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停止小學老師用手機微信和QQ對學生及家長布置和提交作業的提案》。近日,教育部做出了回復。近日,教育部回復明確,教師不得通過手機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業,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避免出現「學校減負、社會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等現象。(2月15日《都市晨報》)
以前,老師布置作業是什麼樣兒的?對於我們這些上了點歲數的人來說,都有著相同的記憶:老師用雕刻版刻寫出題目用油墨印刷出來,或者是老師在黑板上書寫,讓孩子照著樣子抄寫下來練習,第二天老師會逐個進行批改,那紅色的批改筆跡,神聖而莊嚴。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老師布置作業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雖然也在布置「紙質作業」,但是選擇更多的則是「電子作業」。老師會通過手機微信和手機qq將作業發送給孩子,讓孩子在電子設備上完成作業。
不能不說的是,「電子作業」確實是一種進步,不僅方便孩子完成,還能節約時間。只不過是,由於老師對於「電子作業」的過度依賴,也造成了不少問題。比如說,「電子作業」教師無法批改,檢閱的責任推給了家長;比如說,「電子作業」給孩子健康造成後患,近視眼多發就是這種情況導致的;比如說,減少了孩子「手工書寫」的機會,讓孩子的書寫能力降低。
「傳統的作業」方式有著不少美好。教育部禁止教師用微信、QQ等工具布置作業,是理智回歸,讓學生作業回到了手工時代。具體來說有三個方面的好處。
其一,降低「健康危害」。電子產品的危害無窮,因此教育部門、社會專家都在呼籲遠離電子產品,一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而禁止使用微信、QQ等工具布置作業,讓孩子重新使用「紙質作業」,就能降低電子產品的危害,讓近視眼和電子輻射降低。
其二,回歸「紅筆時代」。 批改作業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應有之義。相關法律法規對此做了明確規定。《教師法》第七條規定,教師享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的權利;《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2008年修訂)明確規定,教師對工作要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禁止布置「電子作業」,讓孩子回到「紙質時代」,就能倒逼教師回歸「紅筆時代」。而且還倒逼孩子多使用傳統的筆,提升了書寫能力。
其三,減少「家長壓力」。用微信、QQ布置作業,老師總不能逐個檢查孩子的手機,也不便於批改,就把批改作業的工作轉嫁給了家長,無形之中加重了家長的壓力,「學生作業」變成了「家長作業」。這種做法是嚴重的本末倒置,禁止之後,就避免了「學校減負、社會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等現象。
「禁止用微信和QQ布置作業」,讓學生作業回到手工時代。
文/郭元鵬
來源:紅網
作者:郭元鵬
編輯:司馬清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2/17/506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