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月24日訊 早8:00點,氣溫-10℃,調車長劉榮開始一天的第一鉤作業,他忙著向連結員魏思東、陸明傳達調車作業計劃、布置重點注意事項、明確作業分工,顧不上和記者多說話。「調車作業危險係數比較高,不管是不是春運,只要一上崗,安全必須是第一位的。」
「您好,請問您要哪裡的車票?」距離調車組間休室400多米遠的售票大廳,售票員張曉玲也在忙碌著。春運開始後,她每天至少要售出900多張火車票,要說上千句重複的話,放在桌上的杯子,張曉玲卻很少碰。「這樣可以少上廁所啊,就可以多給旅客賣一張票了。」她笑著說。
1月16日,2014年春運正式拉開帷幕,這是劉榮和張曉玲共同經歷的第18個春運,也是他們結婚的第13個年頭。雖然在一個單位,可這兩口子在單位時卻見不到面,各自為戰。
劉榮,隴西車務段隴西車站運轉班組乙班二調調車長,負責隴西車站轄內9條專用線的取送車作業。張曉玲,隴西車務段隴西車站客運班組乙班售票員。提起這一對夫妻檔,同事說,他們還真有「夫妻像」——工作的勁頭最像!
「調車作業安全就是為平安春運打基礎,我們沒有戰鬥在服務旅客的第一線,但我們絕對戰鬥在春運安全第一線。」劉榮如是說。所以標準化作業成了他工作時最大的安全係數保證,每天70多輛車的取送車作業劉榮沒有絲毫懈怠。進入冬季,零下十多度的天氣,為了保證工作中身體的靈活性,身上不能穿太厚,調車作業時全身一會就凍透了。如果是白班,劉榮只能在吃午飯時才能休息一會。可劉榮卻說,他覺得服務在旅客一線的鐵路職工更辛苦,因為妻子張曉玲恰好是他們中的一員。張曉玲工作細緻認真在同事中有口皆碑,「春運期間我們一般都要加班,工作時間都是口手並用,就為了多給旅客賣一張票,最晚的一天我記得是兩點回的家,每天工作下來一句話也不想說了。」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旅客;也有受委屈的時候,這時,老公的一頓飯,一句幽默的話成了張曉玲覺得特別貼心的事。
由於工作的倒班性質,劉榮和張曉玲很少出現「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情景,通常是你休班了我上班,好不容易碰到兩個人都在家還要補充睡眠保證上班時的精力。為此夫妻倆達成共識,誰休班誰就多承擔點家務,但還是覺得虧欠了孩子。「孩子特別懂事,現在才12歲,卻很少抱怨,知道我上班說話多,還給我做湯喝。」一次雞蛋湯,一次麵疙瘩湯,一次紫菜湯,張曉玲記得特別清楚。
採訪當天是張曉玲母親的生日,其他兄弟姐妹早早就聚在家裡給老人過生日了。劉榮卻因為下班晚沒能去成,「給老人家祝福帶到了,回家我下點面隨便湊合著吃點。」劉榮愧疚的說。劉榮老家在甘谷,在他的記憶中,夫妻二人一同回家過春節的時間屈指可數,就算自己回去一趟,也只能待一天,最晚坐第二天的K419就得趕回隴西,「習慣了,老人也理解我們的工作。」
一句「習慣了」包含了多少的辛苦與付出,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像劉榮和張曉玲一樣的鐵路夫妻檔,在春運戰場的前、後方,默默奉獻,全方位的為春運付出他們最大的努力。(伍策 姜金沂 何永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