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問新型冠狀病毒:新病毒比SARS「狡猾」在哪兒?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身邊的科學

  九問新型冠狀病毒

  圖為新型冠狀病毒3CL水解酶的高分率晶體結構。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抗2019-nCoV冠狀病毒感染聯合應急攻關團隊供圖

  這個春節,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對於鼠年的憧憬,不斷滾動的疫情播報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在這場戰「疫」中,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性疾病防控分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中山大學附屬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除了參與醫務工作,還不斷通過網際網路做科普。他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透露,這些天面對的線上諮詢最高時達上萬人,是平日裡的幾十倍,「疫情突然,太多民眾對這個疫情和病毒認識不足,不知道怎麼辦……」

  正如一位科研人員所說,很多人之所以表現出較強的擔憂,是因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人們連「敵人」的底細都還沒有摸清。那麼,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其中哪些問題已經在科學界和醫學界達成共識,哪些科學知識和醫學常識又能幫助人們打好這場戰「疫」?

  為此,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位科學家和醫生,進行解惑。

  病毒怎麼就盯上了人類

  有人說,如果把所有的病毒列出來,人類發展史看上去就是一部與傳染病做鬥爭的歷史:天花病毒、甲流病毒、登革熱病毒、SARS冠狀病毒、伊波拉病毒等,都曾奪走人類大量的生命。這些直徑約10-300納米之間的微生物,在人類不經意間就可以完成一次入侵,其表現形式可能是一個噴嚏,也可能是一次身體接觸。

  「病毒會不斷『進軍』各種宿主,這個宿主可以是一個簡單的細菌,一個細胞,也可以是人類這樣複雜的生物體。」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仇子龍說,病毒簡單來說就是「寄生蟲」,不依附於其他生物就沒法存活、沒法繁殖。

  當一個病毒感染宿主細胞時,將走過6個步驟:吸附、侵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和釋放。首先是吸附,病毒通過「識別」宿主細胞膜表面特有的受體蛋白分子,來「盯上」目標細胞。然後開展侵入——要麼通過某種方式進入宿主細胞,要麼直接將遺傳物質注入宿主細胞之內。

  接下來是脫殼,病毒的感染性核酸「脫下」蛋白質外殼,然後「馬不停蹄」地進行生物合成——根據基因指令,藉助宿主細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場所,來合成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質;緊接著進行組裝,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質,會組裝成子代病毒;最後是釋放,子代病毒釋放到宿主細胞外。

  這一次來襲的新型冠狀病毒,其入侵步驟也是如此。以第一步的「吸附」為例,該病毒所要識別的,是人類呼吸道和肺部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近日在《自然》雜誌發文證實了這一點。

  截至目前,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還很不夠,儘管科學家在一些機理問題上取得一些進展,但還有很多臨床表現尚未找到原因。

  新病毒比SARS狡猾在哪兒

  「狡猾!」「詭異!」這是林炳亮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一個最初印象。

  他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還很不夠,儘管科學家在一些機理問題上取得一些進展,但還有很多臨床表現尚未找到原因,如潛伏期患者具有感染性、無症狀患者也有感染性、某些患者特別是重症患者持續排毒時間較長等,都是其「狡猾」「詭異」之處。

  如今,科學家基於糞便已經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糞口傳播途徑的「可能存在」引發注意;此外,氣溶膠傳播途徑的「可能存在」也陸續受到關注。林炳亮說,這些都在進行科學研究,相信很快會有結果。

  「認識它,自然是好事,對普通民眾來說,如廁前後規範洗手,蓋好馬桶蓋再衝水,小區檢查下水道是否暢通,做到這些就會大大減少感染的機會。」林炳亮希望,通過後續加強臨床治療和科學研究,加深對新冠肺炎及病毒的認識了解,慢慢揭開它「詭異的面紗」。

  在他看來,這次疫情發展的速度和傳播能力之所以如此強,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初期流行時,人們對這個新疾病的傳播途徑認識不足,導致疫情擴散。二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潛伏期感染和無(輕)症狀感染患者,患者沒有或僅有輕微症狀,容易漏診,如何找出這類傳染源是疫情防控的一大挑戰。最後一點,則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作為一種新的疾病,人群普遍對它沒有免疫力,導致疫情流行初期的「所向披靡」。

  而這,又牽出另一個追問:面對新冠病毒的來襲,人體的免疫系統究竟能起到何種作用?

  人體如何反擊病毒

  一種病毒要想入侵人類體內,要突破「重重防線」,而人體也終將發現它們的存在,然後「奮起反抗」——這就是人體的免疫機制。

  「打噴嚏、咳嗽、咳痰,這些都是免疫細胞與病毒作戰的表現。」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黃波告訴記者,人類的呼吸系統儘管是一個與外界相通的開放系統,但這個系統從頭到尾有多個環節,均部署免疫細胞「重兵把守」,防禦病毒入侵。

  據他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體時,通過鼻腔和口腔進入到人體咽喉部後,將進一步蔓延氣管及更細的支氣管,進而到達肺泡。不過,這些病毒進入肺泡的每一步,都會遭到免疫細胞的「防禦」和「監視」。

  具體來看,人體氣道表面的大部分細胞,都含有「像刷子一樣」的細長纖毛,這些纖毛表面還有能夠分泌黏液的杯狀細胞,這些黏液能夠包裹病毒,並依靠纖毛向上推動,經氣道從口腔內排出——這個過程就是人們日常所說的「咳痰」。當然,咳出的痰上,也就沾著不少病毒顆粒。

  「如果病人出現乾咳症狀,則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病毒突破氣管、支氣管部位的防線,侵入到了肺泡,肺泡部位的免疫細胞,同樣會被激活。」黃波說,如此一來,一整套環節中的免疫細胞都會被激活,釋放細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等,直接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導致機體發熱。

  這也是為什麼病毒感染後,人類會有發熱症狀,並且成為一個驗證感染的關鍵指標。

  此外,病毒入侵肺泡後,如果引起大量肺泡上皮細胞死亡,其釋放的死亡物質,還會進一步刺激免疫細胞,引發更強的發熱反應——具體表現就是持續高熱。

  「發熱反應其實也屬於人體的一種保護機制,一方面過高溫度能夠抑制病毒複製,另一方面,溫度升高能夠增強免疫細胞的防禦能力。」黃波說。

  除了發熱症狀外,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部分病人,還出現了腹瀉等胃腸道症狀。黃波說,這是由於咽喉與食道相連,部分病毒可能通過咽喉部進入到消化道,通過感染腸上皮細胞以及激活腸道免疫反應,產生相關症狀。

  不管年輕人免疫系統功能有多麼好,不良生活方式如不規律作息、通宵玩手機、吸菸、飲酒以及旅途疲勞等,都能導致免疫功能臨時紊亂,從而給病毒帶來可乘之機。

  症狀為何輕重不同

  那麼,為什麼感染者會有不同的反應症狀?答案在於每個人體內免疫系統功能有強有弱。

  黃波告訴記者,大多數年輕患者表現為輕症,正是因為他們的肺部上皮細胞狀態較為良好,對病毒入侵的天然反應迅捷有效。他們的免疫細胞功能完整、良好,即便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也可能不出現臨床症狀或者症狀非常輕微。

  老年人的情況則不然,隨著年齡增長,人的機體功能開始退化,在應對病毒時,肺部上皮產生幹擾素會「慢半拍」,產生的量也會少一些,這意味著,它們的免疫細胞釋放幹擾素以及吞噬病毒的能力會有所下降,於是人體整體抗病毒能力下降。

  「如果老年人還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時,其免疫系統功能更是薄弱,抵禦病毒的能力更差,更容易被病毒感染。」黃波說。

  目前來看,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致死亡患者,大多是老年人並且患有其他基礎性疾病。

  黃波說,正是由於這些患者抗病毒的免疫力低下,從鼻腔、咽喉部到氣管和支氣管等諸多環節,未能將病毒「有效阻擊」,使得病毒侵犯肺泡,導致共用的肺泡血管壁膜受損,血管裡的血液進入到肺泡,導致缺氧,引發危重病情。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年輕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在黃波看來,不管年輕人免疫系統功能有多麼好,不良生活方式如不規律作息、通宵玩手機、吸菸飲酒以及旅途疲勞等,都能導致免疫功能臨時紊亂,從而給病毒帶來可乘之機。

  「人的症狀輕重,也和入侵的病毒量有關。」黃波說,當病毒短時間內大量入侵機體時,即使是健壯的年輕人,其機體免疫系統也可能沒法控制住全部的病毒。

  這時,人類免疫系統的「最佳助攻」——藥物和疫苗就要登場了。

  藥物研發急不得?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展的嚴峻形勢,由各類機構和企業研發或篩選的「候選藥物」「候選疫苗」頻頻被曝出,備受關注。那麼對這類病毒,是疫苗的預防作用更明顯,還是藥物治療的效果更佳?

  「疫苗解決的是保護易感人群、群體防護的問題,而藥物僅僅是針對患者,是個體。」林炳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從長遠來看,應該以疫苗為主,這對疫情控制或發生意義重大;但現階段來看,重點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所以儘早研發或找到有效治療藥物「很重要」。

  然而,新藥的研發並不容易。

  「大家都希望能儘快有好的藥物,來對付這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藥物的研發、生產、應用有基本的規律和時間要求。」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管麗專門在網上撰文,來回應人們對於特效藥的迫切期待。

  一般情況下,新藥研發從無到有,要歷經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三部曲」,最後才能進入醫藥市場用於治療疾病。

  這其中,最後一步「臨床研究」,則又細分為Ⅰ期臨床試驗、Ⅱ期臨床試驗、Ⅲ期臨床試驗和IV期臨床研究即藥物上市後監測4個階段,細說起來可謂步步荊棘,成功者鳳毛麟角。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惑,緊急關頭,我們不能縮短藥物研發的時間和標準嗎?」管麗說,可以加快研發速度,但仍要遵循新藥研發規律。藥物的研發是一項周期長、投資高、風險大的系統工程,每一個環節都來不得半點錯誤。

  管麗給出一組數據:一個創新藥物從實驗室研究到最終上市可能需要10年;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的各大製藥公司對於一個創新藥物的資金投入,從最初到研發上市花費金額平均高達20多億美元;從實驗室研發出潛在有效的化合物,到最終在臨床確定有效,並能夠應用到市場的藥物,可能1萬個活性化合物苗子中,才能有一個化合物最終上市。

  難度之大,可見一斑。

  在沒有疫情暴發的情況下,科研人員從拿到實驗室可用的疫苗開始,到疫苗可以商用,將歷經一個「遠大於一年」的漫長過程。

  分離疫苗毒株才邁出第一步?

  至於疫苗的製備,所需的時間可能更長。

  「前不久,新型冠狀病毒的毒株已經分離出來,這為疫苗的研發提供了可能。」林炳亮說,一般來看,疫苗從研發到最終應用還要很長一段時間,希望越快越好。

  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是疫苗中的主要兩類。這其中,前者顧名思義就是病毒經過各種處理後, 毒性減弱,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將其接種到人類身上,引發機體免疫反應,達到預防作用。至於滅活疫苗,則需對病毒進行一次培養,徹底「殺死」該病毒同時保留其毒株特徵。

  「這也是科學家要在疫情暴發初期,爭取第一時間拿到活毒株體的一個原因。」中科院微生物所博士馬越說,由於病原體的突變率不同,比較從不同病人身上分離得到的活毒株,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不過,即便科學家已經掌握了可用的疫苗毒株,從研發到可以注射防疫,還要歷經很長一段時間。

  根據馬越的說法,在沒有疫情暴發的情況下,科研人員從拿到實驗室可用的疫苗開始,到疫苗可以商用,將歷經一個「遠大於一年」的漫長過程。

  在疫情暴發的當下,這個時間或許會大大縮短,甚至會有「綠色通道」。不過馬越說,「還是需要時間,科研人員爭分奪秒,日夜奮戰,就是在和時間賽跑。」

  理想的抗病毒藥物,是既能作用於病毒增殖周期的某個或幾個環節,予以幹擾或阻斷,又不影響宿主細胞的正常代謝。

  打敗細菌的抗生素為啥不管用

  除了病毒,人類還有一個敵人——細菌,細菌感染曾一度成為人類最大的敵人,如當年被稱作「黑死病」的鼠疫,3年時間就使歐洲人口減少三分之一。直到抗生素的發現和推廣,人類才控制了細菌感染的暴發。

  面對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的人發出疑問:既然尚無特效藥,為何不能用抗生素治療?中科院微生物所科研專家對此回應道:抗生素對病毒是無效的,至於原因,則還要從細菌和病毒的結構不同說起。

  細菌擁有細胞壁,還有自己的核酸複製機器和核糖體——這就給了抗生素機會,抗生素只要針對這些靶點設計,就能保證殺傷細菌,而對人類副作用很小。

  相應地,病毒沒有細胞壁,沒有自己的核酸酶,也沒有核糖體,它所有的功能都要依靠宿主細胞來完成。這意味著,即便研發出能夠殺死病毒的抗生素,也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這種抗生素在殺死病毒的同時,也殺死了病毒所吸附的宿主細胞。

  按照中科院微生物所科研人員的說法,理想的抗病毒藥物,是既能作用於病毒增殖周期的某個或幾個環節,予以幹擾或阻斷,又不影響宿主細胞的正常代謝。

  比如常見的藥物「病毒唑」,就提供了大量核苷酸類似物,「偷梁換柱」地取代了正常的核苷酸,這讓病毒失去了複製能力,起到了抑制病毒擴增的作用。

  科學家提醒道,面對病毒的治療,人類至今尚未找到像抗生素一樣普適性特效藥,也因此,積極的治療往往是調動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去對抗病毒——因為只有生物本身,才真正懂得如何對抗生物。

  由於病毒會變異,二次感染有可能發生,但概率會非常低下。這主要是由機體免疫系統的本質以及病毒變異的部位所決定。

  會不會出現二次感染?

  截至2月9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確診病例35982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281例。由於疫情還在持續,這些治癒者有可能再次接觸到導致疫情的元兇——新型冠狀病毒,他們會不會發生二次感染?

  黃波說,由於病毒會變異,二次感染有可能發生,但概率會非常低下。這主要是由機體免疫系統的本質以及病毒變異的部位所決定。

  具體來看,人類免疫系統由固有免疫系統和獲得性免疫系統兩大部分組成。當新型冠狀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固有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就會迅速「吃掉」入侵的病毒。如果固有免疫防線沒有被病毒攻破,免疫反應就會到此為止,病毒也就被打敗了。

  如果固有免疫防線不幸被攻破了,獲得性免疫作為「替補」,就會馬上啟動。獲得性免疫是由T細胞和B細胞所介導,這兩類細胞通常「定居」在機體的淋巴結和脾臟,它們一旦被激活,將顯示極其強大的「殺毒」能力。

  按照黃波的說法,當T細胞、B細胞和病毒的戰鬥結束後,會留下不到5%的效應性T細胞、B細胞,這些細胞在機體內存活幾年、幾十年乃至終身,這些細胞被稱作記憶性T細胞或記憶性B細胞。

  「由於當前缺乏特異性抗病毒的藥物幹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康復基本上依賴於機體的免疫細胞——特別是激活的T細胞和B細胞。」黃波說,記憶性T細胞、記憶性B細胞會在體內長期存在,時刻監視最初感染機體的冠狀病毒再次入侵,防止二次感染。

  通俗地說,這些記憶性T細胞或記憶性B細胞,在第一次見到病毒之後,即便過了多年,再次遇見該病毒,仍能夠一眼認出,從而啟動記憶反應。黃波說,這些細胞的記憶反應速度,如同固有免疫反應一樣迅速,可以將再次入侵的病毒迅速控制住。

  人類的免疫系統將再次證明,它是消滅邪惡病毒的無冕之王。

  提高免疫力到底有多重要

  黃波認為,人類的歷史是一部與疾病包括病毒鬥爭的歷史,遠的例如天花病毒,近的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我們人類都最終戰勝了這些極其可怕的病毒。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免疫系統也在不斷進化,變得越來越強大。就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而言,大多數個體接觸到病毒後,並無症狀或僅出現輕微症狀,有的出現發熱胸悶等症狀,經一段時間後自行好轉;但是對於免疫功能不強或者低下者,病毒感染卻是一場嚴峻考驗。

  對於這些人群,如何改善他們的免疫功能?

  黃波建議,除了規律作息,當前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增強天然免疫功能的食物,如香菇、枸杞、靈芝粉、黑木耳等。這些食材富含植物的多糖,能夠刺激天然免疫細胞表面,使得這些免疫細胞處於一種預刺激狀態,從而加強對病毒入侵的監視。

  黃波通過記者呼籲:希望公眾明白了機體免疫系統對人體的保護機制後,能減少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恐懼和無力感。他說,「我堅信,人類的免疫系統將再次證明,它是消滅邪惡病毒的無冕之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身邊的科學 九問新型冠狀病毒
    接下來是脫殼,病毒的感染性核酸「脫下」蛋白質外殼,然後「馬不停蹄」地進行生物合成——根據基因指令,藉助宿主細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場所,來合成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質;緊接著進行組裝,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質,會組裝成子代病毒;最後是釋放,子代病毒釋放到宿主細胞外。  這一次來襲的新型冠狀病毒,其入侵步驟也是如此。
  • 為什麼說新型冠狀病毒很狡猾?3個特點告訴你,它比SARS「聰明」在哪
    為什麼說新型冠狀病毒很狡猾? 這得先從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和特點說起。 新型冠狀病毒,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冠狀病毒。 事實上,繼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團隊分別宣布患者糞便樣本成功分離病毒後,2月13日,中國疾控中心團隊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大便標本中,成功分離到了兩株新型冠狀病毒。因此,儘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2]中仍指出,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但可能帶來的糞口傳播和居家下水道傳播隱患,仍然引起了人們的擔憂。
  • 新型冠狀病毒不是SARS病毒!專家緊急更正!鍾南山也澄清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組專家陳煥春表示,「分析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冠狀病毒。」這一表述引起較大爭議。此後不久,陳煥春教授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此前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表述存在口誤。
  • 專家: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難度比SARS高,它會攻擊多個器官
    通過屍體解剖,這次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表現,和sars有點不一樣,沒有嚴重纖維化,肺泡還存在,但是炎症很厲害,還有大量的粘液,非常黏,這將導致病人的通氣不通順。解剖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病人的特點,在幫助他們通氣上改變一些方式。九問新冠病毒:比SARS狡猾在哪兒?會不會出現二次感染?
  • 三項研究估計了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潛伏期和傳染期
    2020年3月24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根據三項新的研究,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後,平均需要5天的時間才會發病,而且患者在發病初期脫落最多的冠狀病毒顆粒。
  •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研究進展
    目前,尚無針對該病毒的疫苗或特效藥,針對SARS-CoV-2的最有效措施還是早期發現,隔離新的感染源及對確診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因此,為應對此次疫情,詳細了解病毒的性質及其臨床特徵至關重要,主要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與基因組、流行病學、疾病診斷及治療等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 全新的病毒!並非SARS進化版,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啟動,美國流感...
    來源:數據寶炒股少煩惱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啟動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全球生物醫藥公司關注新型肺炎。中國啟動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長許文波26日表示,目前該中心開始啟動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目前已經成功分離病毒,正在篩選種子毒株。另外,中國疾控中心正在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篩選。
  • 臭氧殺菌真的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嗎?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還在蔓延。汽車作為移動的家,對全車進行有效的消毒非常關鍵。在眾多的殺毒方式中,「臭氧殺菌」成為了汽車消毒方式中最為炙手可熱的服務之一。同時,車友們十分關注一個問題:  臭氧殺菌真的可以殺死新型冠狀病毒嗎?
  • 【周知】科學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新型冠狀病毒|病毒|新冠疫苗|...
    但未來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奪去上千萬人的生命,則更可能是某種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幾年後,他一語成讖,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在短短幾個月內席捲全球,感染近五千萬人,奪去一百多萬人的生命。當前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迎來了第二波疫情大暴發。為避免上一波疫情造成的悲劇重演,各國都採取了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一些歐洲國家甚至再次做出了「封城」的決定。
  • 新型冠狀病毒來自HIV病毒改造?生物學者:「風馬牛不相及」
    文|趙孟新型冠狀病毒蔓延之際,一篇印度學者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論文,在中國輿論場引發熱議。這篇名為《2019-nCoV刺突蛋白中獨特插入片段與HIV-1 gp120和Gag的異常相似性》論文,於1月30日出現在一個學術網站。
  • 感染無症狀,年輕人成重症……是因為新冠病毒「太狡猾」嗎
    狡猾。這是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評價。「它在武漢社區傳播的速度是快的,可能還有很多輕症,可能也就是跟一般的感冒差不多,我們不清楚。」曾光當時說。
  • 新冠肺炎治癒後遺症比SARS還嚴重?|新冠肺炎|後遺症|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每天都在增加,但治癒者的人數也在增加。如今許多謠言,也涉及到了這些治癒者們。1月29經江津區疾控中心檢測新型冠狀病毒陽性,1月30日轉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經住院治療,病情逐漸改善,重慶市、區兩級醫療救治專家評估認為,符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於2月7日治癒出院。廖某,男,34歲,重慶市合川區人。1月24日在合川區人民醫院就診,隨後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1月28日轉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
  • 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
    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候選藥物  Evelyn Zhang • 2020-04-23
  • 關於新冠病毒,為什麼說它是狡猾的病毒?
    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 2月10日,在湖北省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介紹,新冠肺炎實際是一種自限性疾病。 自限性疾病是指人感染該疾病後依靠自身免疫力可以自愈。
  • 九問九答!關於新型冠狀病毒防控,重慶市疾控中心權威解答來了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23日12時28分訊(首席記者 黃宇)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疫情以來,重慶高度重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今(23)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將市民關心問題收集整理後,專訪了市疾控中心傳防所博士、專家組成員宿昆,就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知識進行解答。
  • 國際社會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毒宿主是蛇?多國專家正在...
    近一段時間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引起國內外高度重視。病毒從何而來?疫情如何防控?成為了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中間宿主是蛇?據悉,新病毒與眾所周知的急性呼吸症候群(非典)病毒(SARS-CoV)以及中東呼吸症候群病毒(MERS-CoV)屬於同一冠狀病毒家族,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nCoV。因此,人們很容易將此次疫情與非典疫情進行比較。此前研究顯示,SARS和MERS病毒背後都有蝙蝠的身影。
  • 面對狡猾的新冠病毒,我們該怎麼辦?
    此次流傳盛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讓很多人處於惶恐的狀態。而大多數人應該都知道,想要判斷新型冠狀病毒,除了一些基本的症狀外,最主要的還是要通過核酸檢驗才能確診。可能有很多人比較疑惑,病毒核酸檢驗是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金標準,但卻有患者經核酸檢測檢驗出了假陰性,是病毒太狡猾還是發生變異,又或者是檢驗用的是試驗盒出現問題?在種種猜疑中,大家無非關心的就是要給問題:隨著病毒核酸檢驗頻繁檢測出假陰性的情況,是否會導致大量患者被漏診?
  • ...蚊子|新冠病毒|堪薩斯州立大學|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一項研究證實,新冠病毒不能通過蚊子傳播給人類。研究人員17日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論文稱,新研究首次提供了確鑿的實驗數據,支持了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於蚊子不能傳播新冠病毒的論斷。
  •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源於蝙蝠
    來源標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源於蝙蝠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源於蝙蝠。這是這家研究所29日對外公布的消息。
  • 吐槽2019新型冠狀病毒,我們是認真的
    新型什麼病毒?什麼冠狀病毒?新型冠狀什麼?前面還得加出道年份2019?這破爛病毒什麼玩意兒?想指名道姓地罵它們都嫌名字太長太難記!就算在病毒界,它們也是個奇葩的存在。別家病毒身上光禿禿,就它們冠狀病毒一族皮膚躁動,愛玩凸起,一腦袋長滿了圖釘。有強迫症的人真想拿榔頭把圖釘都敲進它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