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雲開發,騰訊為企業提供了「一攬子」Serverless化的後端資源和服務,幫助他們以更低的技術門檻和成本調用騰訊體系內的積累,在微信和騰訊雲聯合打造的雲開發平臺上開發產品,滿足企業產品研發、運營推廣和成本經營各個環節的需求,藉助騰訊的渠道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作者 | 李威
一個人,利用三個工作日下班後的時間,可以做什麼?
項目經理陳宇明給出的答案是可以做一個「群登記助手」小程序,支持無接觸的作業登記、報名接龍和出入登記。這個小程序截止目前一共服務了12萬信息收集者,累計收集了600萬份登記數據,訪問次數達到數千萬次。
在成為項目經理之前,陳宇明做過幾年移動端開放,基本沒有後端開發經驗,也不懂伺服器運維。而且,在原有的流程中,小程序後臺接口請求需要配置Https域名才能請求成功。備案域名至少需要一周。
如何補足自己在後端的短板,並更快上線小程序,成為陳宇明開發「群登記助手」小程序的主要顧慮。尋找後端開發者合作,溝通成本很高;域名備案需要時間,但沒有資源的獨立開發者上線產品的時間越早,越有可能獲取到更多用戶。
陳宇明最後選擇利用雲開發解決方案來進行「群登記助手」的開發。「雲開發能夠讓一個完全不懂後端開發的人做整個產品的產出。」陳宇明表示,「因為它用的是Serverless的架構,無須伺服器部署,而且提供了很詳細的文檔。」
陳宇明所說的「小程序·雲開發」,是騰訊雲與微信聯合推出的微信官方雲原生開發平臺,平臺採用Serverless架構,集成騰訊云云函數、容器、雲存儲、雲資料庫等後端能力,讓開發者無需自行搭建、運維伺服器,即可在平臺上開發、上線應用。除了小程序,雲開發還支持公眾號、Web應用、H5、App等多端,開發者可以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同時,騰訊雲還推出了雲開發低代碼平臺,繼續降低開發門檻。
在11月29日騰訊雲與微信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小程序·雲開發」技術峰會上,騰訊雲副總裁劉穎表示,雲開發的核心原理是將後端資源Serverless化,讓雲服務像調用API一樣簡單好用,發者只需關注業務代碼而無需管理底層基礎架構。前後端一體化的雲開發模式,讓開發者輕鬆成為「全棧開發者」。
上線兩年時間,已有超過100萬開發者在使用雲開發構建他們的小程序、公眾號和移動應用,雲開發平臺每日調用量超過7億次。「雲開發的願景,是讓人人都是『開發者』,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和創收。」劉穎說道。
01 人人都是開發者
從2月項目啟動到現在,陳宇明開發的「群登記助手」小程序已經經歷了40多次迭代。這個過程中,雲開發也在不斷進行著優化。
陳宇明最初採購的2199元/月的CDN套餐,但由於登記信息過程中存在非常高頻的圖片上傳需求,導致CDN流量消耗和存儲讀取請求次數都比較大,不得不直接升級到4699元/月的套餐。對於獨立開發者而言,這樣個成本非常高。陳宇明在社區中提問後,被官方人員告知已經雲開發已經支持按量付費。
「切換完成按量付費模式後,效果很明顯。成本直接從每個月4699元降低到了2000多元。後來經過雲開發團隊的不斷迭代優化,退出了雲擴展的圖片處理服務,我使用了圖片處理服務的快速壓縮模版,成本從2249元降到了現在的200多元。」陳宇明說道。
「我只要寫好我的雲函數代碼,然後就等待美好的事情發生。」騰訊雲TVP、前端開發領袖黃希彤說道。作為騰訊歷史上首個專職的前端開發,黃希彤認為前端的邊界在過去20年中不斷擴展,從依靠Dreamwaver編輯靜態網頁,到後面的動態網頁DHTML(HTML+CSS+JS),前端開始接觸後端,原本許多不屬於前端的技術被放到了前端的能力圈中。
現在是一個黃希彤口中的」大前端「時代,語言層面的TypeScript、Dart,框架層面的Vue、React,跨端的Flutter、Electron,「大前端」的邊界本身還在一直擴展。雲時代,Serverless則賦予了前端開發者後端能力。
黃希彤舉例道,因為有了雲函數、雲開發的存在,前端無需再去涉及伺服器和寫SQL,有好想法可以直接在騰訊雲的雲開發環境上,用免費的雲資料庫和對象存儲來做存儲,免費的雲函數來做計算,免費的CDN來做靜態分發,免費的API網關來做動態接入和分發。
「如果你是前端,你會寫頁面,你學習雲開發相當於學習了一套後端技術,並且這套後端技術能很低成本地實現,因為騰訊雲幫你把基礎服務做好了。」陳宇明表示。
02 小成本,低要求
除了自己這樣的獨立開發者,陳宇明認為雲開發還是適合大公司的創新型項目和小型創業公司。
前者可以藉助雲開發以更少的資源實現開發和用戶積累,並在項目成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通過雲開發共享或API的方式,接入到現有系統中。而對於小型創業公司而言,創業公司需要降低試錯成本,雲開發往往一個人幾天時間,就能做到之前幾個人、一兩周時間的開發進度。
潮辦科技是一個不到10人的初創公司,旗下擁有「一番賞ONLINE」和「有尺物」兩條小程序產品線,都是從0到1完全基於雲開發來實現。「使用雲開發之後,最大的一個成本降低其實是人力成本。」潮辦科技CTO沈澤明表示,「我一個人就能做出來一個小程序,人力成本就省非常多,因為我不需要擔心運維。」
雲開發的按量付費和自動擴縮容機制也可以解決初創企業的伺服器成本問題。在沈澤明的介紹中,潮辦科技目前平均每月不到千元伺服器成本,支撐了2000多萬銷售業績,並以10元左右的成本增量,成功度過雙十一流量高峰,當天銷售額突破200萬。
開始支持外部調用是沈澤明在這次創業過程中選擇雲開發的決定性因素。微信小程序及雲開發創始團隊核心負責人林超表示,微信生態正在從單點雲開發進入到全面雲開發。場景方面,實現了從小程序向公眾號網頁,即Web端開發的場景拓展;能力方面,雲調用不僅支持小程序服務端API免鑑權調用,也支持公眾號服務端、微信支付能力、微信廣告能力的免鑑權調用。
在雲託管模式下,無論是前端開發者、還是後臺開發者,都可以使用雲開發部署小程序和網頁,不受語言和框架限制。同時,雲開發已全面支持服務商的小程序SaaS部署模式,提供批量操作接口,實現雲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財務結算。
「將近2000多萬的業績,每天發貨都要發三四百單,我們需要很強大的後臺管理系統。這個後臺管理系統,因為雲開發開放了Web調用,我們才可以做到。也是基於這個原因,因為雲開發已經能夠為一些大型的系統做支撐了,所以我才選擇它。」沈澤明表示,未來公司也會堅持雲開發為主要方向,並逐漸會擴大到Web端、APP端。
03 C2B的技術抓手
騰訊雲還推出了雲開發低代碼平臺,無需編碼或通過少量代碼就可以快速生成應用程式的開發平臺,用戶可以通過拖拽相應的功能模塊,創建應用。這樣,沒有技術背景的產品、運營有機會使用雲開發做出應用;而工程師則可以通過復用基礎組件和已有業務邏輯抽象,更高效地實現產品或功能的開發。
「之前我們和山西的一個服務商聊,他開發一個抽獎或是大轉盤的小程序要10萬到20萬。那如果我們給他一個平臺,他直接找一個大學生或者是外包,就快速拖出這樣的小程序,他是非常歡迎的。」劉穎表示,「人人都是開發者」就是把原來沒有開發能力、不懂編程的人,也納入到雲開發的平臺體系中,讓每個人都可以快速的搭建一個應用。
過去一年雲開發已經達到了56萬個雲帳號,雲開發者達到了100萬。在劉穎的介紹中,雲開發目前最大的使用群體是小程序開發者,也有拼多多、貓眼等企業用戶開始在使用。同時,騰訊內部的一些微信支付相關的事情,還有騰訊視頻、騰訊雲等內部的程序也在往上遷移。
「包括微信、公眾號、企業微信等在內的內部生態與外部合作夥伴、企業客戶,整合能力與資源雙向連結,共建產業網際網路,是騰訊C2B的重要路徑。」劉穎表示,「雲開發集成了微信生態和騰訊雲的各項能力,是騰訊C2B戰略的技術抓手。」
一方面,雲開發集成了微信生態能力,包括小程序、小遊戲、公眾號、微信開放能力、微信支付和微信廣告等。另一方面,雲開發又集成了騰訊雲能力,包括計算、存儲、網絡等基礎能力,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應用能力,騰訊會議等企業SaaS以及金融、文旅、教育等行業解決方案。
通過雲開發,騰訊為企業提供了「一攬子」Serverless化的後端資源和服務,幫助他們以更低的技術門檻和成本調用騰訊體系內的積累,在微信和騰訊雲聯合打造的雲開發平臺上開發產品,滿足企業產品研發、運營推廣和成本經營各個環節的需求,藉助騰訊的渠道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我相信,這個平臺和騰訊雲能夠一起把整個微信的生態,包括未來整個開發者的生態支撐起來,提供更好的服務。當所有的B端客戶、開發者、企業、產業都是我們的服務對象,我們能讓他們去降本提效,做好的經營,我覺得這是騰訊雲最大的成功。」劉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