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遭網友質疑,引發熱議。15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撤銷該學生所獲一等獎。
雲南省撤銷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獎項
15日晚,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通報全文如下:
近日,關於質疑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獲獎項目《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我們迅速成立專項調查工作組,對大賽評審工作開展全面調查。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就此項目及時進行覆審,現將有關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如下:
專家組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研究報告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學術水平,但其附件支撐材料和調查走訪發現的新情況新材料不能充分證明作者獨立完成該項目報告的整體設計和撰寫。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根據以上情況,評委會建議:該項目研究報告文本撰寫不符合《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規則(2018年修訂)》評審原則第三條:「項目研究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之規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感謝新聞媒體及社會公眾對大賽的關心和關注,並希望對我們的工作繼續提出批評和指正。對由於我們工作的失誤造成的社會影響表示誠懇的歉意。我們將接受教訓,深刻反思,舉一反三,開展自查自糾,完善機制,加強監管,嚴格按照大賽的評審規則和程序開展工作,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大賽生態環境。
獲獎小學生父親致歉:過度參與編撰過程
15日下午,該獲獎小學生陳某某家長對外發布一封公開信,承認在項目申報過程中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同時,他向大賽組委會申請上交該項目獲得的獎項,並尊重和服從大賽組委會對該項目獎項的處理意見。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引發爭議
近日,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一項獲獎作品引發人們關注。獲獎項目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該項目不僅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了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相關展示頁面中配有陳某某進行實驗的照片。有網友質疑,這項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經達到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準。
圖片來源: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在網站上展示的部分實驗記錄中,陳某某這樣寫道:
2018年1月6日,「呂老師帶我到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我想研究腫瘤,因為腫瘤太可怕了。」
2018年1月9日,「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
2018年1月10日,「(我)還是不太了解基因」。
據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介紹,該賽事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機構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
熱評:是否存在「默契腐敗」?必須查!
此事讓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含金量蒙上了陰影,也讓公眾心中添了一層堵,面對一水看不懂的獲獎項目,有網友揶揄,大賽不如徹底改名叫「青少年父母科技創新大賽」。
「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明擺著不是小學生的「菜」,卻一點不加掩飾,把博士水平的項目堂而皇之地署上孩子名並評上獎。這背後,是否存在著學術腐敗、評獎腐敗、加分腐敗?
如果確實存在多重腐敗疊加,那就不是小事!它吞噬著公眾的公平信仰,毒害著社會風氣,起跑線被這些人弄得烏煙瘴氣。線索明擺著,獲獎項目都掛在網上,當初的榮譽如今都成為待爆的雷,接下來就看相關部門的調查了——要查「拼爹」操作,更要查背後是不是存在一條龍的「默契腐敗」。
綜合自央視新聞、東方網等
編輯丨Jess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