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張遼和馬超誰更厲害?若在陣前廝殺,他最多能撐30回合

2020-12-20 騰訊網

張遼和馬超都屬於三國時代的名將。張遼是曹魏陣營中「

五子良將

」中最優秀的帥才,而馬超則躋身於蜀漢「

五虎上將

」之列。

那麼,張遼和馬超兩人誰更厲害一些呢?

咱們就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一、廝殺武藝

討論《三國演義》中武將孰強孰弱,上陣廝殺的戰鬥力是個很重要的指標,這也一名武將能力和勇氣的體現。

馬超的武藝大家都很清楚,在三國武力排名榜上,他名列前茅,屬於超級猛將的行列。馬超一生在陣前廝殺未逢一敗,也從未落過下風。

比較能夠體現馬超武力值的有幾場戰鬥:

一次是潼關城外,

「八九合」

擊敗于禁,再

「二十合」

打跑張郃,李通接戰,被馬超

「不數合」

刺死於馬下;渭水邊與曹魏第一猛將

「虎痴」

許褚惡戰三局,二百餘合不分勝負,許褚卸去盔甲,裸衣出戰,仍旗鼓相當,雙方混戰,馬超

「殺至壕邊」。

次日,馬超又精神抖擻率兵在曹營前

「往來奔馳

」,許褚則沒了聲息;葭萌關前,馬超耀武揚威,劉備在城上按兵不動,直到看見

「人馬皆倦」

,方才派張飛出戰,雙方惡鬥三局二百餘合不分勝負。

二十合擊敗張郃,全裝貫束狀態下從容應對超水平發揮的許褚,

「人馬皆倦」

的情況下戰平張飛,可見馬超實力的強悍。從戰況來看,馬超的武力值應在壯年許褚之上,葭萌關之戰,張飛已年齡已經五十多歲了,處於武力值衰褪的暮年,馬超的表現要略優於張飛。

張遼的戰績比較有意思,他平局比較多:

濮陽城外,與夏侯惇交鋒,誰也沒能拿下對方;官渡之戰,與

「河北四庭柱」

的張郃四五十合戰平;合肥之戰,又與東吳第一勇士太史慈

「七八十合」

不分勝負;濡須口之戰,再與東吳年輕猛將凌統五十合打平。

張遼與夏侯惇交鋒,書中沒有描述具體的戰況和回合數,但從後文中

「惱得呂布性起,挺戟驟馬,衝出陣來」

看,張遼是決不可能佔上風,所以說張遼的武力值不會高於夏侯惇;官渡之戰,張遼與張郃廝殺,大家知道張郃的性格,如果遇到強敵,張郃必然會

「見勢不妙,拔馬便走」

,但他一反常態與張遼硬磕「

四五十合

」,可見張郃認為自己不會輸的,所以說張遼的武藝應與張郃同一層次;合肥之戰,張遼與太史慈戰

「七八十合」

旗鼓相當,可以視為武力值相同;濡須口張遼戰凌統,五十合後孫權

「恐凌統有失」

,可見張遼的武力值應在凌統之上。

張遼屬於中等的一流猛將,略低於徐晃、曹彰、夏侯惇這些強一流。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能夠得出判斷:

若論武藝,馬超屬於超級猛將,張遼屬於中等一流,低於馬超兩個層次。

二、領兵才能

論武藝,張遼遠不及馬超,但要論帶兵打仗的水平,馬超那點水水就不夠看了。張遼可以稱得上是

「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既能上陣單挑,也能運籌帷幄,是個帥才,而馬超比較符合

「有勇無謀」

的評價,他只適合做個鋒將。

曹操北徵烏桓,在白狼山與蹋頓兵馬不期而遇,張遼發現敵軍陣容不齊,戰鬥準備工作尚未完成,立即向曹操建議主動發起進攻,曹操把臨陣指揮的將旗交給了張遼,讓他率領四路人馬齊出,大破蹋頓。赤壁之戰後,曹操率殘部北還,將駐守合肥防禦東吳的重要職責賦予張遼,使其成為獨當一面的重將。張遼也不負曹操的期許,屢次以少勝多,以弱擊強,將來犯的東吳打得落花流水。合肥城內誘敵深入,射死東吳猛將太史慈,逍遙津之戰又主動出擊,發起突襲,殺得東吳潰不成軍,江東聞風喪膽,聽張遼之名,

「小兒亦不敢夜啼」

馬超的領兵才能就比較弱了。他只有過兩次出謀劃策的表現。一次是發現曹操要分兵渡渭河,馬超認為

「當引一軍循河拒住岸北」

,使曹操無法渡河,待其糧盡兵亂,

「卻循河南而擊之」

。但韓遂卻建議他「

半渡可擊

」。

另一次是馬超看到曹操在渭河北岸立下了營寨,決定趁其立足未穩,

「乘今夜引輕騎去劫野營」

,而韓遂則建議為防止曹軍早有準備,設下了陷阱,

「須分兵前後相救。」

通過馬超的這兩次戰鬥策劃來看,他腦袋瓜子不是很精明,所想出的計謀比較簡單粗糙,屬於單細胞思維,完全無法與張遼相提並論,簡直是雲泥之別。

通過兩方面的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如果馬超和張遼兩人在陣前單挑廝殺,張遼的表現應該比張郃好些,因為他勇氣勝過張郃,但也最多能撐30回合,武力值過大的差距不是僅憑勇氣就能彌補的。

如果各自率領一支人馬進行集團對抗,張遼攻守兼備,智勇雙全,腦袋瓜子裡又奇計百出,肯定把馬超這個「一根筋」打個全軍覆滅。

(本文根據《三國演義》分析而來,與正史無關。)

相關焦點

  • 曹操帳下僅三人可戰馬超,第二人讓馬超都忌憚,你知道都有誰嗎?
    然而,曹操的謀士賈詡卻為曹操獻上了離間計,讓曹操設計挑撥馬超與韓遂之間的關係,讓馬超猜忌韓遂,這導致兩人開始反目,聯軍內部出現裂痕,使他們的戰鬥力大減,最後被曹操抓住機會一舉擊潰,韓遂率兵逃往西涼,馬超兵敗後,逃往漢中張魯。過去,基本不會出現大將、主帥陣前單挑之事,但在演義中,兩軍交戰前,各自陣營的名將,大多會與敵人領頭單挑。講演中,馬超是一名非常勇猛的悍將,曹營諸將誰能與他抗衡?
  • 三國三大主角劉備、孫權、曹操三人武力如何,誰更厲害?
    三國三大主角劉備、孫權、曹操三人武力如何,誰更厲害?如題主所說,看膩了三國武將的各種排名,嚴重審美疲勞,於是想讓曹操、劉備、孫權比拼一下武力。既然是三者比拼武力,可以分為正史和演義來討論。一、正史參考《三國志》和《資治通鑑》,根據正史的記載,曹操的武藝最高,甚至高於三國時期許多武將。
  • 在《三國演義》中,若馬超與張飛兩人拼死一戰,誰比較厲害?
    馬超與張飛兩人都是三國時期劉備帳下的猛將,兩人都算是「萬人敵」級別的,一個叫錦馬超,一個號猛張飛。馬超來攻葭萌關後,張飛聽到來者居然是馬超,加上被諸葛亮用激將法(諸葛亮特意誇大馬超,說馬超無人能敵,只有關羽能抵抗)一激,於是迫不及待的要下關去挑戰馬超了,諸葛亮則讓魏延帶著五百哨馬先行、張飛率主力跟在後面,而後來劉備由於不放心張飛也在張飛走後不久跟著去了。魏延先行,自然先到葭萌關下,而這個時候剛好遇到敵將楊柏,魏延不到十個回合就將其擊敗。
  • 趙雲和馬超誰更厲害,三國正史顛覆認知,專家:三國演義誇大其詞
    武將是說三國永遠都避不過去的話題,因為不管是助攻的命令還是謀士的計策,到最後所有的計劃都是由他們來實現,他們的勇武和統御能力也決定著戰爭的勝負。說起武將,三國時期令人耳熟能詳的一呂二趙三典韋等武將都是在三國各個時段叱吒風雲。
  • 馬超和趙雲到底誰更厲害? 雖未交戰, 劉備一句話給出答案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互相徵伐不斷,然而在這段時期,最讓人熱血沸騰的場面,並不是諸侯之間的攻城略地,也不是百萬將士的正面廝殺,而是武將之間在陣前的單挑交戰。例如虎牢關前呂布以一敵三,直接讓他威震天下,孫策和太史慈的棋逢對手,讓人感嘆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然而在三國中眾多的武將中,有很多勇猛蓋世的武將並沒有機會直接交戰,給後人留下無限的想像。
  • 關羽馬超對呂布心存畏懼,三國時期不怕呂布的,是哪四位悍將?
    這排名肯定不準確,因為馬超並沒有贏過張飛,關羽認為張飛比自己還能打。雖然五虎上將未必互相服氣,但是他們幾乎都會承認呂布是三國時期第一勇將,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並非浪得虛名。我們細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在後漢三國時期,關羽馬超都對呂布心存畏懼,馬超關羽也未必能打贏呂布,真正不懼怕呂布,並且有可能跟呂布單挑不輸的,也許只有四位悍將。
  • 三國演義:作為蜀漢第六猛將,魏延能打贏夏侯惇、張遼嗎?
    在三國演義中,鬥將廝殺仿佛是每一員戰將的必修課。因為根據羅貫中的設定,一場陣前鬥將,主將的勝負直接關係到雙方士兵的士氣。只要鬥將勝利,將士們就會士氣高漲,反之則士氣低落。——因此!陣前廝殺對一場戰役的勝負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 趙雲張飛關羽馬超黃忠,誰的武功最厲害?答案並不意外
    他最輝煌的時候,是在得到天下第一的赤兔馬之後,白馬坡秒殺顏良,延津之戰除文丑,達到了個人的巔峰時期。此後,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古城前斬蔡陽,延續了高峰。然而,關羽在坐鎮荊州之後,由於歲數和武力值應該有所下降,在襄樊之戰中,他八十回合竟然沒有拿下一個小小的龐德,還中了一箭。在三國24名將之中,關羽排第四。
  • 如果馬超進攻東吳,哪些武將能抵擋馬超至少100回合呢?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如果是馬戰,東吳沒有一個人能擋住馬超一百回合
  • 三國中,華雄如果與河北四庭柱分別單挑,會是什麼結果?
    但白馬坡之戰,顏良把曹軍諸將都震住了,「 諸將慄然 」,沒有誰敢於再與顏良交手。這至少說明,顏良的武藝絕不可能低於馬超。 以顏良的實力,居然在關羽馬前連一個回合都沒有撐住,絕對不是正常現象。 以顏良這種殺傷力,如果與華雄交鋒,肯定不會比關羽差,二十回合之內必能斬殺華雄。 二、文丑 按照文丑的武力值,也完全能夠儕身於三國猛將排行榜的前十名。
  • 張飛六十回合擊敗呂布趙雲,哪位三國名將能跟張飛大戰一百回合?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在元朝就已經傳唱大江南北的《三國志平話》中,張飛並沒有跟馬超在葭萌關大戰數百回合,而是一個魏延出馬,就把馬超擺平了——可能是宋元兩朝的人都對正史中馬超坑死親爹耿耿於懷,所以認為他根本就沒資格跟張飛對戰。
  • 三國名將一對一單挑,死戰不退,誰能打的過張飛?
    張飛在歷史上的名聲很大,一提起三國名將,基本上張飛肯定是榜上有名的,其他陣營對他的評價也是「萬人敵」、「熊虎之將」這種正面性的褒義詞,不過有種現象我倒是要反駁一下。
  • 呂布是三國演義第一猛將,除了張飛,能擋住他百餘合的只有這四位
    其一生單槍匹馬突入萬軍次數最多,斬殺敵將數量最多,拯救集團內大將次數最多,戰役場次亦是最多。其中穰山之戰、長坂坡之戰、漢水大戰被後世奉為經典。——如果說羅貫中筆下哪位將領最完美,那麼這個人一定是趙雲。穰山之戰,張遼【毛本為許褚】、于禁、李典三路軍馬分別追上劉備。
  • 馬超和關羽到底誰強?古書記載顛覆歷史,學者: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馬超出生雍涼,一定非常能打。且看同為雍涼出生的幾位怪物:董卓,力大無窮,大到天下少有人能比的地步,能騎在馬上左右開弓;呂布,不提;張遼,八百破十萬,用槍指著孫權大罵的存在;甚至馬超之父:身長八尺有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州郡異其勇力,召為軍從事。其父如此,焉有犬子?
  • 三國裡最可惜的將軍,趙雲徐晃張遼都不是他的對手,卻敗給關羽
    但是還有一個不怎麼為人知的人物,趙子龍和他打了六十個回合,趙雲也取不了他的人頭,和他只能打平局,他在小說裡中出現的次數不多,時間也很短,但是卻能和趙子龍打平手,徐晃也打不過他,他還差點取了張遼的首級,他就是文丑。文丑在袁紹手下做事,跟著袁紹打了很多場戰役,也很被人看重。
  • 兩位三國孤膽英雄被活捉,曹操和三部兵書作證:大將不能陣前單挑
    正所謂一將無能累死千軍,主將送死全軍潰散,陣前單挑違背戰爭規律,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曹操對此曾提出批評:這不是大將該做的事!在曹操之前,姜子牙孫臏尉繚子的兵書也可以拿來作證:三國正史中兩位孤膽英雄,違背了戰場規則。
  • 三國武將中,趙雲實力如何?到底是「一呂二趙」還是「一呂二馬」
    謀臣方面,到底是諸葛亮厲害、還是司馬懿厲害、亦或者是郭嘉厲害;武將方面,除了呂布是公認的排名第一的武將外,至於誰排第二則是也存在了爭議,到底是趙雲呢?還是馬超呢?今天,筆者就來簡單的剖析一下,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海涵。 在中國民間,曾流傳著這樣的一首打油詩: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維;這首詩與歷史無關,純屬三國故事流傳的結果。
  • 解讀三國:十大經典單挑:最強武將大對決
    這一戰可謂趙雲出山第一戰,一碰上就是已經名震河北的大將文丑,而趙雲當時還是一個少年將軍,經驗不足,仍然能夠抵擋上五十多個回合,且趙雲能在落敗之際不慌不亂,擊退得勝之後士氣高漲的文丑,可謂不易。鼓聲響處,龐德出馬曰:「岱釵和旨,特來取汝首!恐汝不信,備櫬在此。汝若怕死,早下馬受降!」關公大罵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為!可惜我青龍刀斬汝鼠賊!」縱馬舞刀,來取龐德。德值獨從 二將戰有百餘合,精神倍長。兩軍各看得痴呆了。魏軍恐龐德有失,急令鳴金收軍。關平恐父年老,亦急鳴金。二將各退。龐德歸寨,對眾曰:「人言關公英雄,今日方信也。」卻說關公回寨,謂關平曰:「龐德刀法慣熟,真吾敵手。」
  • 劉備的「五虎上將」和曹操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更厲害些?
    因為他知道這本書只能讀一次。——保羅《三國志》中把三國時期蜀漢陣營湧現出的五位傑出將領,即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五人並列在一傳之中,後世將他們稱之為「五虎上將」。五虎上將驍勇善戰,名聲撂在地上都能聽見響聲。同樣,在曹魏陣營,也有「五子良將」。《三國志》中,把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並列一傳,並評價道:「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後世稱之為「五子良將」。
  • 如果三國時期東吳也評五虎將,孫權哪些大將有資格?
    在合肥會戰中,太史慈與張遼大戰幾十回合而不落下風,從中就能看出太史慈絲毫不遜於五子良將。其次要說到的便是百騎劫曹營的甘寧,甘寧是孫權手下最得力的大將之一,官至西陵太守,不僅能徵善戰,而且箭術精湛,為孫權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