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記者成良田 實習生韓卓穎 王悅
暑假剛開始,寧波就有位初中家長「崩潰」了。原因是,老師用QQ群布置、上傳作業,孩子可以名正言順玩手機,結果玩遊戲成癮。
「一旦收繳手機,或關閉無線網絡,他都要說些極端的話威脅,甚至要與我拼命。」前幾天,這位家長在「民生e點通」平臺上發帖求助,強烈建議禁止中小學使用智慧型手機,引發不少共鳴。
網貼:QQ群布置、上傳作業,學生頻繁接觸手機容易上癮
這位家長表示,由於今年疫情期間上網課的需要,孩子接觸到智慧型手機,現在「玩遊戲成癮、成績下降」。他說,學校老師組建了班級老師和學生的QQ群,作業在群裡發布,學生在群裡上傳作業,這樣就給學生有了擁有智慧型手機的理由。「我以前多次求助於學校老師,建議老師在家長QQ群裡發送信息、解散學生群、禁止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結果老師不同意。」他說。
就這樣,孩子玩遊戲上癮,連吃飯、睡覺、上廁所的時間都在玩遊戲,對身體健康和學習帶來極大的影響。
這讓他非常困惑和絕望,為此發帖懇請市教育局幫助落實以下請求:
1、責令學校老師禁止使用學生群。所有的信息通過家長群聯繫,且以word文檔的形式發送,儘量不以聊天的形式發送,否則,家長們聊天留言,會淹沒這些重要信息。
2、責令老師要求所有的中小學生嚴禁使用智慧型手機。
3、全市禁止毒害中小學生的網路遊戲。
家長:手機是把雙刃劍,關鍵看怎麼怎麼引導
「我深有同感。」寧波城區一位小學家長說。雖然在校期間,學校基本上禁止攜帶手機,也沒有組建學生群。但他表示,基本上布置和上傳作業,以及各種打卡任務都在網上進行,這樣一來孩子不得不頻繁接觸手機,一沒注意,孩子視力就明顯下降。
「對於禁止學生玩遊戲,我與這位家長抱有同感,青春期的孩子缺少判斷力辨別力,易沉迷網路遊戲。」象山新橋中學一位學生的家長認為,上中學的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相對於家長而言更願意聽取老師的教導,家長和老師應該互相配合,共同引導,更有效果。
澥浦中心學校學生蔣生偉的媽媽說:「站在家長的立場,我認為孩子不合理地運用手機,家長也有責任。家長陪伴的缺乏也是讓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們能從現實生活中獲得足夠的快樂,沉迷於遊戲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小。家長們缺乏對孩子正確使用手機的教育與引導,也會讓孩子們沉迷於手機無法自拔。」她認為,如果引導得當,適當的遊戲也能開發孩子智力、減輕壓力,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家長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其結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手機是把雙刃劍,使用不得當會害了孩子,用好了則會給孩子學習上帶來很大的幫助。」灣塘小學六甲班王桐爸爸說。他認為,孩子如何使用手機,主要靠家長的引導,嚴禁使用手機並不實際,手機只能算是孩子成長路上的誘惑之一,未來的旅途中孩子還會遇到很多誘惑,父母能做的並不是幫他隔絕誘惑,而是陪伴他一起面對,尋找解決措施。這樣當孩子遇到其他的誘惑時,他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使用手機實際情況如何?老師怎樣看?
象山外國語小學語文老師呂賽麗告訴記者,小學階段一般沒有學生群,只有家長群。學生把作業記在家校聯繫本上,老師也會在家長群裡再發一遍,以便家長明確孩子每日家庭作業,進行督促檢查。一般不布置需要使用手機做的作業,偶爾有也只是請家長提交,比如英語背誦拍個視頻,家長拍、家長發送,手機不用交給孩子。
對於作業信息會被刷屏掩蓋,她表示,老師在建群時應該定好群規,「我在建群時就已通知家長不用回覆信息」。
澥浦中學初二(2)班班主任莊穎說:「以我們學校為例,班主任基本使用的就是家長群,釘釘群裡可直接顯示已讀和未讀消息,也不需要他家長回復。」
實際上,「老師比家長更希望學生能合理使用手機,每次家長會,都強調要控制好孩子的手機或者上網時間。」她說,因為學校禁止攜帶手機,孩子在家玩手機,家長溺愛孩子狠不下心來沒收孩子手機,一味期望於老師的管理,這是完全不夠的。「我們要反思,平時自己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做到位,自己在孩子面前是否做好了榜樣」。
寧波市教育局回復
對家長的發帖,寧波市教育局回覆說:近日,省教育廳已印發《關於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進一步增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通知》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通知提到:要限制中小學幼兒園電子產品使用。中小學教學以線下教學為主,小學階段停止線上教學和線上作業。中小學不得以APP等形式布置作業,線下教學中也要儘量控制電子產品使用,重申使用電子產品教學時間不得超過總教學時間的30%。幼兒園教學與活動不使用電子產品。中小學生不得擅自攜帶電子產品進校。
市教育局表示,如果發現相關情況或有任何建議,可以與所在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聯繫。
【來源:寧波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