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可琪乾貨 | 親子共讀成效不明顯?這5個閱讀技巧,讓你的效率猛增

2021-03-01 蘭可琪繪本品牌總部

孩子的閱讀興趣如何培養?這一問題相信讓諸多家長勞心費神,今天蘭可琪給大家分享了5個行之有效的親子閱讀經驗。

靠這些經驗,不僅能讓大人每年能讀近百本書,孩子也能慢慢熱愛閱讀。相信這些經驗,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經驗一:睡前閱讀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就如同我們每天需要勞作休息一樣,周而復始的每天堅持,給孩子帶來滿足感和安全感。

當孩子每天在充滿感情的朗讀聲中入睡,父母的關愛會留存在心底伴隨著他成長,這份溫暖的記憶會帶給他愛的信心和力量。

假如孩子很喜歡在睡前聽繪本故事,那我們可以把這個作為親子互動時間,讓孩子通過與父母之間語言的交流,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溫暖。

如果,你一天只有15分鐘能夠陪你的孩子,那琪琪建議你在他睡前給他讀一個短的故事。

不要講道理,故事知道所有的東西,你想讓孩子明白的道理故事裡面都有。每天睡前,刷完牙、穿上睡衣,點燃一盞溫暖的小燈,孩子在被子裡,爸爸、媽媽坐在旁邊給他讀書。

如果你們能這樣讀5年、6年甚至8年,那你的孩子就是一個幸福的人。除此之外,睡前故事還能帶來什麼附加價值呢?

據統計,98%的人每天的閱讀時間都不到15分鐘,也就是說只要你和你的孩子堅持做到睡前閱讀,閱讀量就超越98%的人了。

這樣做:

第一,保證了孩子基礎的閱讀量;

第二,這是一個聽讀的過程,而聽讀一點都不會妨礙孩子;

第三,培養了孩子的閱讀習慣,因為他每天都有吸收,就像我挺喜歡的一本書的名字那樣,他是一個「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睡前故事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大腦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睡前閱讀也是幼兒文學作品的一部分,大都是作家根據幼兒心理特點,專門為幼兒創作的。有濃鬱的情意,能夠打動孩子們的心;有高尚的童趣,能夠引孩子們發笑,給他們以歡悅和快樂。

閱讀也是積累的過程,即使是天才沒有後天的積累也難成大器,所以堅持親子閱讀,孩子的詞彙量會一直有所積累,記憶力也會在積累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前提是堅持,堅持會讓你看到更優秀的孩子。

經驗二:固定閱讀時間一起閱讀

習慣了早晚刷牙的人,某天不刷,一定會牙癢的睡不著。這就是習慣強迫症。

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閱讀,實際是在給他們定習慣,讓他們習慣閱讀,離不開閱讀。

12年創作40本獲獎童書、孩子見了就尖叫的美國「故事大王」莫·威廉斯除了是位天才作家,更是一位堅持了14年每周六帶著女兒去圖書館閱讀的好爸爸。

當孩子看到爸爸這麼喜歡讀書,自然也會覺得閱讀很酷,他甚至會在給孩子念書時,故意讀錯,讓孩子來糾正他,培養孩子的專注意識。於是用言傳身教的方法幫助孩子養成了愛閱讀的好習慣。

就如畢淑敏所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

想要孩子愛上閱讀,自己得先以身作則,做個好榜樣。

家庭環境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一個愛讀書的家庭,給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家裡,父母應儘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書,做孩子的閱讀榜樣。同時,父母還應鼓勵孩子把繪本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複述出來,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然後大家一起分析、討論。

如果經常這樣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厚,同時孩子的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

沒有讀書愛好的家庭怎麼能培養出愛好讀書的孩子呢?抽些空閒時間,或者在每晚睡前,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書。這要比說上千百遍的「快去學習!快去讀書!」效果好得多。

對於這一點,美國著名教育家吉姆認為:

讀書給孩子聽的作用僅次於擁抱,在這樣的擁抱下,孩子的讀書興趣上來了,熱情高漲了,慢慢的,他們對讀書的態度就變成了我要讀。

因為這是有規律可循的,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小孩是一定看得進書的,而一個小孩只要養成了看書的習慣,就會源源不斷地看書。


經驗三:家庭閱讀沙龍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孩子們的閱讀世界不能太孤單,得為他們找個朋友。

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讀書沙龍」類似於「親子閱讀」。但它和親子閱讀有根本區別。

親子閱讀是一種閱讀的初始學步,主要針對低幼段的孩子,強調家長對孩子的陪伴和引導,凸顯家長的主體性。而「家庭讀書沙龍」,意在讓家長和孩子組成一個閱讀共同體。

在此共同體中,家長權威淡化,孩子成為主角,由其決定討論的對象,並且進行讀書沙龍的具體組織實施,家長要亦步亦趨,跟隨孩子的思路和步調。

如果孩子爆發潛力,有意外的上佳表現,家長可因勢利導,把思考和討論引向縱深;這時候孩子一般都能理解那些看似超出其認知和思維水平的東西,這對於提升孩子的思維品質,好處顯而易見。

至於具體的實施,下面的做法,可以一試:

1、事先和孩子進行深入的談話,講清楚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獲得其理解和認可,這是前提。

2、每周舉行一次,每次二十到三十分鐘,主題由孩子提前確定並告知爸爸媽媽。

3、具體安排比較靈活,隨時隨地皆可,力求在完全放鬆和高度自由的情況下,獲得較為活躍的思維狀態。

4、在討論的過程中,需尊重孩子的思考和表達,不輕易打斷其思路,即便要否定其某個觀點,也最好用肯定的形式表達。

5、討論完畢後,孩子要把相關內容整理出來,但不是立即進行,而是延後兩到三天。

家庭讀書沙龍最大的困難不在如何組織實施,而在細水長流地堅持,爸爸媽媽的時間總是緊張的,下班後總是很累的。孩子的作業總是很多的,天性總是貪玩的。

要長期堅持,考驗的是時間管理的水平和持之以恆的決心。

曾有一項研究結果表明,一個孩子將來的人生成就,取決於他們家庭裡面聊天的詞彙量,而家庭閱讀沙龍大大提升了孩子的詞彙量及輸出量。

每天聊的詞彙量如果在3000~5000以上的話,孩子將來的收入會增高,他的人生成就也會增大。

經驗四:輸出式閱讀

每次看完書之後聊一聊,其實就是一種表達,如果說閱讀是一種輸入的話,表達就是一種輸出。

親子閱讀是潤物細無聲的滋養孩子的靈魂,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很強,那麼他可能把整個故事講出來,我們這時看到了輸出。

如果孩子表達能力弱,那麼就成了媽媽講,孩子聽,至於聽得怎麼樣?有沒有聽進去,我們父母完全就不得而知。

作為父母的我們在進行親子閱讀後,也要重視孩子閱讀後的延伸活動。因為親子閱讀是輸入,那延伸活動就是輸出。只有把輸入與輸出進行結合,孩子的世界能才暢通無阻。

輸出可以是在孩子聽完一本書之後自己的複述,可以是用畫畫或者繪本戲劇表演等方式去記錄一個故事,但不管選擇何種方式,都要在輸入之後,不間斷地進行輸出。

因為只有不斷地進行輸入和輸出之後,孩子才能真正了解故事,從而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就像寫作一樣,沒有過硬的知識,瀏覽群書的本事,想寫出一篇爆文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但是,假如你既有知識也有本事,卻沒有寫出來,沒有進行輸出,將知識存封在記憶裡,那也終將被遺忘。

琪琪發現不少父母在觀察孩子「閱讀輸出」表現時,通常以問答方式來進行評量。

例如:講完「貝蒂不想不想去睡覺」後,詢問孩子:「你覺得貝蒂不去睡覺這樣對不對?」這種「是與否」提問法,常讓孩子流於附和或模仿的回應,也是不可取的「閱讀輸出」方式。

但如果是用演講或寫作的形式進行表達,那可以算是非常正式的輸出式閱讀。

一個負責任的家長,真有意親子閱讀的家長,不能只作作樣子。要將親子閱讀進行到底,才能真正培養起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愛上閱讀。

經驗五:善用資源

童年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大量接觸優秀書籍會對孩子的氣質、性格、觀念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說,一個被書香浸潤的童年,將讓孩子受益一生。

除了以上四種方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家長還需要善於利用多種社會資源,擴大孩子的視野,拓展孩子的知識面。

第一,經常去圖書館、繪本館、書店,就把那裡當作是你們家的書房。

例如,蘭可琪繪本館內四周環繞一圈的是閱讀臺,上面放置了柔軟的玩偶與靠枕;繪本館裡還有坐墊、帳篷和小沙發,這都進一步豐富了環境的質感。

在這裡,孩子們可以找到自己舒服的方式,隨時隨地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在知識的海洋裡盡情遨遊。

第二,參加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

很多幼兒園、學校都會組織這類活動,這些活動全部都是免費的,家長可以好好利用起來。與其一股腦在家像無頭蒼蠅似的陪孩子閱讀,不如帶孩子去聽真正的專家講故事、開講座。

例如,蘭可琪繪本館有專業的繪本老師,會結合幼兒園課程發展,有計劃地為所有孩子選購適合的繪本及課程。

在這裡,閱讀的方式不僅僅是停留在「看」的層面,孩子們還可以通過蘭可琪故事屋「讀」故事,通過繪畫「畫」故事,通過肢體動作「演」故事……我們尊重孩子們各種各樣的表達,並期待將來與他們共同守候這一獨特的精神家園。

最後,琪琪還要不客氣地再強調一次:家長不愛看書,就別指望孩子主動愛看閱讀,所以趕緊和孩子一起閱讀起來吧!

相關焦點

  • 鼓勵「親子共讀」 福建兒童閱讀推廣顯成效
    鼓勵「親子共讀」 福建兒童閱讀推廣顯成效   中新社福州12月9日電 (林春茵)「愛要及時,親子共讀是我們在孩子童蒙成長時期最好的在場。」
  • 乾貨與數據:專家解讀早期閱讀與親子共讀對兒童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漢語的早期閱讀困難較多,因為漢語的語音系統與文字系統不一致,漢語的一個讀音往往對應著多個、甚至數十個漢字,兒童已有的漢語口語能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轉化為中文的讀寫能力。而英語是拼音語言,其語音系統與文字系統基本一致,英語的一個語音基本都直接對英語一個單詞,這有助於兒童基於英語口語能力而發展讀寫能力,這便是英語教育中的自然拼讀方法的基本原理,對於中國學生而言,這種自然拼讀的方法也可以促進學生聽說能力與讀寫能力的整合發展,實現以閱讀為基礎的英語語言能力的整合發展。同時長期為大量的閱讀,有助於中國兒童英語學習者形成與發展英語語感,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成效。
  • 醫生傳授共讀技巧促進孩童腦部發展從親子共讀開始
    在孩童3歲以前腦部發育最快,利用共讀方式能學習到的9個好處:1.學習基本閱讀技巧,能開始認識字母的長相。對話式共讀強調親子互動技巧,利用問與答的形式,鼓勵孩子參與閱讀過程,一本童書可以有不同引導方式,例如1歲半-2歲,可以詢問指認圖書的圖案;3歲可以詢問上下空間概念;4歲可以詢問前後空間概念;5歲則可以詢問順序概念等。也可以利用對話方式幫助父母了解自己的小孩的反應是否適當,是否符合其年齡發展。
  • 天鵝閱讀:你知道親子共讀在幼兒教育的意義嗎?
    如果光是從閱讀能力上來說的話,國外的研究證實,孩子一般到12歲,書面閱讀的能力和聽讀能力(聽媽媽講故事)才能持平,而在這之前,孩子的聽讀能力會明顯高於自己看書閱讀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在12歲之前,孩子更喜歡聽媽媽講故事,是非常正常和合理的。因為人都會選擇自己比較舒服的方式來接受信息。
  • 天鵝閱讀:你知道親子共讀在幼兒教育的意義嗎?
    如果光是從閱讀能力上來說的話,國外的研究證實,孩子一般到12歲,書面閱讀的能力和聽讀能力(聽媽媽講故事)才能持平,而在這之前,孩子的聽讀能力會明顯高於自己看書閱讀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在12歲之前,孩子更喜歡聽媽媽講故事,是非常正常和合理的。因為人都會選擇自己比較舒服的方式來接受信息。
  • 親子共讀的技巧
    親子共讀可以從孩子多大的時候開始呢?沒有限制的,全世界巨多的兒童專家都一致認為:所謂具有優秀天賦的孩子,通常都是較早就接觸到讀書環境的。聊爸這段時間匯集了一些兒童文學專家,關於為不同年齡段孩子選擇共讀讀物的指引,今天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
  • 親子共讀你讀對了嗎,不然讀了上千本也培養不出孩子的閱讀思維
    文/小當家育兒經近幾年繪本童書在媽媽圈大熱,「親子共讀」被界定為媽媽是不是「高意識媽媽」,孩子是不是「讀萬卷書孩子」。有的家裡為了孩子,購置了上萬元的繪本,有的媽媽每天給孩子講故事雷打不動。很多人認為和孩子一起閱讀,會培養出會閱讀的孩子,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 從親子閱讀到自主閱讀,這三個技巧幫助孩子順利過渡
    前幾天我們在公號發布了一篇文章<關於親子閱讀和自主閱讀,90%的家長都弄錯了>,主要針對一個常見問題:「孩子上小學了,還需要親子閱讀嗎?」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和解答。在文章底下的留言中,有讀者問了我們另外一個問題:從小就在進行親子閱讀,但孩子三年級了仍然喜歡依賴家長,不願意自己讀書,這種情況該如何引導?
  • 感受學習的激情,收穫滿載的果實,蘭可琪金牌館主特訓營精彩回顧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蘭可琪金牌館主訓練營,讓精彩再現~01營銷乾貨點點到位繪本館運營六大核心>三錦親子商學院院長、夢之音大賽的總執行、商業連鎖體系架構的導師李星老師,為大家講解了繪本館運營的六大核心。>蘇州市政府閱讀辦顧問、蘇州「獨樹之聲」主播、知名閱讀推廣人故事爸爸江華老師親臨現場。
  • 讀《兒童和家庭閱讀報告》有感之親子共讀
    我們經常在美國的閱讀指南中看到強調read aloud,以前一直覺得應該是朗讀。但從這份報告來看,這裡的調查指的是親子共讀,也就是父母為孩子朗讀。現在中國的父母對閱讀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很早就開始囤一堆書讀給孩子聽。但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們似乎越來越在乎孩子多大能自主閱讀,能讀多難的書,閱讀量有多大。
  • 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家長要走過這3個階段,才能擺脫閱讀焦慮
    常有家長問小島老師:我陪孩子已經看了一年多甚至兩年多的書了,幾乎天天都在親子共讀,什麼時候孩子才能獨立閱讀呢?何況現在都已經二年級了,如果家長不拿起書,孩子是不會拿起書本去主動閱讀的。這樣的親子共讀對家長來說,也是無意義的,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家長在閱讀輔導中,究竟該如何做到引導?儘早把閱讀能力轉化成語文學習的能力,去幫助寫作和理解?
  • 親子共讀,享閱讀時光!儀隴縣圖書館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為培養孩子愛閱讀、會閱讀、樂閱讀的習慣,儀隴縣圖書館攜手「好奇說繪本」平臺推出幼兒繪本親子閱讀活動。親子共讀繪本故事通過互動、故事延伸繪畫、遊戲、講授等方式讓家長與孩子感受到親子閱讀的魅力清晰親子閱讀中父母的基本素養與親子閱讀技巧激發兒童閱讀興趣
  • 【閱讀技巧】為什麼閱讀效率這麼低?你可能不知道的3個閱讀技巧
    十大讀者權利達尼埃爾·佩納克的著作《宛如一部小說》介紹過屬於你的「讀者權利十條」:1 不讀的權利2 跳讀的權利3 不讀完的權利4 重讀的權利5絕逼不允許自己落下一頁。生怕漏掉了十分重要的東西(其實並沒有)。比如,看個電影,哪怕開頭只錯過了5分鐘,我都會有一種「人生的不完整」的怪癖出現。一定要回家再把片頭5分鐘補上。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損失厭惡」。自己買的電影票,即使你看了10分鐘發現不是自己喜歡的電影,也要強忍著看完,畢竟自己花了錢。
  • 專家解讀早期閱讀與親子共讀對兒童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漢語的早期閱讀困難較多,因為漢語的語音系統與文字系統不一致,漢語的一個讀音往往對應著多個、甚至數十個漢字,兒童已有的漢語口語能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轉化為中文的讀寫能力。而英語是拼音語言,其語音系統與文字系統基本一致,英語的一個語音基本都直接對英語一個單詞,這有助於兒童基於英語口語能力而發展讀寫能力,這便是英語教育中的自然拼讀方法的基本原理,對於中國學生而言,這種自然拼讀的方法也可以促進學生聽說能力與讀寫能力的整合發展,實現以閱讀為基礎的英語語言能力的整合發展。同時長期為大量的閱讀,有助於中國兒童英語學習者形成與發展英語語感,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成效。
  • 「閱讀大V」談親子共讀:家庭教育從閱讀開始
    為11月即將到來的「深圳讀書月」預熱,近日,一場特殊的「好媽媽一起行」閱讀分享活動在深圳舉行。活動現場,大V店創始人哈爸、深圳心喜閱童書CEO劉霜、閱讀推廣人粥粥等嘉賓與200多位媽媽傾囊分享「家庭教育從閱讀開始」,希望讓更多的媽媽通過親子共讀的方式,做更好的媽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 「我家孩子不愛閱讀」:因為你親子共讀的方法不對
    我常常被人問到:「你是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的呀?」「也沒什麼特別的方法,就是多花時間和孩子一起看書。」「我家的就不行,根本就不愛看,拿他沒辦法!」親子閱讀,又叫親子共讀,就是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讀書。你可能要問了,「從什麼時候開始親子閱讀呢?」答案是「越早越好!」「不會還在肚子裡就開始吧?」「沒錯!」
  • 打造家庭共讀模式 《有書親子閱讀報告》發布
    輸在起跑線上」暨「童夢有書為愛共讀」有書親子閱讀季發布會。有書創始人兼CEO、有書親子共讀發起人雷文濤為大家分享權威的一手親子閱讀信息,並現場獨家發布《有書2017親子閱讀報告》,從大數據角度分析中國家庭親子閱讀現狀,並首次提出「童夢有書」共讀計劃一站式解決方案,讓家長朋友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教育本質是「喚醒」,家長們更需要通過親子共讀成為進階學習型家長,讓閱讀成為一種陪伴,有書和中國千萬家庭一起向上生長。
  • 一本親子共讀的「十萬個為什麼」
    原標題:一本親子共讀的「十萬個為什麼」崔晶晶《童書非童書》這本臺灣親子閱讀界的扛鼎之作終於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再版了。這是一個偶然,也是一個必然。據當當網的數據顯示,2009年噹噹童書的年銷售額是3.5億元,而2015年,這個數字將達到27.5億元!短短六年間翻了六倍。其間,國內的出版商從海外引進了大量的優秀童書,童書展示在這幾年中每次都成為各大書展的重頭戲。《童書非童書》的再版也有望獲得親子閱讀愛好者的更多關注與好評。現在,國內市場的童書資源已經相對豐富了,親子閱讀也已經引起了父母的極大關注。
  • 親子共讀|慢慢來,不設限才能享受高質量的親子閱讀時光
    文|桃小真今天來跟大家說說關於親子共讀那些事兒。有時候明明已經讀完一本書,又在某個時間重新拿起再次讀起來,因為喜歡啊,所有有興趣再次去讀,也是一種選擇自由啦。所以跟孩子一起能有共讀時間時,陪著孩子讀各自喜歡的書籍,不規定時間和目標。純粹為了喜歡而讀。
  • 親子共讀,開啟孩子閱讀之門
    12月12日下午兩點半「親子共讀,給孩子幸福童年」訪談會在尼山文化空間舉辦12月12日下午兩點半,日照市金海岸小學牛見玉老師在尼山文化空間舉行「親子共讀,給孩子幸福的童年」訪談會,分享親子共讀的技巧,傳遞科學閱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