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苦難的人生,造就寶貴的經歷財富——《風雨哈佛路》影評

2020-12-12 百家號

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天才的存在,有時候努力和付出永遠不成正比,但是如果不去努力的話,自己終將一事無成,這並不是什麼雞湯,這只是現實道理。再看《風雨哈佛路》這部影片時,先看到了這部電影的兩種極端評論,一部分人認為女主角的生活經歷實在太過坎坷,根本就沒將她怎麼努力的過程,覺得她的成功來得太過於輕而易舉,另一部分人反而覺得這是一部比較真實的勵志片。也正是因為抱著這種探索和思考的態度,花費了一些時間觀摩了女主的成長經歷。

麗滋住在貧民窟,父親母親皆是墮落的大人,小小年紀的麗滋被迫承擔起了這個家庭的責任,她每天都會到外面垃圾桶裡尋求食物,然後帶給家人。生活對於麗滋來說就是永無止境的痛苦,墮落和災難。她沒有什麼方法能迫切的結束這種生活,她如此熱愛著自己的家人,她無法斬斷與家人的羈絆,年紀輕輕的她也不知未來將前往何方,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如此的迷茫和不確定。

過早體驗過人情是非的麗滋,明白只有讀書才是她今後唯一的出路。只有讀書,才是她和別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武器,除此之外,她根本就沒有別的什麼能改變命運的方法。麗滋童年的痛苦和不幸,影片就花了大部分的時間,篇幅來進行描述。這點一方面可以讓人對主角的身世有個大概的了解,一方面在為以後的轉型塑造奠基,讓兩者形成強烈的對比,以此來烘託她以後的成功。

電影正是因為這一點而遭人詬病,很多人看電影圖的就是講故事的節奏,認為冗長的鋪墊根本就沒有太過深邃的意義。但是就個人立場來說,還是支持影片比較寫實的人物悲慘經歷。在觀看一部影片,就要切實的融入故事的情節發展之中。麗滋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女孩兒,她漂泊無依,沒有可以為之依靠的親人,不是她在學習上有天賦,而是她必須努力抓住學習這個給予她唯一舞臺的機會。

《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應該不是屬於對普通人有作用的勵志電影,它的受眾應該是那種位於社會最底層的人。因為他們知道被生活所迫的滋味兒,知道那種永遠沒有希望的痛苦。他們知道就算身體再怎麼勞累,也不能倒下,因為一旦倒下就要面臨的就是最嚴苛的失敗,在那些人眼中看來失敗是唯一不能忍受的,因為失敗就等於否認了光明美好的過去,這是他們人生中唯一僅剩的一些意義。只要給予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就會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瘋狂的吸收著經驗,好讓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而讀書,就是命運給予麗滋唯一公平搏鬥的舞臺。

《風雨哈佛路》這部影片用一種最普通的方式表達了主角的成功道路,就是努力,就是拼搏,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其他的道路。看電影的人會覺得很是平凡,但是請設身處地的細想之下,一個人二十四小時心中念念不忘的都是書,一本書的時間可以用七八個小時來瀏覽,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都會對這個故事了熟於心,一復一日年復一年,麗滋究竟讀了多少書,這個問題是否有人曾經仔細的考慮過?

《風雨哈佛路》是一部勵志的影片,如果抱著一種娛樂的心情,很有可能會察覺不到那平靜無瀾的敘述中,究竟隱藏著一種怎樣的態度,建議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請勿浮躁,它真的是一部十分值得觀看品味的影片。

相關焦點

  • 你看懂風雨哈佛路呢嗎?
    電影《風雨哈佛路》演繹了一個非常貧苦的女孩Liz,通過發奮讀書擺脫不良家庭,考入哈佛大學的勵志故事。《風雨哈佛路》的主角是Liz,她媽媽是個吸毒的,Liz在15歲時媽媽死於愛滋病。她爸爸沒有賺錢能力,進了收容所。Liz連這樣一個貧困苦難的避風港也失去了,從此開始流浪,後來她意識到不能再這樣混下去,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她用真摯的語言打動了校長,給了她繼續學習的機會。在這樣一個苦難深重的環境下成長起來,並且最終考入了哈佛大學。
  • 《風雨哈佛路》:掉進一個生活的深淵,要怎麼去規劃人生?
    《風雨哈佛路》有時間看看《風雨哈佛路》吧!這是一部根據真人故事改編的勵志電影,英文名《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 也譯為《最貧窮的哈佛女孩》。一部由Peter Levin執導的2003年上映的勵志電影,女主人公麗絲經歷了常人不敢想像的成長道路,最終實現了夢想,走進了哈弗大學的殿堂,演繹著一個無關你我卻又感動並激勵著你我的成長故事。
  • 風雨哈佛路:貧窮只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不能成為你不努力的藉口
    ————電影《風雨哈佛路》電影《風雨哈佛路》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勵志片,它之所以被打上勵志的標籤是因為電影中的女主人公莉絲的人生實在是太貧窮了。莉絲生活在一個糟糕透了的家庭環境中,她的父母都是「癮君子」和愛滋病患者,父母不僅沒有工作,而且還靠政府的救濟金維持日子。
  • 《風雨哈佛路》:人生一旦認命,你就徹底輸了
    人生也有很多事是我們無法選擇的,比如原生家庭。相信在絕大多數人看來,一個出生在貧民窟,直到17歲仍在四處流浪,從未接受過一段完整教育的姑娘。她有著極大的概率會延續父母的命運,成為一事無成、甚至走入歧途的「窮二代」。
  • 《風雨哈佛路》:從貧民窟女孩到哈佛高材生的傳奇逆襲,勵志經典
    《風雨哈佛路》是2003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非常勵志,2009年看過一次,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電影的主人公莉絲,出生在美國紐約的一個貧民窟裡,在充斥著貧窮、飢餓、毒品、暴力、酒精和死亡的環境中度過了悲慘的童年,從小就承受著原生家庭帶給她的苦難。
  • 《風雨哈佛路》告訴你,去圖書館沒用,你得先說服你自己
    很多時候,小編想,這世上能夠阻礙人的是現實還是人心,想了很久,還是覺得人心最是能夠摧毀一個人,也最是能夠支撐一個人;就好像《風雨哈佛路》中堅韌的麗斯,就好像尋常生活中奔波勞碌的我們;而在《風雨哈佛路》中,麗斯不顧一切的前行來自於心中的堅持,這份堅持太過難得,尋常人少有這樣堅強的。
  • 評《風雨哈佛路》:不夠勵志的勵志片,這幾點還有改善空間
    畢竟,每個觀眾的經歷不同,情感觸發點不同,移情於主人公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在這樣的情況下,又該如何給「勵志」劃上界限呢?怎樣的勵志片才算好呢?從眾多勵志片的共性來看,主人公從生活困境中走向成功,這可以說是故事發展的大方向。但在看《風雨哈佛路》的時候,我就感到困惑。《風雨哈佛路》的故事其實也是在這個大框架內的,也就是說,其劇情發展模式可以劃分為勵志片範疇。
  • 「重溫經典」:上映17年的《風雨哈佛路》,至今再看仍舊感動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影片《風雨哈佛路》,主人公麗斯從小生活在貧民窟,父母又從未承擔起照顧呵護她的責任;但是她卻始終堅信人生可以改變,因此從來不曾向困難低頭,最終,麗斯用自己堅定的信念和意志戰勝了困難。《風雨哈佛路》主人公原型:莉茲默裡其實這部電影並不是單純的雞湯故事,而是真實的人生分享;這部電影至今已經播出將近17年之久了,而故事的現實版主人公也已經成為了美國著名的勵志演說家,她就是80後的女博士——莉茲默裡;
  • 《我的前半生》羅子君:人生每一段經歷,都是寶貴的財富
    不經歷風雨,就不能看到彩虹;不經歷波浪,就不能達到彼岸;不經受磨難,就不能成就大事。人生每一段經歷,都是寶貴的財富。01《我的前半生》羅子君買鞋子到賣鞋子的經歷。《我的前半生》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把一個中年婦女面臨的婚姻危機,刻畫的淋漓盡致。
  • 《風雨哈佛路》電影賞析 --基礎教育部開展英語課外活動豐富學生業餘文化生活
    為豐富在校學生的課餘生活,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2019年11月28日晚19:30在教學樓106室由英語教研組的老師們組織來自不同班級的學生們觀看了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
  • 苦難造就成功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其中不乏有一些名人流芳百世,而他們的成功正是來自於苦難的磨鍊。     越王勾踐便是如此,一朝兵敗,茅屋簡食身為奴便是他的真實寫照。夏日的酷熱,冬日的寒冷,眾多苦難的籠罩下,他更加振奮,最終復國,     若是沒有眾多苦難的激勵,他又怎會奮發圖強,取得了成功,俗話說:苦難是財富沒錯,苦難是海,度過便是勝利的彼岸;苦難是山,越過便是成功的終點;苦難是火點燃便是光明璀璨的人生。苦難是人生路上的攀高梯,成功越下便會取得勝利。
  • 苦難,是人生最好的磨刀石
    苦難,是人生最好的磨刀石一隻有夢想的小懶豬8天前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島嶼、嶂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人的生命,似雲朵在飄飛,不遇著陽光,難以映出絢麗的色彩。之前看過一個選擇:給你花不完的錢,讓你孤獨終老,你會願意嗎?
  • 苦難是極其珍貴的人生財富,經歷了才真正擁有
    過去在書本上看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當真實的事情發生在身邊時,才深刻體會到人生的辛酸苦辣鹹。這時我們應當想什麼?十之八九皆是苦,唯有一二才是福,要常想一二啊!人生會遇到無數次機遇,也會面臨無數次挑戰。如果向命運低頭,那就永遠是懦夫;如果向命運挑戰,那才可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 中國版「風雨哈佛路」:哈佛學霸Molly的求學經歷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但上官華珍,這個從福建農村走出來的普通女孩,最後進入到世界頂尖學府哈佛大學的求學經歷卻讓我們看到:「階層固化「只是不願下苦功夫努力的人的藉口。 作為艾威達(IA_EDU)在合作學校重慶十八中的校外導師,不久前,Molly在線上給學生和家長舉行了一場講座,她的經歷激勵同學們奮進,她的建議也實實在在幫助同學提升學習效率。
  • 跨媒介閱讀 |《風雨哈佛路》:努力使夢想之花盛開
    本周一起走進電影《風雨哈佛路》——《風雨哈佛路》 改編自莉絲·默裡的親筆傳記,講述了命途多舛的莉絲·默裡通過自我奮鬥實現人生理想的故事。莉絲的父親吸毒且無所作為,母親不僅吸毒,同時患有精神分裂症。家庭的不幸帶給小莉絲的是無助、恐懼、飢餓與歧視,但她仍拼命維護家庭與母親,直到 15 歲時母親去世,帶給莉絲痛苦的同時也帶給她對生命的思考。
  • 《風雨哈佛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天賦
    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上面是《風雨哈佛路》中主人公麗薩的少年生活,之後她憑藉自己的努力爭取了一所公立高中,這所高中不是最好,但因為是公立高中所以她的學費可以減少很多,而且努力學習還會有獎學金,在這裡老師和藹可親,同學沒有歧視,她努力學習,為了補齊之前所落下的課程。
  • 風雨哈佛路:貧民窟女孩的哈佛逆襲之路
    #風雨哈佛路哈佛大學是美國最難進去的院校之一。從03年到18年,美國哈佛大學本科正常錄取率在逐漸降低,從7%降低到3%,而國際性學生的錄取率更低,每一年國際性學生僅佔總錄取率的20%。每一年僅有極少數中國學生進到哈佛。
  • 被清華大學錄取,暑假去工地地搬磚: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任正非,曾經經歷過常人難以想像的苦難。骨幹員工的流失,國外市場被訴訟,國內市場被港灣搶食。華為初創時期,任正非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自己沒有房子,吃住都在辦公室,從來沒有節假日。2002年,華為差點崩潰,任正非立下生死軍令狀:研發失敗就跳樓。在軍隊錘鍊過多年他,並沒有被打敗,硬是把華為做到了全世界。
  • 當一個人擁有了成長型思維,苦難對他來說只是人生的一個片段而已
    唯一能夠跳出苦難這個怪圈走向明朗的途徑就是接受苦難,接受苦難帶給我們的一切後果,並且嘗試去改變它。《風雨哈佛路》中的主人公麗絲,她的童年就是一部苦難史,父母酗酒,經常吵架,後來母親因為吸毒染上愛滋病而去世,父親被關在瘋人院。
  •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
    《風雨哈佛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說的是一個美國癮君子家庭的孩子,克服人生困境考上哈佛的事情。原來的英文片名是「從無家可歸到考上哈佛」,這個題目本身就足夠吸引人了,比今年考上北大的留守少女的故事還要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