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始前分享幾個最近的新聞案例:
1、4月13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給諸多行業帶來下行挑戰,而在線上,以知識付費為代表的平臺逆勢而上,迎來一波快速發展。艾媒數據顯示,在防疫期間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的用戶超過六成。
2、4月10日,央行發布了2020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8.07萬億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
3、疫情期間,APICloud推出雲上應用定製方案,相比傳統開發模式,將項目、進度管理由原本的人和制度演進為雲端工具驅動,幫助企業更好的管理各類應用和場景化需求,加快企業數位化進程。
2020年註定不是平凡的一年,新冠、蝗災、澳洲大火等等,每一個災難的發生都切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疫情讓原本忙碌喧囂的城市按下了暫停鍵,災難面前人們的工作、出行、生活方式、心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一、在線娛樂、內容付費迎來春天
消費者對知識、音樂、視頻等在線娛樂、內容付費意願強烈。
疫情的爆發讓中國的經濟遭受了重大損失,禁足令、延遲復工等外出限制措施,讓很多職場人有了更多的時間通過在線學習,提升自身技能以此來消除疫情帶來的焦慮感,知識付費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
從2016年邏輯思維的「得到APP」上線,到喜馬拉雅FM知識付費節、知乎live,再到優愛騰會員付費模式跑通,後期推出極具爭議的超前點播等新的付費模式為代表的娛樂內容付費,以及積極探索新聞付費模式的南方周末,知識內容付費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受並認可。
有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知識付費的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5.9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78億元,據其預測,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92億元,2021年更是會躍升至675億元。而由於此次疫情突發,不少業內人士預估今年知識類內容付費市場規模將更早突破400億元。
從中國用戶對知識付費產品的消費金額來看,約33.3%的用戶每月花費100-500元,46.8%的用戶每月花費500-2000元。總的來看,中國消費者對於知識付費產品的消費意願強烈,而且支出水平普遍較高。
近年來,知識付費在商業、音視頻、讀書、教育等領域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疫情期間無論是為了打發時間選擇付費觀看娛樂內容的用戶,還是為提升自身技能購買在線課程的職場人士、學生,在這個龐大的市場下,如何延續用戶為內容付費的習慣,這需要平臺積極探索,緊跟用戶需求變化,細化知識類別、深耕專業權威,只有持續不斷的推出高質精品的內容,優化用戶體驗,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知識產生-篩選-傳播作為知識付費的主要邏輯,將知識有效轉化為用戶預期價值,提純內容的含金量將是整個知識付費時代亙古不變的主題。
二、健康保健「升格」,健身「升溫」
2020年,「宅」成了很多人的新的生活方式,疫情讓人們意識到了健康體魄的重要性,健身場所限制及運動健身需求增強拉動了運動健身app用戶增長,數據顯示運動健身行業用戶規模快速上漲至 8928 萬,同比接近翻倍。
同時一些健康管理類的app用戶增長規模也比較明顯,通過這些app用戶可以實現對心率、血壓、睡眠等健康數據採集和管理需求,蝸牛睡眠因其多樣化的助眠選擇,受到了不少年輕用戶追捧。
三、投資理財意識增強
「月光」「負翁」一直是現代年輕人的標籤,疫情的爆發給熱衷超前消費的年輕人上了一課。對於很多停工待業的年輕人來說,信用卡、花唄、車貸等還款壓力接踵而至,高消費背後的風險降臨,很多年輕人被打的措手不及。QuestMobile數據顯示,疫情影響下,用戶對工作、裁員、失業、存錢等關鍵詞的關注度明顯上升, 2020 年 2 月,金融理財行業增長迅速,支付結算、股票交易、綜合理財、保險服務等細分領域,月活躍用戶均超過千萬,
一個特殊現象,復工後,記帳軟體新安裝的周活躍用戶持續上升,大量30歲以下、三四五線城市、消費能力較低的用戶湧入進來,財務健康,突然深入人心了。
四、無接觸式「雲辦公」成為新的熱點
2020年,我國在線辦公市場規模高速增長,無接觸式在線辦公需求飆升。IDC預測,到2022年,全球GDP的60%以上將是數位化,為了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傳統的工作模式將會發生大的轉變,儘管目前在國家政府管控下,很多企業已經復工復產,但IDC認為,未來在數位化浪潮和先進技術推動下,移動辦公工作模式還會保留,並且在未來成為企業的剛需。
在5G技術及移動網際網路的推動下,移動辦公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幅提升了企業的運行效率,未來企業移動辦公帶來的新型會議模式、項目管理模式、數位化員工管理模式將成為企業剛需,而SaaS類協同軟體將受到更多企業用戶的追捧。
APICloud「雲定製」模式,基於企業數位化需求,標準化的流程與技術規範,使企業能夠更好地管理各類應用以及場景化需求,避免信息孤島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