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說到渡江戰役,不能不提電影《渡江偵察記》。影片中,孫道臨飾演的李連長,率偵察班深入江南敵軍江防要塞,並及時向江北送回情報。「尋找英雄」欄目推出後,有讀者熱情提供線索:李連長的原型就在南京!他就是60年前的渡江某部隊偵察排排長曹興德!昨天,在南京軍區政治部的幫助下,記者找到了住在南京第三幹休所的曹興德。今年86歲的曹老精神矍鑠,「渡江偵察記電影裡的事基本是真實的,要說我是原型,不如說每個偵察兵都是原型。」 |
電影《渡江偵察記》的宣傳畫。
今年86歲的曹老就是李連長的原型。張軍榮攝
第1幕:江北偵察
1949年4月20日前,26歲的曹興德任華東第三野戰軍9縱26師偵察排排長,打完淮海戰役後就進駐安徽無為縣泥汊鎮附近的山區,準備渡江。偵察兵的任務就是在開戰前儘可能摸清敵軍的防禦部署及作戰計劃、逃跑預案,為我軍指揮部制定作戰計劃提供參考。
當時,國民黨的飛機不時在長江沿岸「掃描」。白天,部隊準備用來渡江的船都隱蔽在蘆葦蕩、水塘、河汊裡,很多北方出生的戰士不會划船,晚上時間就用來訓練划船技能。曹興德也要學習划船。但是「我們偵察兵平時很忙,練習划船的時間也很緊張」,曹興德和偵察排的戰友們除了走訪群眾調查沿江敵軍情況,還要在江堤守望,白天用望遠鏡,晚上則用肉眼觀察對岸敵軍的防禦工事,並記錄敵軍軍艦在江面的巡邏規律。因為我軍用來渡江的都是小木船,遇上軍艦開過來,掀起的浪就能把木船打翻。儘管忙,曹興德還是學會了划船和遊泳。他說,當時,渡江部隊不可能每人配備救生衣,就想出了土辦法,用幾段毛竹圍合成三角形,掛在脖子上,在水中也可以有一定浮力。
曹興德還經常帶著戰士們偵察敵軍位於江北的據點。當時在泥汊下遊二三十裡的馬渡口駐紮著敵人一個連,當地老百姓都知道指導員姓白。夜間,曹興德帶兩個班的戰士來到據點附近,據點周圍埋著地雷,曹興德想了一個威懾敵人的方法:在黑暗中用手在地上摸索,摸到地雷的拉環就拴根繩子,這片區域的地雷差不多都摸到了,就把所有繩子另一端匯總,人退出雷區。隨後用鐵皮喇叭向敵軍據點喊話:「白連長,我們是解放軍,我們大部隊到了,要渡江了,你們投降吧!」敵軍開槍了,曹興德把繩子一拉,地雷「轟」地爆炸。「去過好多次,後來,大軍渡江前,這個據點就被拔掉了。」
《渡江偵察記》裡面李連長提前渡過長江偵察敵軍江防工事的情節,在曹興德所在的偵察部隊裡也有。不過,「我沒有被委派過這個任務」,曹老說,他確實有一批戰友,在4月6日夜提前過江,偵察江南敵人前沿陣地、炮兵陣地的部署。
第2幕:江南擒敵
過江後進行「追擊中的偵察」,曹興德活捉敵軍少校,查問出敵軍潰逃路線。
4月20日晚8點,曹興德和戰友們乘上木船,從泥汊鎮起航,目標是對岸的荻港。因為是「偷渡」,所有船隻不點燈,不開槍,幾千隻船在江面上下延伸幾十裡,渡到江心,敵人發現後開槍,這時我軍才開槍。不過,泥汊到荻港的江面很窄,只有800米,船小走得快,總共20分鐘就過了江。到了南岸,敵軍已經從江北向後撤退,曹興德的任務就是緊追敵軍偵察潰逃路線。追到安徽南陵縣,已經是21日下午4點多。突然,他們發現一條丘陵小道上有3個人走得很快。用望遠鏡一看,是3個國民黨官兵。曹興德命令四班長帶一個小組抄近路準備活捉。3個敵軍一邊逃,一邊朝他們放槍。曹興德一聽聲音是手槍,當時國民黨連以上軍官才配手槍,判斷「可能是當官的」。他對四班長說:「不打,追,抓活的!」
3個敵人中,一個跑得很快,馬上就沒影了,另外兩個則慢了下來。戰士們亮明身份:「我們是解放軍!優待俘虜!」兩人跑得更快了。這時,敵人也快筋疲力盡了,偵察兵快步上前,將一個跑在最後的敵人撲倒。一個跑得快些的敵人向前跑入一處莊子,便不見了。曹興德沒有沿原路線追,而是從莊子後面繞過去,從敵人身後包抄。只見那個敵軍正在一堵院牆邊喘著粗氣,手裡拿著槍,朝著剛才曹興德追趕的方向戒備呢,曹興德掏出槍來,大喝「不許動!再動打死你!」敵人果真動也不敢動,乖乖投降。
「20日晚上渡江以後,沒吃飯,也沒有休息,一直追擊敵軍,我也是累得不行了。」曹興德憑著一股勁,率戰士將3個敵人抓了2個。「偵察兵抓敵人不在多,抓到了就要趕緊問話。」
回到抓第一個敵軍的地方,曹興德訊問兩個俘虜的部隊和軍銜。兩人一口咬定是88軍的副官。第一個被抓的敵軍還掏出六七塊金磚、手錶、鋼筆、一二十塊大洋,說,我們不當兵了,回家種地,放了我們吧。這些東西用不著了,給你們吧。
曹興德將物品交給戰士放在行軍背米的袋子裡保管,厲聲訓斥說,「收起你這一套鬼把戲吧,解放軍不貪圖財物。」
向後走出2裡多路,看到一個漂亮的小皮箱。曹興德說,其實,在追擊時就發現了,但當時考慮先抓人,回頭再查箱子。晚上6點多,曹興德和戰士們帶著兩個俘虜和皮箱回到偵察科。開箱子一看,除了金銀財寶,還有照片和身份證明,照片上就是第一個被抓的軍官,是上校軍銜,職務是團長,另一個則是副團長,跑掉的那個只是個警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