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足協青少年足球聯賽工作會議在武漢召開。對於前一段引發很大爭議的「骨齡測試是否準確」的話題,中國足協給出了最後的解決方案,對於那些在骨齡測試中超過實際年齡半年之內的小球員,將給予一次參賽機會,但如果在今年底的複查中再次超標,將不再允許該球員參加這個年齡段的比賽。
■骨齡同實際年齡不符是極個別現象
將於今年開始的全國青少年聯賽,中國足協十分重視,並決定每年自掏腰包1200萬解決這項比賽的經費問題。也許正是源於這種重視,中國足協對過去青少年比賽中長期存在的「以大打小」的現象給予了嚴厲打擊。在今年年初的廣西梧州春訓中,所有將參加青少年足球聯賽的球員都進行了骨齡測試,結果有很多球員的骨齡測試同實際年齡不符。
在結果公布後,曾有不少小球員的家長表示,自己孩子的骨齡測試同實際年齡不符,是因為孩子身體發育過早導致的。但是在昨天的青少年聯賽工作會議中,中國足協以及地方足協的代表們,對這一說法的科學性提出了質疑。一位與會代表向記者表示:「骨齡測試相對而言還是比較準確的,雖然每個人的發育有快有慢,但差幾個月還是能接受的,有的球員差一兩歲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基於這種認識,中國足協還是對那些骨齡測試超齡範圍在半年之內的球員「網開一面」,允許他們參加今年的青少年足球聯賽,但是在今年底還會進行一次複查,假如該球員在複查中的骨齡同今年初的骨齡測試一致,仍然屬於超齡球員,那麼他將失去下個賽季繼續參加該年齡段青少年足球聯賽的資格。
■足球青訓超齡現象依然嚴重
雖然多年以來,中國足協一直都高舉著嚴打「青少年球員超齡」的大旗,但這個問題實際上並沒有得以根除,在今年的青少年聯賽揭幕前,中國足協嚴格按照骨齡測試結果來確認球員參賽資格時,檢查出不少超齡球員。一位長期在基層從事青訓工作的教練對記者說:「青少年比賽以大打小的情況一直都沒有根本解決,這已經成為中國足球青訓體系中的一大『毒瘤』。希望在今年的青少年聯賽中,中國足協嚴查球員骨齡的做法,能抑制這股歪風。」
■足壇名宿不認可「以大打小」
對於中國足壇長期流行的「以大打小」現象,國內足壇曾經有人拿出一味否定超齡球員會埋沒人才的說法,可事實上,一些長期在青訓一線工作的教練,卻對此極為不認可。來自大連的著名青少年教練蓋增臣就曾表示:「那些比其他孩子大一兩歲的球員,參加比自己實際年齡小的比賽,實際上是對該年齡段足球人才的一種埋沒。多年以來,正是因為有這種現象的存在,中國足球每個年齡段,都有20名左右的適齡球員在『以大打小』的比賽中被徹底埋葬。」
■文/本報記者 杜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