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幾乎人人都吃,家家都買,可是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雞蛋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紅殼雞蛋、白殼雞蛋、綠殼雞蛋哪個更有營養?籠養雞蛋和散養雞蛋到底有什麼不同?對於不同顏色、不同養殖方式生產出來的雞蛋,在營養價值和風味方面上的認識,可以說是眾說紛紜。事實上,消費者在挑選雞蛋時存在著很多的疑惑和誤區。
那麼,蛋殼的顏色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呢?看看專家是怎麼解釋的。
第一,是雞的品種,因為不同品種的雞產蛋顏色差異很大,比如市場上紅殼蛋、白殼蛋、粉殼蛋、綠殼蛋等等。
第二,就是雞的日齡,不同品種的雞隨著日齡的增加,在單位面積內沉積,蛋殼顏色的色素在減少,所以會隨著日齡的增加而變淺;第三個方面就是應激因素,尤其是在一些粗放的管理模式下或是大的噪音情況下都能造成顏色的變淺。
那,這蛋殼顏色與營養價格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雞蛋的營養價值跟蛋殼的顏色嚴格地來說沒有直接關係,但是有一定的相關性,原因是雞蛋的營養價值主要取決於二方面的因素,一是雞本身的攝食能力,二是飼料的營養狀況。為什麼說它有相關性呢?是因為當雞長時間的採食營養價值不高的飼料,它本身就會造成機體發育不健全,抗病能力差,這個時候轉化成的雞蛋營養價值就差,那麼,相關性表現出來的蛋殼顏色也會有變化,主要是以變淺為主。
對於籠養和散養二種養殖模式下生產的雞蛋哪個更好?這兩種雞蛋吃起來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通過對比品嘗這兩種的煮雞蛋和炒雞蛋,大家都認為散養雞蛋要比籠養的雞蛋在口感上都略好些。
那麼,口感好的雞蛋是不是營養價值就高呢?在這個用數據說話的時代,還是用檢測出的數據來說明吧。
檢測機構在營養方面主要是對雞蛋的蛋白質、脂肪、鈣、鐵、鋅五個指標進行了檢測,總體來說二種雞蛋的營養價值差異不是很大,其中散養雞蛋的鈣含量要稍微高一些。在質量安全上主要對鉛和汞二項重金屬指標進行檢測,二種雞蛋都符合國家的標準要求,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