天的希望。脫貧攻堅,除了要解決現有的三農問題,還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問題。孩子才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所在,如果每個年輕人都有志向,有勇氣,才能擔負整個國家發展的未來,才能徹底消除貧困的難題。
  • 楊玲玲:奮力打造暖心、安心、同心「三心」民政
    天台縣委書記楊玲玲在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奮力打造暖心、安心、同心的「三心」民政,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崔波主持,縣領導何定宇、曹元新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