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團王興在接受採訪時又抨擊馬雲有誠信問題,說的是2011年馬雲在未告知大股東雅虎和軟銀的情況下,將支付寶業務從阿里巴巴集團轉至由自己控制的中國公司,並說這嚴重傷害了中國商界領袖在全球的聲譽。王興的舊事重提隨即引來了阿里巴巴公關總監王帥的回懟。
其實,王興真正在意的根本就不是什麼馬雲的誠信問題,只不過是因為美團和餓了麼、和阿里巴巴是競爭上的敵人,有利益上的衝突而已。
讓我們來捋一捋王興與阿里恩怨基本的時間線和事件。
2011年5月,阿里巴巴的大股東雅虎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裡稱,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業務已被轉讓給CEO馬雲控股的另一家新公司,並稱董事會對此不知情。阿里巴巴集團隨即發表公告予以否認,稱董事會一直有探討此事,在2009年7月召開的董事會上,股東們就討論並同意將支付寶的股權轉移至一家中國公司。
2011年6月,阿里巴巴與雅虎、軟銀髮表三方聯合聲明,表示就支付寶一事正在進行持續建設性的溝通和討論,目標是儘早達成符合公司和各方股東利益的決議。
2011年7月,三方就支付寶股權轉讓事件正式籤署協議,支付寶將向阿里巴巴集團支付巨額補償,風波就此平息。
同樣是在2011年7月,在團購大戰中處於二流陣營的美團,接受了由阿里巴巴領投的5000萬美元融資。顯然,此時的王興並沒有因馬雲支付寶事件的誠信問題說什麼,還拿了人家的錢。從此,美團開始逐漸從百團大戰中勝出。
2014年5月,美團再次融資3億美元,阿里巴巴跟投,王興還是沒拒絕人家的錢。
王興是不甘心被阿里收編的,所以在2015年,他選擇將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等於是引進了大眾點評背後的騰訊。王興的盤算是能同時獲得阿里和騰訊的投資,他們互相制衡,自己掌握更大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如果能得償所願,王興肯定不會像今天這樣把馬雲誠信問題掛在嘴上。
但阿里無意於此,於是雙方決裂,美團等於是投到騰訊旗下,而阿里則另扶持餓了麼和口碑來抗衡美團。
其實,不就這麼點事嗎?終歸早年是得過人家的好處,即便後來交惡決裂,就不能保持一份體面?先是「如果他們能夠更有底線一點」拋出了「底線論」,這次又說出個「誠信論」。
如果你認為馬雲2011年的時候不誠信惡劣得很,那你怎麼還兩度接受人家的投資呢?當時不出惡言,分手後拿這事來攻擊,不地道。
想起古代晉文公跑到楚國逃難時得了楚王的幫助,給了個退避三舍的承諾。後來兩軍交戰,果然退避三舍傳為佳話,在面子上還顯得不忘舊情。再如騰訊和阿里,在諸多業務線上全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也沒見二馬互相這麼惡語相向。
王興為啥要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