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清華大學2020年全球暑期學校(GSS 2020)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餘名青年學子通過雲端課堂參與學習。在暑期學校的開幕致辭中,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對同學們提出了期許。他希望各位同學能夠重新思考和構想全球社會,討論在後疫情世界中擔負的責任,立刻採取行動,讓世界變得更好。
邱勇進行開幕致辭
7月28日,清華大學2020年全球暑期學校(GSS 2020)進入第九天,也是「公共管理學院日」。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提供學術支持的全球暑校專題之「全球化新趨勢及全球治理合作」順利開展。通過主旨演講、學術講座、線上討論等多種形式,公管學院教師與學生們分享了對於數字時代的全球化及其治理,對於應急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用比較視角看中國抗疫等重要問題的理解與思考。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小涓教授發表了以「數字時代的全球化及其治理」為主題的主旨演講。首先,江小涓結合實例闡釋了經濟全球化的三個層面:產品全球化、企業全球化、經濟體全球化,她指出全球化趨勢不會逆轉,但發展進度會在過程中調整,其去向將會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前數字全球化發展不斷深化與創新,數位技術在為消費者提供全球選擇、助力全球溝通對話以及支撐全球共同應對突發事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談及如何應對數字時代全球化,江小涓指出要強調包容性和尊重,更加注重以人為本,追求人類共同繁榮、和諧共處以及可持續發展。江小涓的精彩發言引發了學生們的積極討論與提問。
江小涓進行主旨演講
暑期學校開幕式當天,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蘇世民書院院長,公管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薛瀾發表了題為「中國的創新體系——神話與現實」的開幕演講。薛瀾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背景,回顧了中國創新體系的演進,總結了中國創新體系的進步和不足,提出了對中國未來創新發展的展望。薛瀾認為,鑑於中國的進步和潛力,中國的創新體系將為國際社會做出更大貢獻,這既體現在中國對全球知識和全球創新的貢獻,也體現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的貢獻。在中美關係緊張的局勢下,他建議中美兩國應遵循國際科技合作原則,建立創新問題對話平臺,增進在教育領域和基礎學科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互動環節,薛瀾就同學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薛瀾進行開幕演講
7月28日下午4時,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應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行為與大數據實驗室執行主任呂孝禮,以「對應急管理在公共管理中作用的再思考」進行了專題講座。呂孝禮老師從新冠肺炎應對出髮帶領同學們更好理解全球尺度巨災所帶來的獨特挑戰,重點闡述了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應急管理工作中所面臨的共同挑戰,並邀請同學們思考應急管理在各自國家公共管理實踐中所發揮的作用。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們就感興趣的話題與授課教師開展了互動。
呂孝禮進行專題講座
7月28日下午5時,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梅賜琪老師以「從比較視角看中國抗疫」為主題,與國內外師生分享了作為公共管理學者對於中國應對疫情政策的思考。在與線上學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梅賜琪老師以中央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對口支援湖北、社區封閉管理等具體政策措施為例,理論結合實際,引導同學們從公共政策角度思考中國在有效應對疫情中顯現的制度優勢,以及中國經驗對於全球抗疫和未來提升治理效能的借鑑意義。
梅賜琪進行專題講座
活動當日,公共管理學院還向學生們滾動播放了由江小涓院長介紹學院基本情況,及其由朱旭峰副院長介紹學院國際學位項目情況的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同學們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公管學院的發展歷程,研究方向,以及在人才培養、理論創新、學科建設、諮政建言、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取得的成績。學生們也會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和職業規劃,在將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前來清華公管學習。
江小涓介紹學院發展情況
朱旭峰介紹學院國際學位項目情況
暑期學校的閉幕式也在7月28日舉行。在閉幕致辭中,楊斌副校長首先對參與授課的老師們表達了感謝,他還再次表達了對同學們的期望,希望學生們能扛起社會責任,具備全球視角,掌握跨領域知識,以人為本,注重溝通。楊斌副校長期許學生們通過暑期學校課程的學習以及與知名教授學者的互動,可以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對世界與社會的課題進行思考並有所收穫。
楊斌進行閉幕致辭
稿件來源:「清華國際」、國際合作與交流辦公室
編輯丨發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