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偵察記》原型回憶 渡江前後鬥智鬥勇(圖)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核心提示:說到渡江戰役,不能不提電影《渡江偵察記》。影片中,孫道臨飾演的李連長,率偵察班深入江南敵軍江防要塞,並及時向江北送回情報。「尋找英雄」欄目推出後,有讀者熱情提供線索:李連長的原型就在南京!他就是60年前的渡江某部隊偵察排排長曹興德!昨天,在南京軍區政治部的幫助下,記者找到了住在南京第三幹休所的曹興德。今年86歲的曹老精神矍鑠,「渡江偵察記電影裡的事基本是真實的,要說我是原型,不如說每個偵察兵都是原型。」

電影《渡江偵察記》的宣傳畫。

今年86歲的曹老就是李連長的原型。張軍榮攝

第1幕:江北偵察

1949年4月20日前,26歲的曹興德任華東第三野戰軍9縱26師偵察排排長,打完淮海戰役後就進駐安徽無為縣泥汊鎮附近的山區,準備渡江。偵察兵的任務就是在開戰前儘可能摸清敵軍的防禦部署及作戰計劃、逃跑預案,為我軍指揮部制定作戰計劃提供參考。

當時,國民黨的飛機不時在長江沿岸「掃描」。白天,部隊準備用來渡江的船都隱蔽在蘆葦蕩、水塘、河汊裡,很多北方出生的戰士不會划船,晚上時間就用來訓練划船技能。曹興德也要學習划船。但是「我們偵察兵平時很忙,練習划船的時間也很緊張」,曹興德和偵察排的戰友們除了走訪群眾調查沿江敵軍情況,還要在江堤守望,白天用望遠鏡,晚上則用肉眼觀察對岸敵軍的防禦工事,並記錄敵軍軍艦在江面的巡邏規律。因為我軍用來渡江的都是小木船,遇上軍艦開過來,掀起的浪就能把木船打翻。儘管忙,曹興德還是學會了划船和遊泳。他說,當時,渡江部隊不可能每人配備救生衣,就想出了土辦法,用幾段毛竹圍合成三角形,掛在脖子上,在水中也可以有一定浮力。

曹興德還經常帶著戰士們偵察敵軍位於江北的據點。當時在泥汊下遊二三十裡的馬渡口駐紮著敵人一個連,當地老百姓都知道指導員姓白。夜間,曹興德帶兩個班的戰士來到據點附近,據點周圍埋著地雷,曹興德想了一個威懾敵人的方法:在黑暗中用手在地上摸索,摸到地雷的拉環就拴根繩子,這片區域的地雷差不多都摸到了,就把所有繩子另一端匯總,人退出雷區。隨後用鐵皮喇叭向敵軍據點喊話:「白連長,我們是解放軍,我們大部隊到了,要渡江了,你們投降吧!」敵軍開槍了,曹興德把繩子一拉,地雷「轟」地爆炸。「去過好多次,後來,大軍渡江前,這個據點就被拔掉了。」

《渡江偵察記》裡面李連長提前渡過長江偵察敵軍江防工事的情節,在曹興德所在的偵察部隊裡也有。不過,「我沒有被委派過這個任務」,曹老說,他確實有一批戰友,在4月6日夜提前過江,偵察江南敵人前沿陣地、炮兵陣地的部署。

第2幕:江南擒敵

過江後進行「追擊中的偵察」,曹興德活捉敵軍少校,查問出敵軍潰逃路線。

4月20日晚8點,曹興德和戰友們乘上木船,從泥汊鎮起航,目標是對岸的荻港。因為是「偷渡」,所有船隻不點燈,不開槍,幾千隻船在江面上下延伸幾十裡,渡到江心,敵人發現後開槍,這時我軍才開槍。不過,泥汊到荻港的江面很窄,只有800米,船小走得快,總共20分鐘就過了江。到了南岸,敵軍已經從江北向後撤退,曹興德的任務就是緊追敵軍偵察潰逃路線。追到安徽南陵縣,已經是21日下午4點多。突然,他們發現一條丘陵小道上有3個人走得很快。用望遠鏡一看,是3個國民黨官兵。曹興德命令四班長帶一個小組抄近路準備活捉。3個敵軍一邊逃,一邊朝他們放槍。曹興德一聽聲音是手槍,當時國民黨連以上軍官才配手槍,判斷「可能是當官的」。他對四班長說:「不打,追,抓活的!」

3個敵人中,一個跑得很快,馬上就沒影了,另外兩個則慢了下來。戰士們亮明身份:「我們是解放軍!優待俘虜!」兩人跑得更快了。這時,敵人也快筋疲力盡了,偵察兵快步上前,將一個跑在最後的敵人撲倒。一個跑得快些的敵人向前跑入一處莊子,便不見了。曹興德沒有沿原路線追,而是從莊子後面繞過去,從敵人身後包抄。只見那個敵軍正在一堵院牆邊喘著粗氣,手裡拿著槍,朝著剛才曹興德追趕的方向戒備呢,曹興德掏出槍來,大喝「不許動!再動打死你!」敵人果真動也不敢動,乖乖投降。

「20日晚上渡江以後,沒吃飯,也沒有休息,一直追擊敵軍,我也是累得不行了。」曹興德憑著一股勁,率戰士將3個敵人抓了2個。「偵察兵抓敵人不在多,抓到了就要趕緊問話。」

回到抓第一個敵軍的地方,曹興德訊問兩個俘虜的部隊和軍銜。兩人一口咬定是88軍的副官。第一個被抓的敵軍還掏出六七塊金磚、手錶、鋼筆、一二十塊大洋,說,我們不當兵了,回家種地,放了我們吧。這些東西用不著了,給你們吧。

曹興德將物品交給戰士放在行軍背米的袋子裡保管,厲聲訓斥說,「收起你這一套鬼把戲吧,解放軍不貪圖財物。」

向後走出2裡多路,看到一個漂亮的小皮箱。曹興德說,其實,在追擊時就發現了,但當時考慮先抓人,回頭再查箱子。晚上6點多,曹興德和戰士們帶著兩個俘虜和皮箱回到偵察科。開箱子一看,除了金銀財寶,還有照片和身份證明,照片上就是第一個被抓的軍官,是上校軍銜,職務是團長,另一個則是副團長,跑掉的那個只是個警務員。

相關焦點

  • 創造上億票房收入的《渡江偵察記》
    小編聽一檔歷史文化的節目,恰巧那期介紹的是經典紅色影片《渡江偵察記》的一些幕後花絮和當時真實的歷史情節。《渡江偵察記》在1954年登上大屏幕,當時每張電影票價格是1毛錢,而《渡江偵察記》賺了1億元的票房,當時中國是5億人口,相當於全國觀眾都反覆看了兩遍。
  • 電影《渡江偵察記》
    電影《渡江偵察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0日 15:58 來源: >《渡江偵察記》   1949年,窮途末路的蔣介石螳臂擋車,妄圖依靠長江天險阻擋我人民解放軍南下。
  • 老司令的紅色往事 《渡江偵察記》的原型竟來自他的團(圖)
    徐純友回憶,老司令有8個子女,家屬原來是空軍機關幼兒園的指導員,因負擔重退職在家。家庭人口多,負擔重,司令家裡甚至比一般機關幹部艱苦。他無數次看到,司令下基層吃飯買東西都是自己掏錢,去南京等地也是自己掏錢請老戰友和部下吃飯,「老首長身上始終保持一種老紅軍的樸素作風。」
  • 安徽省 宣城市 月亮灣《渡江偵察記》《月亮灣的笑聲》拍攝地
    這裡還被多家電影製片廠選為外景拍攝基地,《渡江偵察記》、《月亮灣的笑聲》、《月亮灣的風波》等優秀影視作品都曾在此拍攝外景。安徽省 宣城市 月亮灣 《渡江偵察記》《月亮灣的笑聲》拍攝地安徽省 宣城市 月亮灣 《渡江偵察記》《月亮灣的笑聲》拍攝地安徽省 宣城市 月亮灣 《渡江偵察記》《月亮灣的笑聲》拍攝地安徽省 宣城市 月亮灣 《渡江偵察記》《月亮灣的笑聲》拍攝地安徽省 宣城市 月亮灣 《渡江偵察記》《月亮灣的笑聲》拍攝地
  • 真實版的「渡江偵察記」(上)
    1954年和197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來到安徽省繁昌縣,拍攝黑白和彩色故事片《渡江偵察記》,編劇沈默君,導演湯曉丹,劇中主要人物由孫道臨、陳述和張金玲等扮演。
  • 孫道臨作品:《渡江偵察記》
    孫道臨作品:《渡江偵察記
  • 《渡江偵察記》故事,老電影也有浪漫愛情,兩位元帥親自指導
    相對來說,誕生在1954年的《渡江偵察記》裡卻擁有一段比較完整也比較浪漫的感情戲,這在當時的戰爭電影裡是極少見的。《渡江偵察記》之所以敢這麼拍,當然是有「後臺」的,有兩位元帥對該片給予了親自指導,甚至片中李連長和劉四姐愛情戲的源頭還是陳毅元帥提出的。本文將從另一個角度說一下《渡江偵察記》的故事。
  • 《渡江偵察記》中的吳老貴,他劇中飾演老班長,妻子也是知名演員
    《渡江偵察記》中的吳老貴,他劇中飾演老班長,妻子也是知名演員1954年跟觀眾們見面的黑白片《渡邊偵察記》,不論是李連長的精彩演藝,還是劉四姐,或者是班長吳老貴,以及小馬跟大家告別前,所說的那段話,都讓觀眾回味無窮。
  • 瞻仰「渡江偵察記」原型——劉四姐烈士墓
    小時候看過一部《渡江偵察記》電影,說大軍渡江前夕,一群偵察戰士,冒著生命危險渡江偵察,為了獲得寶貴的情報和敵人展開了緊張激烈的周旋。他們面對的是敵人設下的重重陷阱與嚴密的圍追堵截,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以及自身的智慧和勇氣,在敵後遊擊隊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幫助下,出色的完成了偵察任務,為我解放大軍順利渡江,最終取得整個「渡江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記得黑白片《渡江偵察記》吳老貴嗎?樂觀老班長,妻也是知名演員
    對於看過1954年黑白片《渡江偵察記》的朋友來說,這段對話大家應該比較熟悉。這是李連長、劉四姐在與班長吳老貴、小馬握手告別時說過的一段話。這個「情報」太重要了,大軍後天就要渡江,如果不能將敵人的榴彈炮陣地處理掉,我軍就要遭到敵人炮火的巨大殺傷。所以,李連長要求吳老貴、小馬無論如何「要在明天拂曉以前送過江去,不然就來不及了。」
  • 上影老藝術家李季,參演《渡江偵察記》,一輩子做配角,百歲去世
    1953年成為上影廠演員劇團的演員後,參演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湯曉丹執導,孫道臨、李玲君、齊衡、孫永平、康泰、中叔皇主演的《渡江偵察記》。在《渡江偵察記》中,李季出演了大反派侯登科的一個手下——侯七,不論是在給李連長等人開門,還是被偵察小分隊所俘虜,他都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樣,被俘後幫助我偵察兵順利通過敵人封鎖線,算是做了件好事。
  • 渡江戰役紀念館
    今天上午,實踐團成員提前查詢去往渡江戰役紀念館的路線,規劃好實踐路線後,準備河南理工大學的標示牌、口罩、實踐地接收證明等活動必須品。實踐團成員於今日下午一點鐘,迎著驕陽踏上了去往渡江戰役紀念館的路上,由於天氣炎熱,去往實踐地的路途中並沒有碰到很多行人,但實踐隊成員不畏炎熱,依然熱情高漲,滿懷對紅色精神的敬畏開始前往紅色之旅的第二站——渡江戰役紀念館。
  • 陳述:演《渡江偵察記》一舉成名,拒絕看病身亡,死後卻不得安寧
    01 不幸的老年生活  1954年,陳述在《渡江偵察記》中飾演情報處處長,這是一個反面角色,陳述生動地展現出人物狡詐陰險的形象,電影播出後,由他飾演的角色深入人心,
  • 渡江戰役突擊隊員:紅色信號彈下渡長江炸碉堡
    「渡江戰役我是突擊隊員」   黃克強在紅色信號彈下強渡長江 搶灘兩三分鐘後炸毀敵碉堡  在渡江戰役中,黃克強劃著渡江船隻率先登陸,炸毀敵軍的碉堡。在隨後的千裡追敵中,他差點在三清山「光榮」。
  • 散文|鄒安音:百牛渡江
    唐代畫聖吳道子遊歷至此,不禁心醉,歸後沉靜作畫,便有這裡的三百裡嘉陵江風光圖驚現世人。清晨,沿周子古鎮攀援而上,至牛角山頂,在畫聖吳道子的雕像下佇望,可見嘉陵江水一路逶迤而來,至此徘徊躑躅,欲走還繞,把一段秀美的身姿留於此。不禁感嘆:江山如畫!
  • 毛主席下令渡江作戰,與粟裕的想法相悖,粟裕鬥膽直陳三次勸諫
    在中原戰局上,劉鄧在大別山已經陷入四面合圍的困境,陳謝兵團實力不強,只有陳粟大軍適合分出主力軍渡江南下作戰,所以作戰方案在會上基本通過後,毛主席適時下達命令:「粟裕作為戰役總指揮,在夏秋兩季帶領三個主力縱隊先期渡江南下作戰。」
  • 觀百牛渡江 遊山水南充
    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和嘉賓齊聚在蓬安縣百牛渡江景區。情景歌舞《蓬安天地》、音舞詩畫《牛眼看蓬安》和歌舞《百牛爭豔》等文藝演出拉開了活動帷幕。活動上,相關負責人發布了南充市「五一」系列活動和精品旅遊路線,推介了蓬安文旅資源產品和精品線路。
  • 投行也搞「渡江戰役」!有券商強勢推出「渡江戰役投行人員內推考核...
    大小投行都在加緊人才儲備,更有券商推出「渡江戰役投行人員內推考核方案」,一時間吸引行業眾多關注,這個內推考核方案中,要求公司員工帶任務內推,否則將被扣發年終獎,有圍觀者評價稱,「很有傳銷的即視感」。發布這條信息的,是微信公眾號「大力如山」。多條留言都指向了德邦證券。據此,財聯社記者向德邦證券求證,相關人士予以否認。但仍有諸多證據指向這一內推方案來自德邦證券。
  • 學者:海南"母親河"南渡江之名由臨高話而來
    有學者認為,海南人的母親河「南渡江」是以臨高話命名的,著名的《讀史方輿紀要》對此有記載。蘇東坡當年或許不止路過臨高那麼簡單,而是與臨高結下過不解之緣。 學者:「南渡江」以臨高話命名 南渡江是海南人民的母親河,一直以來,「南渡江」這個名字從何而來缺少站得住腳的說法。有人望文生義認為,這是閩南人當年南渡而來、路過此江,故名南渡江。
  • 海口南渡江鐵橋修繕前期工作已展開 它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作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南渡江鐵橋具有突出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南渡江鐵橋的修繕工程,一直備受市民遊客的關注。「這是海口的一段重要歷史,南渡江鐵橋是這段歷史的鮮活見證。因此,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儘快修繕鐵橋。」趙先生在網上呼籲儘快修復鐵橋。海口南渡江鐵橋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