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國門上的大字,乃明朝一代書宗所寫!勁健方剛,大氣磅礴

2020-12-12 書法網

倘若有一日你去日本旅遊,你會發現日本很多店鋪都會懸掛牌匾,在這些牌匾上,往往能夠找到我們熟悉的漢字,能夠找到大量中國文化的痕跡。日本京都曾是其國都,而國都大門牌匾上所刻的大字,乃是一位中國人所寫!

1388年,日本改朝換代進入室町幕府時代,定都京都,京都格局效仿明朝建築,在國門之上懸掛一匾額,但是匾額上的字卻找不到合適的書家來書寫,當時的日本的執政者喜來想去,決定前往中國求字。

姜立綱的《楷書東名冊》

於是姜立綱為之題字,交付作品後,日本將之稱為「一代書宗」,曾對其書法頂禮膜拜。

那姜立綱到底是何許人也?

相傳姜立綱自小便是神童般的人物,7歲時因擘窠(bò kē)大字,且又能博聞強記而被朝廷徵為翰林院秀才,相當於現在保送清華,在當時可以說是天下獨此一家。

姜立綱的《楷書東名冊》

姜立綱一共經歷過5個朝代,但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未曾影響其書法的發揮,尤其在天順、成化、弘治三代時名聲大噪,聲名遠揚於國內外。據說在當時凡事皇家別苑、達官貴族的豪宅需要題字時,都會邀請姜立綱前來題寫,以彰顯地位和名望。

姜立綱的《楷書東名冊》

姜立綱書法初學王羲之、鍾繇,取法魏晉,後再專注於唐楷的研究,掌握了顏筋柳骨的精髓,將歐楷字體的結構,和顏體楷書的體勢融為一體,勁健方剛,大氣磅礴,字體蒼勁而老辣,這是一種極高的書法境界。

姜立綱的《楷書東名冊》

姜立綱的書法,可以說後世500年,鮮有超越者。但姜氏遺留墨跡不多,所以並未受到世人重視。在姜立綱所遺留的下來的作品中,其楷書《東銘冊》最負有盛名。

姜立綱的《楷書東名冊》用筆力度大,筆墨厚重,盡顯深厚功底,結體嚴謹頗有柳公權意味,但更加飽滿,中正雍和,有廟堂氣。非常適合楷書的學習、臨摹。

姜立綱的《楷書東名冊》

王世貞《藝苑巵言》曾云:「立綱小變二沈為方整,就其體中可謂工致。

如今,我們經過多方整理搜尋,將姜立綱唯一的傳世墨跡《楷書東銘冊》按照原作比例進行1:1複製,採用超高清的宣紙微噴技術,還原出了作品的原貌。

姜立綱的《楷書東名冊》

——編輯 芊苑

相關焦點

  • 日本的國名匾額,其實出自明朝書法家
    如果你去過日本京都旅遊,會覺得基本看懂路邊的牌匾沒有難度——這是因為從794年起到1868年奠都東京之前,在這八百多年的時間裡,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也在中日文化交流最為頻繁的古代,給這座城市留下了大量漢文化的痕跡。
  • 600年前,他的書法名動天下並遠傳日本,中國書法史上卻寂寂無名
    日本國人評價他的書法『此中國惠我至寶也』——這是中國惠及我國的『至寶』啊。但在日本享有如此高地位的中國書法家,卻在我國的書法史上寂寂無名地躺了600餘年。日本京都自公元794到1868年一直作為國家首都,如此長時間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擁有極為豐富的歷史遺蹟。
  • 日本|京都尋禪(上)
    ▲京都,華麗與樸實,入世同出世,在這裡並不矛盾 | by 行止天涯在日本京都,最不缺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寺廟。不去看寺廟,就白來了京都。京都的街巷是豐富多彩的,每一棟樓的形制都不盡相同,每一家店的招牌都各具特色。反觀國內的城市,不論是都市還是縣城,其「高大上」的審美品味竟有著驚人的相似。所有的城市都對現代主義的高樓抱以極大欣賞,並將其視為體現城市實力的主要建築因素。所有的城市都熱愛八車道的馬路,並因此自鳴得意。然而,面對一個行人稀少的所在,這樣做又有何意義呢?我不知道。但我大概從京都的匆匆一瞥中發現了規劃城市的更高境界。
  • 全國20多所大學的校名全是他寫的,大氣磅礴,你知道是誰嗎?
    文/趣談歷史點滴全國20多所大學的校名全是他寫的,大氣磅礴,你知道是誰嗎?在全國2000多所高校中,有不少大學有上百年的歷史,而在這些大學中有20多所大學,校名都是由同一個人題寫,而其中有幾個大學還是運用這個人的合成的字體,這些校名的書寫字體大氣磅礴,你知道是誰寫的嗎?答案就是毛主席。
  • 徽州古城有一座最獨特的牌坊,上面寫著三個大字,讓人肅然起敬
    徽州古城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和獨特的樣式,徽州古城的古街上,立著最獨特的鳥居,上面寫著三個大字,看著不禁肅然起敬,徽州古城的其他牌坊都有四隻腳,而這個牌坊有八隻腳,為什麼?一說到八個腳的牌坊,就知道是位於安徽省歙縣的許國牌坊,也叫作八腳牌坊,保存在安徽省禪縣的牌坊有118家,被稱為牌坊之鄉,這個八腳牌坊是由名為許國的明朝大官建造的。
  • 磅礴大氣的公司名稱取名
    一、磅礴大氣的公司名稱取名方法: 磅礴大氣的公司名稱要比一般的公司名稱要難一些,因為它給我們規定了一個界限,而且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比較多,不過也可以參考下面的起名方法。
  • 日本著名禪師、藝術家,雪舟等揚的明朝之行
    雪舟所乘的大內政弘使船寺丸號為當時前往中國的三艘商船之一。據《明實錄》記載,日本朝貢使團於甲戌十一月(1468年12月2日)到達北京,然而八天後,一位日本人被指控酒後殺人,這個案件最終解決方法是判其賠償白銀十兩,並移交使團首領,待返回日本後按日本歷律懲治。新年慶典結束後,明朝和日本之間的貿易事宜便提上日程。
  • 故宮中華門的一塊匾,民國時曾被摘下,背面居然寫著三個大字!
    在北京故宮的皇城正南,有一個皇城大門,修建於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年間,因為古人都以南面為尊,所以這個門在明朝就有「國門」之稱。當年的大學士解縉還給大門寫了一幅對聯: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當時這個門就有一個很霸氣的名字叫「大明門」,以國為名,可見皇帝對這道門的重視之深。
  • 怎樣寫好大字書法作品?
    但它終究是小字,很難從中找到大字那種磅礴氣勢、雄渾爛漫的文韜武略,也難有引人入勝的海闊天空,或讓人流連忘返的美景勝地。為了能夠達到目的,寫大字的工具和方法,都是另一套系統,它豐富了中國書法的筆墨語言,是另一重境界。 大字和小字有什麼不同?
  • 演員李琦曬書法,字跡瀟灑飄逸,大氣磅礴,專家:江湖體,缺臨帖
    以往只知道他是一位明星大咖,沒曾想他的書法也是如此精到,「牛永貴」曬書法,字跡灑脫飄逸,遒勁有力,很多網友看到後,都紛紛為他點讚,還有的網友說道,這是被演藝事業所耽誤的書法家,想必,你也猜到他是誰了?對,他就是我們熟悉的明星李琦,李琦老師的書法還是不錯的,但是專家卻說:江湖體,那麼對於李琦老師的書法,請分享你的見解和看法。
  • 米芾唯一的大字真跡,流落日本100多年,被馬未都3000多萬買回!
    魏晉時期的書法與唐代的書法,也是每一個書法人所必須探索的路徑!但是如今流傳下來的晉唐書法作品,僅為小字作品,大字作品極為罕見,很多人為了寫大字,便將「二王」的字直接放大來寫,結果字勢全無。到了唐代也極少有大字,顏真卿上追漢魏,以篆籀筆法書寫行草書,學顏真卿的筆法是可以直接將字來放大寫的,這一點我們以後會細談。直到宋代,由於宣紙與毛筆的發展,才漸漸有了大字,而在宋代,大字墨跡流傳下來最多且筆法極為精湛的要屬米芾了。米芾是宋朝流傳下來墨跡最多,且功力最深,也最為接近晉唐氣脈的一個人,所以後世之人學習米芾也最容易出成就!
  • 冰心的孫子為何在她的墓碑上,寫「枉為人表,教子無方」8個大字
    素有「文壇祖母」之稱的冰心乃是我國著名的詩人、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她的著作《寄小讀者》乃中國兒童文學的開山之作。其詩句溫柔動人,著名作家巴金就曾說過:希望一代代的青年人能多讀些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因為讀冰心的詩能夠感受愛和懂得愛,對青年人和孩童的心理健康成長起重要的作用。
  • 將瘟疫擋在京都之外——疫病與「神國」日本的對外認識
    這年七月,從祭祀日本「皇祖神」的伊勢神宮來了一位神官,將伊勢神宮的「神託」轉告貞成親王。所謂神託,就是指某位神官突然被神靈「附體」,然後代神說話傳旨的舉動。我國民間信仰當中也常常能見到這種現象。當時的人們對「神託」深信不疑。奇特的是,這神託竟然說,京都流行的瘟疫是怨靈作祟所致,「萬人可死亡」。而更加令人驚駭的是,神託說這怨靈是兩年前「蒙古襲來」之時被「神明治罰」殺死的「異賊」所化。
  • 大字和小字,哪個更好寫?
    在寫書法的朋友中,有的人說小字好寫,理由是不用費大動作,也容易控制毛筆和紙的關係。
  • 明朝石碑上刻大字:扯淡,再不來了,引起無數猜測,真有穿越者?
    在河南淇縣摘心臺公園矗立著一塊明朝末年的石碑,這塊石碑引來了無數人的遊覽,碑高178釐米,全碑刻有111個字,正面刻有77個字,中間刻有豎行大字:「太極仙翁脫骨處」。石碑本身並沒有什麼新奇,引人注意的是,碑頂端橫刻了「再不來了」四字,而石碑兩邊刻了大大的「扯淡」兩字,人稱扯淡碑。
  • 大字和小字是兩個書寫模式!
    小字和大字的書寫,因其審美要求不同,故在執筆方法,手肘的使用上有很大的區別,好多書家大小字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如不仔細識別,很難相信出自一人之手。米芾《》結體的不同「大字要挨,小字要開」,這句話是我小時候鄰居張爺爺教我的,張爺爺的父親晚清是秀才,本人黃埔八期學生
  • 「國門」的故事
    當時,蘇俄單方面在後貝加爾斯克車站以東的地方,設立了一座木質拱形的「國門」,門額上面向中方一側用中文寫有「中蘇門」字樣,上世紀二十年代後期又將此移至車站對面的蘇方邊防總站院內。這雖然也是蘇俄單方面設立的,沒能代表我國國家主權意識,但也應該算作是滿洲裡口岸的第二代「國門」。
  • 二條城,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
    二條城是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當時的德川幕府將幕府設在了江戶(現在的東京),所以又稱江戶幕府,德川家所統治的260多年,又叫做江戶時代。因為天皇一直住在京都,所以德川家族在京都也要有自己的住所。二條城外的壕溝,說大點叫護城河。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1880年代京都:失火前的金閣寺,古樸的八坂塔
    本圖集照片全部選自日本明治時代的攝影師小川真一所拍攝到的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京都的畫面,所有黑白照片全部經過作者手工上色。還原了150多年前的彩色京都。為了配合照片進行說明,本圖集特別加入了日本京都旅遊導覽圖進行說明。
  • 日本京都的4天行程指南
    雖然有許多令人驚嘆的寺廟和神社可供探索,但京都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現代化城市,考慮到距離大阪只有幾公裡的路程。如果你確實找到了像嵐山竹林周圍安靜的道路那樣平靜的中心,或者在深夜參觀八坂神社的時候,一定要沉浸在大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