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怪異行為,不同階段有不同含義,寶媽都了解嗎?

2020-12-11 巧媽育倆娃

文丨巧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深沉的,是無私的,正因為愛孩子,所以孩子的一舉一動,父母都會特別的在意。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父母可能就會發現孩子的變化越來越大。而且經常會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來。

像3歲的小寶磊磊,他以前是一個特別聽話的孩子,經常就是跟在父母的身後轉來轉去。可是最近,孩子越來越奇怪。

以前父母幫他做什麼事情,他都會特別的開心和樂意,吃的東西也願意分享給別人。現在孩子非但不願意分享吃的給別人,父母幫他做事的話,他還會很生氣,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說話喜歡帶一個「我」。

磊磊的父母覺得會不會是受到別人的影響了,滿臉的疑惑和不解。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的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

0到1歲

這個時候的孩子才剛剛發育,他的身體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從簡單的爬到站立再到慢慢的行走,孩子正在快速的學習各種東西。這時的孩子還是比較脆弱的,需要父母的更多的關注以及陪伴。

這時孩子會迎來共生期,就是把父母當作是自己的身體一部分,特別依賴父母。

1到3歲

當孩子逐漸學會了基本的東西之後,他的獨立意識逐漸覺醒。這時孩子會開始慢慢學習獨立吃飯,還有大小便。他的肌肉日趨發達,逐漸開始走得更穩,能夠說的詞彙也越來越多。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會開始理解「我」的概念,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但是孩子還是不能完全脫離父母,情緒會開始顯得多變,可能一會開心一會難過,孩子在開始感受情緒的變化。

這個時期也是孩子變化最快的一個時期,也是許多父母擔心的時期。

3到6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除了能夠站穩行走之外,他還能夠開始跑起來、玩球做各種以前沒辦法做的一些活動。而且孩子能夠開始做各種比較精細化的事情,比如摺紙、拿筆畫畫還有捏泥。

除此以外,孩子的思考能力越來越強,他會開始思考周邊能看到的東西都是什麼?孩子可能會向父母問出各種奇怪的問題,比如天上的月亮是什麼?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給家長們的建議:

第一:不要給孩子隨便貼標籤

在孩子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因為身體會發生各種變化,孩子在感受身體的變化時,會經常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來,這其實都是孩子的一種嘗試的過程。

比如孩子忽然變得不愛講話了,可能這只是孩子的一個情緒化的表現,父母在這個時候,記得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因為使用不當的話,就會造成很多的負面影響,比如固化了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就像孩子在外面玩的時候,到處亂跑,可能只是孩子天性愛玩,父母稍微提醒一下就可以了,結果父母說了一句你就是調皮搗蛋,那麼容易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搗蛋鬼。

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不可能說什麼事情都是做得十分的完美,反而會經常闖禍,因為他的心裡並沒有一個可以衡量的標準,而且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其實正是塑造孩子行為的最佳時候。

如果孩子做了一些好的表現時,父母這個時候可以給孩子貼上正向的標籤,比如說孩子能夠自己獨立吃飯,這個時候可以給孩子貼上「獨立懂事」的標籤。

第二:引導孩子認識情緒

情緒是多變的,孩子小的時候對於情緒的理解能力是非常弱的。像有些孩子他們的抵抗能力弱,是因為情緒控制能力差,遇到點困難就會特別的沮喪,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父母要多花時間讓孩子去認識情緒,什麼是開心,什麼是難過。只有充分了解了情緒,孩子才能想辦法去掌控自己的情緒。

第三:多陪伴孩子

最後想說的就是多陪伴孩子,孩子小的時候他對於這個陌生的世界了解得並不多,容易遇到一點事情就受挫,所以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陪伴可以幫助孩子擁有更多的安全感。

安全感越強的孩子,自信心越高,遇到事情能夠更好的處理。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家長切記不要只是單純的陪在孩子身邊。而是要充分參與到孩子的活動當中去,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對於孩子的一些怪異行為,家長們記得要多去理解和包容,給孩子更多的愛,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本文由巧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寶寶變得行為怪異?不同階段有不同含義,媽媽應該了解
    文丨小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鄰居發現最近家裡的小傢伙變得越來越「叛逆」了。雖然鄰居家的孩子才三歲,但是近來的一些行為卻讓鄰居覺得「這孩子真的是太倔強了。」一、寶寶行為怪異,正是因為不同階段有不同含義在一檔親子綜藝節目中,演員胡可的育兒之道被很多網友們點讚。在節目中有一集是小魚兒去了水堡。當小魚兒從水堡出來後,崩潰大哭。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小魚兒會端的哭鬧起來。「小朋友們不是都喜歡冒險嗎?」很多觀看節目的網友也對此不明所以。
  • 胎兒發育全過程,不同階段要留心的細節問題,寶媽們都了解嗎?
    胎兒在子宮裡面的發育,有著對應的階段的時間發展的規律。不同的時期,寶寶在肚子裡面都在做什麼呢?什麼時候才可以判斷寶寶的性別呢?寶寶在肚子裡面是怎麼成長的呢?是什麼時候開始和媽媽有互動和感應的麼?寶媽們不妨了解一下,不同時期的胎兒在肚子裡面都在幹什麼,更好的保養胎兒。
  • 胎兒發育全過程,不同階段要留心的細節問題,寶媽們都了解嗎?
    胎兒在子宮裡面的發育,有著對應的階段的時間發展的規律。不同的時期,寶寶在肚子裡面都在做什麼呢?什麼時候才可以判斷寶寶的性別呢?寶寶在肚子裡面是怎麼成長的呢?是什麼時候開始和媽媽有互動和感應的麼?寶媽們不妨了解一下,不同時期的胎兒在肚子裡面都在幹什麼,更好的保養胎兒。
  • 寶寶的牙刷,不同階段選擇不同,寶媽們get了嗎?
    所以說,牙刷對於寶寶的刷牙習慣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牙刷選擇,只有找對了牙刷,才不會給寶寶留下「刷牙很難受」的印象,讓寶寶乖乖配合媽媽刷牙。|||— —||||||0-1歲柔軟優先|||用普通牙刷給寶寶清潔口腔,肯定是要疼死寶寶啦!毛刷雖然軟,但寶寶的口腔更嬌弱,架不住這樣的折騰。
  • 關於寶寶的「怪異」行為,99%的寶媽表示遇到過
    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弄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於此,小谷媽媽真心表示贊同!當媽後,日常膽戰心驚,寶寶的任何一絲絲異動都可能讓我們手忙腳亂,著實是讓人煎熬!這不,最近就有寶媽在後臺諮詢小谷媽媽:寶寶有一些
  • 懷孕期間可以同房嗎?3個不同時期,寶爸寶媽要做不同選擇
    導讀:懷孕期間可以同房嗎?3個不同時期,寶爸寶媽要做不同選擇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懷孕期間可以同房嗎?3個不同時期,寶爸寶媽要做不同選擇!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孕媽肚子上出現粗細長短不同的黑線,有這幾個含義,你知道嗎?
    而每個孕媽的黑線卻又不一樣,有的很長有的很短,有的很細有的很粗,即便是相同的孕周也不一定會有相同的黑線,其實,懷孕後孕媽肚子上出現粗細長短不同的黑線,有這幾個含義,你知道嗎?第一, 妊娠中線一直都有,除了孕期其他時間都不明顯,是一種標誌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肚子上的中線並不是懷孕的時候產生的,這條線即便是男性的肚子也是有的,有的小孩子的肚子上也能看出來,只是在女性懷孕後,這條中線開始變得明顯起來,我們稱之為妊娠中線。
  • 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含義!
    其實,這是這個階段寶寶的正常探索行為。這個階段的小寶寶處於完全不能自理的狀態,他的一切需求都需要父母或監護人的幫助。這就是寶寶的「口欲期」,一切依賴父母的時期。嘴是寶寶和外界交流的唯一途徑:吮吸、大哭、吃手等。
  • 0-3歲嬰幼兒教育,寶媽們了解多少?可以錯過關鍵期了
    對於早期教育這個詞彙想必大家都略有耳聞,現在市場上有很多關於對嬰幼兒早期教育的一些信息,看似簡單的教育裡面可是大有「學問」,對於這些「學問」的知識點寶媽們了解多少呢?1.2.嬰幼兒發展的特點幼兒剛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某些藏在身體內的潛能需要受外界的激發才能施展出來,起初幼兒最先以聽,看來感受世界,接著用「口」去品嘗,手抓,爬行,到走,跳,跑等行為的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 0-3歲嬰幼兒教育,寶媽們了解多少?可以錯過關鍵期了
    對於早期教育這個詞彙想必大家都略有耳聞,現在市場上有很多關於對嬰幼兒早期教育的一些信息,看似簡單的教育裡面可是大有「學問」,對於這些「學問」的知識點寶媽們了解多少呢?,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某些藏在身體內的潛能需要受外界的激發才能施展出來,起初幼兒最先以聽,看來感受世界,接著用「口」去品嘗,手抓,爬行,到走,跳,跑等行為的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 萌娃「走路姿勢」怪異,寶媽百思不得其解,知道原因後笑出聲
    孩子具有非常高的模仿天賦,無論是周邊的人或事,還是對於父母言行的模仿,都是非常的強的。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們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起到一個好的榜樣作用,因為你會在孩子的身上你會漸漸地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果孩子模仿的事物都是負面的,那麼對於孩子的發展肯定也是有一些不太好的影響的。然而除了要有榜樣作用之外,對於孩子的模仿,家長該如何正面的引導呢?
  • 「媽,我能買可樂嗎?」兩個寶媽的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其實零食是可以允許孩子接觸的,只要不過分就好,因為任何事情都是物極必反的,父母們強行的反對也許會起到反效果。「媽媽,我能買可樂喝嗎?」兩種寶媽的回答方式完全不同洋洋和華華是兩個比較要好的小朋友,而且兩家是鄰居,碰巧兩個孩子在一個班級裡面,但是兩個孩子在性格方面卻有很大差異,這也是源於兩個孩子的媽媽從小到大對孩子細節方面的把控很不一致。當孩子問出「媽媽,我能買可樂喝嗎?」
  • 盤點媽寶10大行為,你身邊有「新型媽寶」嗎
    說:「除非是有特別的身心症狀需要家人照顧,不然媽媽如果真的這樣做,對孩子真的不是好事啊啊啊~」原來有一名大學新鮮人上網發問,由於自己的大學位在郊區,媽媽不放心,他自己也很怕生,所以想問「可以帶媽媽一起到學校宿舍住宿嗎?」
  • 寶寶不同階段的發育標準,寶媽們了解幾個?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其實是他生長發育最快的一個階段,從出生到翻身、坐立、爬行等,寶寶每一次發育都是很重要的!因此家長們要時刻關注他們的發育狀況,還要了解寶寶是否發育遲緩,那麼現在就一起了解下寶寶各月齡的發育標準吧!看看你知道的有幾個!一、寶寶出生42天:我家寶寶頭圍小,頭圍能反應寶寶的腦發育情況嗎?
  • 不同階段不同對待
    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寶寶出生後都會有個習慣,喜歡吃自己的手手和咬手手。大部分的家長一見到寶寶在吃手就會立刻把手從口裡拿開。但是有的育兒老師也和家長說可以不用管寶寶吃手的。很多家長都在疑惑,寶寶吃手不是不乾淨嗎?並且一直保持吃手的習慣,寶寶的牙不是會變醜嗎?長大了不是會破壞形象了嗎?每次寶寶吮手,媽媽都會故意拿開的了,但是寶寶一吃不到手就會哭鬧,到底寶寶為什麼這麼喜歡吃手啊?不同的年齡段,寶寶吃手可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專家表示,不同階段需要不同地對待。
  • 寶寶吃奶總愛「扭扭」,這種「難言之隱」,寶媽們一定要看懂!
    但寶寶的表達方式也有限,他們有時的動作,代表好幾種意思,你真的都能弄清嗎?寶寶吃奶總愛「扭扭」,這是有「難言之隱」了小可的寶寶出生後,異常乖巧。每次看到寶寶呼呼大睡的樣子,小可的心裡都異常柔軟。隨著寶寶漸漸長大,表現欲十足的寶寶,總是用不同的動作吸引媽媽的注意力。
  • 寶寶吃奶總是「扭扭」,這些「難言之隱」,寶媽們一定要看懂!
    但寶寶的表達方式也有限,他們有時的動作,代表好幾種意思,你真的都能弄清嗎? 一開始小可還弄不懂這些意思,但隨著時間的變化,小可對寶寶的行為有了幾分了解。
  • 不同家庭結構對幼兒親社會行為意向的影響
    為探索家庭結構的變化對幼兒親社會行為意向的影響,本研究以6歲幼兒作為被試,運用艾森伯格親社會道德兩難情境範式,分別考察來自「獨生」「準二孩」「二孩」家庭的幼兒在助人、合作、分享等親社會行為上的意向表現,結果發現6歲幼兒的親社會道德推理水平處於他人需求取向階段,親社會行為意向整體較高,其中助人意向最突出,其次是合作與分享;6歲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意向不存在性別差異;來自「獨生」和「準二孩」家庭的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意向高於
  • 幼兒早教,不同階段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但現如今很多父母以為早教其實就是去早教中心上課,這是一種錯誤早教≠早教課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學習早教,並且將早教滲透到平常的生活中 以下粗略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早教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1:什麼是早教?
  • 一睡二哭三攢肚,寶媽們都明白其中含義嗎,乾貨知識趕緊了解一下
    拋開歧視含義不談,這句話本身,倒是蠻順口的。其實在育兒界裡,也有一些類似的順口溜,比如近些年開始流行的"一睡二哭三攢肚",也同樣順口,可就是會讓一些寶媽摸不著頭腦,尤其是"攢肚",究竟是指的什麼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