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在家如何正確誦經?

2020-12-18 百家號

信佛、研習佛法,讀經、誦經是作為一名佛弟子的基本功課。那麼作為一名皈依佛門的在家弟子應該如何正確誦經呢?誦經時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

首先,誦經時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我們誦經不僅僅是為了增長佛學知識,而是要從這些經典中反觀自己的言行,從而修正自己的行為,改掉自己的惡習,這是我們誦經的真正意義,而不是為了誦經而誦經,那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唐朝的善導大師曾經說過:佛經是一面鏡子,讀經就像照鏡子一樣,越照越明,越照越有智慧。

誦經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默誦,就是不出聲,在心裡念。有念誦,照著經本恭恭敬敬一字一句念誦。還可以唱誦,就是打著法器有節奏地唱誦出來,這在寺院我們會經常見到,尤其是寺院舉行法會或者是拜懺,經常會唱誦。不管是選擇哪一種方式,最重要的是心要與佛心相應。一般習慣在正式誦經前,先念一段淨口業真言和開經偈,念完經後要記得回向。

那誦經時什麼樣的姿勢是正確的呢?在家佛弟子可根據誦經時間的長短選擇姿勢。短時間的誦經可以站著或跪著,如果經文較長,可以選擇坐著或者盤腿坐均可。在家佛弟子誦經前要淨手、淨口,衣著要整潔,在佛堂供佛像設經桌,奉上香花燈燭果等供品。若家裡沒有佛堂,選擇一處安靜的地方,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誦經,心要靜下來。

誦經的時間沒有什麼過多的限制,只要心存正念,時時都能念誦。對於較短的經文,比如《心經》、《大悲咒》、《佛說阿彌陀經》《金剛經》《普門品》等可以一次性誦完整部,對於一些較長的經文,比如《地藏經》、《華嚴經》、《法華經》等,可以選擇分品依次誦完。

有些佛友問,讀哪些經書比較好呢?佛教經典三藏十二部,每一部都非常好,關鍵在於你自己。哪一本經書能讓你獲益,讓你的心安定,它就是好的。大家千萬不要迷信什麼念誦哪部經功德會更大,不要生分別之心,有分別就會生煩惱。佛經是佛陀針對不同的對象在不同的時機因緣所講的法,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哪一部與自己最相應、適合自己,那就是最好的。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對於佛門弟子而言,每天念經、誦經、學佛、念佛這是必修的功課,也是最基本的功課。既然誦經有著這麼重要的意義,那麼,佛弟子在家誦經時,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今天,咱們就從佛教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尤其是這10個問題,更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一、誦經的姿勢:佛弟子在家念佛誦經時,應焚香後再端坐。如果是欲讀經,那麼一定要先靜坐片刻,心中默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 佛弟子在家敲木魚念經,怎麼還能敲出罪業?
    很多佛弟子跟隨師父修行幾次,或者與同修共同參加了幾次法會,學佛信心大漲,想要以最莊嚴的形式在家學佛做功課,便向師父請上一個木魚,擺在家中開始誦經念佛,日日虔誠禮拜。但是,有的蓮友在請回家之後,卻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煩惱!
  • 今日中元節 | 佛弟子應該如何正確祭祀祖先,超度亡人
    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臺、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有的是請藝師操控鍾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中元節祭祀時,只要我們發心懇切、用心摯誠,相信亡者都可以收得到我們這份心意。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使用葷腥菸酒上供,那樣只會增加亡者的痛苦。
  • 佛弟子怎樣祭奠祖先才是最好
    但作為佛弟子的我們,不應完全沉浸在悲痛之中……如何做。在佛法中來講,有的人去世很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死了的人非常需要繼續回向。無論亡者生前信不信佛,都要儘量為他們放生、超度、念佛,而他們自己也非常喜歡我們為他們做超度功德回向!清明節,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緬懷親人,寄託哀思。
  • 簡單實用的誦經儀軌,建議學佛人都收藏!
    翻開一卷佛經  心香一瓣  跟著讀誦  片刻間獲得寧靜  這種簡單、令人法喜充滿的幸福感  相信很多佛弟子都有過此般體驗  二千多年前  佛陀遊化恆河兩岸應機說法  弟子們「如是我聞」  記錄下了許多佛陀的智慧  或解答人生疑惑或消除眾生煩惱  幫助我們在佛法中獲得法寶  對於佛弟子來說  誦經儀式是怎麼樣的呢?
  • 在家佛弟子可以見廟燒香嗎
    由於一廟多神,佛道兩家神仙同居一寺比比皆是,甚至還有民間自創的一些神也登堂入室,在家佛弟子可以見廟燒香,但要區分燒香只是代表布施、供養,還是表示虔誠歸依。一句話,可以燒香供養但不可以破皈依。一、佛弟子不能皈依天神瑪欣德尊者說:「根據上座部佛教,當一位已經受了三皈五戒的佛弟子,向非佛、法、僧以外的對象去求助甚至只是去行宗教禮,他的三皈依就破了,自然他的五戒也破了。即使是向證得初果的沙咖天帝和已是三果聖者的大梵天求助,作為佛弟子,他的皈依也會破。」
  • 佛弟子對「犯太歲」應有的看法與做法
    大乘佛教認為,佛弟子雖不皈依諸天,但應恭敬禮拜諸天,原因是諸天能歸命佛陀、護佑正法、積善行德。據《金光明經》載,諸天於金光明會上,一一於佛前發菩提心,並親承如來法敕,常祐護受持、讀誦、書寫金光明經者。因諸天秉持法王囑累,巡行人間,以慈心輔翼有德,獎善罰惡,於是世人營建供佛齋天法會,誦經禮懺,施設淨食,以供養十方三寶、護世諸天及其隨從。為了表示自己敬意,可設壇供養諸天。
  • 學佛在家誦經就好了,不用去寺廟,這樣對嗎?
    我們應該每天祈禱,或經常誦經。誦經有家庭誦經,也有寺廟誦經。佛有佛的法門,如果在千裡之內有僧,你一定要親自前往寺廟。如果你只是在家誦經,那就說明你已經增長了自己的慢心。你應該去寺院禮拜僧人,因為大家都在家中,還要寺院幹什麼呢?我們去了還要護持佛法,在寺院內念經誦佛,這是一個居士,對佛法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 佛弟子如何獲得財富?該怎麼分配?
    佛弟子該如何面對財富?我們要面對兩個問題:如何獲得財富?然後財富怎麼支配?作為佛弟子,獲得財富的方法首先不能違法亂紀,其次遠離殺盜淫妄酒的行業。那這個財,它是屬於正財。作為佛弟子,更應該把這個財富的支配權拿過來,我們可以用這些財富帶著這個社會走向光明。所有的遊戲都不離開金錢的遊戲,錢在哪裡,文化就在哪裡,你佛法再好,如果沒有經濟來推動,再好的東西也傳播不出去。我們建莊嚴的殿堂,利用一些網絡科技來傳播佛法,其實這些都需要金錢作為支撐。
  • 如何用正確的心讀誦《地藏經》(學誠法師)
    清明的時候,我想在家念誦地藏經回向給去世的親人,但以前聽聞有人說,沒有一定修行的人最好不要自己念地藏經,這樣反而會招惹一些不好的「東西」。不知道普通人念地藏經有沒有這方面的禁忌呢?希望能得到師父的回答,阿彌陀佛。學誠法師:地藏經的精神是慈悲、大願,本身就是為了利益受苦眾生,至心讀誦,善業殊勝。要依佛所說,而非道聽途說。
  • 淨耀法師呼籲誦經化解災難
    佛弟子視一切眾生為父母,對眾生的各種苦難,感同身受,誓願救拔。臺灣新北市佛教會第十三屆理事長、臺灣慈法禪寺住持淨耀法師特別撰文說明修藥師經、持藥師咒、念藥師琉璃光如來聖號的功德及作用。希望大眾誦經祈福,化解災難。鳳凰佛教呼籲佛弟子及廣大網友用佛教的方式為臺灣祈福!祈願佛力加被,龍天護佑,逝者往生,生者安寧。
  • 在家拜佛和在寺院拜佛有區別嗎?作為一個佛弟子該如何選擇?
    2.在家拜佛和在寺院拜佛有區別嗎?既然法無高低,佛佛平等,在家禮佛拜佛供養佛陀,和在寺院去供養禮拜的功德是一樣的,但是這是有前提的,恭敬心為上。雖然在家和寺院供養是一樣的,但是去寺裡禮拜與家中相比,寺裡有僧寶,再者寺院是佛教的門戶,其中蘊含的人文教法等環境都比家中要好些,再者還可以在寺院中與佛友討論佛法,增添智慧,由此看來去寺院供養禮拜要比自己一個人在家中好些。是不是必須去寺院裡供養呢?
  • 疫情嚴峻,在家修行,這幾部偽佛經你要搞清楚!
    如誦經、念佛等等皆能去做。用誦經、念佛的功德來祈願,疫情早日好轉,世界和平,人們安康。當下正處「末法時期」,自然也有好多好多的「偽經」流傳於世。在家修行,對於這些偽經,我們理應做到遠離,更不能去廣為傳播。如若傳播偽經,不僅害了他人還會害了自己。那麼如何區分偽經與正經呢?這四依法你需知曉「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在家修行,這幾部偽佛經你要搞清楚!
  • 學誠法師:正確讀誦《地藏經》的要領,不可不知!
    清明的時候,我想在家念誦地藏經回向給去世的親人,但以前聽聞有人說,沒有一定修行的人最好不要自己念地藏經,這樣反而會招惹一些不好的「東西」。不知道普通人念地藏經有沒有這方面的禁忌呢?希望能得到師父的回答,阿彌陀佛。學誠法師:地藏經的精神是慈悲、大願,本身就是為了利益受苦眾生,至心讀誦,善業殊勝。要依佛所說,而非道聽途說。
  • 道教的誦經禮儀
    誦經對道士來講,又稱為「玄門功課」、「日誦功課」。 通常早、晚各一次,每次約一小時左右。早課時間大約在四點至五點之間。每日晚課通常在下午六點半左右。在家修持道教徒亦尊此例。       道教徒初誦經文以《常清常靜經》《太上感應篇》為主,經文以講「心靜」「靜心」入手,談到「觀」、「寂」等修養法的上乘學說。知禍福承負之旨。
  • 掌握誦經的竅訣,這樣誦經才功德無量!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誦經,大部分的佛教徒都會誦一些經典。可是沒有幾個佛教徒懂誦經的竅訣,他們認為誦經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 當佛弟子遇到「聖誕節」
    這就不由得引發了一場有關「佛弟子要不要慶賀聖誕節?」的討論。話題:佛弟子要不要慶賀聖誕節?時間:2014年12月24日地點:微聞思·居士沙龍群話題1:有分別,佛弟子不應賀聖誕 張迪歐:聖誕節是基督教節日,和我們佛弟子既無信仰淵源,又無歷史和文化關係。
  • 善人、修行人、明白人,佛弟子的三重人格,你具備幾重?
    作為佛弟子,是否有標準的人格呢?對此,著名佛教文化學者周叔迦先生總結了三重,即」善人「」修行人「」明白人「,並以三字訣進行點悟,指導我們該怎樣去完成這三重人格。文/周叔迦如何是佛教徒的標準人格呢?太簡了不足以表示佛教徒博大的精神,太繁了在實行上難以兼顧。所以鄙人綜集許多經論建立了佛教徒的三重人格。
  • 斷食誦經治病4天老人死亡
    新京報訊 (記者李寧)六旬老人何某為治療心臟病,經人介紹前往李某開設的道場斷食誦經,但4天後死亡,老人家屬將道場告上法庭,索賠41萬餘元。昨日此案庭審中,被告方表示老人斷食誦經是自願行為,且出示了老人所寫遺囑,稱自己「看開生死」,生死與被告無關。