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有關馬雲的消息這段時間也是連綿不斷,不管是退身於阿里巴巴集團幕後、投身於公益事業還是阿里巴巴最近與美團的抗爭,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群眾來說,都是一起大的風波。當然,在滿足我們這些人「吃瓜心理」的同時,想必更多的人更想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那今天,我們要說的不起馬雲的公益事業,而是阿里巴巴與王興美團的「愛恨情仇」。
對於美團,大家可能更多的是知道這個軟體,因為美團在日常生活中算是比較常用的軟體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美團的創始人是王興呢?王興不同於我國富豪榜上的其他人,甚至可以說他的一些舉措在我們看來確實有些「叛逆」的感覺:從一開始帶領美團歸入阿里巴巴旗下,到後來投身於騰訊,這些舉動可是少不了一些火藥味兒,難道美團與阿里巴巴反目了?那這件事的起源究竟是從何開始的呢?
大家有所不知,其實在這之前,我國團購類軟體其實有太多太多,而美團是其中一個並不突出的角色。在2011年,團購類網站市場出現了「大爆炸時期」,眾多軟體紛紛躋身於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想在網購領域加注。當時比較出名的是拉手網和大眾點評,兩者紛紛拿到了一億多美元的融資數目,遙遙領先於其它網站。而美團在那個緊張的時刻才剛剛完成了第一輪的1200萬美元的融資,就遇到了資金緊張的問題。這個時候想必大家都猜到了,是阿里巴巴向美團伸出了援助之手,投資巨額幫助美團成功完成了融資,並且在當緊時刻來了一個「大反超」,以至於美團拿下了30%的網購市場的份額。
提及阿里巴巴和美團的這段「友好期」,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幹嘉偉。幹嘉偉是前阿里巴巴集團的副總裁,在2011年的時候,因為阿里集團的春暉事變而受到了牽連,被迫降職,接手了一個比較艱難的任務——考察阿里可以投資的公司。11年正值團購領域大爆炸時期,他理所當然的首先想到了當時的領頭者之一,拉手網。但是拉手網的創始者雖然覺得阿里巴巴是個比較誘人的條件,但是自己並不考慮過早的將拉手網歸到某個企業的旗下,因此就婉拒了幹嘉偉的誠邀。但是拉手網的拒絕卻給了王興這樣一個機會,王興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曾經坐了6次飛機去找幹嘉偉,在王興的誠心堅持以及考慮到美團未來的發展空間之後,幹嘉偉從阿里跳到了美團,擔任了美團的營運長。
阿里巴巴對於美團的「付出」僅僅只有這些嗎?並不是。在幹嘉偉擔任美團的運營官之後,盡心盡力的經營美團,並將自己在阿里巴巴工作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全部傳授給了美團,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集團也放棄了與拉手網等其它網購網站合作的機會,投資5000萬美元給美團用於融資。在阿里巴巴的扶持下,美團在短短四年內,就成為了網購市場領域的一大「亮點」。
這種「甜蜜的時期」總是短暫的,隨著美團的不斷發展,王興覺得阿里巴巴對於美團的影響有些過大,但阿里方卻並不認為,他們覺得阿里對於美團的掌握還遠遠不夠,兩者之間在暗中已經產生了分歧,而關係惡化的「稻草」就是美團決定與大眾點評合併。
原因在於,大眾點評的主要投資者是騰訊,而眾所周知,儘管阿里和騰訊雙方表面看起來很友好,但是兩者一直都有一種競爭關係。因此,儘管王興親自多次拜訪兩大集團的負責人,試圖獲得兩者共同的支持,卻還是毫無疑問的失敗了。雖然和美團的合作告一段落,但是阿里巴巴終歸還是需要在團購行業維持自己的影響力,因此,在2015年,阿里巴巴企業決定花費60億以使口碑網重新運作。當然,這樣還不夠,阿里又開始了自己的「扶持事業」,2018年2月,阿里巴巴正式收購餓了麼,如果說重新啟動口碑網是含蓄的與美團抗爭,那麼對於收購餓了麼,可以稱得上是明目張胆的告訴對方「我就是要與你抗爭到底」,看來至此美團也與阿里巴巴反目了
與此同時王興也沒有閒著,美團在運行推出的時候,與往日不同,已經「悄悄」隱藏起支付寶支付的這個選項選項,甚至是對於與美團合作的商家,也要求在店裡儘量不使用支付寶的二維碼。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阿里巴巴對於「美團的背叛」而發起的一系列抗爭,但歸根結底,還是阿里巴巴與騰訊兩大企業暗地裡的較量。不管最後這場企業戰的結果如何,還是希望阿里巴巴和騰訊在未來能有更好的發展吧,畢竟一個企業發展起來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